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绘《皇都积胜图》卷 明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佚名绘 纵32厘米,横600厘米,绢本设色 这是一幅反映明代中后期京城商业繁荣的历史画。画面从卢沟桥经广宁门(今广安门)进入北京城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今天安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至居庸关。画面着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集聚起无数看客,金店银铺人如潮涌…… 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自古以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元时期,随着民族的融合,北京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金和元先后在这里建立都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他的第4个儿子朱棣封为燕王,王府设在北京。公元1399年至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史称明成祖。由于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也是他的势力之所在,加上防备蒙元残存势力的需要,他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经过十几年的精心营建,一座规模宏大、在当时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从此,明朝的政治中心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明政府在内城的南面增建了外城。 明代的京城北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而且两种功能在空间布局的分工上是很明确的。大体上说,承天门(今天安门)内是宫禁之地,大明门内为政治中心,而从大明门到正阳门之间的“朝前市”为商业中心,是明代北京最热闹的地区之一。从《皇都积胜图》上看,那时的外城前门一带,仅有零星的商业活动,可见当时此处尚未成为商业中心。入清以后,清统治者将汉人全部迁往外城,内城不许开设店铺,因此,正阳门外(今前门大街)一带代替“朝前市”成为新的商业中心。《皇都积胜图》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明代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商业分布的清晰的历史场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