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镂空转心瓶 清(公元1644年-1911年) 高30厘米,口径8厘米 这件粉彩镂空转心瓶为陈设品。粉彩又名软彩,是一种釉上彩,始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盛于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但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其做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因“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使烧成的瓷器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景德镇制瓷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可以代表整个时代的制瓷业水平。当时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厂,专门经理供宫廷使用的瓷器即官窑器的生产,并派员监督。但景德镇瓷业繁荣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民窑烧造瓷器造成的。官窑器也大多在民窑中占用最好的窑位烧制,叫搭烧。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后,将这种“官搭民窑”的做法,作为固定制度实行。清代除皇帝赏赐外,贵族所用的各种瓷器,都是来自民窑的优质产品,叫“官古器”。景德镇的民窑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烧窑户即自己有窑,但不制坯,专为别人烧制瓷器。第二类为搭坯窑户即先在自己的作坊内制陶坯,然后在别人窑内烧成。第三类为烧囵窑户即基本是自造自烧,是制瓷业中较大的窑主。窑主所用的工人全是雇佣而来,分工很细,按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分为陶泥工、画坯工、烧窑工等;每个工序还有分工,如画坯工中,学画者不学染,学染者不学画等,形成各有专精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