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二、 箕子与箕氏朝鲜
     箕子,是中国商周时期殷纣王的大臣。箕子,按《史记》相关注释,箕,国名,子爵也〔6〕。其名始见于《周易·明夷卦第三十六》:“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7〕其意是,箕子去东方日出之地,是好卦。明夷即日出之地朝鲜。这也是中国古籍最早记载箕子去朝鲜这一史实。其后,司马迁在《史记》中多处记载箕子的身世及其活动事迹,为我们研究箕子其人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经后人考证,箕子名胥余。一说是纣王的诸父。一说是纣王的庶兄。箕子德才兼备,与微子、比干,同被称为“殷代三贤”。据《史记·殷本纪》,纣王为政残暴、荒淫,箕子作为朝臣经常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很苦恼,有人劝箕子远去,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8〕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并作《箕子操》以自解。比干因谏被纣王杀害后,箕子被囚。周武王灭商后,武王释放了箕子,并为比干修建墓园,微子自此做了周朝臣子。但箕子不堪忍受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率部属远离殷故地,东适朝鲜。关于箕子东适朝鲜,中国古籍《尚书大传》有明确记载:“武王胜殷,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对此,朝鲜史料有更详细记载:“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药卜筮,皆从而往,教以诗书,使知中国礼乐之制,衙门官制衣服,悉随中国。”〔9〕是箕子东走朝鲜,才给昔日荒蛮之地的朝鲜带去了中原文明。
     从以上援引的史料看,箕子被武王释放后,因不忍看到殷王朝败亡的结局,而东适朝鲜,其后,武王东封箕子于朝鲜。就是说,箕子东适朝鲜在先,武王封箕子朝鲜在后。因为,朝鲜为殷地,周灭殷后,朝鲜自然辖属于周,因此,武王才有资格东封箕子于朝鲜。而箕氏朝鲜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周武王东封箕子于朝鲜,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殷代三贤,比干被纣王杀害,微子臣于周,只有坚贞不二的箕子选择了东适朝鲜的道路。武王默许了箕子所选择的道路,不仅没有伤害他,而且释放了他,并且顺势东封其于朝鲜。这是周灭商后,周王朝对殷商贵族采取安抚、拉拢政策使然;其次,箕子东封朝鲜,可以使周王朝的东北边陲更加完整统一,有利于东北的开发建设,这也是周武王经略东北的明智之举。
     箕子被封朝鲜其地后,其政治属性,应视为周朝的一个地方政治实体。其理由有二:首先,箕子封于朝鲜,授权自周武王。根据周朝制度,箕氏朝鲜要定期朝周。其次,朝鲜为殷地,箕子东适朝鲜带去了很多殷之遗民。据《海东绎史》载:“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这五千人只是个概数,是被箕子一次性带入朝鲜的。箕氏朝鲜存世40余世,几与春秋战国相始终。其间从中原流亡至朝鲜者不可胜数。前辈学者金毓黻先生说:“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以开拓东北之疆土,一如太公之封于齐,召公之封于燕,盖当时之一蕃国也。”〔10〕由此,可以将箕氏朝鲜视为西周的一个侯国。古籍中虽然没有记载箕子为朝鲜侯,但却记有“箕子之后朝鲜侯”。鱼豢《魏略》更为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史实:“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11〕此记述说明,朝鲜侯与燕侯一样,一直作为周朝的侯国以不同方式维系与周朝的关系。然而,到了春秋末、战国初,周朝中央集权地位已大为削弱,诸侯国更替称霸于中原,战祸连绵。而地处东北隅的箕氏朝鲜却偏安于一隅。箕氏朝鲜虽然也是以侯国身份活跃于东北历史舞台,但其先天不足的弱势很难与中原齐、秦、韩、赵、魏等相提并论,只好卵翼相邻的燕。大约进入战国中后期,箕氏朝实际已经完全属燕。据《汉书·地理志》:燕地,尾、箕分懋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皆燕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12〕此乐浪、菟是汉灭朝鲜后于其地设置的两个郡。是说,乐浪、玄菟即箕氏朝鲜之代称,早战国时已属燕。关于此,前引《魏略》记载为详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鲜遂弱。”〔13〕可见,箕氏朝鲜也曾企图以周室的名义西略燕,但势力不济,反被燕征服。这大概就是箕氏朝鲜服属燕的真背景吧。
     应该看到,箕氏朝鲜虽然在地域上属燕,但在其他方面,却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文化特色。这因为“殷道衰,箕子去之朝,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禁八条”〔14〕。在箕子的教化下,箕氏朝保留了鲜明的殷商文化传统,其民风淳,法纪严明,有所谓“八条之教”,“是以其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达到了“君子”之境界,以致孔子都十分想往这样美妙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