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著 杨周翰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版,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作一本) 【贺拉斯是古罗马著名诗人,这篇《诗艺》是他晚年的作品,在这里贺拉斯写出了他一生创作的体会。《诗艺》被后世的作者们奉为经典,就是在两千年后的现在,它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是以,我将这本书抄录如下;省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 又及:原作是诗体,在译成散文之后不可避免地有些罗嗦,阐述问题也不是太直白,这一点需要注意:不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应察知作者的本来意思。作者在文中将所有文学创作一概称之为诗,只因为那是当时主要的创作方式,其实质上与现代其它文体的作品没有区别。为帮助理解原文,将原书的注释也一并抄上,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久远的时间之后,再度为作者们提供帮助。】 -------------------------- 〖这原是一篇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AD)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受信人是皮索(Piso)父子三人。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根据此信内容,三分之一谈戏剧,三人中可能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信笔所之,谈谈写作的体会。〗 --- 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一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到这幅图画,能不捧腹大笑吗?皮索呀,请你们相信我,有的书就像这种画,书中的形象就如病人的梦魇,是胡乱构成的,头和脚可以属于不同的族类。(但是,你们也许会说:)“画家和诗人一向都有大胆创造的权利。”不错,我知道,我们诗人要求有这种权利,同时也给予别人这种权利,但是不能因此就允许把野性的和驯服的结合起来,把蟒蛇和飞鸟,羔羊和猛虎交配在一起。 (诗人)在描写的时候,(譬如)写迪安娜的林泉、神坛,或写溪流在美好的田野蜿蜒洄漾,或写莱茵河,或写彩虹,开始很庄严,给人以很大的希望,但是却总是出现一两句过于绚烂的辞藻①,和左右相比显得太五彩缤纷了。(绚烂的辞藻很好,)但是摆在这里却是不得其所。也许你会画柏树吧,但是人家出钱请你画海难余生图②的时候,会画柏树有什么用呢?开始的时候想制作酒瓮,可是为什么旋车一转动,却做出了个水罐呢?总之,不论做什么,至少要作到统一、一致。 ------------------ ①:“绚烂的辞藻”原文purpureus pannus,意思是深红的布片。这一名词,及本文中其它只言片字,经后代特别是古典主义文学家的宣传,已成为文学批评和修辞学中的格言成语。 ②:沉舟脱险的人,往往请人将海难的场景绘图,供在神殿,以示感恩。 三位贤父子,我们大多数诗人所理解的“恰到好处”实际上是假象。我努力想写得简短,写出来却很晦涩。追求平易,但在筋骨、魄力方面又有欠缺。想要写得宏伟,而结果却变得臃肿。(也有人)要安全,过分怕风险,结果在地上爬行。在一个题目上乱翻花样,就像在树林里画上海豚,在海浪上画条野猪。如果你不懂得(写作的)艺术,那么当你想避免某种错误的时候,反而犯了另外一种过失。 在埃米里乌斯学校①附近的那些铜像作坊里,最劣等的工匠也会把人像上的指甲、卷发雕得纤微毕肖,但是作品的总效果却很不成功,因为他不懂得怎样表现整体。我如果想创作一些东西的话,我决不愿仿效这样的工匠,正如我不愿意我的鼻子是歪的,纵然我的黑眸乌发受到赞赏。 ------------------ ①:由公元前34年的代执政官埃米里乌斯在罗马首建的训练角斗士的学校。 你们从事写作的人,在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多多斟酌一下哪些是能掮得起来的,哪些是掮不起来的。