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地理是欧洲的心脏 历史是争夺的焦点 民族是不死的勇士 ![]() 2010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派我出任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我虽然已经历了33年的外交生涯,但从未到过波兰,对那里相对陌生。我首先想到的是,马克思曾经赞扬:波兰人民是“欧洲不死的勇士”。我随之开始做的第一项准备工作就是贪婪地搜集有关波兰的资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阅读后即背诵下来的第一份资料是波兰国歌的歌词。18世纪,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三次瓜分,整个国家沦亡达123年之久。波兰人民决不甘当亡国奴,波兰著名爱国将领董布罗夫斯基在意大利组织志愿兵团,其中的一位指挥员维比茨基写下了著名诗篇《波兰没有灭亡》,用肖邦的《马祖尔卡》舞曲为主旋律。作为波兰军团的战歌。1926年正式定为波兰国歌。看到这首歌,我马上想到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波兰国歌的歌词大意是: “我们只要一息尚存, 波兰就不会灭亡。 举起马刀杀退敌人, 使我国土重光。 越过维斯瓦河和瓦尔塔河, 投入祖国怀抱,拿破仑使我们知道怎样得到胜利。 前进!前进!跟着董布罗夫斯基! 从意大利打回波兰去! 在你的领导下, 军民团结一心。” 我从意大利转任波兰,怀着崇敬之情去那里解读那片陌生的土地和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为未来的友谊与合作架桥铺路。 公元10世纪60年代,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扫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时候,波兰历史上第一个统治者梅什科一世(MieszkoⅠ)建立了统一的波兰国家。 ![]() 波兰建国首位国王梅什科一世 有考古根据证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斯拉夫部族在维斯瓦河流域定居。各民族由此向各方移居,最终形成东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等不同族群。公元800-960年间,一些西斯拉夫部族联合起来,形成若干小王国,其中一个归皮亚斯特王朝(Piast Dynasty)统治。多数历史学家认为,966年为波兰建国之年。当时该王朝的统治者梅什科一世授其子波莱斯瓦夫(Bolesław)为波兰公爵,1024年起成为首位波兰国王,称波莱斯瓦夫一世。他当时使整个波兰皈依基督教,并逐步摆脱了德意志教会的控制,使波兰教会独立发展。 ![]() 公元1138年,波莱斯瓦夫三世立下遗嘱,把波兰全国一分为四,分给四个儿子,后来各小公国又进一步分裂,导致200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国家四分五裂,对内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外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成为周边强邻进行政治、军事角逐的对象。 直到14世纪初,皮亚斯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大卡齐米日(Kazimierz the Great)才再度统一了波兰。当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已完成了对中国元朝17年的东游,回到自己的故乡,传播《马可·波罗游记》。 大卡齐米日又称卡齐米日三世,是矮子国王瓦迪斯瓦夫一世(WładysławⅠthe short)的幼子,生于1310年,出生时父王已年过半百。父王虽然为了波兰统一多年东征西讨,但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与波兰建国时相比,领土不到三分之一,人口不到一半。 ![]() 卡齐米日从小受父王的教导,少年时就随父王参加征战,成年后多次被委派内政外交重要使命。他登基时年仅23岁,但已积累了基本的治国经验。他在军事上巧妙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争取不战以屈人之兵的效果;经济上着力发展工商业,扩大矿产开采,打通对外贸易通道;文化上注重教育,在首都建立了克拉科夫学院;内政上加强法制建设,缓和同教会的关系,减免税收,休养生息;外交上广交朋友,谋求和平的周边环境,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他于1364年9月在克拉科夫成功发起并主持了中欧各国君主峰会,使各国首脑亲眼看到:波兰这个昔日内部纷争、王权衰落、民生凋敝的国家,在他的领导下已成为国力强盛、影响显赫、令人刮目相看的中欧强国。他的成就也为波兰后来出现“百年辉煌”奠定了基础。 卡齐米日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可以继位的王子,膝下只有3位公主。1370年9月,他60岁寿辰之后赴北部森林围猎,不幸马失前蹄,摔成重伤,回宫后不治身亡。他的突然逝世导致了皮亚斯特王朝的结束。 1386年正当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以巩固自己绝对权威的时候,在波兰发生了一件让中国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波兰女王雅德维佳(Jadwiga)嫁给了立陶宛的国王,导致了两国的合并。 ![]() 波兰女王雅德维嘉 皮亚斯特王朝结束后的波兰,周边形势极其险恶:北有德意志支持的凶悍的十字军骑士团;东有虎视波兰的立陶宛大公国;西有一心想扩张的捷克;相比之下十字军骑士团是最大的威胁。1386年,美丽、聪明的波兰女王为确保国家安全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嫁给立陶宛大公亚盖沃(Jagiellon),联合对付十字军骑士团。当时的立陶宛领土比波兰大许多,但经济远比波兰落后,宗教信仰也不统一。两国王联姻后,亚盖沃虽然戴上了两国国王的桂冠,但却随王后皈依了天主教,大政方针自然听王后定夺。亚盖沃在王后的全力支持下,不负众望,率领波兰和立陶宛联军于1410年实现了波兰几代国王奋斗不息而始终未能实现的梦想:彻底打败了十字军骑士团,开创了延续200年的亚盖沃王朝。 ![]() 波兰画家描绘亚盖沃率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十字军骑士团 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的近100年,是波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史称“百年辉煌”或“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的鼎盛时期,发生了郑和七下西洋、明成祖迁都北京、戚继光扫荡倭寇等重大历史事件。 