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一個朋友數月前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十卷本《羅念生全集》,近日曾告訴筆者他的讀後感:“我覺得羅老早期的譯作,例如196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索福克勒斯悲劇二種》及《詩學》,比他後期的譯著要優秀得多。”這個朋友的結論是經過文革的洗腦,羅老原有的優美譯筆也蕩滌無存了。 我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我記起了叔叔多次講述的一件有關羅老的事。筆者的叔叔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現為一所名大學校授。叔叔曾多次對筆者提及生平最敬佩的五位學者,名列首位的是原北大西語系副系主任吳興華教授。吳興華的故事十分悲慘。他是詩人、學者、翻譯家,幼時即有神童之譽。十六歲考入燕京大學西語系。叔叔稱吳興華學貫中西,博通文史,通曉十幾國語言及文學。1957年吳興華被劃為“右派”,被剝奪教學及發表論著的資格,許多親友因之斷絕與吳來往。然而筆者的叔叔仍經常造訪吳宅,因為“太佩服吳先生的學識了。”叔叔最近還說吳興華的學識絕不亞於錢鐘書,或許有些方面還勝過錢,但由於曾為“右派”,且英年早逝,不為人知。叔叔多次提及的另一件事與羅念生有關。他說1957年至1961年多次拜訪已成為“右派”的吳興華先生請教學術問題,曾見到吳正在校訂羅念生所譯古希臘悲劇及亞裡士多德的《詩學》。叔叔說羅的原譯錯誤繁多,吳興華不僅糾正了羅譯中的謬誤,還為羅錘煉字句,對全文加以潤色,真正是精益求精。 羅念生在六十年代出版這些早期譯著時,只字未提為其校譯作品的吳興華先生。也許由於吳當時為“右派”,“右派”名字不得見於任何作品。然而叔叔說吳先生在1979 年得到平反,羅念生在八十年代其早期作品再版時也未提及勞苦功高的吳興華。叔叔談及此事忿忿不平,筆者印象至深。最可笑的是筆者這位朋友在拜讀《羅念生全集》後發表的議論,可見吳興華先生的汗馬功勞,連一個門外漢也可辨出其中的差異。 吳興華慘死於文革初期1966年,年僅44歲。羅念生在文革後期繼續古希臘作品翻譯。不同之處是這次他不得不依靠自己,沒有吳興華那樣真正的專家為其譯稿潤色,因之其後期譯著比之早期作品也就自然“相形見拙”了。 此种说法颇有值得怀疑之处,理由是: 罗念生早在三十年代(1933年)就开始从事古希腊语翻译,而且其希腊语是在国外学的;而吴兴华在打成右派(1957年)之后才开始学希腊语,是自学的; 很难相信只自学了至多两三年希腊语的吴能比已经从事多年希腊语翻译的罗在希腊语水平上更高;当然汉文表达的水平另当别论; 当时会希腊语的人很少,罗找懂一些希腊语的人(哪怕是初学者)给校对恰恰表明了其谦虚谨慎的态度; 学者互校译稿的事情常有,但校对校错还是另外一说; 做进一步设想,如果在某处吴说罗错了,但罗后来发现其实是吴错了,那么这个怎么算? 人无完人,据知情的业内认识讲,罗的确是一个非常谦虚认真的人,他终生都在追求尽可能完美地翻译希腊作品,而希腊语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达到很自如的; 所以,应该怀疑的不是罗的希腊语能力,反倒是吴的希腊语能力; 进一步应该怀疑的是,这个“笔者”和“笔者的叔叔”究竟懂得多少希腊语及其翻译的门道; 在自己不太懂行的情况下,对他人的某些行为枉作揣测,并且不负责任地散布这种揣测,有些不够厚道(并非指的是转载帖子的网友); 人们可以就罗译进行学术讨论,评判其优劣,当然也可以估测其希腊语水平的高下,这些都在情理之中,而且也评判的根据,因为罗有东西搞出来,你可以拿着罗的译文去对照原文,甚至某些英译文; 而吴再是才子,他的希腊语水平没有译作文本作为评判的根据,当然图书上的笔记可以算作某种根据,但这种根据是不完全的,无法凭此作出准确评判; 评判一个人需要有过硬的证据,而只言片语就把一个人贬入了地狱,把另一个捧上了天堂,这显然太不公平; 虚构名人是我们国人的习惯,其实名人也是人,没有那么神,我想吴也是这样,他的现代西方文学成就当然很高,但这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一定很好; Dumezil答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会三四十种语言,但同时也声名没有一种学的很好,他是用语言来搞印欧神话比较研究的,只要能用来研究问题,他的这些语言能力也就够了,西方学界从没把学者的成就神话到神的地步,这也正是西方学术能领先国际的原因之一; 破除学者神话的时代,客观面对学者成就的时代,应该是这个时代; 钱钟书、吴兴华、胡适、钱睦、季羡林、罗念生……他们都是某一方面有成就的学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权能,也不意味着并不会犯错误,甚至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胡适日记中讥笑别人将拜伦的诗翻译错了,其实他翻译得更错); 当然罗为什么没提吴给校稿的事情还值得考察,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吴给罗校了多少稿?