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界“华山论剑”:人类价值观如何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广州日报 赵青新 参加讨论
《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  【美】伊恩·莫里斯   中信出版社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一向很“任性”。他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中“脑洞大开”,强调了“懒惰、贪婪和恐惧推动着社会的每次发展”,但莫里斯作品独特的气质的确很吸引人,明明感觉槽点无数,却不由自主地被他带着走,努力挣扎着要跳出他挖的坑,还会想要使出浑身解数与这种古怪的路数过过招。莫里斯近作《人类的演变》也是如此。
    《人类的演变》就引来了高手对决: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的古希腊文学教授西福德、哈佛大学哲学教授克里斯蒂娜·M·科尔斯戈德、耶鲁大学历史教授史景迁、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他们都撰写了针对《人类的演变》一书的批评文章,还被收录进了最新引进的《人类的演变》中文版,该书还附录了莫里斯一篇很长的回应文章,即《我对一切事物的正见》。这是当今史学界的一场“华山论剑”:应该如何看待人类发展史上价值观的演变?
    本书的主体部分其实是莫里斯2012年末在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研究中心的讲座。莫里斯认为,从人类诞生至今,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采集者/觅食者、农夫/农耕者和化石燃料使用者/大工业时代。与每一种价值观相关联的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这些特定的组织形式又是由人类从周遭世界获取能量的特定方式决定的。
    《人类的演变》不算是大作品,但论述的问题很重要。莫里斯揭示了物质力量和人类文明的根本关系,这一论点很有意义,从历史、伦理、心理学等角度挖掘的论据也很有意思,但其中争议之处依然不少。莫里斯的论述带着斯蒂芬·平克和尤瓦尔·赫拉利的影子,前者乐观地预测善良天使减少了未来人类生活的暴力因子,后者在《人类简史》中也探讨了人类发展史各个阶段的推动力量。
    三位批评者的表述同样犀利。史景迁说莫里斯的局限性在于“数据的中产阶级化”:他的类别有多稳定?其中就算最大的类别是否能够独立存在?或者事情变化的速度可能比他预见的还要快?笔者也有这种阅读观感。同样是“人类的暴力在减少”的观点,我信服平克缜密细致的论证,但莫里斯的推论就让人疑惑,确实过于简化了,虽然就一场讲座而言这种评判对莫里斯并不公平。科尔斯戈德的文章围绕着成文价值观和真实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他批评莫里斯对每个人类社会阶段的最佳价值观的预设立场可能会造成真实社会生活中道德感的模糊。阿特伍德则用文学的笔法,想象《灯火阑珊处:文明崩溃之后》,质疑莫里斯对工业文明前景持续爬升状态的描述。
    面对纷至沓来的批评,莫里斯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姑且不论辩论双方谁更有理,正如莫里斯所说,“在学术圈,批评是最诚恳的恭维。”学术研究就该提倡百家争鸣,从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映照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