此时由于波兰国王是入赘的女婿,为了争取主要由骑士军人组成的波兰贵族集团的支持,对他们做了较大让步,使波兰贵族享受到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成立了实行多数决定制的议会,限制了王权和教会。这在中世纪的欧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甚至对后来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整个波兰基本上没有发生战争,国家呈现安定局面,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国土面积扩大到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波兰当时发展成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中欧大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太平盛世和思想解放的社会环境,恐怕也很难出现这位定住了太阳,转动了地球的科学巨匠。联想到300年后的居里夫人,这一男一女,一个引领人类去探索无限大,一个帮助人类认识无限小,他们对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足以令世人对波兰人民的聪明才智刮目相看。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572年齐格蒙特二世(Zygmunt Ⅱ)去世,波兰结束了亚盖沃王朝的历史。之后波兰实行了一个令中国人难以思议的制度:“自由选王制”,而且往往是从外国的国王或王子中来选自己的国王。据统计,从1572年—1795年的200多年里,共选11个国王,其中有7个是外国人。导致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贵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每当王位虚悬时,由红衣大主教主持召集选王议会,选举国王。选王议会则由地方议会选出的贵族议员组成,占当时人口十分之一的贵族成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各派实力旗鼓相当时,谁也不愿让其他派因当选国王而坐大,就选外国人来当国王。这一制度导致了波兰政治的混乱,不但国内贵族为争夺王位而勾心斗角,四邻诸国也纷纷插手,干预选举,有时甚至出兵干预。在此期间,波兰连年战争不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打了5次,一次战争最长达十几年。波兰因此而大伤元气,当时的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多次被别国占领。 在明成祖把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一个半世纪后,波兰从瑞典选来的国王齐格蒙特三世于1596年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了华沙。 现在联合国安理五常任理事议事采取一票否决制,殊不知此制度是起源于17世纪的波兰。1652年,波兰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法令规定,每个议员都可以使用否决权。无论多么好的议案,只要有一个议员不同意就不能通过。之后的近百年里,波兰议会召开过55次会议,其中有48次连一个议案都没有通过。“自由否决权”实际上是操纵朝政的大贵族不顾民族利益,为了谋求私利而实行的一种政策,使国家机构陷于瘫痪,造成了外来侵略势力干涉波兰事务,加速了波兰贵族共和国的衰落。直至1791年的《五三宪法》才取消了自由否决权。《五三宪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从此,5月3日成了波兰人民的盛大节日。后来,这一天被法定为国庆日。 ![]() 庆祝通过《五三宪法》 “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制”使波兰国力不断削弱,酿成了波兰民族长期受外族欺凌的悲惨命运。从1772年至1795年波兰领土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3大邻国3次瓜分,之后完全沦亡达123年之久。沙皇俄国在三次瓜分中都拿了大头,后来又吞并原来分给奥、普的部分领土。19世纪初,沙俄已占领了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先是搞了一个由沙皇当国王的所谓“波兰王国”。后来干脆把波兰划为它的一个省,并大搞俄罗斯化,不准讲波兰语,企图永远抹掉“波兰”这个名字。用恩格斯的话说,沙皇俄国“拼命想把波兰人变成俄罗斯人”。波兰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波兰沦亡的过程中,波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多次举行大规模起义,涌现出了塔·科希秋什科(Tadeusz Kościuszko)、扬·基林斯基(Jan Kiliński)、扬·董布罗夫斯基(Jan Dąbrowski)、爱·邓鲍斯基(Edward Dembowski)、约·贝穆(Józef Bem)、瓦·符卢勃莱夫斯基(Walery Wróblewski)等一批民族英雄和爱国将士。波兰文化不仅没有被灭绝,反而在压迫下造就了密茨凯维奇(Mickiewicz)、肖邦(Chopin)等杰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和艺术家。 在波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占领期间,中国也同沙俄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1685年康熙皇帝亲自部署在雅克萨大败俄军,迫使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收复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领土;另一次是1875年清朝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两年时间连战连捷,迫使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使整个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波兰灭亡的时代恰恰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他们对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作过深刻的分析,给予了热情支持,并对瓜分波兰的侵略者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恩格斯曾形象地描绘说:“1793年三个戴皇冠的小偷,像三个绿林大盗瓜分赤手空拳的行人的财物那样,瓜分了他们的赃物—波兰。”