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關於“古希臘專家”羅念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筆者的一個朋友數月前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十卷本《羅念生全集》,近日曾告訴筆者他的讀後感:“我覺得羅老早期的譯作,例如196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索福克勒斯悲劇二種》及《詩學》,比他後期的譯著要優秀得多。”這個朋友的結論是經過文革的洗腦,羅老原有的優美譯筆也蕩滌無存了。 
    我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我記起了叔叔多次講述的一件有關羅老的事。筆者的叔叔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現為一所名大學校授。叔叔曾多次對筆者提及生平最敬佩的五位學者,名列首位的是原北大西語系副系主任吳興華教授。吳興華的故事十分悲慘。他是詩人、學者、翻譯家,幼時即有神童之譽。十六歲考入燕京大學西語系。叔叔稱吳興華學貫中西,博通文史,通曉十幾國語言及文學。1957年吳興華被劃為“右派”,被剝奪教學及發表論著的資格,許多親友因之斷絕與吳來往。然而筆者的叔叔仍經常造訪吳宅,因為“太佩服吳先生的學識了。”叔叔最近還說吳興華的學識絕不亞於錢鐘書,或許有些方面還勝過錢,但由於曾為“右派”,且英年早逝,不為人知。叔叔多次提及的另一件事與羅念生有關。他說1957年至1961年多次拜訪已成為“右派”的吳興華先生請教學術問題,曾見到吳正在校訂羅念生所譯古希臘悲劇及亞裡士多德的《詩學》。叔叔說羅的原譯錯誤繁多,吳興華不僅糾正了羅譯中的謬誤,還為羅錘煉字句,對全文加以潤色,真正是精益求精。 
    羅念生在六十年代出版這些早期譯著時,只字未提為其校譯作品的吳興華先生。也許由於吳當時為“右派”,“右派”名字不得見於任何作品。然而叔叔說吳先生在1979 年得到平反,羅念生在八十年代其早期作品再版時也未提及勞苦功高的吳興華。叔叔談及此事忿忿不平,筆者印象至深。最可笑的是筆者這位朋友在拜讀《羅念生全集》後發表的議論,可見吳興華先生的汗馬功勞,連一個門外漢也可辨出其中的差異。 
    吳興華慘死於文革初期1966年,年僅44歲。羅念生在文革後期繼續古希臘作品翻譯。不同之處是這次他不得不依靠自己,沒有吳興華那樣真正的專家為其譯稿潤色,因之其後期譯著比之早期作品也就自然“相形見拙”了。 
    此种说法颇有值得怀疑之处,理由是:
    罗念生早在三十年代(1933年)就开始从事古希腊语翻译,而且其希腊语是在国外学的;而吴兴华在打成右派(1957年)之后才开始学希腊语,是自学的;
    很难相信只自学了至多两三年希腊语的吴能比已经从事多年希腊语翻译的罗在希腊语水平上更高;当然汉文表达的水平另当别论;
    当时会希腊语的人很少,罗找懂一些希腊语的人(哪怕是初学者)给校对恰恰表明了其谦虚谨慎的态度;
    学者互校译稿的事情常有,但校对校错还是另外一说;
    做进一步设想,如果在某处吴说罗错了,但罗后来发现其实是吴错了,那么这个怎么算?
    人无完人,据知情的业内认识讲,罗的确是一个非常谦虚认真的人,他终生都在追求尽可能完美地翻译希腊作品,而希腊语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达到很自如的;
    所以,应该怀疑的不是罗的希腊语能力,反倒是吴的希腊语能力;
    进一步应该怀疑的是,这个“笔者”和“笔者的叔叔”究竟懂得多少希腊语及其翻译的门道;
    在自己不太懂行的情况下,对他人的某些行为枉作揣测,并且不负责任地散布这种揣测,有些不够厚道(并非指的是转载帖子的网友);
    人们可以就罗译进行学术讨论,评判其优劣,当然也可以估测其希腊语水平的高下,这些都在情理之中,而且也评判的根据,因为罗有东西搞出来,你可以拿着罗的译文去对照原文,甚至某些英译文;
    而吴再是才子,他的希腊语水平没有译作文本作为评判的根据,当然图书上的笔记可以算作某种根据,但这种根据是不完全的,无法凭此作出准确评判;
    评判一个人需要有过硬的证据,而只言片语就把一个人贬入了地狱,把另一个捧上了天堂,这显然太不公平;
    虚构名人是我们国人的习惯,其实名人也是人,没有那么神,我想吴也是这样,他的现代西方文学成就当然很高,但这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一定很好;
    Dumezil答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会三四十种语言,但同时也声名没有一种学的很好,他是用语言来搞印欧神话比较研究的,只要能用来研究问题,他的这些语言能力也就够了,西方学界从没把学者的成就神话到神的地步,这也正是西方学术能领先国际的原因之一;
