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原版补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聂崇正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启蒙的艺术”展览中的几件铜版画原版,补充介绍了其画面内容、制作经过、参与制作的人员、收存地点等等相关资料。
    【关键词】铜版画 郎世宁 艾启蒙 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平定金川战图
    2011年的春夏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由德国三家博物馆(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提供展品的名为“启蒙的艺术”的大型展览。内容十分精彩丰富,展品除了反映欧洲(以德国为主)的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品外,还有若干和当初欧洲与中国文化交流相关的艺术品,其中就有本文所要提及的《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不过此次展览并没有展示这套铜版画的印本(只有一套大约稍后的同题材缩小翻刻印本),而是展出了铜版画的原版,这是过去中国观众极少能够见到的珍贵文物,因为铜版画的印本及其印刷品在中国的博物馆及出版物甚至拍卖市场上都能见到。
    有关这套《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的总体,已有很多文章作了研究与介绍,笔者只就展览展出的四块铜版再作些叙述。展出的四块铜版,为长方形紫红铜薄板。其中三块是属于《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共有十六幅)的原版,另有一块是属于《平定金川战图》(共有十六幅)的原版。《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三块原版分别为第三幅《鄂垒札拉图之战》(图一:1),纵58厘米、横94.5厘米、厚约0.15厘米;第七幅《通古斯鲁克之战》,纵58厘米、横95.5厘米、厚约0.15厘米;第十五幅《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士》 (图一:2),纵58厘米、横94厘米、厚约0.15厘米。而《平定金川战图》一块原版是第十四幅《午门受俘》,纵58厘米、横93.5厘米、厚约0.15厘米[1]。
    《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图二)是由在清朝宫廷中供职的四位欧洲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绘制图稿,然后送往法国刻制成铜版再刷印成铜版画的。由于是欧洲的艺术家完成的图稿,又是由欧洲的刻版技工完成的铜版刻制,所以整个画幅具有十分浓厚的欧洲艺术的风格。绘制图稿的四位欧洲画家中以郎世宁来华最早,技艺亦最为出众。郎世宁为意大利人,原名Giuseppe Castiglione,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于康熙五十七年(1715年)来到中国,随之供奉内廷,成为宫廷画师,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北京去世。其余三人中,王致诚为法国人,原名Denis Attiret,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乾隆三年(1738年)来到中国,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北京去世;艾启蒙为波希米亚(今捷克)人,原名Ignatius Sickltart,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十年(1745年)来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中国去世;安德义为意大利人,原名Joannes Damasceuns Salusti,生年不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北京去世。
    此次展出的四块铜版,如前所述分属两组不同的铜版画。其中三块为《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描绘了该战役及战后的三个不同时段、场合及片断。《鄂垒札拉图之战》一幅,描绘乾隆二十年三月,回部叛乱武装之一部分在清军追击下退往鄂垒札拉图岭。清军定边将军兆惠派遣部将明瑞、安泰、玛瑺等人昼夜尾追,十六日黎明时分于山口追及,清军先头部队仅五十人,分为两翼,截断敌兵退路,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画面为清军荡平叛军的一处营地。清军杀到,叛军仓惶从倒塌的帐篷中出逃;远处几座叛军的帐篷已被清军占领,另一部分清军又继续向其他帐篷进攻。《通古斯鲁克之战》一幅,描绘乾隆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清军追击回部叛军至通古斯鲁克,回部叛军以二万余众阻截,清军仅五百余人渡河与之对攻,虽有斩获,但终因兵力孤单、缺少后援,加上长途征战,人马疲惫,遂反被回部叛军包围。画面中为一土筑城堡,清军于内据城而守。土城外围有若干小型土堡,清军小股正逐一突击攻打,纵火焚毁,土堡中的人或被清军俘虏,或掉入烈焰之中。《郊劳回部成功诸将》一幅,所画的是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乾隆皇帝下令在京师以南的良乡附近筑坛,慰劳出征平叛凯旋的将士。坛上列旗,乐队奏乐。乾隆皇帝身穿朝服,端坐肩舆,由卤簿大驾为前导,登坛拜天,行三跪九叩礼。兆惠、富德、明瑞、巴禄等出征将领全身甲胄和满汉大臣一同行礼。仪式结束后,皇帝在黄幄内接见了有功将士。画面中有一圆坛,乾隆皇帝在侍卫及文武官员的簇拥下骑马来到凯旋的军营。与圆坛相对,有帐篷数座,周围亦有侍卫站立。圆坛两侧乐队跪地吹奏,场面肃穆庄严。
    还有一块铜版是《平定金川战图》的原版,内容为“午门受俘”,画的是出征的将士凯旋,在皇宫前的午门献俘的场面。乾隆皇帝端坐在城楼上。画面构图与《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中的《平定回部献俘》一幅几乎一模一样,显然是从前图临仿而来。此铜版的上方镌刻有乾隆皇帝的诗句,诗句后面有“丙申”二小字,“丙申”应当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此时正是这套《平定金川战图》铜版画制作的时候(图三)。
    有关这套铜版画的制作,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亦有零星的记载,转录如下: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接得郎中图明阿押帖一件,内开三月十九日太监如意传旨:艾启蒙照徐扬《平定金川得胜图》(图四)十六张起稿呈览。钦此。[2]
