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辞父 太子辞母 太子辞师 兄嫂解劝 寺史沿革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隔石津灌区和207国道与上京村相望。现仅存中轴线上前殿释迦殿,主殿毗卢殿为文物建筑,两座殿宇均保存有明代壁画,寺院山门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石津灌区时拆毁,1984年重建山门,由于地形限制现山门偏离中轴线而偏隅东南。1987年重修钟鼓楼。毗卢殿后法堂只留殿基,其后新建展厅。1996年毗卢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毗卢寺的文献资料甚少,只有寺内重修碑文数块,经调查寺院现存石刻碑帖题记共十四通(处),计明弘治碑二通,嘉靖碑五通,清乾隆碑2通,道光碑1通,另有毗卢殿内佛坛石供桌正面历代重修题记一块,南墙外壁府贴一,劄付一,北墙西侧府贴一(已被后建抱厦墙覆盖,只六竖行文字外露),这些碑文题记等为研究毗卢寺历史沿革和殿内壁画绘制年代提供了可靠地实物资料。 关于毗卢寺的建寺年代明万历《真定县志》“卷四 使祀 寺观:毗卢寺 县西南,唐建[1]”;清乾隆《正定府志》卷九记载“毗卢寺在城西南天宝中建” [2];清光绪元年(1875年)《正定县志》卷十五寺观条载“毗卢寺 在城西唐天宝中建”[3]。毗卢寺文管所收藏有一尊唐代造像,为1979年整修毗卢殿时在殿中佛坛须弥座内出土,佛像立于圆形莲台上,汉白玉质。佛赤足,头已毁,双手略残,像残高60厘米,台座底层素面无雕饰,中间内凹,由石珠柱间隔承连上层莲座。佛披通肩袈裟,从服饰,造像雕刻风格和莲台看,唐代造像无疑,这为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提供了佐证。孙启祥先生认为残损石佛“应是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时造成的”[4],此观点颇值得商榷,唐、五代正定归成德军属藩镇割据,会昌灭佛对正定一带并无多大影响,造像损毁应当是五代周世宗灭佛造成的,史载周世宗亲赴镇州(正定)大悲寺毁铜佛铸造铜钱,同一区域内的毗卢寺当也躲不过此劫。 释迦殿壁画内容分布 毗卢寺以正殿毗卢殿的明代水陆壁画画技高朝和保存相对完好而闻名,近年颇受关注,尤其美术界专家曾多次来观摩。前殿释迦殿壁画漫漶损毁过重,一直以来并不引人重视,外界更鲜为人知。现根据调查记录对殿内现存壁画风格和年代问题一并考述。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佛坛上现存一尊明代五彩泥塑释迦牟尼佛,佛像有明显贴金痕迹,高3.04米;主尊两侧弟子迦叶、阿难为1987年重塑。释迦佛龛背面为一明代的五彩塑壁悬山,悬山内泥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自在像及坐骑,保存完好,塑像生动传神,为泥塑中珍品。塑壁上方群山崚嶒突兀,山中有数十尊罗汉、菩萨等静修。 殿内壁画四壁均有绘制,由于释迦殿前后设门,所以南壁和北壁均一分为二。按此划分全殿壁画即分绘与南墙东壁、南墙西壁、东墙壁、西墙壁、北墙东壁、北墙西壁。 根据调查分析,南墙西壁、西墙壁、北墙西壁为同一题材的佛传壁画,宣扬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南墙东壁、东墙壁、北墙东壁为同一题材相关内容,为佛本生故事壁画,讲释迦牟尼前无数生的事迹。 殿内现存壁画题榜内容如下: 南墙西壁:(约分4层,最下层酥碱剥落已不清晰) 上部:章仪捨饭、与臣观象、太子人上树喜□(画中太子骑另一人脖子上看戏)、 佛出双足 中部:君臣歌舞散心、见子欢乐、梦遇佛度、与太师问答、□□□□、太子遇酒、太子遇色、太子遇财、太子遇气、太子调琴散心 下部:□阳庵僧人接引、太子赏孝、朝阳□□□ 西墙壁:西墙上部南北两侧壁画毁,墙上原来似曾开窗,现白灰壁抹白 上部:火炼金身、驾凤来朝、□土地□朝、巧头鸟朝拜 中部:(中部壁画又交错分2层,自南而北排列)花帅串身、西州接引、师来朝、天榜挂号、长老问答、四寺谈道、石与佛问答、天赐衣钵、二虎把洞门、宣军师清查太子根源、报道五台、山下安营 下部:□□逥还、佛光相助、太子辞父、太子辞母、兄嫂解劝、□神记□、下棋散闷、太子辞师、太子别兄、御驾送出朝门、山神引路、养□院念功、君臣劝子、国师劝子、奔走西域、西域接引、西域待□、西域□□、夏景观莲、卢沟桥践行、仙人献茶、□□□太子高□、汲水溉花、推磨□□、□修造木、扫地受苦 北墙西壁:梅山观鸟、钓鱼观乐、巧头鸟点化、买鹿放生、买鹊放生、与长者问答、朝大佛养□、求佛指引、与孔子问答、□□求学、东华门□□ 南墙东壁:(大部已毁,多已不清晰)辞后归山弃位修行、太子宝峰山中修行、□□王□□、□进石窟 