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秦至清到底是什么社会?――读冯天瑜《“封建”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刘徙 [光明观察]
    封建社会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句,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我们就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再往前说就是封建社会,一上小学就这样讲,然后中学、大学继续强化。即便没有上过学的人也对这个词不陌生,一说谁思想陈旧就说是老封建,谁迷信就是封建迷信,封建成了落后、保守的代名词,可以说,封建这个词已经严重泛化。
    但是,仔细想来,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因为不符合“封建”的本意,学术界已经有不少人对此产生质疑,比如,思想解放的先驱人物李慎之、王元化就屡有议论,李先生坚决反对“封建”一词的滥用,他说“严守学术标准,不肯随声附和的史学家是决不如此滥用“封建”一词的。不信,你查一查一生“未尝曲学阿世”的陈寅格先生的文集,决不会发现他会在任何地方把秦始皇已经‘废封建、立郡县’以后的中国社会称作‘封建社会’。王元化先生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已经不再是封建制了。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体。这跟西方说的‘封建制度’完全两样。”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更推出了专著《“封建”考论》。对“封建”概念的古今沿革、东西对接作了系统梳理。
    冯天瑜认为,在20世纪初叶之前,中国传统经史语汇中“封建”一词与“郡县”相对,专指封邦建国,语义明确;19世纪后半叶,日本及中国启蒙学者以“封建”对译西语“feudalism”,基本恰当。20世纪30年代以来,“封建”之义在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异,日趋泛化。这种“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原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原义、中日启蒙学者的早期原译“名实错位,形义脱节”。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封建问题很有启发。
    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就已经不是这样子了,所以在秦至清的2000多年间,并没有人说这是封建社会,只是到了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以后,人们才开始用封建社会来概括这一社会历史时期,并有了“反封建”、“半封建”的说法,有了何时中国开始封建社会的论战。封建之所以泛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而马克思的观点当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冯天瑜先生在研究中却得出结论“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理由是:第一:秦汉至明清,农业生产者的主题是人生大体自由的农民而并非有法定人身依附的农奴,不存在占优势地位的农奴制;第二。自战国以降,土地可以买卖转让,贵族世袭土地制不占主导;第三,中国有着比印度更加完备、更加强势的重要集权君主制度,阻止向西欧国家权力分散的领主封建制那样的社会形态发展。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么既然秦至清不是封建社会,应该叫做什么社会呢?冯天瑜认为: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简称地主社会),可以昭示两千余年间社会组织、经济结构、政治体制诸层面的基本特征。但是,“封建”一词确实已约定俗成,改变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我想首先是要让知识界和知识分子知道,封建社会这个词并不准确,而且尽量减少这个词的泛化,然后再逐步考虑用什么样的词来取代封建社会的提法。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1-12 http://guancha.gmw.c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