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能称作大帝的只有亚历山大、凯撒、查理曼与查士丁尼。而,可以说,查士丁尼也的确不枉了这个称呼,他为拜占庭帝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查士丁尼(483-565),拜占庭帝(527-565)。他出生7年前西罗马已经灭亡,唯东罗马存在,于是他以收回失地为己任,一生致力于统一大业,希望重建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于是,便有了长期对外战争,大耗国家实力。查士丁尼最大的功绩是《查士丁尼法典》。总的来说,我认为查士丁尼是一位极有魄力的人物。 (一)查士丁 尼的功绩 对于评价历史人物,我比较倾向于列宁所言,即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查士丁尼对法制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就是这样一个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 529-565年,在查士丁尼的主持下,法学家委员会完成了鸿篇巨制《查士丁尼法典》以及《学说总论》《法学阶梯》和《新律》等,即后人所称的《罗马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突出的位臵,它对后世的影响是任何古代法都无法比拟的。法典首创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理论,提出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原则。恩格斯成罗马法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法典不仅是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也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渊源,对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和私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深深打上了罗马法的烙印。 除编撰法典外,查士丁尼注重教育,知人善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行政改革等,都可以算是他的功绩。而,极富争议的查士丁尼时代的教堂建筑,你说它粉饰太平也好,说它欺世盗名也罢,也不可不说算为建筑史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查士丁尼的其它 查士丁尼在其长达38年的统治生涯中,也有过不少过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项。 一是,他为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而进行的长期战争耗费了大量帝国的有限资源。征服战争并没有给查士丁尼带来多少赋税收入,而维持对被征服土地的统治却成为它的沉重负担。甚至使得,其继承人查士丁尼二士登基时声称,拜占庭帝国已面临国库空虚,负债累累,军队供给不足,蛮族不断入侵和骚扰的严重局面。 其二,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极不明智也缺乏宽容。为了维护专制政体,他利用基督教作为维护统治的精神支柱。残酷迫害异教徒,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当然,在皇后赛奥多拉的劝说下,查士丁尼也曾试图调和同一性论教派的矛盾。其实,今天,我们再看查士丁尼对于宗教的控制行为,已经可以基本断定,在一个幅员辽阔,信仰复杂多样的国家里,强制性地维持信仰同一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普罗柯比也在《秘史》中提及查士丁尼其人的诸多缺陷。比如,善于欺骗、弄虚作假、奸诈不直、虚伪矫饰、两面三刀、冷酷无情、精于掩饰等等。在《秘史》中,皇后赛奥多拉的丑陋妓女形象更是衬得查士丁尼的性格缺点无数倍放大,也显得越发邪恶。然而,从我的角度看来,排除对于《秘史》部乎在古今中外大多帝王身上都会略见几多。而,考虑到查士丁尼的帝王身份,拜占庭帝国所处境况,查士丁尼本身的重建古罗马的愿望,以及查士丁尼的出身,我认为,这些性格特性大都可以理解。从某种角度说,《秘史》可以是一部揭露拜占庭黑暗的著作,也可以是一部丰满查士丁尼作为帝王的人物形象的著作。 纵观查士丁尼的一生,他抱着恢复罗马帝国版图的野心,发动长期对外战争,强迫人民信奉统一宗教,是一个专制的帝王;但同时,他的努力为拜占庭帝国抹上光辉,这个帝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延续千年之久,后更一度成为亚欧大陆西部文明的唯一火种;他主持编撰了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善的法典,对世界法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他在行政改革和建筑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我认为,查士丁尼功大于过,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无论如何,正是这样的一个查士丁尼塑造了辉煌的查士丁尼时代。 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