假如你选择的事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自然就会文辞流畅,条理分明。谈到条理,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它的优点和美就在于作者在写作预定要写的诗篇的时候能说此时此地应该说的话,把不需要说的话暂时搁一搁不要说,要有所取舍。 〖以下数段是拉丁语的词句和格律问题,无意义,省略〗 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的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这样,特勒弗斯(Telephus)啊,珀琉斯(Peleus)啊①,你的不幸才能使我伤心,如果你说的话不相称,就只能使我瞌睡,使我发笑。忧愁的面容要用悲哀的词句配合,盛怒要配威吓的词句,戏谑配嬉笑,庄重的词句配严肃的表情。大自然当初创造我们的时候,她使我们的内心能随着各种不同的遭遇而起变化:她使我们(能产生)快乐(的感情),又能促使我们愤怒,时而又以沉重的悲痛折磨我们,把我们压倒在地上;然后,她又(使我们)用语言为媒介说出(我们)心灵的活动。如果剧中人物的词句听来和他的遭遇(或身份)不合,罗马的观众不分贵贱都将大声哄笑。神说话,英雄说话,经验丰富的老人说话,青春、热情的少年说话,贵族妇女说话,好管闲事的乳媪说话,走四方的商人说话,在碧绿的田垅里耕地的农夫说话,科尔启斯人说话,亚述人②说话,生长在底比斯的人、生长在亚哥斯的人③说话,其间都大不相同。 ------------------ ①:此二人为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人物。 ②:科尔启斯人和亚述人的“说话”指各种野蛮人所操的野蛮语言。 ③:“生长在底比斯的人”指底比斯王克瑞恩(Creon);“生长在亚哥斯的人”指亚哥斯王阿伽门农。 或则遵循传统,或则独创;但所创造的东西要自相一致。譬如说你是个作家,你想在舞台上再现阿喀琉斯受尊崇的故事,你必须把他写得急躁、暴戾、无情、尖刻,写他拒绝受法律的约束,写他处处要诉诸武力。写美狄亚要写得凶狠、剽悍;写伊诺要写她哭哭啼啼;写伊克西翁要写他不守信义;写伊俄要写她流浪;写奥瑞斯特斯要写他悲哀①。假如你把新的题材搬上舞台,假如你敢于创造新的人物,那么必须注意要保持从头到尾的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 ①:以上均为希腊神话中人物,后附其家喻户晓的性格。 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处理普通题材①是件难事;你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变成戏剧。从公共的产业里,你是可以得到私人的权益的②,只要你不沿着众人走俗了的道路前进,不把精力花在逐字逐句的死搬死译上,不在模仿的时候作茧自缚,既怕人耻笑又怕犯了写作规则,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此外,在作品开始的时候,不要学古代的英雄诗系的诗人③,写道:“我要歌唱的是普里阿摩斯的命运和一场著名的战争”。你若夸下这样的海口,你拿什么出来还愿呢?(这就像)大山临蓐,生出来的却是条可笑的小老鼠。有人〖荷马〗就不费这无谓的气力,这真不知要好多少倍;(他说:) “诗神,告诉我,在特洛亚灭亡之后,那位英雄怎样阅历了许多城市,见到人间各种各样的风习”。(荷马的)作法不是先露火光,然后大冒浓烟,相反他是先出烟后发光,这样才能创出光芒万丈的奇迹。如安提法特斯(Antiphates)、斯库拉(Scylla)、卡里波狄斯(Charybdis)和独眼巨人④。他写狄奥梅迪斯回家,不从墨勒阿格洛斯的死写起⑤;他写特洛亚战争,也不从双胞胎的故事写起⑥。他总是尽快地揭示结局,使听众及早听到故事的紧要关头⑦,好象听众已很熟悉故事那样;凡是他认为不能经他渲染而增光的一切,他都放弃;他的虚构非常巧妙,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因此开端和中间,中间和结尾丝毫没有矛盾。 ------------------ ①:“普通题材”指“广泛的”、“日常生活的”,亦即不适于诗歌、戏剧的“新奇的”题材。贺拉斯主张用在他那时代已是“古典的”题材。 ②:所谓“公共产业”指人所共知的文学题材。贺拉斯主张采用“古典的”题材,在这范围内体现独创――“私人的权益”。 ③:在希腊文学中曾有这样一种写大型史诗的诗人,例如把特洛亚战争从头到尾包括进去。