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公元前356-323年,公元前232-202年,在这两个相差不到100年的时段,世界史由两位不同民族的杰出青年,在欧亚非大陆及中国大陆演绎出两首不同凡响的激情史诗。 历史背景 古希腊: 公元前431-404,古希腊在战胜波斯帝国之后,陷入27年的内战,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大打出手,民主政治为主的海洋商贸城邦(雅典)与仍然是民主政治为主但为农业型贵族主政的城邦(斯巴达)进行了漫长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提洛同盟战败。战后的希腊百业萧条,文化政治乏善可陈,到处都是滔滔不绝的雄辩家在鼓动民众反抗暴政,伟大的苏格拉底,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以腐蚀青年罪判处死刑。 与希腊同族的希腊北部的马其顿逐渐强大,于公元前338年,腓尼二世在喀洛尼亚一战大败雅典-底比斯联军,此后统一希腊、组织科林斯联盟并成为盟主,城邦社会名存实亡。公元前336年夏,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 历史背景 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赢政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继续以法家思想治国,改分封制为高度的中央集权之郡县制,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六尺),书同文(小篆),捣毁六国城墙,收天下兵器铸12铜人。采纳法家李斯建议,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烧毁除医农书籍之外的诸子百家书籍,敢借古讽今者,满门抄斩,抓捕对朝廷不满乱发议论的方士及儒生460人并坑杀。修建可容万人的宫殿阿房宫,修始皇陵墓、万里长城,前后征集民夫高达300万人。 公元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宦官赵高把持秦二世实行更加残暴的统治,老百姓忍无可忍,于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之后,还有楚国的贵族项梁及侄子项羽的队伍在会稽起义。不愧为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仅几天时间就组织起一支8000人的子弟兵,攻城掠地,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六、七万人。 幼年经历 亚历山大: 自幼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格斗、兵法均师承名家,哲学老师为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信仰古希腊的多神教,崇拜阿喀琉斯与普罗米修斯,亚历山大这个名字的希腊文含意为“人类的守护者”。母亲会巫术,性格阴暗,据传为争继位权,暗通刺客刺杀其夫腓尼二世,以使其子亚历山大登上王位。 幼年经历 项羽: 楚国贵族,长于战乱之中,秦灭楚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年少时叔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没多久便厌倦了;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仅观其大略,领其大要。天生神力,气魄过人,见秦始皇巡游,车马仪仗威风凛凛,曰:“彼可取而代之”。信仰楚国民间之太阳崇拜。 生卒及年龄 亚历山大: 公元前356-323年,于32岁那年在帝国首都巴比伦死于热病,传闻死于谋杀。 生卒及年龄 项羽: 公元前232-202年,于30岁那年垓下之战是唯一败迹,自刎于乌江岸。 历史功绩 亚历山大: 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非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开创了长达300年的世界希腊化时代。这时的阿拉伯人将希腊文化的典籍全部翻译保存,后来罗马帝国灭亡时希腊文化也断绝,以至于欧洲文艺复兴所求的大部分希腊典籍是由阿拉伯文翻译回来的。 历史功绩 项羽: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项梁死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率军入关中,以五路诸候灭亡建国仅14年的空前强大的暴秦,为楚国复仇,为六国雪耻,威震四海。捣毁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怪胎政体,重新册封18路诸侯。虽说最后兵败垓下,汉承秦制,然而以后的人们,在2000年帝制的淫威之下苟且偷生之余,总能想起曾经有一位捣毁魔咒的英雄。 战功 亚历山大: 10年征战,未逢败迹,最著名的高加米拉之战则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2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 特点:马其顿方阵制约波斯的优势骑兵,亚历山大则率骑兵直捣大流士三世指挥中心。 最险恶的一仗,则是前325年侵入印度与波拉伐斯王国之战。国王波拉斯能征善战,手下有步兵30,000,骑兵4,000人,战车300辆,此外尚有一支独特兵种--战象200头。