北墙东壁:婆罗国化布施昭阳将宝莲□与金□□长者、□皇□□□□象、□□王□□□□宫皇城、□□公在路□皇始□□、□□□□降生双子、□□□皇始□ 西墙壁:(西墙壁壁画相对完整只最下层漫漶,为不打破故事完整性以下题榜在顺序上有调整) □请金牛太子入金轮国、金轮王同玄武□人□山、□□金轮王山降□、天□牛空而去、仙人送药牛□脱皮、宫主听牛□□□□、金牛太子换本国见父王、王将二始□生□罗□、高丽国□□□□、太子与母祷告恬□梳妆、宫中高楼抛彩毬牛接毬、□□太子□□□鹿、□□□□替牛死之、旃拖(陀)罗受命害牛、金牛脱皮走高丽国、王宣屠夫害牛、二始宣医官定计害牛、贬入冷宫推磨、金牛入冷宫替母推磨、宣医官治二世用牛心□□、医官进牛心肝与二始、二始宣生凄定计、二始宣医要牛皮、使臣取金牛皮、金牛太子还国三圣升天、波利国请金轮王还国、金轮王开赦、□□□□; □云山王桔草为庵、□□降生波利国为、□□波利国王、波利国王嘱咐三宫入山游□、王生清凉罪责、西宫生太子离(狸)猫底(抵)换、抱太子□□尺高□□□未□、□□抱太子见二后入笼蒸、送太子喂虎不食抱回、抱太子喂恶牛吞之□□、□□化□见子、普满王□报王得知、王逥还宣普满罪责; 游罢四门□□□□、太子□□布林泉、太子入海□龙借□□、□竹林恶友害善友夺宝、土地指引善友游婆罗国、□□□□□□、□□□□□王、五月五日妻见善友、善友太子见□王、夫妇二人祷告、普满同夫升天; 婆罗门化昭阳王龙马去、婆罗门化王宝坐云去、婆罗化昭阳王八般大力、婆罗门化昭阳五百香象、昭阳王济贫人、昭阳游东门见老人、昭阳游南门见病人、昭阳游西门见死尸、昭阳进北门见无救□人、昭阳游罢四门还朝; 第八世为青衣童子、苏陀女童子昭化同献燃灯、苏陀女与童子相见、童子献宝仙人升空、童子与外道讲法、童子同苏陀长者求布施、青衣童子见化长者、长者与童子七□宝日、□□童子献□□ 释迦殿壁画绘制年代: 1, 释迦殿内正脊平梁下的墨书题记“弘治元年峕(时)在明正德拾贰年岁次丁丑癸卯辛巳日建立重修僧人道铸功德主任从任通……”等,右侧墨书题记模糊难以辨识。 2, 寺内现存明弘治2碑,嘉靖4碑和毗卢殿墙壁上的府贴、劄付[5]均涉及释迦殿建造年代或殿内题记中提到的人名。道铸(住),任通等名字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碑、弘治十八年(1502年)碑、嘉靖四年(1525年)府贴、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碑记等均有记载。如: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毗卢禅寺功绩圆满庆讃碑记》“峕弘治乙丑十二年季秋癸酉月二十大吉日重开山当代 心主持无为道住等同大功德主任通立志”,“大明弘治八年五月间,适有本寺比丘无碍道住上人者,乃本村高氏之贵族也……同心协力,募化十方知音善众,革故鼎新……”可知道住是毗卢寺经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历时40年大修的主持僧,任从等是功德主。 弘治十八年(1505年)《诵次重修大毗卢寺功绩圆满庆讃碑记》记载“重修前殿一所,内塑四大天王,功迹圆满……”碑阴刻有重修前殿的画匠、塑画匠名字:画匠“获鹿县城社邵营村刘子文、巩仲颜”;塑匠“巩仲彦、巩敏”。 分析此处“前殿”应指山门,因为弘治十八年(1505年)时释迦殿还没有完工,直到又过了十五年后的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释迦殿工程才完工。另外在1959年拓宽石津灌区拆掉山门之前,章书画和李步曾调查过毗卢寺“前殿(注:此处指释迦殿)之前有天王殿,很小,中置四天王像已残毁”[6]。调查文中并没有提及壁画,估计当时已毁,或许正是天王殿很小,才有碑文中提到得“各发虔诚,自己□舍资财”的承担能力。 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毗卢禅寺碑记》记载“……其前殿三间,中塑释迦佛一,阿难迦叶二。栋施五彩,壁画十地……”此碑中的“前殿”就是指释迦殿了。 嘉靖十四年(1535年)真定府棲云庵清秀题额并撰书的《重修毗卢寺记》“自弘治正德嘉靖历三朝募众缘而功成盖四十余年矣!所谓出入开阖则有山门,祝寿焚修则有如来之殿……”碑阴有重修毗卢寺的各个工种的匠工名字,其中画匠有“王淮、张保、何安、宋太”。塑画匠为“巩大宝、巩玺、巩仲岩、巩介、郭臣、巩赵”。碑文中“如来之殿”可确定是指释迦殿。 综合以上墨书题记和各碑文分析:“皆因旧而重修者也”自明弘治八年(1495年)毗卢寺开始重修,弘治十八年(1505年)天王殿重修完工,正德十二年(1517年)释迦殿重修毕,嘉靖十四年(1535年)延续四十年的毗卢寺重修工程全部告竣。共计重修释迦殿、毗卢殿、天王殿各三间,祖师堂一、伽蓝堂一,新建钟鼓楼各一座、净业堂五间、东楼三间、西厨库五间、居廊十间等。释迦殿壁画的绘制年代是在明正德十二年至嘉靖十四年间(1517—1535年)。