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序 言(2004041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在古代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等级制度,甚至在社会生活一些具体领域如军事组织和官僚机构中也有等第之分。本书所考察的是具有全社会性质的等级制度,亦即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制,暂不包括社会生活某个领域内的等级现象。所谓社会等级制度,属于社会和政治的范畴,往往与社会成员的血统、身份、职业、财产以及婚姻和继承等相关联,决定着不同社会等级社会地位的高低,规定了他们的权利与义务的多寡,壁垒森严,界限分明,使整个社会呈现阶梯式的等级结构。等级结构和阶级结构--社会基本结构形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结成所谓高贵的统治者和低贱的被统治者的网络,构成了古代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和基础,对整个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在原始社会中,既没有阶级,也没有等级之分。从原始社会末期起,社会开始发生分层分化,伴随着阶级的萌芽,也萌发了等级的胚芽。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等级分化进一步深入发展,于是在古代国家中便出现了各种社会等级制度。古代国家中之所以划分等级以至于产生社会等级制度,究其根源,归结起来主要有:社会分工、血缘关系、财产分化、人身依附、征服战争、移民和宗教活动等等。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根由并非单一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根由彼此渗透,互相结合,起着综合作用,虽则不排除某种根由起到主导作用。另外,在这些根由中,血缘关系、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属于社会内在因素,由此而产生的等级制度,是社会发展的自发过程;而由征服战争、强迫移民和皈依宗教所划定的等级制度,则是社会以外的力量施加于人的,即外来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在古代世界,由于各个地区或国家历史条件和社会结构状况的不同,其等级制度的根源也有所区别,这就直接影响到等级制度的结构和特征,造成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多样性。通常来说,印度种姓制是最具典型性和最为完备稳固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源于世系社会的社会分工,又有财产分化以及其他缘由,才逐渐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印度种姓制等级森严,结构稳固,最明显不过地表现出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等级的封闭性、高等级享受特权、等级身份的世袭继承。在古代西亚地区,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也造就了古伊朗的种姓制和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等级制。中国先秦时代的宗法等级制虽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但也和征服兼并与分封制相关联。古代日本的身份等级制和越南村社等级制,同样是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的结果。古罗马贵族和平民等级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在现代许多学者主张综合起源说,即认为是和血缘关系、社会分工、财产分化、征服兼并和强迫移民都有干系的。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封建等级制固然源于日耳曼人部落的征服,但也离不开血缘关系和财产分化等原素。阿拉伯帝国的封建等级制明显带有军事征服和宗教色彩,然而,血缘关系和财产分化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总之,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各式各样,结构特征各具特色,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等级制的共同特性。
     应当指出,在古代国家中划分等级和形成等级制的历史过程中,国家和法律(包括宗教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古代许多国家的帝王曾颁布敕令和律令,公布法律甚至制定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摩奴法典等),中世纪西欧国家也有封建法、庄园法和教会法,对各等级的地位、权利、义务以及等级之间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国家法律形式把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分化和等级结构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在加强和巩固等级制度过程中,古代宗教和各种等级思想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婆罗门--印度教直接、公然宣扬和捍卫种姓制的神圣性;佛教虽对婆罗门和刹帝利等级孰高孰低持有不同主张,但对种姓制还是极力支持并加以维护的。基督教传播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伊斯兰教宣称穆斯林皆兄弟,但它们在当时都维护既成的封建等级制。中国先秦时代流行的宗法思想,对于推行宗法等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国家权力和法律强制性力量,确认等级制的合法性,利用宗教和等级思想意识辩护等级制的合理性,一方面威慑制服各等级成员特别是低等级成员,不敢冒然僭越等级界限,破坏等级关系;另一方面则灌输等级意识,使之精神麻痹,安于现状,从而保证等级制稳定强固,经久不衰,在历史上维持了成百上千年之久。而在另一些国家如希腊城邦、罗马共和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国家中,等级分化是社会发展自发的过程,社会划分等级现象始终没有被国家法律固定下来,也就是未曾制度化和法律化,只是按照习惯形成事实上的等级制。这些按习惯形成的等级制固然也具备古代社会等级制的一般性结构特征,但不如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等级制那样完备稳固,等级结构较为松弛,等级间的矛盾和斗争较为明显剧烈,其维持生存的时间也相对短暂。
