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在师大唱信天游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郭小凌 参加讨论

    我不是为小鹿教授新诗集作序的合适人选。我虽喜爱诗词,有时也跃跃欲试,但每每试作都颇感吃力,与小鹿兄的诗如泉涌,信手拈来,且格律音韵又多规整相比,可谓判若云泥,只有羡慕的份儿。所以让我写序,可借用一首爱尔兰风格的英文歌曲名You Raise Me Up来形容,是他坚定的盛情“抬举了我”。
    就我所知,小鹿教授的诗情词意主要体现在旧体诗词上,他已出了两大本旧体诗集便是明证。旧体诗的“旧”与新诗的“新”这个对子,从来不带有优劣高下的价值含义。如果要从价值评判来看,倒是汉语诗歌以及所有汉语言表述技艺,可能是唯一一种今不如昔的文化类别。而其他文化类型,比如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技艺难度,却都可以说昔不如今。特别是白话诗,与唐诗宋词元曲差了不只是几个量级。
    话说到这里,有些离题,但我这缪斯乐园外的听众愿意多说两句自己对诗歌的感想,以便更恰当地评价我心中的小鹿教授的现代诗。
    同任何文化类型一样,诗歌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区分标准大体在于技巧难度、抒情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
    中文常用字就几千个,西洋文常用词一两万个,掌握并不困难。但如何选字选词组成有韵律的诗句,保持抑扬顿挫、流畅自如的节奏,犹如均匀的呼吸,一口气接一口气,恰如其分地指代出诗人感官中的景与情,就需要高明的技巧。其中首要的技巧是押韵。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这是学界的共识,民科的现代诗拥趸的意见不论。
    我做古西洋史,知道摆脱了韵辙的散文体是从古希腊史诗脱胎而来,与抒情诗分道并行成两种文学类型。前者衍生出史学、哲学、政治学等散文体著作,后者衍生出有韵脚和音步的悲喜剧的戏文,与歌队结合在一起。诗歌诗歌,本身是一种音乐性的语言。但在大多数现代诗中,这样的技巧不见了,诗歌与散文混为一谈。不过高明的散文家虽不讲究韵脚,却也讲究行文的节奏韵律,讲究遣词用字。但散文体的本质特点在于散漫自由,与诗歌要求的紧凑、用五个字、七个字便要表现出复杂的感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需要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概括精炼,所以诗的难度要大于散文。
    同样的道理。散文也有抒情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但紧凑的诗歌要求把美和思考的深度浓缩在有限的字数内,还要照顾韵律与韵脚。这种人工的选择与组织显然比写散文要费力得多。所以诗歌是一种更具难度更受束缚的文体,这也是现代早期我国一批文豪倡导白话诗现代诗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摆脱束缚,即摆脱难度。
    然而摆脱束缚不能摆脱诗性。即使要写好现代诗,也必须有传统诗的基本功。笔者曾读过一位作曲家论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文章。该作者说在进音乐学院之前,他对现代音乐推崇备至,认为是音乐的伟大进步。进入音乐专业领域学了和声学、曲式和作品分析、配器法等课程并实际写了几个现代音乐作品后,始觉现代音乐相对于古典音乐,技术上十分简单容易。音乐如此,诗歌亦然。熟谙旧体诗的诗人,转过身来写白话诗,可以说易如反掌。赵元任、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人为什么把现代诗写得那么漂亮,盖因有丰厚的古诗词底子。小鹿教授的这本现代诗集也具有这种特征。
    说老实话,给小鹿教授的现代诗作序,我不讳言自己不喜欢现代诗,尤其不喜欢神经病般的朦胧诗。我觉近三四十年的现代诗作者,与五四时期新诗倡导者们完全不同,多是做不了旧体诗的偷懒者。大多数新诗实际上不是诗,因为一百行句子也没有一句押韵的,更别说韵律节奏了。
    我不知道在旧体诗中游刃有余的小鹿教授为何也作现代诗,但我读他在这本诗集中的作品,能立即感受到他传统诗词的深厚底蕴,因为他轻而易举地保持了诗的节奏感和韵脚的本色,押韵换韵显得十分得心用手,给人同样的古典诗词的意象美、意义美,我因此把它归结为现代诗的上乘之作。比如,我喜欢他用口语写就的史诗“延安时代·破晓趣事”[陕北说书],还有“翻唱荞麦园”。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文白相间,只是娓娓道来,夹叙夹议,很有乡土气和感染力。没有厚重的语言和诗词功底,写不出如此直朴美好的诗句。
    在这本集子中,我特别注意到有小鹿教授在北师大任教与生活期间创作的20多首诗,我猜想这也许是他一定要求我作序的原因。我在这所学校的院墙里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庆幸能够结识或受教于中国最好的一些学者和同事。小鹿教授是我在这个方圆八百亩的院子内认识的五零后佼佼者。
    我们不止是一个系的同事,也是同一个塔楼区的居民,还是不时痛饮几杯的酒友。我可以说是他在北师大一段个人史的见证人、目击者或在场者。所以读他的有关诗句,我能产生在场者的直感。譬如下面这首“在师大唱信天游[十四行]”:
    从来就没想过献艺登台
    一亮嗓子博得了满堂喝彩
    文质彬彬的象牙塔里
    嘶哑罡风来自粗犷大野
    第二嗓子震动了扇扇明窗
    伙夫和厨头们跑出了灶房
    生疏而又亲切的家乡雷霆
    怎会在阴柔优雅之地作响
    流浪汉子的自由基因
    不羁的草根神经毫芒
    在而今挚爱的师范之地
    不意间竟然坦露粗砺的胸腔
    总是荒腔走板伸脖西北瞭望,
    那里有人美情深天蓝土黄。
    如果不是在场者,不是听过小鹿教授的信天游,绝对体会不到“一亮嗓子博得了满堂喝彩”、“第二嗓子震动了扇扇明窗”的效果;如果不是熟悉小鹿教授的友人,也绝对体会不到他的“流浪汉子的自由基因”、他的结尾两行“荒腔走板伸脖西北”的寓意。但必须指出,小鹿君虽然南人北相,自称“袒露粗粝的胸腔”,其实透过表象,他是心底细腻敏感、多情重义的学者。在阅读这部诗集过程中,我常常忘记了自己,沉浸到他的那些感同身受的诗意当中。比如这三句:
    让我们举起酒杯,
    回顾那失学的泪花,
    垦拓的犁铧……
    读时,我的泪花在眼窝窝里打转。
    一个诗人的作品,如同一位学者的文章,不可能句句、篇篇都是珠玑。十首中有一首、十篇中有一篇让人过目难忘就了不起;一首中有几句甚至一句耐人寻味就是成功。在我看来,小鹿教授超过了这一比例,使我改变了对当下现代诗的印象,至少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还有一位优秀的现代诗人。因此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认真吟读品味的诗集。
    还须指出,小鹿教授是考古家,语言学家,艺术史家,不是政治学家或政治史学家。他在诗中难免要直抒的一些政治评判,其中有些对我这个秉持持中、温和观的人来说显得忿激尖锐。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理解:他是爱国忧国爱民忧民、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又是洒脱奔放的思想流浪汉,看到不平则鸣,听到不满则放。他的激烈实际是爱之深痛之切的产物。我们从他的诗文里能深切感到他的这种人品人性。所以我虽然不同意他的一些观点,却能理解他的忧思。
                                 郭小凌
           2016年2月27日于京师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