贺拉斯主张不要模仿这种大而无当的史诗,应学荷马选择全部过程中的一个插曲。 ④:均为奥德修斯旅途中所遇到的险阻。 ⑤:墨勒阿格洛斯是狄奥梅迪斯的叔父。意谓不必原原本本、从头到尾都叙述。 ⑥:指特洛亚故事中的海伦诞生。海伦之母一胎双胞。意谓从头说起。 ⑦:“故事的中心”(In medias res),荷马的《奥德塞》一开始就是故事的中心,然后再倒叙,这种结构成为后世史诗的典范。 请你倾听一下我和跟我在一起的观众要求的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观众赞赏,并且一直坐到终场升幕①,直到唱歌人喊“鼓掌”②,那你必须(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不同年龄的习性,给不同的性格和年龄以恰如其分的修饰。已能学语、脚步踏实的儿童喜和同辈的儿童一起游戏,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和好,随时变化。口上无髭的少年,终于脱离了老师的管教,便玩弄起狗马来,在阳光照耀的广场的绿草地上嬉游;他就像一块蜡,任凭罪恶捏弄,忠言逆耳,不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一味挥霍,兴致勃勃,欲望无穷,而又喜新厌旧。到了成年,兴趣改变;他一心只追求金钱和朋友,为野心所驱使,做事战战兢兢,生怕做成了又要更改。人到老年,更多的痛苦从四围袭击他:或则因为他贪得,得来的钱又舍不得用,死死地守着;或则因为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左右顾虑,缺乏热情,拖延失望,迟钝无能,贪图长生不死,执拗埋怨,感叹今不如昔,批评并责骂青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它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随着年岁的衰退,它也带走了很多好处。所以,我们不要把青年写成个老人的性格,也不要把儿童写成个成年人的性格,我们必须永远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 ------------------ ①:罗马剧场开演时幕落到台下,剧终升起。 ②:“唱歌人”(cantor),罗马喜剧中,随伴音乐和演员舞蹈的歌者,在剧终由他喝“鼓掌”,以示收场。 〖以下数段谈戏剧的乐器与格式,无意义,省略〗 最初的悲剧诗人为了(赢得)一头廉价的山羊①而参加竞赛,很快就把山林旷野中赤身露体的“萨提洛斯”②(搬上舞台),尝试创造些粗鄙的笑料,却也无伤大雅;(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观众在作过宗教仪式之后③,已经喝得烂醉,无法无天,只有用这种新颖节目才能吸引住观众。但你若要为你的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萨提洛斯”赢得观众的喝彩④,如果你想反庄为谐,你千万不可刚刚让你的天神和英雄穿着庄严的金紫色袍褂呈现在观众面前,忽然又让他们在舞台上说一些粗俚的话,在黝暗的市肆中出出入入,或者为了逃避尘寰而又把他们送上虚无缥缈的云端。悲剧是不屑于乱扯一些轻浮的诗句的,就像庄重的主妇在节日被邀请去跳舞一样,它和一些狂荡的“萨提洛斯”在一起,总觉得有些羞涩。皮索先生们,我若是写“萨提洛斯剧”,我不喜欢只用些不加雕琢、平淡无奇的名词与动词,我也不愿尽力抛弃悲剧的文彩,就好象不论是达乌斯说话也好,或刚从西摩那里骗得一千塞斯特尔提乌斯的皮提亚斯说话也好,或守卫并侍奉酒神的塞勒诺斯说话也好⑤,都不加区别。我的希望是要把人所尽知的事物写成新颖的诗歌,使别人看了觉得这并非难事,但是自己一尝试却只流汗而得不到成功。这是因为条理和安排起了作用,使平常的事物能够升到辉煌的峰顶。我认为,把山林中的“法乌尼”搬上舞台时必须注意不可把他们写成像是出生在三岔路口⑥,或者简直像是出生在城市之中,或写得像些纨绔少年不时咏唱着软款的诗歌,或满口淫词秽语聒噪不休。这些虽然能引起买烤豆子、烤栗子吃的人⑦的赞许,却使骑士们、长者们、贵人们、富人们反感,他们听了是不会心平气和的,更不会奖赏什么花环。 ------------------ ①:“悲剧”一词在希腊语意为“山羊之歌”,据信,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参加悲剧竞赛的优胜者所得彩头是一只山羊,但实则因为最初的悲剧中的歌者都身披山羊皮,扮成“萨提洛斯”。