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查士丁尼对贝利撒留命运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贝利撒留是拜占庭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正是他的军事成就使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纵观贝利撒留的一生,从他的崭露头角到辉煌再到悲剧收尾都由查士丁尼主宰,从他的命运中可以看到君主专制对那个时代的影响。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帝国,其中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随后兴起了几个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即位,梦想恢复当年罗马帝国的荣耀。他需要用武力来重新征服原先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所以他需要寻找一名合适的将领来帮他完成。
    贝利撒留大约出生在505年,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农民家庭。传说他臂力过人,性格坚韧,具有军人的气质。年轻的贝利撒留担任查士丁尼的侍卫,由于其不俗表现,很快就引起查士丁尼的注意。查士丁尼曾让他率领帝国军队攻击吉比兹日耳曼人和保加尔人等民族,在军事指挥上崭露头角。25岁时,他就被任命为东方波斯战线的统帅,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查士丁尼发现了他,并可以看出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和能力,能够让25岁的贝利撒留担任整整一条战线的统帅,不能不说是完全信任的表现。
    公元530年六月,拜占庭军队与波斯人的第一场大战在达拉城下拉开序幕。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拜占庭军队大约25000人,波斯军队只有4000人,拜占庭在兵力上占优势,但波斯将军波尔泽斯骄傲轻敌,与贝利撒留的冷静沉着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贝利撒留的指挥下,拜占庭军队使用了几字型阵式和壕沟战术,在作战中军队各部分协调一致,有力配合,成为取胜的关键。之前伊帕提乌将军指挥失礼,所以查士丁尼任命贝利撒留为东部战区将军,而贝利撒留的胜利是他成功成为挽救败局的中流砥柱,获得了查士丁尼的更进一步的信任。但是在接下来的卡利奈孔战役中,将士们无组织无纪律,不执行贝利撒留的命令,加之轻敌,导致了拜占庭军队的失败。贝利撒留被撤职并传召回君士坦丁堡。普罗柯比对贝利撒留在波斯战争中的评价十分高,认为他沉着冷静,深思熟虑,作战勇敢,而且还能对战况进行分析预测,在战略上部署有方,与士兵并肩作战。这些都是一个传奇将帅所应有的素质,年轻的贝利撒留能展露出这一点,已显示出他不凡的才华。
    刚刚被从波斯战场上传召回来的贝利撒留在首都统率一支由哥特人组成的私人军队,而这支军队和蒙顿将军的军队一起成为了镇压尼卡起义的中坚力量。532年1月15日,贝利撒留和蒙顿开始率军镇压暴乱。查士丁尼命令贝利撒留进入竞技场,受到了卫兵的阻挡,贝利撒留于是拔出剑,命令手下士兵与他一起冲向竞技场内的暴民。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很快打退了暴乱者。这次军事行动中共有三万名民众被杀害。通过镇压尼卡起义,贝利撒留对皇帝的忠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查士丁尼终于找了有助于实现自己总体计划的伙伴。①
    查士丁尼梦想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他与波斯议和的目的就是把战线移到西方,指向汪达尔王国。但是攻打汪达尔必须要跨国地中海,一些资历深的将军唯恐重蹈从前失败的覆辙而反对出兵,但查士丁尼决心已定,他挑选了年轻、富有胆略、又在镇压尼卡暴乱中表现出忠心耿耿的贝利撒留指挥这次远征。公元533年的春分日,贝利撒留开始了漫漫征途。在占领迦太基之后,贝利撒留向军士们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并没有造成扰民的坏影响,足见贝利撒留的统军才能与高风亮节。汪达尔战争以盖里摩尔的投降而告终,贝利撒留押送盖里摩尔凯旋而归,君士坦丁堡万人空巷的欢迎他。这是贝利撒留一生中最光荣的一天。查士丁尼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凯旋庆典,并且授予贝利撒留君士坦丁堡执政官之职。贝利撒留成为最后几个带执政官头衔的人物之一,达到了他一生权力和荣誉的顶峰。但是在这无上荣耀的背后隐藏着危机:贝利撒留的胜利和荣誉为他招来了嫉妒,有人给皇帝写信,造谣说他要在非洲自立为王。查士丁尼得知此事后,设计考验贝利撒留,让他自己选择继续留在非洲还是与盖里摩尔一同回到首都。这时贝利撒留已经意识到了有人在诋毁他,他考虑之后决定用实际行动澄清自己,反击诽谤者。534年秋天,查士丁尼派宦官所罗门接替贝利撒留掌握非洲的最高军政统治权,兼任大区总督和非洲军区总司令。贝利撒留的地位受到了动摇。
    在哥特战争中,贝利撒留占领拉文纳之前,哥特贵族曾暗地派人去见贝利撒留,要拥立贝利撒留为西部帝国的皇帝。当时波斯在东部挑起战事,查士丁尼想尽快结束西线的战争,将贝利撒留投入到东线,于是命令他立即进行与哥特人的停战谈判。贝利撒留为了尽快结束战事,假意应允哥特人的要求,于是拜占庭军队顺利进入拉文纳。但实际上,贝利撒留曾对查士丁尼发过誓,在他有生之年绝对不会有篡位的念头,查士丁尼偏偏听信谗言,担心贝利撒留大权在握会对他不利,加之波斯战争迫在眉睫,就传召他回君士坦丁堡。如果他没有这样做,贝利撒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会为他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结束哥特战争,可正是由于查士丁尼的嫉妒和猜疑,宁愿退而求其次与哥特人议和,遭到贝利撒留的拒绝,他们之间的积怨由此形成。在整个哥特战争中,贝利撒留带兵人数不多,加之多为争夺城市和要塞的攻防战,难以展开阵地战,规模并不能达到十分大。由于查士丁尼对贝利撒留产生的怀疑和猜忌,担心他居功自傲,自立为西部帝国皇帝,所以故意不拨给他充足的部队和军饷,使得贝利撒留常常力不从心,而且在他身边的其他将领如纳尔泽斯因为受皇帝之名牵制贝利撒留,所以在重大决策上与贝利撒留分庭抗礼,贝利撒留难以统一指挥。这些导致了恶性循环,使得查士丁尼对贝利撒留越来越不信任。
    公元562年,贝利撒留被指控卷入了反对查士丁尼的阴谋活动。一次针对查士丁尼的阴谋被揭发,牵连到了贝利撒留家的两个官吏。在严刑拷打下,他们供认是受到了贝利撒留的指使。后代人将不会贸然相信,一位正当盛年时不屑利用最好的机会以求得自己发迹和得报私仇的英雄,却会动手去杀害他的在他死后他自己也不可能再活很久的君王。② 贝利撒留被带到了审讯团面前,被判定他有罪。在皇帝的仁慈下,他免得一死,财产全部被查封。他默默度过了余生。565年3月,一代将星陨落,贝利撒留在君士坦丁堡去世。同年,查士丁尼也去世了。
    贝利撒留,这位由侍卫出身的将军,不仅作战勇猛,沉着冷静,身先士卒,而且深谙战争的艺术,为实现查士丁尼的帝国梦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初期他深得查士丁尼的信任,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携;但后期随着权力的扩大,他受到了查士丁尼的猜忌,处处掣肘,才华不能得到全面发挥。他最终的命运与他往日的辉煌难以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都让后人为之扼腕,为之叹息。
    注: ①《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徐家玲,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版,180页
    ②[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220页
           
                     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