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研究引论——纪念齐思和先生诞辰100周年(20070509)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一、关于齐思和先生
    齐思和先生,字致中,1907年5月7日生于河北省宁津县(1949年后划归山东省,即今天山东省宁津县)。他幼年即接受新式教育,九岁入宁津县模范小学,十二岁入县立高等小学。不久,随父母移居天津,入天津东马路私立第一小学高小班。1922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7年升入南开大学文科,主修历史。1928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1年毕业,获史学学士学位和金钥匙奖,以成就优秀获得赴美留学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入历史系研究部学习西洋史。1933年获得历史科文学硕士学位,1935年获历史科哲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任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同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讲授史学概论、商周史、西洋现代史、美国史。1937年抗战爆发后,转任燕京大学副教授,1939年兼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41年升为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强行接管燕京大学,燕大解散,拒绝伪教育总署的登记备用要求,入私立中国大学任教,并在天津工商学院兼课,1943年兼中国大学历史系主任。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复校,重回燕大,任历史系主任兼《燕京学报》编委会主任。1948年兼任燕大文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讲授世界中世纪史。1958年起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1961年任《世界历史小丛书》副主编。1980年2月20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齐思和先生为燕园第一位哈佛博士,毕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风严谨、勇于创新,是享誉国内外的当代中国内地著名史学家。他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称,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在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美国史,史学史、史学方法论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著有《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1年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中世纪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等,主编文献资料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世界通史》(古代史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编译有文献资料集《中世纪初期的西欧》(三联书店(北京)1958年版)和《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商务印书馆(北京)1962年版),译有《新史学》(商务印书馆(北京)1964年版),合编《中外历史年表》(三联书店(北京)1959年版)等。其代表作分别收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系列丛书、《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五卷集)、《20世纪中华学术文库•历史卷》(四卷集)、“名师讲义”系列丛书等。其中,《20世纪中华学术文库•历史卷》的四卷集中所包括的《中国史卷》、《中国近代史卷》、《世界史卷》、《史学理论卷》,每卷都收有齐思和先生的代表作;这不但在当代中国史学界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也充分表明了齐思和先生在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了20世纪华人世界学术发展的国家级水平。
    二、国内关于齐思和先生史学成就研究概况
    1、在齐思和先生去病逝后不久,戚国淦先生(著名世界中世纪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曾受业于齐思和先生的弟子们,撰写了《史坛巨擘 后学良师——怀念齐思和先生》一文(载《世界历史》1982年第1期)。文章对齐思和先生的学问人生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评价,并披露了齐思和先生在治学和生活当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2、在齐思和先生离开我们14年周年之际,马克垚先生(著名世界中世纪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齐思和先生长期工作过的北京大学的同事们,撰写了《学贯古今,史通中西——略论齐思和先生的史学》一文(载《世界历史》1995年第2期)。文章认为齐思和先生学贯古今,史同中西,对中国史和世界史都有丰富的学识和精深的造诣。在中国史方面,尤精于西周、春秋、战国断代史的研究。由于既谙熟乾嘉考据治学,又严格受过西方史学方法的训练,所以齐思和先生在中国古史研究上不但功底深厚,而且还有宏观上的理论思考,从而在中国古典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世界史方面,齐思和先生学识全面而深刻,尤精于世界中古史研究,是中国内地世界中古史学科的奠基人。在史学史和中外关系史方面,由于通晓中外历史,能够从中西方的比较中观察问题,所以齐思和先生在此方面的研究更具特色。
    3、在齐思和先生离开我们20周年之际,齐文心先生(齐思和先生的二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史研究)撰写了《先父齐思和生平及著作简述》一文(载《学林往事》,朝华出版社2000版)。鉴于齐思和先生的《毛诗谷名考》已经成为中国农史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是农史学界的必读之作;《农业考古》2000年第3期特全文转载了齐文心先生的这篇纪念文章,以表达农史学界对齐思和先生的怀念之情。文章通过对齐思和先生生平和著作的翔实介绍和中肯评价,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始终将全身心的力量奉献给自己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的执著与忠诚。
