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什么东西?就是人们判断对待万事万物一种是非善恶、利弊得失的判断标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但不是每个人都自觉的意识到自己有个价值体系,实际上我们是有的,就评我们这套价值体系我们来判断万事万物,我们判断它的是非善恶、利弊得失我们有一个标准,问题是这个标准怎么来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体验形成的,随着我们生活体验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我对文明的解说。 庞卓恒:“文明体”就是指拥有这一套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人工制品的这么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这就是一个文明体。至于我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和我一块儿探讨。 建立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从公元前五千多年就开始建立小的王国,后来逐渐统一建立成为一个统一的埃及王国,但是这个统一的埃及王国有三十多个王朝,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有三十多个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历史学家分了这么几大段,但后来也是被外族征服,征服了多次,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是希腊人的征服,就是亚历山大,希腊半岛上面马其顿征服者,他征服了两河流域的同时也征服了古埃及,征服了古埃及以后,建立了古埃及人的王朝。朋友们可能都很熟悉《埃及艳后》那个电影,那个艳后其实不是埃及人,她已经不是创建古埃及文明的埃及人,她是希腊人的后代。当然现在有些历史学家、古人类学家,前年的时间我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有一位学者用现代技术把克里奥的头颅骨恢复原貌,并不漂亮,但是三个罗马皇帝都败倒在她脚下,这是现代西方人描述的埃及艳后,那已经不是古埃及人了,她是希腊人的后代。古埃及人不是白种人,所以亚历山大征服了古埃及以后,他的将领后来建立了托勒密王朝,这个王朝最后的国王就是埃及艳后。 庞卓恒:古埃及从这里就断了,以后成了各个民族被征服的对象,一直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王兴起征服了埃及,从此以后阿拉伯人就在埃及这个地方扎下了根,但是阿拉伯帝国最强盛的时期大概也就两百年左右,曾经和唐朝在中亚西亚打过一仗,唐朝军队被打败了,但是阿拉伯军队再也没有力量继续向东了,所以阿拉伯帝国从中亚,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那些地方都被他占据了,然后向西扩张,征服了地中海南岸的埃及,现在的北非、阿尔巴尼亚、摩洛哥都被它征服了,所以它也是横跨欧亚非三地的大帝国,但是它极盛的时期也就两个世纪,两个世纪以后分为很多独立的小国家,这些独立的国家大多数被土耳其征服,然后又被法国的势力征服,到了二十世纪先后取得独立,西方的殖民地独立出来成为现在西亚、北非这些阿拉伯国家。第二个古老的文明就讲到这里。 庞卓恒:到了夏禹王治水,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三过其门而不入,前不久还发现了一个东西,西周时候就已经有家喻户晓的东西了,在一个铜器上就已经写了夏禹治水,也讲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些事儿,这说明他是三千多年前华夏族的人公认的史祖之一,当然是从黄帝那儿开始的,后来经过商、周、秦、汉一直延续下来,延续下来五千多年,从夏、商、周算起是四千多年,到秦这里统一大帝国。 但是接着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是在中国商朝的时候,从北边下来一支雅利安人,征服了北部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国,这就是现代印度人的开端,雅利安人,他们自成雅利安人。十九世纪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研究,他们就是最早的印欧族群当中的一支,他们从黑海和波罗的海一支往南迁,一支往西迁,往西迁的在伊朗高原定居下来,另一支继续往南迁定居下来。 庞卓恒:在征服了北印度以后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小王国,这些小王国互相之间也经过打,经常发生冲突,佛教就在这个背景下,其实都叫喜马拉雅山以南,那个时候,但是历史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印度的概念,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北部,印第安人征服了这个地区以后建立了许多小王国,其中包括乔达摩·悉达多这个时候,他是尼泊尔地区一个小王国的王子,我估计就是在小王国互相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乔达摩·悉达多看破红尘,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悟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讲了一通痛苦的道理之后就是四大皆空,创立了佛教。同时印度当时还有婆罗门,就是奇拉教,它没有统一,其中佛教传的最盛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北印度的一大片地区,中国的玄奘取经就到了阿育王这儿,阿育王接待了他,他对阿育王非常感激,阿育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让他出席了一个佛教大辩论会,这个人怎么懂印度人呢?他怎么在那个大会上辩论?我很遗憾,我几次出国我的英语始终达不到能和外国人面对面辩论的水平,念书、写文章我还可以,但是玄奘真的很了不起,他跟他们辩论佛经、易理、教义,结果取得了那里僧人的信服,阿育王也奖励他。这就发生在唐朝顶盛的时候,阿育王在这边征服,玄奘在这边取经。 庞卓恒:但是过了几百年,城邦和城邦之间相互打来打去,最后衰落了,被后期的罗马人征服了,罗马人也是印欧族群中的一支,他们是向西迁、向南迁最后到意大利半岛定居下来,征服了希腊,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南岸、北岸、东岸、西岸全都挪在一起了,征服还征服到了现在的法国和现在的英国。 