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世次:高句丽,其先出夫余。王得河伯女,因闭于室,感日而孕,生朱蒙。及长,夫余之臣谋杀之,朱蒙走得兔。至纥升骨居焉,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朱蒙死,子如栗立;如栗死,子莫来立;驺立。光武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复其王号。莫来裔孙宫立,宫死,子遂成立;遂成死,子伯固立;伯固死,子伊夷模立;伊夷模死,子位宫立;位宫死,元孙乙弗利立;弗利死,子钊立;安立;钊曾孙琏立;琏死,孙云立;云死,子安立;安死,子延立;延死,子成立;成死,子汤立;汤死,子元立;元死,弟建武立;建武死,弟之子藏立。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世次为:东明圣王朱蒙、琉璃明王儒留、大武神王无恤、闽中王解色朱、慕本王解忧、太祖大王宫、次大王遂成、新圣王伯固、故国川王伊夷谟、山上王位宫、东川王忧位居、中川王然弗、西川王药卢、烽上王相夫、美川王乙弗、故国川王钊、小兽林王丘夫、故国壤王伊连、广开土王谈德、长寿王琏、文咨明王罗云、安臧王兴安、安原王宝延、阳原王平成、平原王阳成、婴阳王元、荣留王建武、宝藏王臧。 高句丽诸王及年代 1.邹牟王,又名朱蒙、众解,王号亦记为东明圣 王。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时22岁建国。在位19年,死于前19年秋,时40岁。 2.儒留王,又作琉璃明王,名类利、孺留。朱蒙子在位37年,死于18年冬。 3.大朱留王,或大武神王、大解朱留王,名无恤、味留。儒留王第三子,在位27年,44年冬死。 4.闽中王,大朱留王之弟,名解色朱(或解邑朱)。在位5年,48年死。 5.慕本王,名解忧(或解爱娄),大朱留王元子。在位6年,53年冬,国人不堪其暴虐,慕本人杜鲁刺杀之。 6.太祖大王,或国祖王,名宫、于漱。儒留王子古雏加再思子,慕本王之叔弟,继位时年仅7岁由太后垂帘听政。据《三国史记》载,太祖大王在位94年,146年逊位,死时已120岁,据《后汉书〃高句丽传》载,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是岁宫死,子遂成立‛,则太祖大王在位69年,死时75岁。 7.次大王名遂成。据《三国史记》载‚太祖大王同母弟也‛,次大王在位时间是146-165年。据《后汉书〃高句丽传》载,太祖大王和次大王是父子关系,继位时51岁。参照《三国志》和《后汉书》,顾铭学先生认为‚祖父(宫)在位68年(53-121年),父亲(遂成)在位44年(121-165年),儿子(伯固)在位14年(165-179年)。‛刘子敏先生认为‚遂成在位时间在121-126年左右‛,而陈寿在撰写《三国志〃高句丽传》时漏掉了遂成,所以次大王在位时间应在121-126年。由于为政不善,被明临答夫杀死。 8.新大王,名伯固、伯句。《三国史记》载‚太祖大王之季弟‛。165-179年在位。《后汉书〃高句丽传》 记为‚遂成死,子伯固立‛,按《三国史记》记两人年龄相差18岁,作为父子是合适的,推断在位时间是126-179年。 9.故国川王(或云国壤王),名男武。《三国志》和《三国史记》将高句丽故国川王与山上王史事相混同。应为新大王伯固之长子,至建安二年(197年)夏五月薨。葬于故国川原,故号故国川王。 10.山上王,名延优,又名伊夷模。依史料校正,《三国志》伊夷模事应为:‚男武死,无子。有弟二人,长弟拔奇,小弟伊夷模。拔奇不肖,国人便共立伊夷模为王。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遂往辽东,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公孙康降,还住沸流水‛在位31年,227年夏辞世。 11.东川王(或东壤王)名忧位居,少名郊彘,亦名位宫。《三国史记》记载‚山上王之子前王17年立为太子,至是继位‛。在位22年,死于248年。 12.中川王(或中壤王)名然弗,东川王之子。在位23年,270年死,葬于中川之原,号曰中川王。 13.西川王(或西壤王)名药卢(或若友)。中川王第二子。中川王八年(255年)立为太子。在位23年,292年死。 14.烽上王(雉葛王)名相夫(歃夫娄),西川王之子,骄逸而多疑忌,被群臣谋废自刭身亡,在位9年。 15.美川王(好壤王)名乙弗(或忧弗),烽上王之弟古邹加咄固之子。烽上王二年,怀疑其弟有异心赐死,乙弗畏害而逃。在位32年,331年薨,葬于美川之原,号曰美川王。 16.