    破除学者神话的时代,客观面对学者成就的时代,应该是这个时代;
    钱钟书、吴兴华、胡适、钱睦、季羡林、罗念生……他们都是某一方面有成就的学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权能,也不意味着并不会犯错误,甚至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胡适日记中讥笑别人将拜伦的诗翻译错了,其实他翻译得更错);
    当然罗为什么没提吴给校稿的事情还值得考察,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吴给罗校了多少稿?吴给罗校稿只可能是在他57年划为右派到他66年去世这一阶段,而57-58年这两年他初学希腊语,估计也不可能校得很好,66年他挨斗也不可能校了,那么至多仅仅可能是在59-65年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罗出版了埃两种、索两种、阿一种、亚一种,即便都经过吴的校对,那么这怎么可能算是罗的所有早期翻译呢?这应该算是中期吧,而且相对于罗的所有译作而言,这几种只占不多的一部分,怎么能从这么不多的一部分就推断罗的早期和晚期的翻译水平呢?笑话!
    罗不提吴给校对的事情,可能是有原因的,右派问题可能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吴的校对真正起了多大作用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所以,值得怀疑的恰恰不是罗的希腊语能力,而是吴的希腊语水平。
    有熊氏的质疑可谓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令人欣赏。V转载此文,并无意推崇吴兴华,贬斥罗念生,只是聊存一说,增加些大家的见闻。丽影以及丽影所谓的叔叔,叔叔的名称、学校都影影绰绰,无法稽考,所以首先就不必太相信原作者的话。如果是有根有据地批评他人,实在没必要遮掩自己的真面目。
    本来这个帖子来自是别的小组的里讨论,V把其余一些也贴过来:
    2007-07-10 22:23:23 vivo (上海)
    日知古典是新出版的系列,V在下载这些书时CX并没有把它们电子化。
    罗念生声名甚著,翻译古希腊也功不可没,但确实没必要把他神化。全集第八第九卷V大略翻过,其人见识很一般,文笔也乏善可陈。仓海君转的文章V没读到过,epochtimes在国内打不开,需要用代理服务器,过于麻烦,故而一般不去看。
    Dasha可以谈谈吴兴华翻译的里尔克。
    2007-07-10 22:56:05 Dasha
    正好昨天,那厢Readfree有书友打探电子版《罗念生全集》,当时Dasha没有找到电子化痕迹。所以已经将V的PDF链接PM给他。
    对于前辈的评价,傻以为,完全没有必要听他们同辈人恩怨交织的逸闻,也没有必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本来相关的批评文字本是引导阅读的利器,可惜,就中文来说,“雕龙”以降,标准各异;当下臧否,利欲熏心,尤不可信。
    关于罗,昨天Dasha给那位书友回帖时说:
    不用,看一眼罗、水的词典的任意一页,再找Liddell-Scott的希英比对一下,就知道啦。不过,如果有藏书癖,留一套还是挺唬人的。
    去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到试读。Dasha买纸本了,和内子买的貔貅一样功能,镇宅。
    关于吴,其译Rilke,Dasha全部详细研读过,只觉乏善可陈。就比如冯至,皆谓其译介里氏入汉语第一人,看Dasha网站上《检讨冯至“布里格随笔(摘译)”》(http://www.myrilke.com/text.asp?ID=1662),诸君读后,即或不通德语,结论想必自在心中。
    Dasha不在翻译圈、文化圈、学术圈……想必没有“为长者讳”的义务。狂傲也罢,刻薄也罢,不读名声赫赫的,只读自己实际考察后认为值得的。
    2007-07-14 08:59:23 Dasha
    V说:全集第八第九卷V大略翻过,其人见识很一般,文笔也乏善可陈。
    Dasha认识的一位网友说:
    罗全集前年挑着买了三种:
    第1卷 诗学、修辞学、喜剧论纲
    第2卷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第8卷 论古典文学(这本买的最冤)
    本打算慢慢集齐,后来终于没了兴味。记得绛山兄说他只相信能写出大段注释的翻译,譬如陈康的《巴门尼德斯篇》。如今越来越觉得此话可取。罗也有不少注释,但要是跟陈康比,实在相去甚远。如果陈康代表国人翻译古希腊著作的典范,那么除了他一个人,还有谁能及格的呢?所以我不得不对世纪出版集团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懂得提供原文(日知古典)。
    