他还在《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中指出:“欧洲反动势力首先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建立在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神圣同盟的基础上。而这个同盟是靠什么结成的呢?靠瓜分波兰,这3个同盟者从瓜分波兰中取得利益。”“波兰人从被奴役的那一天起,就起来革命,从而使自己的奴役者更牢固地站在反革命的立场上,他们迫使自己的压迫者不仅在波兰,而且在本国保持宗法封建制度。特别是从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时起,争取波兰独立的斗争同时也就是反对宗法封建的专制政体而争取土地民主制的斗争。”“波兰就已经成了东欧民主的策源地。”马克思于1863年发表演讲说:“波兰民族对奴役他们的人进行了不断的英勇斗争,从而证明了它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历史权利。”“只有在波兰重新掌握自己的独立以后,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它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来促进欧洲的社会改造。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敌人;当它的内部生活因此陷于瘫痪的时候,它是不能为争取社会解放而斗争的。”“在欧洲民族中,波兰是唯一的一个过去和现在都一直以全世界的革命战士身份进行战斗的民族。波兰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流下了自己的鲜血;它的几个军团曾经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旗帜下战斗过;1830年它用自己的革命防止了参加瓜分波兰国家当时已经决定了的对法国的入侵;1846年在克拉科夫,波兰第一个在欧洲打起了社会革命的旗帜;1848年波兰的子弟杰出地参加了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的革命战斗;最后,在1871年,它给巴黎公社提供了优秀的将军和最英勇的兵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占领波兰的三个帝国都成了战败国,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废除了沙皇同普鲁士、奥地利签订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波兰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独立,结束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沦亡,波兰人民将这一天作为波兰的独立日。在波兰重新独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即毕苏茨基(Piłsudzki)。他于1867年12月5日出生在维尔纽斯附近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代投身社会主义运动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战期间,他率领“波兰民团”进行武装斗争,成了一个为波兰独立而战的传奇人物。波兰独立后,他是主要军事领导人,后来又发动政变成为最高政治领导人。他曾两度担任总理,曾下令解散议会,实行独裁统治。外交上,他主要奉行在苏联和德国两大强邻之间搞平衡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刚刚获得独立20年的波兰再次沦陷,并且遭受了最惨重的损失。二战前的1938年,波兰人口为3500万,战后仅剩2930万,其中有530万被德国法西斯屠杀。二战期间,波兰主要有两股力量领导反法西斯斗争:一股是撤离波兰的军政领导人先在法国建立了流亡政府,不久迁移到英国,推选了西科尔斯基(Sikorski)为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成立了国家军在波国内坚持同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另一股是在苏联境内的波兰共产党党员,组建了“波兰爱国者联盟”,由贝林格(Berling)将军领导,以科希秋什科命名的波兰军第一师,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1944年8月1日,在华沙即将解放前夕,爆发了由流亡政府驻国内代表处领导的华沙起义。起义领导人寄希望于兵临城下的苏联红军配合,一举攻下华沙。华沙市民踊跃参加起义,浴血奋战了两个月,遭到德军五个精锐师及大量增援部队的镇压,最终惨败。 ![]() 今日华沙 二战以后,波兰人民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他们也经历了曲折和动乱,先是照搬苏联的模式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后来又恢复议会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事实证明,不论奉行什么主义,采取什么制度,归根结底是民族要独立自主,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否则人民是不会答应的。进入新世纪,波兰已成为欧盟成员。在最近金融风暴的袭击下,欧盟成员中,波兰是唯一一个保持经济继续增长的国家。他们也看到了,在东方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创造当今世界最快的发展速度。 ![]() 签署加入欧盟协议的波兰代表团 读波兰历史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是:一个国家必须独立自主,互相学习借鉴是必要的,外来帮助也是需要的,但前提必须是独立自主。有了独立自主,外来的东西可能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失去独立自主,外来的东西就将是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