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怀念高清海先生(2005011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2004年10月14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如果不是天现日食异象的话,很多人都会像忘却其他许多平淡的日子一样在第二天醒来时失去对这一天的记忆,即使如此这也是一个平淡的日子,因为日食也只是一种有一些少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成了他们生命中永恒的悲痛,像这更多的人一样,这一天也成了我生命中永恒的伤痛,因为就是这一天,公元2004年10月14日的12时45分,我敬爱的导师、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停止了他那为我国哲学事业思想了半个世纪的思想,丢下他一生挚爱的哲学事业、丢下我们这些挚爱着他的弟子离开了,是永久地离开了!
    鲁迅先生讲“长歌当哭,须在痛定之后”,然而老师离去已经两个多月了,我深体会到痛定不是简单的事,老师的慈爱、宽容、深沉、坚毅感动着我,至今不能面对老师离去的事实,总认为老师仍然还活着,总认为还可以随时在紧张慌恐中向老师汇报自己浅薄的学习收获,总认为随时还可以和几个师兄弟围着饭桌坐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几个弟子幸福地说酒话闹着、老师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宽容地听着我们有些聒噪的闲谈,总认为还能随时听到老师陪我们喝酒的声音:“我干了,你们随意”。可从这一切中清醒时却发现已是泪水模糊。我不能再等了,与老师相处的历历情景伴着电脑键盘的脆响敲击着对老师无穷的思念。
    三年前,我完成了在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终于实现了由来已久的愿望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始攻读老师的博士研究生,从而有幸成为老师的博士弟子。但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却要早些,是1995年在大庆召开的黑龙江省哲学年会与东北三省外国哲学理事会上,邹诗鹏老师把我介绍给了老师,晚饭后老师还与我谈了一会,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来我就把我的一篇学术习作送给了老师,请老师指导。至于接受老师的思想并深受影响则要更早,是在大学二年级胡海波老师的课堂上,后来又读了从邹诗鹏老师那里借来的老师的《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也是从那时起才初步感觉到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至今也还影响着我对哲学的理解。与老师的第二次见面是在2000年6月,当时老师到黑龙江大学来参加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这次见面我说了想考老师博士研究生的打算,老师很认真地给我作了复习指导,并介绍我认识了第一次见到的孙正聿老师,最后老师还鼓励我,要我好好复习。也是这一年冬天我第一次去了老师家,当时下着在东北也是很少见的大雪,在电话里老师很详细地告诉我路名、住址、单元、楼层和门牌号,并很认真地给我描述大白楼(当时老师住的楼)的特征,我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即使对于他的学生也一样。再后来与老师就有了更多的交往,也更多地感受着老师作为思想家之外一位“为人治学其道一也”的可爱老人的人格魅力,更多地感受着像老师伟岸的身躯一样直立挺拔的人格形象。
    我们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在哲学上我们成了令无数人羡慕的老师的弟子,更因为在老师后来的弟子中我们较多地和老师生活在生活中,这应该感谢我的同届师兄杨白,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同届师兄弟四人经常打扰老师,而老师通常也都会很宽容地接受我们的打扰,因为老师理解我们的心情,于是我们和老师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在饭桌上,包括一年的长春学习结束后,我每次回长春我们师兄弟四个都会和老师在一起吃顿饭,让老师听我们在饭桌上像孩子们在自己父母面前一样的耍闹与闲谈,这时老师总会面带笑容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我们,不时会插上几句,于是我们就又更加忘乎所以,老师对我们总是宽容和理解的,老师喜欢安静,但无论我们多么喧闹与聒噪,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从不自己提出来先走。
    在当今中国的哲学界,老师毫无疑问“是我国最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应该说是我国以思想为重为数了了的思想家之一,这不仅体现为老师自身的学术传统,而且也体现为老师的育人传统,老师总是这样告诫我们“我们要培养的是哲学家、思想家,不是专门家、学问家,”“读经典著作不仅要能走进去,但更重要是最后要能走出来,”“不仅要知道别人怎么看,更重要是要有自己怎么看,”在老师文存第二卷后面,老师把文章的“品位”分成四类:一类是用别人语言在说别人的话;一类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别人的话;一类是用别人的语言在说自己的话;一类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自己的话。这里老师实际上是告诉了我们哲学的要求,也给我们指出了哲学的道路。老师要求我们从哲学史开始,“不断努力去创造‘自我’”。还记得在我读博士第一年的时候到老师家,老师告诉我:你要先读哲学史,可以从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开始,它基本反映了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后来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次专题课也是西方哲学史的逻辑脉络,我博士论文的选题就是在这个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初步形成,又向老师多次汇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的。