    4、在齐思和先生离开我们26周年之际,齐文颖先生(齐思和先生的长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中美关系史和妇女史研究)接受《新京报》记者陈远专访,深情追忆了齐思和先生的学术人生。专访文章以“齐思和:燕园第一位哈佛博士”为题,刊登在2006年1月2日的《新京报》上。在专访文章中,齐文颖先生谈到了史学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是一门新学科,很受重视,她的父亲利用自己在美国学到的方法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一种学风,即研究中国的也研究外国的,形成了“比较史学”的学术特点。
    接着,阜阳师范学院(安徽)历史系两名年轻教师张光华、刘家富联合撰写的《齐思和史学思想探析》,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上公开发表。文章认为,齐思和先生的史学成就与他本人的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以维护“史学的科学性”为前提阐述其史学功能观;在史学著作的文字表达方面提出“有则更好,没有也可”的观点;在什么是理想新史、编纂新史的步骤与组织形式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这是一篇专论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
    5、在齐思和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齐文颖先生又整理出了齐思和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史学概论”课程的原始讲义,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1月在“名师讲义”系列丛书中,以“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为书名推出了。在该书的“后记”中,齐文颖先生对她父亲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价,并特别指出这部专门论述史学方法论且主要从理论层面上体现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史学概论”课程原始讲义,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是它在学术研究上的创新价值。该讲义开创了将中外史学融为一体的“史学概论”课程的新体系,使学生们从入学一开始,便得到中国史与外国史的学习门径,为日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因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二是它在学习使用上的实用价值。该讲义结构严谨,内容全面,章节层次分明。对中外史学的名词概念讲解清楚,讲史学流派必详述其起源、发展、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对学术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更是交待得一清二楚,学术观点明确,讲解问题深入浅出,中外史学比较明白易懂。时间断限从古代至当代,每章末附有参考书举要,以弥补讲解之不足。三是它在学术积累上的史料价值。该讲义对我们了解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著名大学历史系基本课程的讲授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是一份发扬中国学术文化教育传统重要的历史遗产。
    6、《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出版后不久,黄安年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学术交流网创办和主持人,主要从事美国史和世界现代史研究),在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学习了他的同行和老友齐文颖先生寄来的《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后,旋即撰写了《融中外史学于一体的课程新体系——读《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一文(载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8732&type=1002)。黄安年先生在文章中,对齐思和的这部史学概论讲义的内容进行了逐章论述,并由此阐发了自己对于促进学术发展的几点精彩看法。一是抢救老一代历史学者的学术遗产是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否则,上无以告慰先师,下无从泽溉后学,是失策,更是失责。二是不能仅仅以是否是公开出版来认定其学术价值。凡是那些非公开的出版物、讲义、学术手稿等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将偏离了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评估的准则。三是没有高素质学术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讲义和教材。没有学贯中西的教师,难以写出中外兼备的讲义和教材。
    接着,周祥森先生(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审、史学评论网创办人和主持人,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学术思想史和美国史研究),在通读了《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和李剑鸣著《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1版)后,撰写了《齐思和先生的旧作与李剑鸣先生的新著:荐介两部新近出版的史学概论性著述》一文(载http://historicalreview.jianwangzhan.com/cgi-bin/index.dll?page1?webid=jianwangzhan&userid=147978&columnno=0&articleid=6270)。周祥森先生在文章中,归纳出了齐思和先生旧作与李剑鸣先生新著的许多共同点:第一,作者都是我国世界史领域的著名学者。 第二,著作的基础甚至著作本身都是相关课程的原始讲义。第三,都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安排内容。第四,作者都具有深厚的中西历史修养,特别是具有较好的中国文化的底蕴。第五,都具有丰富的西方史学史知识,了解西方学者在史学理论领域的代表性观点和思想,熟悉作者所生活时代的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第六,在著述方法上,都能够巧妙地把古今中外史学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材料依据所阐述的问题而融会贯通在一起,而不是像许多史学概论性著述那样专列中西史学史章节来讲授中国和西方史学史知识。他特别指出,齐思和先生的讲义在中国20世纪史学概论学科发展史上应该居有重要地位。由于这部讲义当时没有正式出版,因此新时期一些学者在梳理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历程时,对三四十年代出版的一些同类著作(如1939年出版的杨鸿烈的《史学通论》等)的价值和地位评价明显偏高。现在看来,在1949年以前的史学概论性著述中,在史学概论的内容安排、特别是基本范畴(如“历史”、“历史学”等)的辨正方面,齐思和的《史学概论讲义》是继20年代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之后最好的一部。据此,他认为,从齐思和先生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史学概论”讲义到21世纪初年李剑鸣先生的《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可以一窥中国世界史学家在史学理论和方法领域的探索和认识历程。
