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将从“鼓之产生”、“鼓之质地”、“鼓之名称”、“鼓之星象”以及鼓在军事中的应用等角度,对鼓的衍生与变迁进行分类考述。由于篇幅稍大,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考述“鼓之产生”、“鼓之质地”;中篇考述“鼓之名称”;下篇考述“鼓之星象”以及鼓在军事中的应用。 今日,汉阳陵博物馆组织元宵节秦汉战鼓表演活动,现刊此文,以示祝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四•关于鼓之星象 古人认为,鼓在人间有名称,在天上有星象。星象的变化,能够表象人间的军事活动。《隋书•天文志》:“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主军鼓,主鈇钺。一曰三武,主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为大将军,左星为左将军,右星为右将军。左星,南星也,所以备关梁而距难也,设守阻险,知谋征也。旗即天鼓之旗,所以为旌表也。左旗九星,在鼓左旁。鼓欲正直而明,色黄光泽,将吉;不正,为兵忧也。星怒马贵,动则兵起,曲则将失计夺势。旗星戾,乱相陵。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桴,鼓桴也。星不明,漏刻失时。前近河鼓,若桴鼓相直,皆为桴鼓用。 ” 河鼓三星:通常指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我国古代天文学及民间对河鼓星官(属牛宿)三颗星俗称“扁担星”。最中间的河鼓二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俗称“牛郎星”。牛郎星,在河鼓三星中为最大、最亮。也是全天星系中排行第十一的亮星。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河鼓三星是牛郎及其一双子女的化身。与“参宿三星”、“心宿三星”同为天空中最著名的三组“三星”组合。古人认为,天空星象的变化是地上人间事态变化的表象。观察三星的变化可知季节的变化,世道的乱与治。 河鼓三星属二十八宿之一。二十八星宿是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古人把这二十八个星宿,按照东西南北归纳为四个大星区,又被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分别用四只神兽代称。即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也有按“四象”坐北面南的坐向习惯,称为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在四个大星区内,各有七个星宿。即东方青龙的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的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的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的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这种分类,在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家古代也有类似说法。河鼓三星属北方玄武的七宿之一,即“牛星宿”。《汉书•天文志》:“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左星,右、右将 。” 何为天鼓之旗?《史记•天官书》:“东北,曲十二星曰旗”。《史记•正义》曰: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占:欲其明大光润,将军吉;不然,为兵忧;及不居其所,则津梁不通,动摇,则兵起也 。 《晋书•天文志》记载:“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主关闭。建星六星在南斗北,亦曰天旗,天之都关也。为谋事,为天鼓,为天马 。” 关于河鼓、天鼓、天旗星象变化的象征,在历代史书中记载不少,有些甚至神乎其神。现举几例 1、汉哀帝时期的“河鼓”现象 汉哀帝少年时原本并不好声色,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省灭诸用,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有识之士,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然而哀帝生不逢时,当时汉家王朝根基已动,无论何人也无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也因受到大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而长于权术的祖母傅太后的干政,结果导致权力外移,朝风日坏。面对失败和挫折,年轻的汉哀帝气馁了。即位之初的锐气很快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在声色犬马之中求刺激。最终彻底堕落为一个比成帝还要荒淫腐败的昏君。这就是汉哀帝执政的无奈。 在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史书记载了一次有关“河鼓”的天象:春正月癸卯,“帝太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三月己酉,丞相当薨。有星孛于河鼓。”这条记载似乎验证了汉哀帝丞相之死。 汉哀帝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孔乡侯傅晏三人有罪。“博自杀,玄减死二等论,晏削户四分之一 。”这本来是一场宫廷斗争的牺牲,史书把“有星孛于河鼓”的天相记在这里,纯属附会。丞相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为亭长,好客少年,捕搏敢行。稍迁为功曹,最终官至丞相。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有一女,无男。然终用败。 到建平四年(前3)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师古曰:“西王母,元后寿考之象。行筹,又言执国家筹策行于天下。”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击鼓为止恐,悲也。 2、苻坚不信天鼓天相说,淝水大败,一蹶不振 前秦世祖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终年48岁。