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以“上帝”为本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近代中国与文物》2007年 曾光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观众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博物馆是致力于为观众服务的公共性机构,没有观众参与的博物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21世纪的博物馆要从展览选题、展览内容与形式、展览说明、高科技展览手段、观众互动、服务观众七个方面修炼内功,赢得观众,以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关键词】观众 互动 文化共享
    观众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博物馆是致力于为观众服务的公共性机构,没有观众参与的博物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博物馆自身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是培育公共意识、公共价值的理想所在,博物馆所体现的,应该是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参与。
    现代博物馆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需要知道些什么,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对公众的需求做出反应。博物馆是为公众开的,它最终应该服务于公众。夸张一点说,公众的需求就是博物馆的工作指针。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主任崔斯·彼斯特曼先生更是认为:“博物馆最值得珍视的资源不是展品,而是观众。”重视展览效果,研究观众参观情况和统计观众人数是博物馆办好展览关键的一环,绝不可忽视。
    从精品展览来说,选题、展览设计、内容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观众的参观情况,如果展览一切都非常令人满意,达到上述各项的设计要求,但观众很少,而且观众的意见很多,就不可以说是精品展览。博物馆更要研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为以后的展览打下基础。
    由于博物馆的观众群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需求和知识水平等各方面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时代的观众来到博物馆会呈现出不同的需求。21世纪的博物馆观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他们到博物馆参观除了要获得知识以外,还有获得既体现、审美、知识于一体的综合体验,进而“激发灵感”。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传统宣教方式,如讲解咨询、接待服务以及“博物馆之友”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需要。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将学习知识与休闲娱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这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流。博物馆在研究观众和贴近观众方面,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展览选题
    博物馆的展览选题与公众的需求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寻求体现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式。博物馆观众是内涵很复杂的社会群体,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一个展览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适合所有人的学习能力。博物馆只能根据观众的知识结构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水平和形式的展览,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的需求。
    选题时,博物馆必须明确主要服务对象,即目标观众群,认真考虑哪一社会群体能接受这个展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和感受。如果定位不准确,就会脱离群众,无法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只有对观众的因素投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才能营造一种使观众更愉悦和满意的展览方案,使不同的观众都能获得满意的参观效果,实现更现实和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展览内容和形式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是大量的,它可以提供研究之用,但收藏不等于都可以展示。博物馆展示的陈列品,应是选取精品为主。大量平淡和重复的陈列,不仅浪费有限的空间,而且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和“兴趣疲劳”。博物馆的展品,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有没有丰富的内涵,有没有强烈的文化魅力。展品一定要精彩,要有较多的精品,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从而起到生动有效的教育作用。精彩的陈列展品必然使观众对这个博物馆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也提高了博物馆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如国际友谊博物馆为了向广大观众展示多彩的世界艺术,宣传新中国辉煌的外交成就,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配合“红色旅游”的开展,该馆于2004年策划了以“国礼神州行”为品牌的大型“国礼”系列巡回展览活动,并于2005年全面推出。这一展览使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博物馆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为此,博物馆要立足自身优势,根据自己馆藏文物特点不断举办各种有特色的展览,来丰富自身的内涵和品位。如上海博物馆常年推出的“青铜器展览” 、“古代书画展”,每天都吸引大批的观众参观,使观众有常看常新、百看不厌的感觉。
    三、展品说明
    博物馆展品的说明要打破过去那种较为刻板、严肃的陈式化,也应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应具有简明性和趣味性。文字说明首先要简洁、明了。文字昂长累赘,必然会导致观众的视觉疲劳并分散注意力。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委员会认为:“每位观众在一个展柜前停留的时间平均为30—40秒钟。在这段时间内,观众要熟练而迅速的阅读文字说明和其它一些吸引他的材料,要较好地获得展品的总的印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说明都必须简洁明了,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其次,文字说明要生动、活泼、优美、流畅、富有趣味。古板而过于严肃的文字说明,不会受到想来得到艺术享受的观众的欢迎。” 由于有简洁、明了能提高观众兴趣的说明词,观众能很容易读懂说明牌,自然兴趣盎然。具体作法应以每件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艺术水平和风格主题思想、趣味性等内容为素材,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来写说明词,使每件展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每件展品都传递着更多的知识信息,每件展品都是一个新的兴奋点。
    四、讲解员的讲解技巧
    观众为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纷纷走进博物馆。他们在参观、听讲解的过程中,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从美学的角度讲,他们也作为审美主体,对参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心理活动。
    站在美学审美的角度看,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其审美心理是,总想期待审美对象能提供未知的知识信息、舒畅的视听享受,以激发其审美冲动,进而满足其某种心理需求。能激发观众产生美感的讲解员应是“美”的代言。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外在”,更体现在“内在”。换句话说,只有同时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讲解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产生美感。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尽可能运用不同的语言,以符合审美主体的语言习惯和水平,满足不同审美主体心灵的全部或几乎全部的需求。