论数量,与亚历山大部队不相上下。当时正值夏季,大雨滂沱,河水较深,有真纳河天险可凭,因而波拉斯对于阻止亚历山大进攻信心十足。 特点:亚力山大通过迷惑骚扰战术后,偷渡真纳河天险,但对方国王顽强抵抗,战象使进攻受阻并造成重大伤亡,亚历山大仅击退敌军,双方损失惨重。帝国军队普遍厌战,由此亚历山大收兵回巴比伦。 战功 项羽: 24岁起兵,7年征战,战无不胜,仅最后的垓下之战为唯一败迹。重大的决定性战役均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巨鹿亡秦之战:秦将章邯的20万大军,连破反秦义军解涵谷关之围后,与秦国王离的20万铁血雄师兵合巨鹿围赵,赵相张耳游说来救赵的各路诸侯见秦国40多万铁军的阵势,仅能远远的作壁上观。楚怀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来救赵的六、七万楚军,称得上精锐的仅为项羽的8000子弟兵。项羽见宋义也作壁上观,杀之。 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边,一边筑甬道输之粟一边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这只军队像两只虎钳,牢牢的盯死猎物。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击败看守甬道的秦军,让陈余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项羽带着剩余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河,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示“不战胜毋宁死”,击溃匆忙前来救甬道的章邯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 史记中做了精彩的艺术描写:“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彭城之战:3万楚骑击败刘邦及5路诸侯的56万大军! 项羽此战形式异常险恶,楚国大军远在齐国平定叛乱,刘邦的56万联军已占尽楚地,项羽以主力继续攻齐迷惑刘邦,自己带领3万精骑长途奔波绕道千里,自彭城后方奇袭,直捣刘邦的指挥中心。这的确是一个疯狂的计划,然而项羽成功了。楚国铁骑犹如天降,联军崩溃,自相践踏、落水淹死10余万。刘邦被追得屁滚尿流,父母妻子被俘,自驾马车逃命,三次将自己的子女从车上推下来方得以逃脱。 人物性格特点 亚历山大: 名言: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己,把世界当作自己的故乡。 亚历山大自小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其人生观与世界观深受古希腊哲学及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对民主自由人权博爱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在父亲的教诲下,深受古希腊多神教的影响,对英雄征战的伟业与悲剧性命运感受至深。他毅然选择了英雄的角色并无畏的接受悲剧性的命运。连续10年的海外征战,在杀人屠城的同时,他又把自由仁慈带给征服国的人民。他走得比阿喀琉斯与普罗米修斯更远。另外,父亲的遇刺始终是他心灵上的阴影,虽说他得以由此登基完成伟业,但是母亲的阴暗心理与俄狄普斯的悲剧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魔。据说他永不停歇的征战,也是为了逃避他的母亲。书面上的记载是他死于热病,然而传闻却是死于谋杀,他死后,庞大的帝国被他的将军们一分为四。 人物性格特点 项羽: 名典: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项羽生于贵族之家,长于战乱之世,自幼未受到严格的教育,在他身上也看不到先秦诸子百家的任何影响,叔父的教育他敷衍了事,范增的权谋他不理不睬,自由成长,率性而为。他可以坑杀20万秦国降卒,可以随意烹杀谋士大臣,却对他霸业构成最大威胁的刘邦一再放过。难道是刘邦曾与他一起合兵反秦,心中难舍朋友之情兄弟之谊?都说他军事上出类拔萃政治上幼稚愚蠢,难道兵法与权术就无相通之处?难道他不理解小学水平的政治术语?非也,他不是不为权谋为,而是厌恶权术而不为之。韩信在他手下为一不受重用的小官,跑到刘邦那权倾天下,你们愿意在项羽手下做一小官终老,还是愿意在刘邦手下扬眉吐气之后被杀? 项羽不懂权术也好,厌恶权术不为之也罢,反正各类帝术谋士在他那里通通碰壁,他没有做不愿做第二个秦始皇,他做了个推翻暴秦的失败的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铁血柔情的英雄离我们远去,我们只听见千年后的诗人李清照的感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两位英雄的相同之处: 1、为王公贵族之后,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战派领袖。 2、在20岁——30岁完成伟业,均死于30岁上下。 3、喜欢采用以少胜多,出奇兵制胜,直捣敌人指挥中心的战术。 4、喜欢挑战最强大的敌人,坐骑均为黑色战马。 5、一个灭亡了强大的波斯帝国,一个摧毁了强大的秦帝国。 6、在改变历史之后,均猝然而逝,他们的霸业也随之消散。 7、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感慨,无法接近,更无法超越,连模仿也不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