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元前60s,罗马为了应付新一轮的民族迁徙,开始备战。59BC,恺撒担任执政官期间,他给予苏比(Suebi)国王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us)一大笔金钱和“罗马人民之友)的荣誉,以获取苏比(Suebi)的军事支持。恺撒原计划执政官任期结束赴任山南高卢和伊利里亚的总督,由于山北高卢总督突然死亡,他又兼任山北高卢总督,这样他拥有山北高卢一个军团和部署在意大利东北部阿奎莱亚(Aquileia,今威尼斯)三个军团的兵力。 二 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军队是支职业军队,国家出钱装备和训练士兵,并给他们发军饷。相反,高卢军队则非常业余,由自己购置装备的战士组成,因此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参差不齐,贵族装备精良,经常外出作战,所以战斗力较强,而大多数的平民的装备却很简陋。此外,高卢的部落军队不能长期在外作战,一是其落后的后勤体系不能提供足够的补给,二是相当多的战士必须回家照料庄稼。 罗马军队由罗马军团和附属部队构成,前者全部由罗马公民组成,但恺撒一上任,即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在这种情况下从军限制不可避免地放宽了,许多北意的非罗马人也加入了军团。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通常由一名来自元老院阶级或骑士阶级的副将(Legatus)统领,但在共和国晚期,一个军团并没有常任的指挥官,总督通常临时任命一位亲信元老负责指挥一个或多个军团,这些副将既有拉比努斯这样的沙场老将,也有像小克拉苏(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克拉苏长子)这种新晋的元老。每个罗马军团还有6名军事保民官,多数来自骑士阶级,也有元老院阶级的青年贵族。真正负责军团日常运作的则是60名百夫长,其中来自第一大队的资深百夫长(Primi Ordines)还经常参加恺撒的军事会议。 罗马军团士兵主要是重步兵,因此附属部队必须在骑兵和轻步兵方面给予军团支持,这些部队来自与罗马关系友好的部落或城邦,由同一部落或城邦的将领指挥,并以自己而非罗马的方式作战。恺撒的骑兵来自高卢和日尔曼部落,这些骑兵非常骁勇,但一开始缺乏纪律,57BC被内尔维(Nervii)骑兵击溃是他们遭受的最沉重的失败,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特别是内战,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日尔曼骑兵有时会与轻步兵配合行动,这既保持了机动性,又能守住阵地。在凯尔特马鞍的帮助下,恺撒的骑兵的效率不低于拥有马镫的骑兵。由于骑兵们是自己武装自己,因此他们的装备不像军团步兵那么统一,不过那些富有的骑兵通常拥有锁子甲、头盔、便于马背上使用的椭圆盾或六角盾、长矛、长剑(便于追杀溃兵)。恺撒的军队还包括巴利阿里(Barearics)的投石手以及克里特和努米底亚的弓箭手,他们极大地加强了罗马军队的远程火力和灵活性。此外,征战高卢的恺撒的军队里,也有不少高卢部落提供的步兵,其中较为富有的高卢士兵的装备近似罗马军团步兵,但这些人只是逞匹夫之勇,远不如罗马士兵训练有素。 罗马军队的后勤体系相当完备,通常由一个补给基地以及将基地和在外作战的部队连接起来的道路和水道组成。恺撒就充分利用了高卢四通发达的水道网,但当地糟糕的陆路以及恺撒频繁的急行军给后勤体系造成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恺撒就不得不向盟友索取补给,甚至在敌对地区进行掠夺。当冬季来临,罗马军队就会结束当年的征战,退回冬营(通常就是后勤基地)进行休整。 三 高卢部落之间的战争是战士获取战利品和荣耀以及扩大部落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一个高卢部落也会与邻近部落,甚至于日尔曼部落缔结联盟,以增强军事实力。高卢战团(War band)由来自精英阶级的战士组成,他们追随酋长参加日常的部落之间的小规模战斗,而恺撒在高卢遭遇的规模庞大的高卢军队则包含了平时并不参加战斗平民,这些平民装备简陋,但我们无法具体地确认。 只有非常富有的高卢贵族才能负担一件锁子甲的价格,这种甲对长剑的砍杀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和锁甲一样,头盔也仅限于少数战士,高卢人的头盔与罗马人非常相似,实际上,罗马帝国时期的Coolus头盔就源自高卢。武器包括长矛和长剑,后者主要用于劈砍,这就要求阵型中留有较大的空间足够容纳战士挥舞手中的长剑;虽然波比乌斯记载高卢人的长剑一接触就会弯曲,但仍有不少长剑由优质的铁铸造,性能极佳。高卢人使用的是拉长的方盾,这种盾跟罗马人使用的大盾一样,由兽皮和木材制成,但薄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恺撒会说,一支罗马投枪能同时刺穿数个高卢盾牌;鉴于大多数高卢战士缺乏头盔和盔甲,盾牌的防护作用就尤其重要,一旦盾牌被罗马人的投枪击中,高卢人就将彻底暴露在罗马人的投枪和短剑的攻击下。坚固的青铜盾牌也有发现,但这些都是仪式性的,并不用于实战。贵族组成的凯尔特骑兵在战争前期给恺撒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没有马镫并没有削弱骑兵的威力,借助凯尔特马鞍,骑兵依然能稳稳地在马上投掷、刺杀、劈砍、冲锋各种动作;部分日尔曼骑兵也使用凯尔特马鞍。