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原石高91.5厘米,宽94.5厘米 山东微山两城出土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虢国太子在一天早晨遽然倒下,一命呜呼。虢国正沉浸在悲哀之中,全国都在为太子准备丧事。一个叫扁鹊的游方郎中,路过虢国,听到太子的死讯后,详细询问了太子发病经过和死去时间,就请人报告国君,说自己可以救活太子。扁鹊到了宫中,细心地为太子切脉,又周到仔细地对死者作了观察,判断说:太子脉搏紊乱,所以静如死亡,只是暂时“尸厥”(休克或假死)。扁鹊在太子头顶、胸部和四肢的一些部位进行针刺,不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又给太子服药,并在两肋下热敷。又过了一些时候,太子竟然坐了起来。虢国太子死而复生,成为当时人人传诵的话题。此画像石的一端刻着一个鸟身人,它的对面是依次跪坐的病人。鸟身人一手为患者切脉,另一手正持针准备刺穴;病人手上已经扎了数针。这个鸟身人就象征着扁鹊,由于对他的崇拜,后人就把他神化了。画像石的内容是神化了的扁鹊针灸行医图。 针灸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对针刺疗法的解释极为详尽,介绍了九种不同的针,因用途不同,九针可分大针、长针、毫针、圆针、锋针等类型,长度由约3厘米到24厘米不等。制针因所用原料的不同,针刺的疗效也有不同,其中金针有刺激身体的功能,对某些疾病格外有效,价格也相对昂贵一些。而银针则有显著的镇静作用。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就出土了4根金针、5根银针。其中的金针以针尖的形制来判断,可分为三种:三棱形的为锋针,用作放血;尖锐的为毫针,用作针灸;圆钝的为针,用作点刺。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帛书《经脉》中论述了人体内十一经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的古灸经,是有关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脉学的古文献。自古以来,中国南方就很盛行针灸法。1993年春,在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发掘的2号西汉木椁大墓后室中,出土了一件髹黑漆的小木人,木人上有红色漆线的针灸经脉循行径路,但无文字及经穴位置标记。这些遍布于全身的经脉循行径路,在黑漆的烘托下格外清晰分明。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此墓相当于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针灸木人出土之地位于涪江之畔。涪江即汉代的涪水。据《后汉书》记载,在这里曾产生过三代师传的著名针灸家涪翁和其弟子程高以及再传弟子郭玉。郭玉在东汉初任太医丞,史书曾记载他受汉和帝之命为贵人治病,一针就使贵人病除。至于涪翁,不仅针术高明,医德超群,而且还撰有《针经》与《诊脉法》等书。 ( 王永红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