    六月二十日内副营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六月初三日如意馆将贺清泰画得攻克《美诺得胜图》一张呈览。奉旨:着交金 刻铜版。钦此。于初十日将贺清泰画得《金川攻克美诺得胜图》一张,照依从前压印铜版《得胜图》比较,新出之图山树人物俱少皴法,若照此样锩刻诚恐得时不及《回部得胜图》细致,但现造铜版清照依原画本文图样锩刻,其山树人物皴法清照依《回部得胜图》锩刻,并随新旧图二张、小铜版一块持进副都统金 交太监如意口奏。奉旨知道了。钦此。于七月十九日如意馆交来旨意帖一件,内开七月十六日太监鄂勒里传旨:艾启蒙现起《金川得胜图》稿六张,贺清泰已落墨两张半。不必着贺清泰落墨,着交金 承办,钦此。于十月初六日内副管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初五日太监鄂勒里传旨:将现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并粤海关《得胜图》铜版一块持进侍郎金 交太监厄勒里呈览。奉旨:将现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背面着挫刮磨平呈览。钦此。于四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内副管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四月十一日奉旨:着问金 现办《得胜图》铜版刻得一块无有?其余刻至何成数,将铜版送进呈览。钦此。于十二日将现刻《攻克美诺》铜版一块随印一张原稿清图持进侍郎金 交太监鄂勒里呈览。奉旨:清图画的好!铜版系几个人刊刻?几个月可得一块?钦此。大人金 随交太监鄂勒里口奏现刻铜版系四个人,刊刻六个月可得一块,具奏。奉旨:着问金 画此图系食钱粮之人?系民人?饭食工价有无、多少?查回奏。馀知道了。钦此。奴才金 谨奏。遵旨查得四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绘画《金川得胜图》,赶至四十三年二月,计七个月画得清图三张半,连改画原稿均合两个月得清图一张。起初试手原有旗民画匠十名,内因有手艺平常者陆续驳去六名,现有好手民人四名,每名工银二钱五厘,系照礼器馆画工之例发给。谨奏。于四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交太监。[3]
    以上的档案提供了很多信息:内中提到了手绘本的画家徐扬,还提到了两位参与其事的洋画师艾启蒙和贺清泰,提到了刻制铜版画的过程和进度,以及乾隆皇帝的具体指示等等,但是参与刻制铜版的中国技工的姓名却只字未提,这和法国刻制的铜版画原版画面的下边沿镌刻有雕版艺匠姓名的做法大相径庭,于此可以了解当时宫中对于此类工作人员的态度。档案行文里的金,只写姓,而名空格,应当是书写者对此人非常熟悉,仅提及姓大家就全明白。从其他档案中可以推知,此人应该是“金辉”,为内务府工作人员。此套铜版画是由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和技工合作,在中国完成刻版和印制工作的,虽然有欧洲画家艾启蒙、贺清泰的参与,不过画幅的总体风格与《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有明显的差异,其受欧洲画风的影响比较少。画面以线条表达为主,很少甚至没有明暗。《平定金川战图》另有手绘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见于《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全集·清代宫廷绘画》一书[4],手绘图册的作者是乾隆后期宫中的重要画家徐扬(1712-1777以后)[5]。 《平定金川战图册》图稿起草人之一的贺清泰为法国人,原名Louis Poirot,乾隆十三年(1735年)生,曾在意大利学习绘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来华,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北京去世。
    展出的这几块铜版画原版,我曾经于1985年在西柏林(当时东西德国尚未统一,柏林墙还在)的“欧洲与中国皇帝”的展览会上看到过[6]。展品注明其收藏单位为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有清宫的铜版画原版共三十三块,“欧洲与中国皇帝”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其中的十二块[7]。
    至于这些铜版画原版是如何流散到德国去的呢?没有见到过确切详细的记载。根据笔者的了解,这些铜版原版和印制成的铜版画属于清宫旧藏,在清朝的时候应当都是存放在中南海紫光阁内的,因为按照清内务府档案的记载,《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的原版和印制成的二百套铜版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年底已然全部送回了中国[8]。而那时的紫光阁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军事博物馆,凡是与清朝征战有关的人物画像(如功臣像)或物件(如战图、兵器)等,都放置在里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据北京期间,中南海一带的紫光阁成为德国军队的驻扎地,所以阁中的文物被其军人当作“战利品”掠走很多,其中包括了相当多数量的“紫光阁功臣像”(这批“功臣像”,目前以德国公私收藏最多)[9],这其中也应当包括以上所提及的三十三块铜版画的原版。关于这些铜版画原版的流传过程,目前尚属于笔者的推断,不过作为参观者的我,仍然有万分遗憾之感慨。
    注释:
    [1] 铜版画原版图见吕章申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辑《启蒙的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但是展览会上共展出四块铜版,《启蒙的艺术》图录内只刊登了“鄂垒札拉图之战”和“郊劳回部成功诸将”两块铜版及印本的图像。原版的纵横尺寸为《启蒙的艺术》图录中所示,厚度为笔者目测。
    [2]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
    [3]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
    [4] 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宫廷绘画》,商务印书馆, 1996年。
    [5] 有关画家徐扬的资料,见杨多《〈乾隆南巡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6] 聂崇正:《西柏林“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随记》,《文物天地》1986年第5期。
    [7] 聂崇正:《西柏林观清宫廷画记》,《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3期。
    [8] 聂崇正:《清宫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4期。
    [9] 聂崇正:《透视流散在欧洲的清宫绘画》,《收藏家》2010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