壁画和塑像当为嘉靖十四年《重修毗卢寺记》碑阴里记载的民间画匠和塑画匠,其中“巩仲岩”应该与弘治十八年《重修大毗卢寺功德圆满庆讃碑记》记载的画匠、塑画匠“巩仲彦”为同一人,而且很大的可能性是名字中出现的众多巩姓为当地民间同一个家族的画塑匠世家。 释迦殿壁画的特色 释迦殿各壁壁画最下层约30厘米多酥碱剥落,壁画内容和题榜很多缺失或缺字,仅据可辨认的题榜和画面来看,殿内各壁壁画均为连环画形式,各壁大多分四层但并不严格区分而是以云气,花草树木,山石建筑等错落分开,每组既单独成一小故事,又与周围各组有联系。画中人物,服饰,建筑、生活场景等均为古代汉民族风格。与周边同属明代的如隆兴寺残存的佛传壁画,山西各地的佛传壁画和保存完整的四川剑阁觉苑寺佛传壁画比较来看,毗卢寺释迦殿壁画已经完全脱离了明初以来以图文并茂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释氏源流》(明释宝成撰)样本,呈现出完全民间化、而且高度地方化、乡俗化的特征。从残存的壁画内容和题榜看,很多具体细节描述独树一帜,是同时期其他地方壁画所不见的,如“奔走西域” “西域接引” “报道五台”“卢沟桥践行”“与孔子问答” 释迦殿佛本生壁画选用题材以表现孝道为主,壁画中“金牛太子转世金轮国”“婆罗门化昭阳王”“第八世为青衣童子”的故事,推测可能民间画工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或某佛经中的表现孝道故事所演化而来,目前只确定壁画中“善友恶友”故事出自《大方便佛报恩经 恶友品》[7]。在释迦殿佛本生壁画中同样糅杂进大家熟悉的纯中国古代故事,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北宋宫廷生活内容演绎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竟然直接出现,题榜为“西宫生太子离(狸)猫底(抵)换”。推测可能为佛本生故事中与此类似的佛教寓言小品,比如《鹿母夫人》[8]之类,民间画工为便于当地百姓理解。通过乡民熟悉的故事移花接木直接采用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替换。 佛教自东汉入东土,佛经也相继传入,经南北朝到唐宋汉译佛教经典已浩如烟海。正常来说佛教壁画中表现的各个故事都应该有经文出处,但唐以后解释经文的各种释经和经文俗讲等吸收了大量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并滥觞于后世,或许某些释经将以上一些现在看来难以解释的故事吸收进去,到明代,民间画工据此制作粉本绘制壁画而流传于世。 毗卢寺释迦殿现存的明代壁画尽管已残缺,但仅就现存的壁画看,无论从壁画绘制风格还是故事内容都呈现出佛教在古代中国不断汉化中,进一步在民间世俗化、市井化、乡野化而完全融入百姓生活。这对研究古代当地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甚至社会面貌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文物历史资料。 ------------------------ [1]《真定县志》明万历五年周应中修,杨芳编纂,《正定县志校注》梁勇,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2]原出清乾隆《正定府志》卷九,转引自朱训晓《毗卢寺初考》,1989年《石家庄市郊区文史资料》第1辑 [3]《正定县志(光绪元年)》(清)赵文濂编纂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影印版 [4]孙启祥《毗卢寺创建年代、壁画绘制年代略考》《文物春秋》1994年第2期 [5]毗卢寺现存明清碑文、府贴、劄付内容均来自作者田野调查资料。 [6]章书画、李步《记毗卢寺壁画》《美术研究》1959年第3期 [7]参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册N0156《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恶友品第六》 [8]参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册N0156《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议论品第五》“鹿母夫人”大意讲述波罗奈国中一雌鹿因喝仙水而生育一女孩,长大后被波罗奈国国王看中选入宫甚受宠被封为王后,人称鹿母夫人。国王爱上鹿女引起后宫其他王妃不满。相师占卜鹿母夫人有孕将生五百太子,众王妃越发嫉妒。之后鹿女生下一朵莲花,王妃们在国王面前百般挑拨陷害,鹿母夫人被国王打入冷宫,所生莲花遭遗弃。后国王偶见此莲花入水中,五百莲瓣上现五百童子,国王方知鹿母夫人生育五百太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