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王后家”漆耳杯 西汉 长11.4厘米,高2.7厘米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三月初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漂着一个有双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清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藉着酒兴吟诗咏怀。 这种独特的饮酒习俗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曲水流觞”。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其形状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耳,呈半月形,就像一双羽翼,故名羽觞,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耳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耳杯饮酒,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琼浆蜜勺,实羽觞些”之句,耳杯在汉代更为普及,《汉书》中就有“酌羽觞兮销忧”的记述。 耳杯以漆制的最为精致,漆耳杯在汉代特别流行,仅湖南长沙马王堆轪侯利仓贵族墓中就出土了90件漆耳杯,其中40件上面题写“君幸酒”款识。“君幸酒”是一句吉祥语,即“请你饮酒”。这件漆耳杯在黑漆地上绘云鸟纹,纤细流畅。耳杯一侧近底处有“长沙王后家”6字,说明此耳杯是专为轪侯利仓家制作的。汉代漆器一般以木、竹、夹纻作胎骨,色彩艳丽,轻巧精致,既有行云流水式的精美彩绘,也有隐隐约约的针刺锥画,还有豪华的金银箔贴敷纹样,更珍贵的则有金铜配饰,被称为器。当时贵族官僚家中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作为标记。 “酌羽觞兮销忧”。漆耳杯作为一种酒器,于轻巧中透射出一种秀逸之美。被汉代人称为“天之美禄”的酒,盛放在这种轻巧的耳杯中,饮用者不仅仅用它借酒浇愁,更以此形式借酒咏怀了。 ( 王永红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