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章玉钧]前景广阔的中国口述史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社会科学报》2011-3-25 章玉钧 参加讨论

    口述史料虽多,但以口述史料为基础提炼出的口述历史著作却比较少,在实践基础上研究口述史理论和方法的口述史学尚待建立。
    中国口述历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是口述史在历史学科里没有明确的地位,没有纳入科研和教学的体制内运行;学校没有设置相关的培养方向,做口述历史的人才缺乏。二是思想文化主管部门对口述史缺乏明确鼓励的态度,存在议题禁忌。口述访谈涉及某些事件和人物是犯忌的,令人心有“预悸”。有些知情者怕撞上“高压线”,三缄其口,谢绝访谈。三是口述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讲得不客观、不实在,炫耀或洗刷自己。甚至有人借“口述史”名义,编造拼凑,兜售私货,需要鉴别和警惕。四是全国搞口述史的机构和力量还没有整合起来,缺乏计划和规范,各自为战,口述史料、口述史著、口述史学三个环节没有贯通。口述史料虽多,但以口述史料为基础提炼出的口述历史著作却比较少,在实践基础上研究口述史理论和方法的口述史学尚待建立。只有突破这些瓶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迎来口述历史的繁荣。
    明确口述历史的学科定位,真正纳入科研和教学的体制内运行。鉴于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新分支,代表着史学发展的新趋势,建议在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目录里,把它列为历史学的一级学科;至少是把中国口述史列为中国史的二级学科。口述历史工作与当代史研究关系特别密切,具有抢救史料、挖掘史实、拓展史域、增进史识等作用,应当成为当代史(国史、党史、地方史)工作者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普遍开展起来,在高等院校和社科院设置“中国口述史”这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培养对口述史“立其志、知其要、有其才”的专业工作者,使口述史工作队伍后继有人并不断壮大,实现口述史学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引导大家来做口述史,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历史智慧。口述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思想文化主管部门要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重视和提倡,以抢救历史记忆、复原历史真相为己任。历史学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真实性。共和国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口述史走向兴旺,会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同时,对曾经的失误和苦难也要正视,不必忌讳掩盖,对这类口述史不宜消极防范。如实地披露,坦诚地评说,倒是有利于凝聚人心,建立民信。如果个别问题确有特殊的敏感性,也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抓紧做口述录音访谈,先不公开,以后再择机发表。国家和地方发布社会科学课题指南时,可选择口述历史的重大课题(例如:中国农民工的人生经历、生存境况和心态变迁)进行招标,对中标者给以有力资助,较大规模地开展访谈和研究,取得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的成果。
    整合口述史力量,政、产、学、研形成合力,推动口述史整体向上发展。国史、党史、近代史研究部门,政协文史委,高校历史院系,还有新闻、出版、广电等产业部门,都是做口述史的主体力量。至于口述史的“志愿者”和“发烧友”,更是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要把领导、队伍和载体三个方面结合起来,采取协会、网络等形式,或者借鉴现代社会结构中NGO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搞比较宽松而又有效的联合,实现良性互动,以求打开口述史发展的新局面。
    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口述史的制作方式、表现样态、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登上新的台阶。人类社会将要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会整个地改变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当然也会给口述史提供更加多样的手段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口述史工作者要主动邀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人加盟,发挥文化创意,使口述史既真实可信,又别开生面,更有感染力。要设立口述历史资料馆,系统收藏口述史原始文本,音、像、影、视光盘,图书、期刊,以避免珍贵资料散失,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在互联网上设置口述历史数字资料馆,使口述资料及时得到传播。
    作者:中华口述史历史研究会顾问、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