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表示1的符号等。他们的算术主要是用迭加法,乘除法也是化做迭加步骤来做的。加法和减法是用一个人走近或走开(来和去)的腿形 和 来表示的。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经会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他们求圆的面积的公式大体是A=(8d/9)2,d是直径,这就等于取π(圆周率)为3.1605。埃及人也会求柱体等的体积。古埃及人的数学产生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例如重新划定因尼罗河泛滥而弄得模糊的田界、修建金字塔、确定给劳动者的报酬,按土地面积征税、计量粮食等。他们将数学与天文观察相结合,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测量埃及国家的面积和埃及境内尼罗河的长度;他们在建筑方面运用数学知识的成就也十分显著。 古代埃及的建筑以其雄伟浑厚而为世人所瞩目。除大金字塔外,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也是古代埃及人的杰作。这两个大神庙都始建于中王国时期,但大规模的建筑却是在新王国时期(这时的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二世诸王都对此神庙的建筑作出了贡献),直到希腊人占领时期才告结束。这两个大神庙都以其众多巨大的圆柱著称于世,其中卡尔纳克神庙有12根大圆柱,每根高70英尺,柱子上有70吨重的横梁,作开花状的柱顶可站立100人;此外,还有122根圆柱高45英尺,圆周长28英尺。这两大神庙的圆柱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景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除神庙和金字塔外,还有要塞建筑,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王国时期在尼罗河第二瀑布地方修建的要塞。 古代埃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刻和绘画)。雕刻有浮雕和圆雕。浮雕多在坟墓和神庙的墙上,也刻在其它物品上(如权标头、调色板等),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战争等),为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而生动的资料。圆雕的数量也很多,大者如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等,小者如著名的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这些雕刻起自前王朝时期,历时几千年。现代欧美各国的各大博物馆中都收藏了古代埃及的大量作品。古代埃及的绘画作品,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的《三个女音乐家》等都是杰作。古埃及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埃及宗教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其崇拜的对象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还有各种自然现象。 这种崇拜起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不过,进入文明时代,它们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在刚形成的各小国内,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到古王国时期,埃及统一了,出现了全国统一崇拜的主神。(起初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是太阳神拉,中王国以后是阿蒙神),原有各小国的主神则降为地方诺姆的神,但也有一些神在全国受到崇拜,如农业神和冥世神奥西里斯,起自孟斐斯的普塔赫神(又是各种技艺和工匠之神、类似于希腊的赫菲斯托斯神)等。统一国家各个时期的主神,也是国王的保护神,在统治阶级的不同集团发生争权夺利斗争时,他们往往推出不同的神作为他们的工具,如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阿吞神作为全国唯一崇拜的神,而废除对其它一切神的崇拜;麦尔涅普塔赫时又推出普塔赫神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等等。总的来说,古代埃 及的宗教还未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即他们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给予的恩赐表示感激,或对自然力量的威力感到恐惧与困惑。埃赫那吞改革时推出的阿吞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阿吞颂诗中,歌颂的只是阿吞带来的恩惠和阿吞作为太阳神带来的威力;另外,对尼罗河的崇拜也带有这种性质,这在尼罗河颂中也可看出来。由于古代埃及哲学的不发达,使得古代埃及的神也还未抽象出来,使得埃及的宗教总是处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之上。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关于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家,反映了各种农作物一岁一枯荣的过程。古代埃及人对来世(实际是死后的世界)的存在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此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他们认为奥西里斯是冥世的王,每个人死后都要受到他的审判。古代埃及的宗教既为现世的统治阶级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古代埃及的富有者为来世作了许多安排:修造好的坟墓、留下祭祀基金、创作祈祷文,等等。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继者 (虽然名字不错~~但是很讨厌他~连连不断的战争给大家带来灾难) 亚历山大的东侵 腓力猝然死去,这在马其顿和希腊城邦引起了强烈的反应。马其顿的版图本来就是靠征服扩大的,这时那些被征服、被吞并的北方部落开始骚动,一部分军队投到了背离者一边。希腊的反马其顿派又活跃起来。德谟斯提尼为此高兴万分,给自己带上了花环。雅典的公民大会则投票决定给谋杀者一顶冠冕。底比斯首先打出了起义的旗帜,伯罗奔尼撒的一些城邦也闻风而动。亚历山大就是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继父为王的,史称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此时才20岁,但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与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及宫廷政治生活的熏陶,使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军政经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平定了各地的骚乱与起义。他严惩底比斯,将城市夷为平地,居民卖为奴隶。后顾之忧既除,原定目标犹在,亚历山大的下一步就是向波斯进军。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约率步兵3万,骑兵5000,跨过海峡东侵。他只带了一个月给养,手头也仅有70塔兰特现金。唯有快速取胜,利用当地资源,才能保证军队的供应。 亚历山大与波斯的军队先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卡斯河附近交锋,波斯军队一触即溃。亚历山大乘胜前进,直逼小亚重要城市萨狄斯。萨狄斯不战而降,小亚的诸希腊人城邦获得名义上的自由。亚历山大接着沿海岸向叙利亚推进。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城与大流士三世亲率的大军相遇,双方展开会战。亚历山大直捣波斯军的左翼和大流士御驾亲督的中军。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全线溃败。大流士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腓尼基的推罗遇到了出师以来最顽强的抵抗。经过七个月的围攻,推罗陷落,3万生存者被卖为奴。 大流士在亚历山大围攻推罗期间,曾表示愿割地赔款以求和,但被亚历山大拒绝。是年11月,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当地祭司倾心欢迎,称他为“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亲自勘选了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城址。这是他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返回推罗,东渡幼发拉底河。10月1日,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原野与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再次决战。大流士对此役作了充分的准备,使用带长刀的战车横扫猛冲,试图突破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采取让开正面,攻其两翼的战术,大败波斯军。大流士再次带头逃跑。 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以来的最大规模战役。大流士三世此后无力组织抵抗,只有仓皇逃命,亚历山大则紧迫不舍。波斯大势已去,都城巴比伦、苏撒、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坦那相继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为了追上大流士,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亚。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他的巴克特里亚总督贝索斯杀害。亚历山大抓获了僭称波斯国王的贝索斯,以弑君罪将其处死。大流士三世之死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但亚历山大的征服并未停止。他在中亚转战三年,于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西北部。由于此地缺乏统一强大的国家,各土邦相互敌对,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进展顺利。但在他还要继续东进时,部下表示强烈的反对,亚历山大无奈,只得于公元前326年秋率军沿印度河南下,由海陆两路西返。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至此结束。 亚历山大出发时,是马其顿的国王,希腊联军的统帅,充其量只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主。经过十年的征伐。他的统治区域扩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亚历山大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他的远征是非正义的,却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波斯帝国的老大腐朽,同时与他灵活的政治谋略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分不开的。 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仅从波斯金库他就抢走了18万塔兰特的金银。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代替大流士三世成了西亚和中亚的主人,当地人民只不过换了个统治者而已。 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亚历山大东侵的过程即帝国建立的过程。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的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因素。所以,他的帝国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他是以马其顿国王的身份进入亚洲的,但每到一地就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 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然而,东方化是形式,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他个人的地位与权力乃是目的与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