2007-09-01 14:42:32 阿卡地亚的有熊氏


    vivo转的这个帖子以前在别处也见过,而且不止见了一次。
    不管这个“丽影”及其“叔叔”的说法如何,它所引发的人们对于学者、译者的评论在客观上可能的确是有意义的。虽然某些人一时的评论有某些过激或以偏概全之处,但长远的发展情形可能是可喜的。人们也许会越来越会去处某些大学者头上的神圣的光环,以一种冷静的头脑对待学问,以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对待以往的成果。
    记得看过一篇英文书评,书评的作者在表达了很多不同于原书作者的看法后,诚恳地说了一句:“评论一本书总比写一本书容易得多”。的确,我们需要务实的批评,也需要对于他人成果中的积极部分给予务实的肯定。
    所以,我想说,我既崇拜罗念生,又不崇拜罗念生;我既佩服胡适,又批评胡适对西方文化学得不认真;……
    

    

2007-09-02 10:33:50 Hermes


    麗影的话若是真,倒可以作为一件逸闻赏玩,但不会改变我对罗的看法。 vivo 兄转贴的讨论,我就看着有点奇怪了。
    Dasha说:“看一眼罗、水的词典的任意一页,再找Liddell-Scott的希英比对一下,就知道啦。不过,如果有藏书癖,留一套还是挺唬人的”。
    另一位网友又说什么“只相信能写出大段注释的翻译”“罗也有不少注释,但要是跟陈康比,实在相去甚远。如果陈康代表国人翻译古希腊著作的典范,那么除了他一个人,还有谁能及格的呢?所以我不得不对世纪出版集团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懂得提供原文”
    拿罗,水的词典跟人家希英比,就好像拿一本英国人编的古汉语词典跟中国人编的比,怎么比?即使不如,难道就该挖苦人家吗?另外,人家编这本词典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的对象是谁,在词典的前言应该说的很清楚了,不要把人家没有的意图强加给别人。同样,写不写得出注释是一回事,想不想写是另一回事。记得罗跟周作人意见不合,也有这个注释的原因,罗的意思是不要用太多的注释去干扰读者的阅读,我想他想着的读者对象是普通的读者,而周作人则想弄得“专业”一点。陈康译的是“哲学”,罗译的是文学,你叫他弄成陈康那样,还谈什么文学欣赏?当然,陈康的这种注释本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价值不在文学方面,拿它们比,又比什么呢?所以还是那句话,别人如何吹捧罗,是别人的事,罗自己没说过更多的东西,他自己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只能依此评论他。我们确实要对某出版社表示敬意,因为它懂得提供原文,但我好像找不到有注明原文所据的版本?
    

