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与 18 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 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他们就是 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一个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一个是锐意 改革、 狂飙突进的俄国沙皇。 两位大帝不仅出生时代相同, 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他们呕 心沥血,励精图治,在 17 至 18 世纪中把各自的国家带入 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 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后愚昧的俄 罗斯一跃而起,成为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封建强国。然 而,他们又是 驾齐驱。康熙是浑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层层堆积起 来的泰山雄川,彼得则是俄罗斯广袤原野上自由疯长的参 天巨树;康熙如搭造严谨的广厦,彼得则如冲决一切的洪 流;康熙更为沉稳慎重,彼得却无比决绝果断。 康熙一生尊奉“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信条, 他对老百姓的仁慈宽厚, 恐怕在中国历史上, 也并不多见。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路遇一人倒卧地上。拦挡圣驾非同 小可,侍卫正要严加惩处,康熙立即阻拦,令人问明情况, 得知他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回家路上因为饥饿晕倒了。 康熙马上命人热粥喂给他吃。康熙了解到王四海家里的确 很困难,又送上盘缠让他回老家。王四海感激不尽,四处 传颂当今圣上的爱民功德。这件小事是康熙治国爱民的一 个缩影。他常说,我不用长城,我用人心,人心就是我的 长城 ! 在另一条道路上,彼得则用严酷的鞭子赶着俄罗斯在 近代化道路上进行急行军。 如果说康熙的勤政除了自身素质外,还受少数民族政 权入主中原后时刻潜藏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所驱使的 话,彼得则几乎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勃勃雄心,不惜一切 代价“用铁索勒激起俄罗斯腾跃向上”(普希金语 ) 。 彼得是一位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改革家,为了推行 他的强国梦想,他不惜一切代价。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 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有一次,彼得和首都警 察局长乘车过河,彼得发现桥梁出了故障,他觉得这是警 察局长玩忽职守疏忽大意所致,不由分说就给了这位局长 一顿好打,以示警告。彼得说:“这是要你好好记住,一 定要让大街和桥梁畅通无’阻, 以后你自己要多加巡视。 ” 沙皇在给警察局长上了勤勉奉公的一课后,又挥挥手说: “上车吧,老弟!” 为了排除干扰和反对,彼得动辄抡起棍棒殴打,强迫 大臣执行命令。 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 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他的改 革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甚至连他的儿子阿列克谢 也无法承受,积聚力量反对他的改革。一次酒宴后,醉酒 后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地公然喊出:“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总会来到的,我父亲和继母的朋友们将会尝到尖桩刑的滋 味„„” 1716 年 11 月,太子阿列克谢叛逃了。彼得借助武力 强迫太子回国之后,亲自参与了对太子的刑讯。对这位想 走回头路的太子,执意改革的彼得表现出了惊人的残忍。 他参与了拷打以及致儿子死亡的整个过程。就在太子死去 的第二天,一位欧洲外交官惊奇地发现,彼得照常出席了 一系列国务活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在所有反对改 革的风波中,即便是自己的母亲、叔叔、岳父、儿子,彼 得也会断然与之决裂。 谁也想不到的是,历史的悖论竟然出现了。康熙仁政 爱民,彼得凶暴治国;康熙修德中外,彼得侵略扩张;康 熙激于道义,彼得唯利是图„„结果却是沙皇俄国一飞冲 天,中国却走向回光返照式的最后辉煌。一组数据最能说 明问题: 1700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值的 23.1 %,而俄国仅占 3.2 %;而俄国 1700 年到 1820 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远远超过欧洲和世界的平均速度, 更远远超过中国。 很明显,站在道德的立场,康熙似乎是胜者;而站在 治国的立场,他却被后来居上的彼得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盛衰无常,世事难料。两个同样勤政有为、励精图治 的帝王, 为何治国的效果迥异 ? 难道儒家宣扬的道德理念敌 不过资本主义的贱买贵卖 ? 难道千年难遇的贤明圣君敌不 过从不体恤百姓的俄国“秦始皇” ? 是真理战胜不了强权, 还是仁政输给了暴政 ? 在令人丧气的事实面前, 谁都会憋气 纳闷。 其实,中俄两个繁荣强盛的帝国,表面的相似之下却 掩盖着实质的差异。一个是封建主义的迟暮,一个是资本 主义的青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康熙和彼得截然不同的 选择,决定了两个国家的不同前途。 正如俄罗斯人自己所说,彼得“出于高贵心灵的奇特 本能,他一眼洞穿了祖国的所有疾病,给了俄罗斯可怕而 有益的一击”。 彼得是一位天才般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 所有的领域。 他一生主持颁布了 3000 多条法令, 改革行政 机关、军队,建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 众多实利主义性质的学校和科学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轻 人到国外学习。俄罗斯在狂飙突进的改革风暴之下,理性 冲破禁锢,科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俄国终于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了上来, 正如彼得骄傲地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 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 标的实现。” 康熙继承的是儒家文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老真 理,完全回归到传统的轨道,把儒家设计的政治道德蓝图 当做完美的理想去追求。他虽然呕心沥血地试图开辟一条 富国之路, 但他只是在中国重建了小衣经济, 却没有能力, 也不可能使中国向资本主义迈出半步。这种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固然如世外桃源一般宽松安闲,可实力却弱小得 多。康乾盛世只能是自,然经济时代的夕阳,从当时的人 类历史发展进程看,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而对世界范围内 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康熙茫然无知,毫无准备,反对变 革,满足现状。他对内强化封建专制,大兴文字狱,钳制 思想。官场贪腐横行,百禁不绝。他重农轻商,致使明末 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对外则闭关自守,使社会 发展严重滞后。他在竭力开创盛世局面的时候,其实已经 走上了与近代化潮流背道而驰的道路。 举凡治国不进则退,欲单纯以保守为目的者,其势必 然难以长久。这就是一个迷途的帝国留下的最大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