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历史地理学随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近来常常遇到与历史地理有关的问题,大一的同学对于世界古代史所涉及到的广阔的地理空间,感到难于应付;有时候也同大四的同学谈起历史地理。大一的同学感到困惑是正常的,教材中很少涉及到地理,有限的几幅地图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古代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粗线条的勾勒图。似乎现在中学里地理课程的地位与过去相比,下降不少,也同样造成了缺乏理解的基础。这是听同学们说的,中学地理教学具体情形,我并不了解。至于大四的同学,是想在毕业前多说说,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教学或学习中,重视历史地理。
    我自己并不懂历史地理,上大学也未曾接触过这门学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样一门学科。工作好些年也未曾注意过历史地理,自然谈不上去开设相关课程。为什么会屡屡提起历史地理呢?原因很简单,地理是历史的舞台,没有舞台的历史,是不可想像的。记得严耕望先生在回忆他的老师钱穆先生的时候,说钱先生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说过地理和官制是研究历史的两个轮子。从严先生一生的治学经历来看,这句话对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看看严先生主要著作的书名就可以了解,《唐代交通图考》、《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两汉太守刺史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仆尚丞郎表》,无不与地理和职官相关。钱穆先生自己也有两部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史记地名考》和《古史地理论丛》。
    但很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里,竟然毫无踪影,至少最近这几年来,我没有听说开过相关课程。而国内历史学院系似乎普遍都有开设历史地理学的。上个学期给研一的同学上史学理论,那些本科就读于太原、长春、武汉的同学都学过历史地理,有的学校历史地理竟然要上整整一年,可见其重视程度。我在网上结识一位酷爱历史地理的朋友季言(杨文定先生),毕业于江西某高校,也是因为本科阶段学习历史地理学,发生兴趣,现在已经视作是一生要从事的事业,令人敬佩。
    我并非不知在大学学习期间,更加重要的实际上是同学们的自我探索,但这并不能否定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要求更加合理的安排,毕竟这与大多数同学的知识结构有关。那些能够通过自学深入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同学,终究还是少数。
    其实,学院里的老师,并非没有对历史地理研究有素的,曾经也开设过相关的课程。就我极为有限的接触,比较关注历史地理的,有颜广文、王棣和李凭几位先生。记得过去跟颜广文先生一起带同学去中学实习,课间休息,他谈起当时正在做的问题,就是元明时代从中原地区进入的路线,通过各种史籍和诗文集的考证,确定那时主要的交通线路。当时听来,是极有趣的。王棣先生对于历史地理是很了解的,前些年还给本科的同学开过相关课程,关于历代政区沿革的,具体课程名称我忘记了。似乎这些年就没有再开。李凭先生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和研究,我只是从他的研究中看出的。他曾经参与翻译日本学者前田正名的《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很可惜,这书在市面上很难见到。李先生自己的研究著作《北朝研究存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在讨论民族迁徙的问题时,对于所涉地理问题非常熟悉,他的另一部著作《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很可惜,我也尚未见到。还有一次,李先生在向研究生推荐史学入门书的时候,其中一种,就是《水经注》,可见其对历史地理之重视。
    先是奇怪为何学院不开设历史地理学,过去常想,会不会是师资缺乏的关系,现在这么看来,还不是这个问题。
    我对历史地理可谓一无所知,不过近些年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对这个领域渐渐开始关注。最初的关注,来自于布罗代尔和年鉴学派,过去喜欢读《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年),其中对于地理和人口的重视,特别是细致的说明,令人印象深刻:原来人类的历史与地理关系如此密切!原来很多历史过程的发生竟然都可以从地理的层面上获得解释!但一直也没有系统读过这方面的书。只是偶尔注意到比如丹纳在《艺术哲学》(见《傅雷译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对于地理环境的强调。再后来,因为读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注意到中国历史地理,慢慢开始零星读一些谭其骧、史念海、童书业、石泉、严耕望等先生有关地理的文章,觉得这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领域。因此,在讲史学概论的时候,会着意加上一章介绍历史地理的内容,也曾有过与一位同事编一本有关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地图集的想法,但最后终因并非专门而不了了之。但应该说,我是越来越喜欢这些问题,而每当学生作业涉及到这些问题时,我总是很高兴:呵呵,又有机会可以接触和学习一点儿历史地理了,可惜的是,同学们能够注意到历史地理的还是很少的。
    在这些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中,我个人最心仪的是史念海先生的研究,他的《河山集》,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自然地理的变迁,都城,交通,经济等等,先生对于文献的掌握令人惊叹。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先生实地考察的工夫,在学者中可谓达到极致了。这在先生的自述中,才发现竟然与皮定均将军有关。皮定均将军文革时期是兰州军区司令员,要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对军事的影响,遂委托老友史先生调查,应该说,史先生的足迹遍布黄河流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其实,史先生让人佩服的,还有他的文笔,朴实而细致。唉,读这些先生们的书还是太少了,至少应该找时间系统读完史、谭、严、石几位先生的著作,再来说话。
    前几年曾经尝试着做过一篇历史地理的文字,是讨论春秋初期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内争的地理条件的。现在想起来,没有什么基础,更没有做过实地的考察,就大着胆子去一个个地名加以考辨,实在莽撞得可以。问题自然不够深入,但因为有兴趣,也算用力,对于自己来说,收获倒是不少。说来也有趣,自己当时关注的不过是春秋初年的政治,只是偶尔读到刚买来的一本书,就有了这一次尝试。书名《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作者是北京大学的辛德勇先生,他是史先生的得意弟子,文章写得极为吸引人。我喜欢其中几篇关于秦汉时期军事地理的文章,能够通过各种材料,对战争的路线、地形、后勤补给和军队布置,做出详细而合理的说明,真可谓得史念海先生之真传,做到了钩沉索隐。读完之后,就想着模仿他的写法,自己也来试试,于是就写了这么一篇文字。
    拉拉杂杂竟然写了这么多,一来是为了自己多年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扫帚,缺乏读书和思考深耕细作的方向,始终都是一块心病。原因很简单,没有专精的读书、教书,不过是泛滥无归而已,是难以真正了解学术的方法和精神的。近来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感觉就个人的兴趣而论,无疑更喜欢历史地理。但又畏惧那么浩瀚的文献,全无基础,又该怎样补足呢?很觉得恐惧。但今天下午读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一节,感觉惟有在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中,才能逐渐了解相关文献及其使用方法。似乎那种恐惧感开始消失。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种思考过程,算是对自己思路和兴趣的一种梳理吧。至于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尝试着继续探究历史地理的问题,就我这个一贯怠惰、胆小的家伙,很难说。
    另外一个目的,则是希望来这里的同学,也能关注历史地理,也能喜欢历史地理学,甚至尝试着一起来讨论一些问题。再就是在此呼吁学院能够尽快开设历史地理学,加强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训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