在我们后来的这些弟子中,老师最关心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学业,在老师病重住院期间,一次我们同届的几个师兄弟到医院去看老师,老师没有说很多,只是告诉我们说:“你们的毕业论文只能靠你们自己了,我现在也顾不过来了。”我们几个师兄弟当时都明白老师实际上放心不下我们的毕业论文。今年四月末我回学校参加开题答辩,下车后我直接去看老师,老师正在楼下坐着休息,看到我来了就说“走,我们上去吧”,当时因肺癌经过几次治疗的老师已是十分虚弱,在五层楼的上楼过程中老师要休息四次,并且每次都要靠着扶梯休息很长时间,喘气也很艰难,到老师家等老师休息了一会后,我说明了来意,当时并不忍心让老师指导,但老师还是把我叫到了老师的小书房,并且坚持要亲自为我看开题报告,说看文字比光听讲要具体些,老师很认真地看完了我近万字的开题报告,然后又让我自己说,接着是和老师的讨论,最后老师又从总体上给我做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论文的创新之处、具体思路、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重点难点等,并告诉我开题答辩的主要意义在于确立选题,就这样老师前后坚持了近两个小时,详细地看、认真地听、细心地讲,老师这近两个小时的指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是老师的指导使我放弃了以写作思路为重点的开题计划,确立了重点论证选题合理性与理论创新的开题答辩内容,最后我圆满地通过了开题答辩,但不幸老师这次的论文指导竟然成了给他的学生所作的最后一次博士论文指导。
    “为人治学其道一也”,老师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老师的“治学”自不必说,这不仅已有老师一生丰硕的思想成果所证明,而且也已有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与好评所证明。而老师的“为人”也堪为典范,作为学人,老师是挺拔的、直立的、大写的,作为普通人,老师是慈爱的、宽厚的、为他的,老师集中了一切美好的品质,使每一个有幸能感受到老师的人都不能不为老师的为人所感动,在我以高老师弟子的名义在我国国内学术界的活动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高老师真是太好了”、“高老师真是个好人”众多对老师为人的赞誉。作为老师的弟子我对老师理解他人、最怕打扰他人(包括他的弟子)的为人有更深的感受。2002年9月份老师因病住进了医院,我当时正好有时间在医院陪了老师一周,这一周我在那里实际上只是坐着,只是喊医生、喊护士,老师虽然行动非常不便,但很多事情老师总是努力坚持要自己做,老师怕我坐着感到无聊就劝我看电视、劝我睡觉,老师的病情稍有好转,就坚持下床活动锻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老师与病魔抗争过程中极为罕见的坚强意志,这种坚强意志在老师以后患病的两年多里深刻地为老师的家人与老师的弟子们所感受着,老师始终是那么平静地忍受着痛苦,平静得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老师到底有多痛苦,老师总是与医生和护士很好地配合治疗,德高望重的老师对医生与护士的尊重使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医生和护士都为之感动,没有呻吟,也没有抱怨,老师不想通过呻吟与抱怨在减轻自己痛苦的同时,让他人感到痛苦,因为老师知道有太多人在为老师的痛苦而痛苦着。老师就是这样总是为他人想着,不愿给任何人带来麻烦,每当我们主动给老师做一点点事的时候,老师都总会说:“太麻烦了”。今年5月份老师到四平进行手术治疗,后来我们几个师兄弟去接老师,回来的那天中午,为了感谢吉林师范大学在老师四平住院期间所给予的照顾,经过多次手术治疗、身体非常虚弱的老师还是坐在轮椅上坚持参加了答谢午宴,并且坚持倒了点酒,表达了对吉林师范大学还有我们在座弟子的感谢,老师没有说很多,说的很慢,也很平淡,但不知为什么当时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哭了,这一次老师没有能够坐很久,也没有吃什么,老师很快就回房休息了,因为下午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在等待着老师。这一次应该是老师在外面饭店的最后一次用餐。下午四点多钟我们陪着老师回到了长春,下车后老师还执意要自己上楼,但终究实在是没有力气,没办法老师才让我们几个弟子抬着上楼,我们找来一把椅子,让老师坐在上面,我们四个师兄弟把老师抬上了楼,在抬的过程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都感觉到在上五层楼的过程中老师自己也始终在努力,总想帮助我们点来减轻我们的负担。老师就是这样,始终坚持着慈爱、宽厚与为他的美好品质。每当我们在老师面前时,我们不会感觉到压力,但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有压力,因为我们作为老师相对晚近的弟子必须对待起老师的思想创造、对待起作为老师的弟子的这份荣耀、对待起老师为之思想一生的中国哲学,对待起老师一生在思想领域中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心。
    9月下旬我和几位师兄弟去看再次住进医院的老师,但怎么也不愿意想到这一次竟成了和老师最后的告别,老师从此再也没有能够走出医院。10月14日先是接到老师病危在进行抢救的消息,此时我还仍然相信会有奇迹,病魔不会就这样把老师带走,可是不幸两个小时后的12点45分接到的却是老师去逝的消息,病魔还是在无数人的诅咒中把老师带走了,当时我的记忆一片空白。下午我匆匆赶回长春,在师兄杨白的陪同下到辞灵宫拜祭老师,看到老师静静地躺在那里,不仅想起和老师在一起的情情景景,我和杨白师兄两个人忍不住抱头痛哭。
    10月18日上午,高老师的家人、弟子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在极度悲痛中送走了老师。先生走了,留下临终的思想嘱托走了,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告慰先生?我想孙正聿老师在悼念先生的文中已给了我们最好的告诫:努力研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就是对先生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先生在看着我们!
    感念老师:
    为人治学,道写一生精神泽桃李万千
    思国忧民,文存九卷思想启学人古今
    2004年12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