    五、高科技展览手段
    在不损害原有文物的前提下,如果博物馆能在展览中融入现代的电脑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光、电、声、色,使场馆更加亮丽、明快、直观、动态,这样就可以从视、听、触效果上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觉,更能吸引观众,达到最佳的展览效果。
    广东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及禁毒教育基地,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这些馆内基本没有采用现代科技,陈列室光线不足,图片资料以陈列展出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的效果。而这种情况在广东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中比较普遍。后来,经过改造,广东一些博物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展览手段,使陈列形式不断创新,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目前,广东的这些博物馆已迈入现代化博物馆的行列。
    而国外博物馆采用高科技展览手段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英国博物馆内存放和展示的都是古代文物、遗物,但由于布展场所充分利用光、电、声、色及建筑的艺术架构,用现代科技增添了古文物的魅力,使人们真正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的享受。博物馆可以借鉴英国博物馆的布展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场馆现有基础设施上进行新的改造。在保持原有文物及宗旨的前提下,融入现代的科技、艺术,充分利用光、电、声、色,使场馆更加亮丽、明快、直观、动态,全面提升展览效果。
    六、观众互动
    博物馆的教育服务,是博物馆接待服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育服务包括了展示精美展品、开展多维教育活动等方面。增加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机会,会缩短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博物馆互动区域的开辟乃至互动博物馆的建造,能使博物馆更加贴近近观众,使观众主动地走近博物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互动博物馆,真正体现出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特色,体现出博物馆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组织观众,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的根本宗旨。
    上海博物馆的“铜镜展”,在展厅门口看到一块告示牌“亲自制作铜——西侧下沉地下广场多媒体活动室”。活动室规模不大,但是功能比较齐全。左侧是几十台计算机,右侧是几排桌椅,还有几大书柜的文物考古方面的书籍。桌子上摆放着制作铜镜的材料、染料等,有几个小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铜镜。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多媒体活动室是上海市博物馆教育处下设的,主要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文物及文物相关的知识。活动室开办了近3年,主要提供考古文物图书阅览、历史考古艺术影视欣赏、VCD点播、上网流览文博相关网站等教育服务项目。活动室还配合一些展览,不定期地举办特殊的活动,例如:配合淳化阁帖展的学书临帖以及这次配合铜镜展的亲手制作铜镜等等。  
    为了充分利用博物馆现有资源,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暑假,上博多媒体活动室还推出了一系列暑期活动。活动分为三大块:一是“亲手做文物”,有用软陶仿制古代的陶器、采用绝对传统的方法感受制作字帖的乐趣、将残破的唐三彩修复成完整的艺术品、将一块白绢用传统扎染的方法染成自己喜爱的色彩与图案、模拟铸钱币、用石膏“浇铸”铜镜、用笔和墨感受中国画的笔法情趣和意境等;二是亲子活动,即双休日由家长陪伴孩子共同进行手工活动;三是开办“未来考古学家”学习班,针对初中预备班以上的学生,帮助同学解答诸如“眼前的文物是怎么被埋入地下的”、“它们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些遗存在当时的生活中具有什么意义”、在进入博物馆展厅的路途中,它们有过什么经历”等等问题,并使同学掌握一定的考古基本功,从中感受考古工作的科学、细致和乐趣,学习班开设的课程有认识考古学、解读古文字、学习做拓片、学修古陶瓷等。多媒体活动室成功举办的暑期活动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与好评,广大学生也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够长期举办。 
    上海博物馆多媒体活动室开创了国内互动博物馆的先河,虽然该活动室的规模不大,参与的人数也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继上博多媒体活动室之后,3000多平方米的互动探索型的广州儿童博物馆投入使用,在这里,“不准动手”、“不准拍照”、“不准大声说话”等禁令都不再存在,博物馆欢迎大家摸,鼓励孩子们直接与展品接触,通过观察、触摸、使用和试验等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启发他们的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北京自然博物馆也开辟了互动区,在互动区的探索角里孩子们可以自己制造电流、动手翻制化石模型、参加食物链的游戏;浙江杭州丝绸博物馆免费为青少年开设了几个专题讲座,如“蚕桑文化”、“蚕的一生”、“丝绸历史”、“丝绸织造工艺”、“丝路文化”等,并推出了手工实践活动:丝绸扎染、丝绸手绘、丝绸填色、鉴别真假丝绸、学做中国结、科普养蚕等适合各种年龄段孩子的项目。通过互动,博物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为广大观众提供服务,以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有意识地引导观众从单一的理性参观到全面的感性教育,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七、服务观众
    博物馆应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美誉度。博物馆要切实树立“观众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所谓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劳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工作实际上就是服务工作,从产业性质上看,它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博物馆应制定各种服务规范,规范员工的服务,改善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美国很多博物馆想方设法为观众提供优良的驻留环境,让展览的设计制作布置安排更加吸引人,在展厅、展品间为参观者预留临摹、拍照甚至坐卧停留的设施,在博物馆里提供饮水、进餐、购物和进一步增强相关知识的购书、阅读场所,甚至提供学术性或普及型讲座及各类博物馆之友一类的交流活动。大多数的博物馆甚至提前一年左右将各项活动的计划以各种方式公诸众,供观众选择参与和早作安排。一些博物馆甚至取消门票,但由于广泛吸引观众,他们却在餐饮、购物等服务方面特别是在社会捐赠等社会效益上取得更为可观的回报。
    这样,博物馆变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文化消费,人们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闲暇时光,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博物馆像商店、公园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许多人一声、一年中反复光顾的地方。去博物馆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到过某个心仪已久的地方,而是为了消费,为了打发生活中日益增多的闲暇时光和精神上的满足。
    21世纪的博物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考验,事业单位的改革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博物馆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锻炼内功”,赢得观众,才能赢得更大的空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