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拓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文物报 祁庆国 张 杰 参加讨论

    十余年前,“两史一情”教育在学校、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机构作为一项重要的宣教内容列入工作任务之中。“两史一情”即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博物馆、文化馆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本任务。
    随着多元文化在社会上的发展与共生,人们的文化需求与世界观也随之多元。与博物馆擅长的历史文化展和艺术精品展不同,“两史一情”这种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倾向的展览,其宣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何向当下的公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并使之实现教育目的?
    如何办成一个体现博物馆功能定位的“两史一情”展览?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于2011年6月21日推出一项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展览。首都博物项目组认为,展览内容中这些早已写入教科书的革命史素材,人们或多或少都有所熟悉,要实现宣传教育目的,必须从拓展博物馆展览的策划方式入手。
    一、对博物馆发展方向的探索
    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传播手段多样的大环境下,博物馆的展览,特别是以宣传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展览,不能再一味地进行说教。博物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那么,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前提是被人们接受并理解,让人们走得进去,看得下来。
    博物馆的观众群随着免费开放的深入,从以往的历史文化爱好者、研究人员为参观主体,到观众群体的多元化,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也在不断扩展。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广义博物馆的思考》一书中指出:“在新世纪里,博物馆不能只满足于传统的功能定位,而是要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定位于‘参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让博物馆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文化理念,实现由‘仓库看门人’到‘文化加油站’的转变,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实现国际博物馆协会所倡导的,‘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趋向于平等对话,人们的心态更为包容,讲求以多元共生为基础,倡导不同文明的对话,同时对说教式、强势的交流方式越来越排斥。尽管我们明确所面临的是一个宣教课题,但博物馆的展览语言应当顺应时代特征,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观众从思考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展览的开篇在对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进行铺垫的过程中,通篇没有说教式的语言,以放大并突出当时报纸标题的陈列手段,向观众展示当时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社会动荡政局的严重性。在各种新闻标题之后,展览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观众自然会在心里做好铺垫——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革命领导力量,为理解后续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个陈列方式不仅在内容上弥补了本馆馆藏中缺少表现旧中国相关展品的不足,又强化了中国社会急需能够领导革命发展的政党的紧迫性。将以往被动灌输式的展览语言,变成一种启发人们思考,自己得出结论的“共同探讨”的语言。博物馆担负着推进国民素质发展的新功能,启发与探讨的展览语言,在公众素质提高和博物馆发展两个方面,将会继续起到推动作用。
    二、对博物馆功能的拓展
    博物馆的功能正在向开放性的公民终身教育场所、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文化休闲场所等更多的方向拓展。多元的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需求,为此,博物馆应当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市场受众的寻求应进行划分,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产品。
    “奔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展览从一开始就策划了“展览活动”的理念。这一新概念体现了将馆内展览与馆外体验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首都博物馆首次尝试采用展览展示与主题教育活动并举的形式。这是在博物馆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生事物,将更新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
    革命史本身是线性展开的,而革命史上每一个足迹、每一次斗争、每一位先驱都是一个可以展开的专题。在有限的展厅展线上,展出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不现实,但我们的古都北京却拥有这样的展览资源。首都博物馆新馆开放之初,首博人就提出了开放性的办馆思路,以首都博物馆网站使用的“首都,我的博物馆”为代表,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文资源都视为首都博物馆的可用资源。
    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地区地方志性综合博物馆,依据本馆性质开展相关北京史地、人文艺术等方面的展示与研究。本次展览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地区的革命历史足迹,是地方志的一部分。作为北京市属中心馆,首都博物馆联合了在京十多所红色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单位开展社会教育。并在展览之前,由首都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带领会员在各遗址纪念地、革命者故居开展活动,为馆内主展馆的展览做了铺垫。在展览举办的过程中,社教活动继续开展,使展览不囿于展厅,走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在遗址地、纪念地,回到历史发生的环境中去,对于还原历史信息,丰富展览内容无疑是有益的。对于博物馆会员家庭,特别是北京市民,知晓身边有哪些遗址地和纪念地,能够在心理上构架起自身与城市的联系,更强化市民的归属感,从而使展览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对于较少走进红色纪念地的90后们来说,这个展览和社教活动是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身边社会的好机会。
    在展览活动的策划中,首都博物馆主展馆的展览与全市十余家遗址地、纪念地、故居,均采用同样色调、同样版式的展板,使用同样的字体,张贴同样的海报。在主展馆的展厅中,设有可拓展参观的地点信息。在视觉上进行统一,无论是被组织到遗址地、纪念地、故居参观的观众,还是自行前往各处的游客,亦或是走进首都博物馆的市民,都能通过上述视觉形象构建完整的参观路线。
    “奔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是首都博物馆落实国家文物局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一次探索,积极开发城市展览市场、扩展览资源是地方志性综合博物馆在未来的重要办展手段之一。希望这次探索,能够为拓展博物馆发展思路做出有益的贡献。
    (原题:《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拓展——从“奔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展谈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