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J.M.罗伯茨《世界文明通史》读后(2004082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年初在大学书城见到著名英国史学家J.M.罗伯茨的《世界文明通史》(上海人民版),眼前蓦然地闪出一抹亮色,那俊雅的装帧、精美的图片,令我顿时想起了宋代王安石在咏石榴花时写下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诗句。
     近年来,中国学界输入的域外世界通史之类的译作不少,诸如E.M.伯恩斯与P.L.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四卷本,商务版)、I.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上下两卷本,上海社科版)等。与已出的这些通史相比,我以为罗伯茨的这部十卷本的大作有其很明显的特色。我这里只说一点,那就是它的“通”。其实,罗伯茨的原书名“HistoryofWorld”可译作《世界史》,中译本书名上的“通”字是译者加上去的。这个“通”字加得好,它颇能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而又能确切反映这部大书的学术含量。
     “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这样说。我以为,——部体大思精的通史之作,应能反映“通古今之变”这样的史学意蕴,换言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应是连续的与拓展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连成一体。综观罗伯茨的通史,确是如此,皇皇十卷,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全景式的描绘:人猿揖别、文明初起于东方、西方古典文明、传统各异的中世纪、欧洲的崛起与霸权、革命的年代、列国纷争与世界大战、全球新时代的来临等。在它那里,历史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顿,正如罗伯茨所言,“世界的历史不会在历史编年表的某一点上停滞不动,也不会在某一日期驻足不前。”因此中译本所加“通”字乃点睛之笔,读这部通史,一种强烈的历史通感,即“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理念扑面而来,“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不穷”,永无中止也,罗氏之书所体现的意蕴也正是如此。
     就世界史的写作类型,鄙意认为,似可归纳为如下几种:一是希罗多德-伏尔泰的总体型的世界史;二是波里比阿-兰克的国际关系型的世界史;三是圣奥古斯丁-鄂图的基督教神学型的世界史;四是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思辨型的世界史。从西方史学发展的视角来看,自希罗多德著《历史》,奠定了那种内容宏富、视野开拓并富有通史精神的“社会文化史传统”之后,至近世伏尔泰撰《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等,为克丽奥(clio,史神)树立了一个近代形象,一个继希罗多德之后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史传统的近代形象。自此确立了希罗多德-伏尔泰的总体型世界史编纂模式,对后世影响甚大。读罗氏的通史,内容涵盖广博,诸如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军事征战、思想遗产、文化成就、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天地悠悠、人间沧桑的历史画卷,可以这样说,罗伯茨是继承西方史学社会文化史传统,彰扬希罗多德-伏尔泰的总体型世界史编纂模式之高手。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书。罗伯茨的《世界文明通史》是一部普及型的作品,它没有那种“高头讲章”式的繁琐考证与“引经出典”,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寓于明白晓畅的叙述之中,这种讲故事式的叙史方法颇具可读性,此其一。书中图文双秀,其收录两千余幅图画、照片,二百多幅特制地图以及各种图表等,加上那种独具匠心的编排,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此其二。另需补白的是,罗氏书中的图片,不是文字的点缀与附庸,它是这部通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幅幅图片,犹如一个个不时闪回的历史镜头,一下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让读者在这种视觉的感氛中去体悟历史。其实,叙史方式大可不必千篇一律,龙虫并雕,大小由之,雅俗由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由之,并行不悖,相映成趣,何必拘泥于一格呢,此其三。与罗伯茨一样,当年也曾在牛津大学求学过的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放言,他要使自己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读物,既要摆在学者们的书斋里,又要摆在仕女们的梳妆台上。这于我而言,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追求,虽不能至,但却心向往之。不知罗伯茨对这位英国前辈的话有何感想?
     与多数西方学者写的世界史一样,罗伯茨的这部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观念上,似乎都难摆脱“欧洲中心论”的阴影,它是从欧洲的窗户内看世界的,尽管他也作过“决不让自己跌入欧洲中心论陷阱”的表白。此外,他对中国文明的叙述,其观点与材料都未必精当,这自然不能令中国读者满意,这也是不能苛求于他的,那是多数西方史学家的局限,优秀者如罗伯茨这样的史学家,恐怕也不能幸免。
     行文至此,我想起十九世纪德国史学家翁肯“历史是民族的教师”的名言,可见历史教育对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重要。我个人以为,罗伯茨的《世界文明通史》是可以满足国人对世界历史知识的需要,遑论它的收藏价值。“动人春色不须多”,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