吴给罗校稿只可能是在他57年划为右派到他66年去世这一阶段,而57-58年这两年他初学希腊语,估计也不可能校得很好,66年他挨斗也不可能校了,那么至多仅仅可能是在59-65年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罗出版了埃两种、索两种、阿一种、亚一种,即便都经过吴的校对,那么这怎么可能算是罗的所有早期翻译呢?这应该算是中期吧,而且相对于罗的所有译作而言,这几种只占不多的一部分,怎么能从这么不多的一部分就推断罗的早期和晚期的翻译水平呢?笑话! 罗不提吴给校对的事情,可能是有原因的,右派问题可能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吴的校对真正起了多大作用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所以,值得怀疑的恰恰不是罗的希腊语能力,而是吴的希腊语水平。 有熊氏的质疑可谓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令人欣赏。V转载此文,并无意推崇吴兴华,贬斥罗念生,只是聊存一说,增加些大家的见闻。丽影以及丽影所谓的叔叔,叔叔的名称、学校都影影绰绰,无法稽考,所以首先就不必太相信原作者的话。如果是有根有据地批评他人,实在没必要遮掩自己的真面目。 本来这个帖子来自是别的小组的里讨论,V把其余一些也贴过来: 2007-07-10 22:23:23 vivo (上海) 日知古典是新出版的系列,V在下载这些书时CX并没有把它们电子化。 罗念生声名甚著,翻译古希腊也功不可没,但确实没必要把他神化。全集第八第九卷V大略翻过,其人见识很一般,文笔也乏善可陈。仓海君转的文章V没读到过,epochtimes在国内打不开,需要用代理服务器,过于麻烦,故而一般不去看。 Dasha可以谈谈吴兴华翻译的里尔克。 2007-07-10 22:56:05 Dasha 正好昨天,那厢Readfree有书友打探电子版《罗念生全集》,当时Dasha没有找到电子化痕迹。所以已经将V的PDF链接PM给他。 对于前辈的评价,傻以为,完全没有必要听他们同辈人恩怨交织的逸闻,也没有必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本来相关的批评文字本是引导阅读的利器,可惜,就中文来说,“雕龙”以降,标准各异;当下臧否,利欲熏心,尤不可信。 关于罗,昨天Dasha给那位书友回帖时说: 不用,看一眼罗、水的词典的任意一页,再找Liddell-Scott的希英比对一下,就知道啦。不过,如果有藏书癖,留一套还是挺唬人的。 去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到试读。Dasha买纸本了,和内子买的貔貅一样功能,镇宅。 关于吴,其译Rilke,Dasha全部详细研读过,只觉乏善可陈。就比如冯至,皆谓其译介里氏入汉语第一人,看Dasha网站上《检讨冯至“布里格随笔(摘译)”》(http://www.myrilke.c Dasha不在翻译圈、文化圈、学术圈……想必没有“为长者讳”的义务。狂傲也罢,刻薄也罢,不读名声赫赫的,只读自己实际考察后认为值得的。 2007-07-14 08:59:23 Dasha V说:全集第八第九卷V大略翻过,其人见识很一般,文笔也乏善可陈。 Dasha认识的一位网友说: 罗全集前年挑着买了三种: 第1卷 诗学、修辞学、喜剧论纲 第2卷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第8卷 论古典文学(这本买的最冤) 本打算慢慢集齐,后来终于没了兴味。记得绛山兄说他只相信能写出大段注释的翻译,譬如陈康的《巴门尼德斯篇》。如今越来越觉得此话可取。罗也有不少注释,但要是跟陈康比,实在相去甚远。如果陈康代表国人翻译古希腊著作的典范,那么除了他一个人,还有谁能及格的呢?所以我不得不对世纪出版集团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懂得提供原文(日知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