《晋书》中也有关于天鼓在记载,灵验之处,抑或附会。《晋书•苻坚载记》曰:“天鼓鸣”,太史令张孟言于坚曰:“彗起尾箕,而扫东井,此燕灭秦之象。”因劝坚诛慕容暐及其子弟。前秦苻坚不仅不听,反而任命慕容暐为尚书,垂为京兆尹。慕容冲为平阳太守。苻融又劝苻坚曰:“臣闻东胡在燕,历数弥久,逮于石乱,遂据华夏,跨有六州,南面称帝。陛下爰命六师,大举征讨,劳卒频年,勤而后获,本非慕义怀德归化。而今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陛下亲而幸之。臣愚以为猛兽不可养,狼子野心。往年星异,灾起于燕,愿少留意,以思天戒。”苻坚不听天鼓,不理天相,更不思天戒。在对外用兵上,苻坚未能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而导致了英雄末路,遗恨千古。司马光曰: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数战数胜,国之福也。然“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 3、《宋书》、《元史》中的“河鼓上将星”及“天鼓鸣”现象 《宋书•天文志》的记载更是神乎其神:“咸康六年三月甲寅,荧惑从行犯太微上将星。占曰:“上将忧。”四月丁丑,荧惑犯右执法。占曰:“执法者忧。”六月乙亥,月犯牵牛中央星。占曰:“大将忧。”是时,尚书令何充为执法,有谴欲避其咎,明年,求为中书令。建元二年,庾冰薨。皆大将执政之应也。是岁正月,征西将军庾亮薨。三月,而荧惑犯上将。九年,石虎大将夔安死。 ”又“咸康六年四月丙午,太白犯毕距星。占曰:“兵革起。”六月乙卯,太白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忧。”七年三月,皇后杜氏崩。 ” 《元史》把“天鼓鸣”与战争关系的记载得非常明确而且具体。元惠宗(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春正月乙未,绛州夜闻天鼓鸣,将旦复鸣,其声如空中战斗者。庚子,大明兵取松江府。癸卯,大明兵取沅州路。是月,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自会于含元殿基,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 ” 《新元史•文宗本纪》记载至顺三年(1332)“八月癸卯,吴王木楠子及诸王答都阿海、锁南管卜、帖木儿赤、帖木迭儿等来朝。乙巳天鼓鸣于西北。丙午,祭社稷。丁未,有事于太庙。己酉,帝崩于上都,在位五年,年二十有九。癸丑,葬起辇谷 。”这是一条关于“天鼓鸣”与“帝崩”记载。 4、明清史关于天鼓、天相的记载更多更详,选录几段如下: 《明史•天文志》在“天变”篇中专门记载了一段“天鼓鸣”现象,在人间,似乎都能找到灾荒与兵荒的对应关系。“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鸣,昼夜不止。”又“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鸣,如雨阵迭至,自东南而西南,良久乃息。辛未,东南天鸣,声如万鼓。”又“正统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鸣,如鸟群飞。正德元年二月壬子,夜东北天鸣,如风水相搏者五七次。隆庆二年八月甲辰,绛州西北天裂,自丑至寅乃合。万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肃石灰沟天鸣,云中如犬状乱吠,有声。崇祯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红 。” 甘肃地震,复上疏曰:“往者湖广冰雹,顺天昼晦,丰润地陷,四川星变,辽东天鼓震,山东、山西则牛妖、人妖,今甘肃天鸣地裂,山崩川竭矣。陛下明知乱征,而泄泄从事,是以天下戏也 。”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三月朔,京师地震三,乾清宫尤甚。” 清世祖福临“顺治六年六月,太平启山县,山鸣如雷,移时乃止。十月,皆州山鸣。九年九月,武强天鼓鸣 。”清军进展顺利,气势强大。 早在《三代改制质文》中就有“历正日月朔于牵牛,斗建子,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故朝正服赤 ”的记载。到西汉《史记•天官书》就有“牵牛”、“织女”星的记载。到东汉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已经形成,有东汉画像石可证。《后汉书•律历志》传石氏《星经》曰:“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去极二十五度。 ”认为牵牛星就是牛郎。并附转为“河鼓”之义流传至今。 五、关于鼓在军事中之应用 关于鼓在军事中的应用,历代志书记载很多,但大多数记载比较零乱,且不具体。《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的军礼,是按照活动过程顺序记述的,读起来很好理解,程序清晰。不仅记述了实施过程,而且还记述了准备过程。不仅有器械陈设上的说明,而且还有军人动作上描述。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军礼记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鼓在军中的应用表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新唐书•礼乐志》曰:“其三曰军礼”。在唐代军礼中,有“皇帝亲征”之礼,还有“仲冬讲武”之礼。现把“仲冬讲武”全过程抄录改编如下,以便查检: “仲冬之月,讲武于都外” 。从时间概念上分为前期准备和讲武之日两个大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有以下任务: 前期十有一日,所司奏请讲武。兵部承诏,遂命将帅简军士,做准备。1、清除场地,方一千二百步,四出为和门。2、划分六军营域,分左右两厢,每厢各置三军,以北为上。3.两厢之间相去三百步,立五表。表间五十步,为二军进止之节。4、别建墠地于北厢,南向。 前三日,尚舍奉御设大次于墠。 前一日,1、讲武将帅及士卒集于墠所,建旗为和门,色如其方。2、在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五采牙旗及旗鼓甲仗。3、大将以下,各有统帅。4、大将被甲乘马,教习士众。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其还,则反之。长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勇者持钲、鼓、刀、楯为前行,持矟者次之,弓箭者为后。