     等级的封闭性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固有的特征。许多史书对此多有研究和阐释,我们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对等级的封闭性作绝对化和片面的理解,把等级的封闭性和流动性绝然对立起来,将等级看成是僵化定型和凝固不变的东西。其实,等级的封闭性和流动性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有矛盾,前者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后者又是对前者反面上的一种补充,以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从古代许多社会等级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等级壁垒森然,封闭隔绝,并不完全排斥经常不断地吸收外来成分来充实自己,也不绝对根绝等级间上下流动,以缓和等级间的矛盾,求得稳定和强化整个等级制度。同时,在古代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兴旺,政治的变动和政权的更迭,以及征服战争、民族迁徙和宗教活动等,在许多古代国家中,等级内部集团地位的调整和个人等级地位的变迁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总是处于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等级制结构体制上的不变性和社会生活中的可变性矛盾的统一,在实际上加强了等级制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古代国家中,等级和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这是研究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难点。依我们看来,首先要分清阶级和等级这两个概念的含义。阶级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由生产资料所有关系所决定的社会集团,是以剥削劳动者为其特征的,因此属于经济的范畴;而等级则是指在社会分工和劳动组织中人们所占的地位序列,是以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其特征的,因而属于社会和政治的范畴。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阶级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关系,但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表现有所不同。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原始社会母体中虽然孕育了阶级和等级的萌芽,但由于后来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私有制发展迟缓,奴隶制发展不充分,阶级的形成晚于等级的形成。由氏族部落首领转化过来的氏族贵族等级与普通公社成员为主所组成的平民等级的划分,可以说是早期国家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后来,等级分化进一步加深,等级结构日渐复杂,在古代国家产生了各种社会等级制度。等级结构和阶级结构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造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体系。往往是在一个阶级中,包含着几个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中掺和着几个不同的阶级;也可能是同一阶级的分子分属于不同的等级,同一等级的成员归属于不同的阶级。尽管等级和阶级的构成不尽一致,但在古代国家中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现,高等级结合而成奴隶主阶级或封建主阶级,而低等级则沦为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前者居于统治地位,垄断政权,经济富裕,享受种种特权,而后者地位低下,财产贫乏,生活困苦,只有有限的权利或处于完全无权状态。只是在古代少数国家中,在低等级中尚可见到剥削阶级的踪影或高等级者沦落到贫穷的境地。这种错位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兼有阶级和等级双重身份,阶级成分总是流动变更,而等级身份相对稳固滞后的缘故。此外,出现这种现象,则由征服战争、强迫移民和宗教信仰划定等级所致,这是由社会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并非等级自发产生和发展的正常现象。至于在古代有些国家中,低等级中的个别成员偶遇机缘,地位上升,甚至经济暴富或把持权力,实属特殊的现象。所以,从根本上说,古代国家中的等级具有阶级属性,等级是阶级的特殊表现形式,反过来说,古代国家中的阶级则是等级的阶级而已。古代社会的等级问题,归根结蒂,也就是阶级问题。
     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在历史上曾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在等级制体制框架下,迫使各等级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安分守己,保证了社会常规运作,稳定发展。但是,这些以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起阻碍作用,注定了其必然消亡的命运。到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夺取政权,在陆续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终于结束了封建等级制和特权制。至此,从历史逻辑上说,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滋生了新的政治思想观念,主张人人应有自由和平等的天生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而使得以不平等为基础的等级和特权制在制度形式上失去其存在的根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分化逐渐压倒其他一切根由成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和基础,从而使社会结构大为简化,资本主义社会分为资产者和无产者两大阶级,阶级结构完全替代了等级结构,于是等级便完全消融于阶级之中,不复存在了。但在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初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仍保留了等级制度的传统形式,不过这种等级制度主要根据政治权力和经济富裕程度来划定的,性质上已不同于封建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后才渐趋消亡。此外,在现代一些国家中,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保存或残留着等级制和特权制及其残余,因此,铲除等级制及其残余仍然是广大人民面临的重要的历史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