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青釉贯耳瓶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 这件官窑瓷器全身粉青色,布满龟裂纹,釉质晶莹、温润如玉,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它仿自汉代投壶的式样,形体丰满庄重,肩两侧附贴的双耳增添了器物的古朴色彩。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仿商周秦汉古青铜器及玉器样式的瓷器,这种贯耳瓶在官窑、哥窑、龙泉窑中多有烧制。 宋代仿古器物是崇古风尚与金石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宋代对古代器物的收藏和研究,一方面是审美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寄托了士大夫阶层“回向三代”的政治理想。古器物学在上层与礼制改革相结合,逐渐渗入礼学传统之中,改变着士大夫对古代礼制的认识。为了给礼器提供可靠的样本,宋徽宗一方面接受大臣的建议,派人到收藏古器之家摹绘图形;另一方面,将皇家收藏的古器编汇为《宣和殿博古图》,为改造礼器提供一部图样。随后出于收藏鉴赏的双重需要,宋徽宗又从民间收集到大量古器。靖康之难,宋徽宗费尽心血搜集的古器物—制作礼乐的辉煌成果毁于一旦。 由于政和、宣和年间没有及时将新礼器图样编辑成书,使高宗朝重建礼乐制度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为了通过国家祀典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搜集礼器样本成为高宗朝礼制建设中的重要任务。由于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两朝大规模的复古运动,最终使古器物形制成为国家祀典用器的标准。 同时,古器物学的成果也向民间扩散,并与民间固有的工艺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一批独特的仿古器物。但是仿古制作的民间传统与官方传统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官方传统具有复古改制的色彩,而且一旦“复古”成功,形成新的定制,就很少向前发展。民间传统则更为商业化,更多的受到古物收藏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因而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涌现出许多貌似复古,实际上却是新奇的样式,即虽为古风,但极具时代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