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综合类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模式大致有通史类、乡土史类、历史文化史类、文明史类等等,也有以某个时段的考古集品特点为题,构成历史发展序列的专题陈列。所有模式的基本陈列都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以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叙述历史的变迁,讲述社会的进步。相对来说做历史类展陈比做艺术类、专题类展览要难得多。要熟知历史,按历史的特点、重点划分出部分、单元、子单元等,以文物为主要载体,通过图片、图表、文字以及场景、多媒体等手段,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展示出来。这种历史展览的模式是目前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方式之一。由于缺乏对展陈模式的深入探讨,缺乏陈列主题的确定,缺乏对基本陈列定位与架构的深入研究,加之一些博物馆藏品不足,以场景、多媒体等辅助展示手段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出现了似曾相识的现象。一些博物馆展陈人员及研究力量不足,在举办基本陈列时完整地将陈列内容与形式交给展览设计公司去做,而那种赶工期急就章的基本陈列,易出现展览内容与形式脱节、历史线索不能得到很好展示的现象。一些博物馆虽然免费开放,可是依旧门可罗雀,失去了基本陈列展示的初衷。因此,不得不承认博物馆陈列中对历史类陈列模式的探索存在滞后的状况,研究博物馆历史类陈列新的途径,创新展陈模式,提高质量,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城市文化的需要,势在必行。 一 博物馆也是一部物化的城市历史。博物馆在基本陈列选题角度方面,应当是百花齐放,既可以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脉络讲述城市的兴衰,也可以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讲述城市的文明传播与承袭。 南京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做基本陈列“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根据南京历史的特点,反复讨论定位与主题,最终确定选择城市史的角度展示文明传承的轨迹。 策展理念之一,紧紧抓住城市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奠基到兴盛,由衰落到再起的发展过程,表现南京的历史地位。如同写历史书一样,博物馆基本陈列一定要历史脉络清楚,历史阶段划分清楚。地方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不可能像国家博物馆那样按照中国历史朝代每个朝代划分段落,但是可以根据城市兴衰阶段,按照历史序列对城市发展分期,从而在陈列大纲中按重点与次重点表现,突出城市发展高潮,彰显城市特色。 策展理念之二,抓住本城市历史的特点,对重点时代展开篇幅,形成展陈重点。“龙蟠虎踞”突出表现了六朝、明代、民国三个都城时期城市的规模及建城思想,反映南京在这些历史时期都城的规划、布局、规模的特点,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典范。 策展理念之三,基本陈列内容从城市史的角度入手,拓展到与城市相关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民俗等方面着手,反映当时的人的生活状况。 策展理念之四,定位与主题必须与时代精神吻合。在突出表现六朝、明代、民国三个历史阶段中,六朝围绕“传承”二字,明代围绕“帝国”二字,民国围绕“变革”二字,抓住关键词做足文章,从而使陈列表现的是一个在历史上始终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一个在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都城,是一个充满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传统的城市。 策展理念之五,优秀的展陈文本和形式文本是在内容与形式主创人员反复磨合的情况下产生的,选题的创新、展陈架构的创新、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创新,对于一个优秀的基本陈列至关重要。当陈列大纲变为形式设计文本时,定位不能改变,形式要服从内容,要为内容增色,切忌成为互不关联的“两张皮”。 南京城市史基本陈列,以馆藏文物和地面文化遗存为基础,以历史文献和科研成果为支撑,以大事件、大人物、大思潮、大文化为重点,诠释城市与人共同构成文明内核的理念。紧紧抓住城市史这一切入点,使得内容紧凑而富有新意,主线清晰,既有统领,又适宜各部分章节的展开。以城市史为抓手,不是简单地将城市以历史沿革的方式一般性地展示,文物按照时代序列一般性地摆放,而是集中展示与城市发展变迁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并将城市史研究成果转化为观众可以读懂文物所负载的城市历史信息。它在给观众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概貌的同时,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文明传承的历史长卷。这种基本陈列的模式,区别于通史展览、历史文物展览和历史文化展览。 