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世界历史进程访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沛
| | 记者: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每个学科都从自身的研究范畴和学科特点出发,去研究全球化问题。历史学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为什么您将“现代世界历史进程”问题,列为首先要讨论的问题? 于沛:经济全球化正在影响着现代世界历史进程。在这种影响下,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回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世界历史进程是否会因此而改变。这直接关系到在现代世界历史矛盾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抉择。不难看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这既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地认识、分析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资本主义生产与交往的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8页)。正是从上述认识出发,马克思强调:“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51页)。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但却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历史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列宁全集》第36卷,第20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20世纪上半叶,已清楚表明世界历史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阶段。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的内容。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到对当今时代特征的认识?即首先要回答如何认识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 于沛:是的,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而不是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的“后冷战时代”、“后后冷战时代”、“建立‘新帝国’时代”、“公民权利的时代”、“环境时代”、“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或抽象的“资本主义崩溃与变革的时代”等。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们可以看到,“在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延续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被彻底摧毁,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有生力量;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被打破,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长,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面对的,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现时代依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完全一致,因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革命转变,正是在这种“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实现的,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合作及相互影响将长期存在,是强调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一球两制”这个基本事实。经济全球化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历史阶段,而是存在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历史阶段,全球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历史阶段。但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发挥完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社会主义就还得和资本主义在同一个地球上并存下去。 记者: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时代特征决定,当今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否是重点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于沛:事实正是这样。全球化背景下分析现代世界历史进程,脱离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的分析,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或前提,首先是明确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并没有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即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是比封建主义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其萌生至今的500余年来,历经了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萌发、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等发展阶段。 现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容量。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则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包括金融全球化、传媒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在内的所谓“全球化时代”到来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列宁选集》第3卷,第266页),那么,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也是如此,即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世界生产力,以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高度增长,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从这种意义上可以理解,全球化必然导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既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全球化的产物。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实现资本、资源、劳动力、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的配置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优化的条件,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似乎更加有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适能力及潜力。然而,这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变,不可能出现所谓“人人都是资本家”的“人民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尽管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但并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 全球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展,使资本更加集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雄厚的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操纵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抢占国际市场,转嫁危机,进行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破坏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变得更加不平等,世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世界银行2000年度发展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穷的20个国家高出37倍。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的实质。资本家阶级仍然拥有巨额资本,无偿占有和瓜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工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工人作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记者:“全球化和社会主义”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那么,从历史科学的角度,应该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去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呢? 于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产物,从其产生到今天不过150多年。在20世纪,社会主义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统天下,并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多国,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遭受到严重的挫折。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随之处于低潮。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声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体制的竞争,在其正式开始后不到75年时间内已经结束,资本主义获得了最终胜利。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宣扬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状态”,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但是,这些观点即使在西方也并不完全为人们所认同。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教授在《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庆贺马克思主义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取得最终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处于历史的低潮,但这并没有改变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社会主义遇到挫折、困难,甚至暂时的失利,都不足为怪。邓小平针对苏东剧变曾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382页)。十几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说社会主义遭到挫折与“失败”,那绝不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失败,而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着新的历史前提。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的形式,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准备了机构与手段,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和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在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显现了社会主义因素,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渐积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长,是不以资产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的调整改革的确有意无意地吸收了一些社会主义的因素,如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调控,以及劳动者在失业、医疗、养老等众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这些并非是资产阶级本性的改变,主观上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 经济全球化制约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邓小平说:“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页)。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777页)。这并不会因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有任何改变。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科学地回答了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光明,这使世界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重新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并更加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