    

2007-09-02 11:14:34 阿卡地亚的有熊氏


    “不会改变我对罗的看法”。
    ——诃摩士兄之言,有同感!
    感觉一直踏踏实实而又不唬人地大量介绍希腊经典者,唯罗一人莫属。
    其实,罗的译文,有熊氏倒是蛮欣赏,原因是:
    第一、译笔平实通顺,不时又有典雅之处,但不过分雕琢文字,符合希腊的简朴的精神;
    第二、翻译没有过多地中国化,能给人一种异文化的距离感,这其实是一个高明之处;人们往往追求翻译的完全中国化,但与其这样,倒不如去看完全的中国文学了。
    想一想,正是通过罗(当然还有其他译者)的辛勤劳动,我们才得以欣赏(或者退一步说是阅读)到几乎全部的现存完整的希腊悲喜剧,反过来我们仅仅因为其中的某些不足(认定这种不足的标准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但绝大部分出于个人主观随意的偏好或一时的情绪),就轻率地一笔抹煞“取经者”的功劳,我们能算是做到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厚道吗?
    小学课文依然清晰地可以回忆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
    当然,有些懂得古代语言的人确实能找出去中客观的不足,对译文加以修正,或另行新译更多的译文,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的需要,这都是可喜可贺的好事,这才标明我们进步了。
    倒是希望有人能够拿着希腊文将罗、周、以及其他译者的译作逐字逐句地认真核对,而后就其翻译的得失写出严谨的评论(review)文章。这应该也是对国内翻译界做出的一种不小的贡献。
    

    

2007-09-02 11:44:29 zzpaper


    我说几条:
    吴对罗的帮助,不见得是直接针对希腊原文,他读书比较多、面比较广,可能是名物或后世研究、笺注等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说到名物,罗水词典的意义,并非只是转译希英词典,因为翻成中文,意义往往在于给出定称。另外,dasha兄可能浏览得太草率,没有发现有些词汇的详略,罗他们是很有讲究的,单纯暗示其照搬,似乎失实。
    至于全集,我也赞成罗大师非神,小人物们自然可以针对某些具体细微的环节加以批评,但是罗译文的主干大体却是非常不得了的。王涣生先生也是如此。周作人我欣赏他的文笔、风格、情趣,这是他的译文价值最大的地方。说修正他们的译文,任务艰难又不必要。但是可以重译,因为前人的某些语言词汇可能不合乎时代了,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障蔽,我们能突破的,也主要在此。
    

    

2007-09-02 11:47:57 zzpaper


    又,罗念生全集的补遗卷出版了,不晓得大家都知道没。
    

    

2007-09-02 12:18:38 阿卡地亚的有熊氏


    还不知道,请稍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2007-09-02 13:08:32 Hermes


    豆瓣已经有了,不过还没看过实体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27491/
    

    

2007-09-02 14:25:28 zzpaper


    嗯,我早已买了。这次全集有重新修订版,加上这本补卷。
    

    

2007-09-02 14:51:24 阿卡地亚的有熊氏


    消息灵通人士啊。偶很久没有关注新书了,得与时俱进哪。
    

    

2007-09-02 14:58:30 阿卡地亚的有熊氏


    zzpager兄能否简介一下对名人在公共图书上手记研究的心得?有些兴趣。
    

    

2007-09-02 17:52:50 Xenophon


    好吧,既然“听我的朋友”说出名的古希腊文化推荐者原来都是不行的,看来只有那些“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或者“我的老师”或者“某个隐秘的大学里的某些隐秘的大师”才是可靠的了。
    那么,想看古希腊著作的人们怎么办?要不就去找那些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大师,要不,“边度凉爽边度睡”吧。
    

    

2007-09-02 18:29:35 Slowfish (昆明)


    周作人和羅的確因爲註釋的多少有爭論,周的註釋本來應該比現在見到的多。
    

    

2007-09-04 07:18:25 小莽:此在之畏 (北京)


    拈小节失大体的纠错,本来对完善译本提高认识是好的,倘若因此而否定翻译者的总体意图总的功绩,或者如Dasha讥言的“不过,如果有藏书癖,留一套还是挺唬人的”,一是缺乏对希腊文学翻译家罗的尊敬,另一方面不免让人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