    三、研究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理想要求
    作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史学名家,齐思和先生的史学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要求来看,要想对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内容有一个深入全面的把握,在熟悉前人有关齐思和先生史学成就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还应该要从根本上努力做到:
    第一,搜全、通读并领会齐思和先生撰写的史学史和史学方法论方面的通论性研究论著,这些论著是直接体现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文献资料。业已出版的《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为我们在此方面提供了相对集中的相关直接文献资料。但是,还有不少相关的相关直接文献资料需要我们广为搜罗。
    第二,搜全、通读并领会齐思和先生撰写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方面的专题性研究论著,这是间接体现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文献资料。业已出版的《中国史探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只是为我们提供了齐思和先生在中国史研究方面的相对集中的相关间接文献资料。齐思和先生在世界史研究方面的相对集中的相关文献资料,我们期盼着它以“世界史探研”为题早日出版。所以,在此方面大量的相关间接文献资料需要我们广为搜罗。
    第三,把齐思和先生的史学思想与他同时代的史学名家的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或者是把齐思和先生的史学思想与当代史学名家的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由此可见,对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过程,需要史学史、史学理论、中国史、世界史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层次、宽领域的综合研究。
    四、研究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现实出发点
    在广泛吸纳前人有关齐思和先生史学成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依据研究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相关的直接文献资料,对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丰富内容的主要方面进行简要地梳理和归纳。至于把相关的直接文献资料和间接文献资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对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的丰富内容进行的深层次、宽领域综合研究,那将是史学史、史学理论、中国史、世界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应该而且能够认真完成好的事情。对此,我们期盼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及早到来。
    研究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相关的直接文献资料,笔者目前了解到的主要有:
    1、《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版)。该书不但主要收录齐思和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即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史学概论”课程的原始讲义外,而且还收录了他在1949年以前发表的有关史学史和史学方法论方面研究的五篇论文,即:《先秦历史哲学管窥》,载《史学年报》1929年第1卷1期;《论史学之价值》,写于1930年5月21日;《最近二年来之中国史学家》,载《朝华月刊》1931年第2卷3、4期合刊;《改造国史之途径与步骤》,载1936年5月1日《大公报•史地周刊》;《晚清史学的发展》,载《燕京社会学报》1949年第2卷。该书收录的上述资料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齐思和先生史学思想提供了更为直接和丰富的文献资料。
    2、《谈谈学习方法》(北京师范学院教务处1980年编印)。齐思和先生奖掖后学,对于登门求教的年轻人更是来者不拒。病逝前的几个月,面对一位从外地来京登门求教的大学生,竟忘却了医生要求静养的嘱咐,娓娓而谈,从对历史专业学生的要求谈到学习方法以及重要参考书籍,一口气讲了一、两个小时。这次谈话记录以“谈谈怎样学习历史”为题,收录在《谈谈学习方法》上。
    3、《新史学》([美]鲁滨逊著,齐思和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美]汤普逊著,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61出版)的中译本序言。在这两个序言中,齐思和先生对于鲁滨逊的“新史学”及其流派做了介绍和批判。
    4、《〈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在世界史学上的地位》(载《光明日报》1956年1月19日,后收入其著作选《中国史探研》)。
    5、《欧洲历史学的发展过程》(载《文史哲》1962年第3期)
    6、《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载《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卷)
    (感谢井建斌先生惠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