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朝鲜历史简介 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杭大运河,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的南方连接起来。这使得跨地区大规模运送军队成为可能。不过京杭大运河的兴建使得百万计的劳工伤逝性命,劳民伤财对隋的统治也留下祸根。611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开始募集军队。募集的军队被集中在现在的北京。据《隋书》记载,此次募集耗时数年,规模前所未有。一共动员了大约113万的作战部队。负责后勤和运输的人员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整个军队的总数说法不一,估计在300万到500万之间。612年,隋的大军开始出发。由于人数巨大,全部部队用了40天才出发完毕。行进的部队排成的队绵延400公里。  
    辽东之战    598年的战争,高句丽得到一些缓冲地域。由于这些地域不适于
    和隋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进行面对面的交锋,高句丽婴阳王将军队撤到辽河一带。天时地利,那年,辽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开始解冻了。当隋炀帝到达的时候,辽河水已全部融化。隋炀帝毫不气馁, 下令在辽河上修建了3座桥梁。不过隋炀帝所修的桥还没修到对岸,高句丽就对隋发动了进攻,并有效地击退了隋炀帝的第一次进攻。不过隋炀帝最终将桥修好,隋朝军队过桥包围了高句丽的城堡。开战前,隋炀帝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朝军队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向隋炀帝请示,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隋炀帝没拿下一个高句丽城堡。于是,隋炀帝感到需要改变策略。  
    平壤之战  隋炀帝的新战略是在与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
    句丽的首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20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发了。  【海上的进攻】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达了大同江。发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婴阳王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当隋朝军队来到平壤的外围城堡时,发现大门敞开,墙上也无人把守。进入城堡后,发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为了谨慎起见,隋朝军队将领下令禁止掠夺。当隋朝军队来到一个寺庙后,遭到了高句丽的伏击。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取胜,然后就撤逃了。这次隋朝军队将领真的以为高句丽不行了,于是开始掠夺外围城堡。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先遣部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了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  
    【陆上的进攻】隋炀帝派出的陆军在路上也出了问题。在隋国内行军,隋朝军队后勤很有保障。但一旦进入高句丽的国土,隋朝军队的后勤供应就会遭到高句丽的伏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下令每个士兵都要自己携带食物。不过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负担。许多士兵为了减负,仍下的所带的食物。等隋朝
  
  
    军队到达鸭绿江后,物资已严重缺乏。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当隋朝军队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于是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数千隋朝军队被淹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入侵的隋朝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  
    第三次战争(613年)   613年,隋炀帝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这次又无
    功而返。在隋炀帝不在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谋反。担心两面受敌,隋炀帝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起义。  
    第四次战争(614年)  在平息了杨玄感的起义后,隋炀帝614年又攻高句丽。
    虽然隋炀帝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炀帝始终不能拿下辽河。高句丽婴阳王见势,主动请和以期待结束这场使双方精疲力尽的旷日持久战争。婴阳王将在杨玄感起义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交还给隋炀帝。感到无法战胜高句丽,并担心国内日益增长的内乱。隋炀帝接受了平阳王的建议并撤军。  
    后续   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隋朝数百万人丧生,引起隋国内人民对隋
    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最后一次攻高句丽后,隋朝全国范围内爆发起义。隋炀帝被迫迁都到扬州。但起义已失去了控臸。隋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朝国力锐减,而且使隋炀帝丧失民心。隋朝的农民,军队,地主和幕僚们都纷纷起义造反。最终,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大将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 618年,隋朝灭亡。不过隋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668年,在唐和新罗的联合攻击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和与新罗的联盟     唐初贞观末期,东突厥基
    本被消灭了,四夷威服,下面就开始着手收拾高句丽了,用太宗的话就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贞观十七年(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奘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丽。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丽举国震恐。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丽的预期目的。此次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
  
  
    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唐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六百四十七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六百四十八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丽军。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3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胜迹。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臹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臸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已离覆亡不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