故国原王(国冈上王)名斯由(或云钊),美川王之子。331年继位,在位41年。371年冬,百济王率兵攻平壤城,王出师迎战,为流矢所中,葬于故国之原。 17.小兽林王(或小解朱留王)名丘夫,故国原王之子,在位14年,至384年死。 18.故国壤王名伊连(或于只支)小兽林王之弟,在位8年,死于391年。 19.广开土王名谈德(或安)全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简称好太王或永乐太王。故国壤王之子。在位22年,死于412年,葬于414年。 20.长寿王名巨连(一作琏),广开土王之元子。以413年为元年,在位79年,491年冬(十二月)薨,终年98岁,号曰长寿王。 21.文咨明王(明治好王、文咨王)名罗云、云,长寿王之孙。其父为长寿王之子古邹大加助多。在位28年,死于519年。 22.安臧王名兴安,文咨明王之子,519年继位,十三年(531年)夏五月薨。 23.安原王名宝延,安臧王之弟。在位15年,死于545年春三月。 24.阳原王(或阳冈上好王)名平成,安原王之长子,在位15年,死于559年春。 25.平原王(平冈上好太王)名阳成(隋唐书作汤),阳原王长子。在位32年,死于590年冬。 26.婴阳王(平阳王)平原王长子,在位29年,死于618年秋。 27.荣留王名建武(或成)婴阳王之异母弟。在位25年,642年冬被盖苏文杀死。 28.宝藏(或藏),因失国而无王号,荣留王弟大阳之子在位27年,668年秋9月唐军破平壤,被俘,高句丽灭国。682年死于邛州,葬长安。 高句丽大事年表 前37年 东夫余国王子朱蒙因逃避追杀,至卒本川建国,国号高句丽,因姓高氏(一说妻卒本夫余国王女,王死后嗣位)。前36年 击败沸流国,接受其投降,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降,以其地为多勿都,封松让为主。丽语谓复旧土为‘多勿’,故以名焉。前32年 灭荐人国,于其地建城邑。前28年 遣将灭北沃沮,在其地建城邑。前19年 东明圣王卒,年40岁。长子类利嗣位,是为琉璃明王。前9年 琉璃王征鲜卑获胜,鲜卑臣服。前6年 夫余王戴素率兵5万伐,因天气不利而退兵。公元3年 迁都国内城。12年 与新莽失和,袭扰辽西,王莽贬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 高句丽县也改为下句丽县。14年 灭梁貊,攻占新(汉)玄菟郡高句丽县。18年,琉璃王卒,第三子无恤为王,是为大武神王。22年 大武王袭破东夫余,杀其王带素,后退兵。26年 大武王征盖马国,杀其王,以其地为郡县;句茶国降。28年 汉辽东郡太守率兵来攻,围丸都三月,高无恤急中生臹,以犒军为名,派人送酒和捉到的鲤鱼给辽东太守。太守以为城中粮草充足,不克而退。32年 汉光武帝重新册封高句丽王号。37年 攻取汉乐浪郡,乐浪人与带方人多奔新罗。44年 东汉光武帝派兵收复乐浪郡。同年大武王卒,其弟解邑朱嗣位,是为闵中王。46年 蚕支落等万余家赴乐浪郡投汉。48年 闵中王卒,大武神王长子解忧立,是为慕本王。慕本王为高句丽最暴戾君王之一,国人愤之。53年 慕本王为侍从杜鲁刺杀,国人迎立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宫为王,是为太祖王。56年 并东沃沮,以为城邑。68年 曷思国降。72年 征藻那,俘其王。74年 征朱那,虏其王子乙音为古邹加;周围小国已渐次统一,不再称各部首领为王或王子,分别改称为古邹加、沛者、皂衣先人或于台等,削弱了原大加的权力,加强了王权。 105年 派兵攻汉辽东郡,大败,主将被杀。118年 高句丽与秽貊攻击汉玄菟郡华丽城。121年 春,汉幽州刺史冯焕击高句丽,先胜后败,死二千余人;夏,太祖王合鲜卑侵辽东,太守蔡讽战死;冬,太祖王合马韩攻玄菟郡,被汉军与夫余军击败。146年 袭扰汉乐浪郡,杀带方县令,掠太守妻子;冬,太祖王(已在位91年)传位与弟遂成,是为次大王。次大王暴虐好杀,民心不附。165年 太祖王卒;未几,次大王为国人所杀,其弟伯固立,是为新大王。168年 汉军来攻,新大王请降,属玄菟郡。169年 派兵助汉镇压玄菟郡富山等地不靖。179年 新大王卒,子男武即位,是为故国川王。184年 击退汉辽东郡兵来攻。191年 大臣作乱于王都,寻平。194年 立赈贷法,以救济百姓贫者。196年 故国川王卒,王后于氏无嗣,与王次弟延优密谋立之为王,是为山上王。196年 山上王兄拔奇(故国川王大弟)得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助,起兵讨山上王,失败自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