二 南京市博物馆是为地方综合类博物馆,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馆藏文物10万件,大部分与城市的历史相关;南京的考古成果,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南京地方历史资料研究和南京古都的地位研究成果,都是做好城市史的基础,最终形成了“城市奠基—国都辉煌—涅槃承接—都市重光—共和新都”的陈列架构。 “龙蟠虎踞”四个字来自诸葛亮的“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的评价,历朝历代执政者和文人墨客都以此代称南京。这是历史对南京称谓特有的概括。它不仅反映了南京特殊的地理形势,更反映了南京的帝王之气,选择它为基本陈列名称具有代表性。 “龙蟠虎踞”内容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山川形胜、宜居之地;六代相承、定鼎金陵;数代兴亡、几经沉浮;江山一统、南都繁会;共和肇始、近代新都。整个陈列从城市史盛衰兴亡中突出建都的辉煌与影响,同时在重点部分表现南京这座城市融合、开放的特点,体现了城市的本质与精神,体现了文明的传承。 在内容设计中,展陈人员深入发掘藏品内涵,确定展品的性质与展览每个部分、每个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找出能够为这座城市历史“说话”的文物,为基本陈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历史类型的展览,既要有文物精品展示,也要有与城市历史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般文物甚至标本作为主要展品。陈列在3800平方米展厅中,文物展品2165件,其中六朝时期文物1090件,明代文物488件,民国文物167件,辅助文物在整个展览中只有53件。这些文物以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之重和形式的华美承担着阐释主题的重任。有的文物体量并不大或者观赏性不强,采用组团式展示方式,增加展陈的信息量。文物的内涵与每个部分中的单元内容紧密结合,为展陈内容的表现做充分展示,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这就改变了以往陈列中展览大纲落实到陈列形式时,内容服从形式,甚至被形式局限而内容有所削弱的状况。例如:从六朝贵族出行、熏香沐浴、衣冠服饰、厅堂陈设等方面将文物组团展示,较好地表现了六朝政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并未因战乱而中断华夏文化传承的特点。明代南京的展示,将重要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集中展示,表现建造世界第一大城、营造紫禁城、敕建大报恩寺和郑和下西洋等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突出南京作为全国一统政权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这种“以意择物”、让“文物说话”的做法,使展示的文物与展览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为提升展陈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的最高境界,是采用尽可能朴素的形式,运用文物,最大限度地说明历史,艺术性展现。在形式设计中,强调为陈列选择文物,为文物营造氛围,改变了形式设计中场景和多媒体抢做“主角”现象,避免过分突出辅助展示手段。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为这些文物制作场景,文物与场景融合,场景为文物烘托气氛。这一场景以多画面无缝拼接宽幅投影放映出三维画面,表现郑和船队出海磅礴的气势,郑和站立码头巡视着宝船厂,船坞一角大船排列,遗址出土的造船材料和造船工具以此为背景依次陈列。场景前方是由电子图表与点播视频机组合而成的郑和航海路线图,侧面墙上大屏幕播放根据史料和发掘资料编制的明代船只制作经过。这种集文物、场景、多媒体于一体,为明代宝船遗址出土文物量身定做展示手段的方式,将文物展示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 现代数字播映艺术手段,是当前数字时代举办博物馆陈列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它的恰当运用,能够在局部造成强烈的视角冲击,强化陈列效果。序厅和尾厅设计构图独具匠心,采用视频、投影,做出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序厅正面DLP大屏和两侧墙面投影画面,将南京山、水、城、林的地理特点,城市发展的历程、数千年的文物精华融聚其中,参观者一进展厅就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受这座古城的风采;而尾厅运用投影和雕塑相结合的方法,在特别制作的曲面的墙壁上,投射滚滚东去的江水和历代重要人物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评价,老人牵着女童驻足远眺,寓意了“虎踞龙盘今胜昔”的主题。开篇与结尾呼应,情融形胜,从先声夺人到余味无穷。 陈列的基础是文物,陈列的灵魂是思想。陈列内容的成功,关键是围绕主题对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三个价值的阐释;陈列形式的成功,在于根据阐释文物价值,合理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目标在于满足和提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正是秉承这一思想的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