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富国·强国·人文精神 --从历史上得到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江苏经济》,2001年第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强国的基础在富民,这是历史的经验。
    秦灭六国,一统中原。从陕西出土的秦兵马桶,还依稀看到当年将士威武健壮的气概。但是秦王朝统治天下以后,法令苛刻,徭役沉重,赋税二十倍于昔日,人民疲惫不堪。
    《汉书·食货志》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海内愁怨。"泰国强矣,其民至穷,结果二世而亡,成了短命的王朝。汉兴,刘邦十分重视总结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实行"富民"政策。不久,出现了被历史学家称赞的"文景之治"。《史记·律书》记载:"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栗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史记·平准书》亦:"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早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汉初的富民政策,使汉朝的国力得到恢复与加强,到武帝时期,已成为强大的王朝,这就为胜利地攻打匈奴,解决汉切就存在的"边患"问题奠定了基础。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特点也是轻徭薄赋、土地日广、家给人足。《新唐书·食货志》说:贞双"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丧粮,民物蓄息。"富民带来了国强,"四夷降附者万人。"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史上,大家都很了解,出现了两个超级强国:美国与苏联。美国国强而民富,苏联国强而民不富。没有民富作基础的强国,半个世纪以后终于解体。古今中外的历史是最有发言权的。
    二
    怎样才能实现富民?在古代传统的小农社会里,生产关系十分简单,政府推行轻徭薄赋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就会取得显著的成就。到了近代,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富民实际上就是实现现代化,它涉及许多方面。下面就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作一点回忆。中国社会走上现代化是学习西方的结果。吸取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碰到许多困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地说,人们接 受外来文化往往要经过接触--思考一--吸取一一融合"的过程。西方文化到了中国,中国人接触以后可能不理不睬,也可能蔑视排斥。通过思考,才能认识哪些外来文化对自己有益,哪些对自己无益,从而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抛弃对自己无益的。思考需要时间。在民间资本创办现代工业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个现象:一般商人在没有感到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虽然接触到工厂,也不愿意投资到工业上去。南通大生纱厂集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张謇说:"通州本地风气末开、见闻固陋,入股者仅略零小数";"凡迭次劝成之股,一经探听他厂情况,即相率缩首而去。甚者以鄂厂厂商本无着,苏厂之股息难收,一闻劝入厂股,掩耳不欲闻。"就中国人民而论,接受外来文化需要漫长的时间,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拥有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自视甚高,长期以来视外国为夷狄,而"夷性犬羊,居心叵测";二是自鸦片战争以后,屡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西方文化是伴随暴力侵略传人中国的。这两点加深了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文化的犹豫和敌意。从魏源提出:师夷长计以制夷",差不多经过了60年,到20世纪开始,反对意见才不占主导地位。 是否承认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这是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就江苏省的历史看,这些因素包括:传统商业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等等。长江下游较早出现现代工商业的地区,往往是传统商业发展比较充分。例如无锡,在清初以棉布、粮食为主的商业就相当繁荣,素有"布码头"、"米码头"之称。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又和这些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有一个良好的地理条件是较早走向现代化的因素之一。无锡商业繁荣就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它地处太湖之滨,江南运河横贯其境,四乡河港密布,水陆交通均极方便。无锡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粮食、蚕桑、棉花产量均丰。这样的自然环境为缫丝、棉纺和面粉三大部门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无锡又靠近上海,是上海的腹地,但它又有自己的腹地。无锡成为上海生产或进口商品内销的中转城市,它从上海输入商品,又把这些商品销往周围各县。