不列颠的凯尔特部落仍在使用欧洲大陆上已经被淘汰的战车,但它的灵活和快捷还是让罗马人难以对付;这些战车在战场上充当着运兵车,贵族们乘坐战车到达战场,然后下车作战,如果受伤或需要撤退,他们又扒上战车,绝尘而去。 高卢军队里也有投石手和弓箭手,不过他们并不属于战士阶级,因为真正的高卢战士不屑于这种不荣耀的作战方式。实际上,这些部队也很少出现在野战,更多的时候是守城时。高卢军队的组织和作战方式并不为人所知,我们只能大概地推测高卢人非常依赖开战时骑兵和步兵对敌人的冲锋效率。尽管高卢人对正式的阵地战独有钟情,但如果敌人如罗马那样强大,部分部落却会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不过对于一支庞大的高卢军队,游击战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补给维持与罗马军队的对峙,因此立刻决战是必然选择,否则这支大军就不得不解散,比如57BC由多个部落组成的比利其联军。 四 罗马人和高卢人的战斗风格完全不同,相比罗马人的短剑大盾,身材高大、挥舞长剑的高卢武士进攻性十足,更能展示个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不过也正是由于高卢人过于倚重个人而非整体,在与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的较量中处于下风:比如撤退时总是一哄而散,不能相互掩护着后撤;无法应对敌人骑兵或步兵对自己侧翼的突袭;一旦空间被挤压,长剑难以施展,高卢人就成了罗马士兵的活靶。 罗马大盾使罗马士兵不像希腊人那样依赖身边战友盾牌的保护,但罗马人同样重视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身边的战友,一个人是无法同时应付来自侧翼和后方的攻击。罗马军队的密切协作基于高昂的士气、严格的纪律和平时刻苦的训练,在恺撒高卢战争的第二年,行军中的恺撒军队遭到内尔维人(Nervii)的伏击,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自发地拿起武器,组成战斗队型。 在与高卢人作战时,罗马士兵先投掷投枪,然后靠近对方,同时利用大盾护住自己的左半身,罗马人会尽可能地拉缩小双方的距离,从而压缩高卢人的空间,使高卢人的长剑无用武之地,并发挥罗马段剑在近身格斗中的长处。利用短剑刺杀高卢人没有防护的大腿和腹股沟是罗马人常用的攻击手段,但有时罗马人也会用短剑劈砍卸掉高卢人的胳膊。总之,罗马人虽然在身材上逊于高卢人,但优良的装备和良好的训练使罗马人在阵地战中压倒后者。 五 58BC3月28日,赫尔维提人(Helvetii)以及邻近的劳里克人(Raurici)、图林吉人(Tulingi)、拉托布里吉人(Latobrigi)和波依人(Boii)离开瑞士,开始了向西高卢迁徙。这次民族迁徙的内在诱因是当地的土地无法养活日益膨胀的凯尔特人口,北方的日尔曼苏比部落的威胁是原因之一。 早在三年前的61BC,赫尔维提人(Helvetii)就开始为将来的迁徙做准备了,他们储备了足够维持部落生存三年以及到达西高卢后播种的谷物,此外还有大量的牲畜和货车。这些准备工作是在赫尔维提贵族奥格托里克斯(Orgetorix)的领导下进行的,他还暗中与塞夸尼人(Sequani)卡斯提库斯(Casticus)和埃杜维人(Aedui)杜诺列克斯(Dumnorix)接触,结成政治同盟,试图把松散的高卢部落统一起来,对抗日尔曼人和罗马人的入侵。不过,这个密谋最终东窗事发,面临试图成为国王指控奥格托里克斯(Orgetorix)自杀身亡。奥格托里克斯(Orgetorix)的死并没有延迟赫尔维提人迁徙的步伐,他们烧掉自己的家园,开始西迁。 赫尔维提人(Helvetii)的西迁引起了其他高卢部落和罗马的极大关注,这次迁徙沿途的高卢部落将面临抵抗还是加入赫尔维提人(Helvetii)的选择,如果赫尔维提人(Helvetii)成功达到目的地,被他们击败的高卢部落又将引发新一次的民族迁徙,最终搅乱整个高卢的政治格局。一些高卢部落已经向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也于公元前60年派使者安抚各个高卢部落,希望他们不要加入赫尔维提人(Helvetii)。这次迁徙首先威胁到罗马的高卢盟友埃杜维人(Aedui)和阿洛布罗基人(Allobroges),尽管罗马在高卢的行省不太可能受到赫尔维提人(Helvetii)的冲击,但此前条顿人对意大利北部的蹂躏使罗马人对蛮族的迁徙保持必要的戒备,另外一个更现实的担忧是,日尔曼人很可能南下占据赫尔维提人(Helvetii)放弃的土地,对意大利造成实际的威胁,在罗马人看来,日尔曼人比凯尔特人更难对付。 部分罗马将军和政客出于私利,也积极利用这个机会介入高卢事务。比如60BC的罗马执政官梅特卢斯(Metellus)就大肆煽动对高卢的战争,西塞罗评价他“不满于任何有关高卢无事的报告”;59BC执政官恺撒同样热衷于对高卢的征服,赫尔维提人(Helveti)的迁徙只是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这次蛮族迁徙,恺撒仍然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高卢战争,如帮助埃杜维人(Aedui)对抗日尔曼人。赫尔维提人(Helvetii)通知恺撒请求借道山北高卢,被恺撒一口回绝。赫尔维提人(Helvetii)于是又折向北另寻道路,恺撒却又尾随而至,乘赫尔维提人(Helvetii)渡河时突然袭击。这一行为和后来恺撒征服高卢一样,都出自一位追求地位擢升的将军,并且完全符合罗马人的价值观和整个罗马社会的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