使其习见旌旗、金鼓之节。演练“旗卧则跪,旗举则起”之规定动作。 讲武之日有下任务: 1、未明十刻而严,五刻而甲,步军为直阵以俟(等待),大将立旗鼓之下。六军各鼓十二、钲一、大角四。2、未明七刻,鼓一严,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3、五刻,再严,侍中版奏“请中严”。文武官应从者俱先置,文武官皆公服,所司为小驾。3、二刻,三严,诸卫各督其队与鈒戟以次入,陈于殿庭。4、皇帝乘革辂至墠所,兵部尚书介胄乘马奉引,入自北门,直至两厢步军之北,南向。5、黄门侍郎请降辂。乃入大次。6、兵部尚书停于东厢,西向。7、领军减小驾,骑士立于都墠之四周,侍臣左右立于大次之前,北上。8、九品以上皆公服,东、西在侍臣之外十步所,重行北上。9、诸州使人及蕃客先集于北门外,东方、南方立于道东;西方、北方立于道西,北上。10、驾将至,奉礼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11、皇帝入次。12、谒者引诸州使人,鸿胪引蕃客,东方、南方立于大次东北;西方、北方立于西北;观者立于都墠骑士仗外四周,然后讲武。 讲武的程序是: 吹大角三通,中军将各以鞞令鼓,二军俱击鼓。 首次三鼓: 1、有司偃旗,步士皆跪。诸帅果毅以上,各集于其中军。 2、左厢中军大将立于旗鼓之东,西面,诸军将立于其南。 3、右厢中军大将立于旗鼓之西,东面,诸军将立于其南。 4、全体面北,以听大将誓。 5、左右三军各长史二人,振铎分循,诸果毅各以誓词告其所部。遂声鼓,有司举旗,士众皆起行,及表,击钲,乃止。 再击三鼓: 1、有司偃旗,士众皆跪。又击鼓,有司举旗,士众皆起,骤及表,乃止。 2、东军一鼓,举青旗为直阵;西军亦鼓,举白旗为方阵以应。 3、次西军鼓,举赤旗为锐阵;东军亦鼓,举黑旗为曲阵以应。 4、次东军鼓,举黄旗为圜阵;西军亦鼓,举青旗为直阵以应。 5、次西军鼓,举白旗为方阵;东军亦鼓,举赤旗为锐阵以应。 6、次东军鼓,举黑旗为曲阵;西军亦鼓,举黄旗为圜阵以应。 凡阵,先举者为客,后举者为主。每变阵,二军各选刀、楯五十人挑战,第一、第二挑战迭为勇怯之状,第三挑战为敌均之势,第四、第五挑战为胜败之形。每将变阵,先鼓而直阵,然后变从余阵之法。既已,两军俱为直阵。 三击三鼓: 1、有司偃旗,士众皆跪。又声鼓举旗,士众皆起,骑驰、徒走,左右军俱至中表,相拟击而还。 2、每退至一行表,“跪、起”如前,遂复其初。 3、侍中跪奏“请观骑军”。承制曰:“可。” 4、左右二军骑军皆如步军之法,每阵各八骑挑战,五阵毕,大击鼓而前,盘马相拟击而罢。 5、遂振旅。侍中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乃还。 “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 。 从这场“讲武之礼”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鼓”和“旗”是整个“讲武礼仪”活动中最活跃的礼具。 在军中不听鼓令,指西而东、指南而北者,当斩。闻集合鼓声不到、迟到者,当斩。两军阵前闻鼓不冲锋者,当斩。“孙武斩吴王爱姬”、“司马穰苴斩齐景公监军”,就是典型的违抗鼓令受斩的实例。 不听鼓令者当斩,孙武斩吴王爱姬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郎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郎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 司马穰苴斩庄贾以立鼓威 司马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司马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齐景公时,晋、燕伐齐。景公委任穰苴为将军,率兵去抵御燕、晋之师。 穰苴以为自己平素卑贱,骤然间被提拔为将军,恐“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希望景公派贵臣做监军。景公许之,委派宠臣庄贾监军。穰苴与之约定:明日中午,在军门会面。 第二天,穰苴早到军中,立木表,设漏鼓,专候庄贾。结果庄贾因平日骄纵,现既任为监军,更是亲戚欢送、宴饮,迟至日暮,才到军中。 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依军法当斩。庄贾害怕,急派人驰报景公求情。使者未及返回,穰苴已斩庄贾。三军为之震栗。景公使者持节来救庄贾,驾车驰入军中。穰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随后问军正:随便驰入军中何罪?军正说“当斩!”穰苴说:国君使者不可以杀,遂斩车夫,砍杀车左边立木,杀左边骖马,向三军宣示。并派人向景公报告处罚结果 。 穰苴在军中亲自过问士卒的生活、饮食、住宿条件,照顾生病者,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欢迎。晋、燕之军闻风退走。穰苴指挥部队追击敌兵,顺利地收复了失地。回国后,受到景公重用,任大司马之职,故后人称司马氏,称他为“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强调“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严整军纪,关心士卒,上下齐心,不战而驱人之兵,乃用兵之上上也。 牛火鼓突围,燕军全线崩溃 战国后期,齐将田单被燕军围困孤城,凭借牛火鼓战术,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70余城,战例典型辉煌。 田单,临淄人,是战国时田齐政权的远房宗亲,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并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齐国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对内广安民心,招募精兵,对外先示弱,再离间,搅得围城燕军心乱厌战,急等受降成功,心态懈怠不堪。 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即墨已被围困三年之久。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城内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并给城墙预挖数十个洞穴,作为突围通道。于深夜,点燃牛尾芦苇,纵牛外冲,“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 ”这就是齐将田单指挥的牛火鼓突击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