周围城镇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也通过无锡出口到上海。这对无锡的现代化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地理条件的恶化,使地区经济发展停滞和衰落,镇江是一个例子。镇江是大运河和长江的交会口,长期以来是江南贸易的中心。1858年开辟为通商口岸。据1906年海关统计,它的贸易总额高达35949万海关两。但是,自沪宁、津浦两条铁路通车以后,山东境内和苏北北段大运河也逐渐淤塞,镇江的地理条件改变了,北路大宗货物由铁路经徐州、南京转向上海。到1931年,镇江港进出口贸易总额减少到20926万海关两,仅及1906年的58%。常州又是一个例子。常州位于苏南东部水陆交通的交接点上,自古以来,毗陵驿是水陆兼备的驿站,规模很大。运河到常州段,水流平缓,使常州成为船舶停泊聚会之地,聚集了大量出入长江的船只和物资。因此常州成为江南商业中心,成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但是,同样由于北运河淤塞及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常州虽在铁路线上,但失去了转运功能,经济地位逐步下降。还要考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是经营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镇江、常州的经济都因地理环境的改变而衰落,可是,后来常州的现代工业却迅速发展,镇江却久久不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棉纺织业面临危机,地理条件远不如无锡、南通的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却成为一颗明星,创造了奇迹,带动了常州经济的发展。1930年刘国钧集资50万元,盘下了大伦布厂,改组为大成,当年就获利10万元左右。从1930年到1937年,7年中股东红利及职工分红共支出100万元;大成拥有的设备,纱锭从]万增加到9万枚,布机从260台增加到3000台,漂染设备能力从无发展到5000匹布。在纺织工业整体萧条及常州地理环境不佳的不利条件下,大成公司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经营人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总经理刘国钩认为,一个工厂要靠出货色,出好货色、出比别人便宜的货色、才能发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第一流的技术、第-流的管理,关键则在有人才。他出任总经理后,第一件事就是个惜重金聘请人才。他以每年5000元的高薪聘请-位知名专家主持工务。当时的5000元相当于大成注册资本50万元的百分之-;相当于60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因此,可以说,要富民,要推动社会现代化事业,不仅是一个资金投入问题。而是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三 在众多涉及现代化的问题中,关键是人的精神面貌:需要有一种创业进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创业进取精神面貌有两大类,可以分别以孔子的学生为代表。 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人好学,乐道安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的话,就是颜回住草棚、喝稀粥,过穷日子,仍然十分自在,十分快活。过这种穷日子,当然不会长寿,他36岁就死了。颜回当然是个好人,但这位先生实在没有创业进取精神。孔子还有一位学生叫子贡,此人能言善辩,善经商,家累万金,所至之处和王侯贵族分庭抗礼。过去,工商界流行-副对联:"陶朱事业;子贡生涯"。"子贡生涯",指的正是他多财善贾的致富本领。陶朱指的是"三致千金"的范蠢,他也善于经营,成为巨富。孔子的这两位学生,代表了两种精神状态。一种是积极进取、创业致富的子贡精神;另一种是满足于过穷日子,不思创业的颜回精神。这两种精神都在后代产生了影响。受颜回精神主宰的人,永远过穷日子,他再的救济金,他在经济上也翻不了身,具有子贡精神的人,能够勇敢创业,取得成就。自然条件不理想,经济基础脆弱,可以想办法逐步改善;资金不足,可以吸引外来资金;人才没有,可以招徕外地人才。下面再举两组事例。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委派在籍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近代工业;在籍状元陆润庠在苏州创办近代工业。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但两厂的经营状况与结果大不一样。张謇存在南通艰苦创业,历经困难,使大生纱厂得到很大发展,并带动整个南通地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陆润庠在籍守制期满以后,就不屑在家办工业,他回到北京继续从政。他仕途顺利,由侍郎而尚书、而东阁大学,最后被任命为弼德院院长,但苏纶纱厂却出租给别人经营,屡受挫折,与大生纱厂的差距愈来愈大。同是状元,对待经济事业的不同精神面貌,带来两个工厂的不同命运。值得重视的还有近代宁波商帮与徽州商帮的不同命运。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若干商帮,宁波商帮与徽州商帮是很有声誉的两个。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来自两方资本主义的挑战,宁波商人经过摸索、奋斗,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由-个传统商帮转变为个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集一团,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宁波商人善于观察形势,乘势而起,首先看中买办这一行业。鸦片战争以前,买办-业是由广东籍商入包办的。上海开埠以后,宁波商人就逼挤广东商人,到19世纪80-90年代.上海的买办主要来自宁波。随后宁波买办又扩展到天津、汉口等地。