参见下注。 ②:“萨提洛斯”(Satyrus),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居住在树林中的人。“萨提洛斯剧”【羊人剧】乃悲剧三部曲(每次竞赛必须演三部曲)后附加的第四部曲,故与悲剧关系密切。作者在本节即处理“萨提洛斯剧”,认为古代作者演这四部曲意在吸引观众,但他警告作家们不应把这种剧写成喜剧。(作者以为“萨提洛斯剧”是从悲剧发展出来的,实则相反。)【附:我认为在悲剧后加上的这些小闹剧对戏剧的审美过程而言并非无用或仅仅是吸引观众。出色的闹剧是在情感的持续低调之后一种必不可少的转换和调剂;它可以令人稍稍轻松,整理精神,以更好地观看接续的悲剧或投入其后的各类活动。当然,这样的闹剧若毫无观赏价值,那便会起到负面效果;作者当指此而言。】 ③:戏剧是节日宗教活动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酒神节,参加者更须狂饮。 ④:“萨提洛斯”在舞台上的语言有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这些特点,因此萨提洛斯一词即引申为“讽刺的”(satyricus)之意。此句实即“希望你的第四部曲成功”。 ⑤:达乌斯(Davus)、西摩(Simo)、皮提亚斯(Pythias)均为喜剧中的典型人物。塞勒诺斯(Selenus)是众“萨提洛斯”之父,酒神年轻时的老师和之后的侍从,是“萨提洛斯剧”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⑥:即人迹车轨交集之处。不应把这些狂野的人物写成好象是城市出身,具有城市人物那俚俗的或“优雅”的谈吐。“法乌尼”(Fauni)与“萨提洛斯”类似,也是半人半羊的林木之神。 ⑦:普通人。 〖以下数段是音律理论,无意义,省略〗 我们的诗人对于各种类型的戏剧都曾尝试过,他们敢于不落希腊人的窠臼,并且(在作品中)歌颂本国人的事迹,以本国的题材写成悲剧或喜剧,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此外,我们罗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决不会落在我们的光辉的军威和武功之后,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诗人都肯花功夫、花劳力去琢磨①他的作品。三位庞佩里乌斯的后人②,你们若见到什么诗歌不是下过许多天苦功写的,没有经过多次的涂改,没有(像一座雕象,被雕塑家的)磨光了的指甲修正过十次③,那你们就要批评它。 ------------------ ①:“花功夫、花劳力去琢磨”,原文是“Limae labor et mora”,“用锉磨光”,也是本文名句之一。 ②:努玛・庞佩里乌斯(Numa Pompilius),罗马传说中的第二位国王,皮索家族据说是他的后代。 ③:雕塑家用指甲在石像上擦过,以检验接缝处是否光润。 由于德摩克利特①相信天才比可怜的艺术要强得多,把头脑健全的诗人排除在赫利孔②之外,因此就有好大一部分诗人竟然连指甲也不剪了,胡须也不愿意剃了,流连于人迹罕至之处,回避着公共浴场。假如他不肯把他那三副安提库拉③药剂都治不好的脑袋交给理发匠利奇努斯④,那他肯定是不会撞上诗人的尊荣和名誉的!――“咳,我的运气真不好,春天来了,我的肝气消了,否则我就可以写一首谁也不能比拟的好诗⑤”――,但是这也犯不上〖写诗泄愤,丧失理性〗吧。因此,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我愿意指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从何处吸收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 ------------------ ①:德摩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希腊哲学家。他主张只要有天才就能成为诗人,不必勤学苦练。 ②:赫利孔(Helicon):缪斯所住的山,即诗歌的领域。 ③:安提库拉(Anticyra):希腊城名,产一种治精神病的毒药(elleborus)。此句意即:“他那狂狷、不近情理的头脑已不可救药;不修边幅,如狂如痴,如何能成为诗人?” ④:利奇努斯(Licinus):任何理发匠。替他剃须净面。 ⑤:讽刺这种所谓的天才诗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