买办商人成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人物。在充当买办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从事进出口贸易。他们还逐步投资轮船业、银行业、近代工商业、农林垦业,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代商帮。正是以宁波帮为主力,形成上海的资产阶级。"上海是宁波人的上海",几乎是人们一致的看法。直到现在,宁波帮仍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商帮。明清以来,徽帮一直是一个与宁波帮不相上下的大商帮。他们在皖南遗留下来许多古建筑,包括宅第、拱桥、石道、牌坊、祠 堂、亭阁,等等。这些古建筑的确十分华丽、精致、宏伟,富有艺术价值。从这些古建筑,人们可以想像当年徽州商人经营规模的巨大,赚钱的丰硕。这也验证了-句流行的话:"无徽不成镇。"但是我们研究隐蔽在这些物质形态背后的精神形态的内含,则是很令人叹惋的。徽商的住宅的确是雕梁画栋。雕刻绘画的内容是什么?全部是祝福长寿、幸福、赚钱、升官-类。牌坊很多,不外是歌颂祖先和家族。在古住宅中挂有很多对联,内容无非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等好事只是读书";"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世事每逢谦处处,人伦常在忍中全";"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从这些楹联中,人们可以看出:徽商所追求的是耕读社会、是孝梯社会、是忍让社会,-句话,是保守精神集中表现的传统社会。这种精神与当年徽商的活动方式完全一致。徽州商人外出经商发了财,不外走两条路:一条是在家乡盖豪华住宅,大量购买土地."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悠游林下.养老送终。钱再多,就建牌坊、造祠堂。另一条路则是让儿子读书、考科举、做官。通常有两个儿子的话,一个经商,继承祖业;另一个则读书做官。做官在地方上有权有势,以之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所谓徽商的"儒商传统"、就是这种精神的概括。历史进入近代,徽商固守这种传统不变,缺乏-种创新进取精神,结果一步一步落后于变化了的时代,衰落下去。徽商的命运说明束缚人们创业进取的最大精神枷锁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徽商谨遵祖宗遗训: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结果一步-步落后于时代。在晚清时期,"祖宗之法不可变"是普遍存在的精神枷锁,不仅在徽商思想中。当年康有为在总理衙门与清政府中的保守派大臣进行辩论时就对这种论点给予明确的批判:"祖宗之法是用以治祖宗之国土,今天祖宏的国土都守不住了,祖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呢?即以总理衙门而论,也并非族宗之法规定有的呀!法律因时制宜,祖宗之法也不得不变。"摆脱这种思想枷锁需要智慧和勇气。四 以上说的是必须发扬一种积极进取、创业致富的精神。但是,从历史上看,要富民,仅仅有这-个方面的精神还不够。在现代化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多种精神来对待、解决。从海内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来看,"经济发展,道德落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远见的志士仁人曾为此而苦思冥想,忧虑不已。这是一个多种因素造成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多种的,其中包括:民主政治的制衡、法律的制裁、舆论的监督,等等。但是发扬人文精神,提高民众的伦理道德素质应该是关键性的措施。这就是说:对待自己方面。在发扬创业进取精神,反对安贫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的同时,还要把利与义结合起来。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精神仍然需要发扬。在富民过程中,竞争是必然的,但必须公平竞争--义,切戒非法竞争---不义。只有发扬利与义相结合的精神.富民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种种怪现象、丑现象和难题,才有解决的方向。对待他人方面。大家都是人.盼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也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富,也要支持他人富。在人与人之间,提倡互助互信.反对"尔虞我轧,勾心斗角"。还要进一步关心广大民众的幸福,为大众谋利益;发扬民主,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而不仅仅是"为民作主"。对待国家民族方面。富以后仍然要顾全大局,反对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民族利益。 反对化公为私,"国家兴亡广,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要时."舍财赴义"、"舍身取义"的高度献身精神仍然是必须具备的。以上三个方面的精神面貌,概括起来说,就是人文精神。 从思想根源上说,这种人文精神是对中外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精华就是它的人文精神;古希腊文化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恢复与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又形成新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中外历史上诸种人文主义思想,融合而会通,可以形成-种切合当代需要的、内容丰富的新的人文精神。
    ——载《江苏经济》,200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