庞卓恒:过了很多年以后,一个意大利人叫亚美力哥他在那儿绕了很多圈,他发现这不是印度,这是一个新的大陆,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西方人已经把它称为印度了,然后就说两个印度不行,最后把印度称为东印度,把那个称为西印度,把在西印度发现的当地土著人称为西印度的印第安人,我们翻译过来就叫印第安人,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现在一些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他们还是从亚洲迁过去的。我在美国的时候也去看过一些印第安的博物馆,印第安的保留地,确实他们的样子和蒙古的亚洲人很相近,就是当时北陆海峡可能还没有分开,他们就过去了。他们在墨西哥东南的游卡他尔半岛,后来在那个地方发掘出了很多古迹,有神庙和很高级的古建筑。 庞卓恒:前后成立了一千来年,也是突然消沉下去了,中断了,现在的学者也解释不了究竟为什么中断下去了,它存在了一千来年,墨西哥东南角的游卡他尔半岛。有人说可能是环境破坏了,有人说可能是内乱,互相打,但始终找不到最确切的解释。 第八个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前面我已经讲了,它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也是古印度族群的一大支,它逐渐向西、向南迁徙,征服了许多地方,都是大游牧族群,最后摧毁了西罗马帝国,摧毁了西罗马帝国以后建立了一系列的蛮族王国,这个蛮族也是罗马人称他们为蛮族,这些蛮族王国后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这几个族还有北欧的一些国家,主要都是日耳曼人征服北欧、西欧、南欧广大土地以后形成的王国,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这些西欧、北欧国家,所以它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而是吸取了一部分罗马人的遗产,建立起来的一些中世纪的王国,他们接受了基督教,形成了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文明。 庞卓恒:基督教文明性质是封建社会,他不是用奴隶制来维护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用的农奴制,或者是依附农制度,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是一种封建的社会制度。他从公元五世纪摧毁西罗马帝国开始建立了一些蛮族王国,经过一千年左右经济和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到了十四世纪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城市市民阶级压挣脱封建的束缚,限期了文艺复兴运动,后来又掀起了启蒙运动,然后又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样逐渐形成了西欧、北欧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在希腊罗马文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直接的继承者,而是过了许多年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明体系,但是他又从文艺复兴开始逐渐把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吸收过来,成了现代的西方文明。 庞卓恒:第九个,就是斯拉夫的族群,斯拉夫也是印度族群中的一支,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文字、语言体系,自己的一套制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斯拉夫文明,但是斯拉夫文明的根底比较浅,是公元前八、九世纪才开始,当时斯拉夫形成三大群,一个是东斯拉夫,主要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斯兰,他们定居下来。另一支是往西迁,是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些都算是西斯拉夫,还有南斯拉夫,这就是现在的塞尔维亚、塞尔戈为拉。这三大支都信了东镇教,东镇教是从西罗拉的镇教分裂出来的,他也信季度,但是他的教义和体制跟罗马教会是不一样的,罗马教会是独立于市属政权的,东镇教是要服从本地政权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势力,当然现在他分开的,但他还不是在政权之上,他的教义、教规跟罗马教会都有一些区别。 庞卓恒:中华文明那么古老就有那么高度的统一性,我说你们和长安发掘的长乐宫比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点,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震动,那个时候就有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大的国土,文化的统一高度、认同高度已经达到了那么高的程度,这在世界上真是少见,没有第二个。 庞卓恒:为什么会这样?我跟江总书记讲的时候也讲到这个问题,我说可能中华文明很古老就是一种大协作式的文明,从大禹治水,那就是大协作了,大禹那个时候可能牛车、马车都不一定有,但至少那个时候交通工具那么落后,怎么能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有他的足迹,都说他去治水了。实际上我想可能并不是他一个人带领了一支队伍,而是许多支治水的队伍,你叫各个部落也好,各个地方族侯也好,说大禹召开治水的会,到会的国家有万国,当然这个“万”字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万个国家,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到的国家大,迟到的就被大禹斩了。 庞卓恒:我们这样一个大协作的事儿就要求和为贵,不许争,所以他能连续不断的以和为贵反对争,实际上中国也有争,但是他千方百计压制争,他认为争是邪门歪道,所以不能争,只能和,当然这个和是君臣父子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当然不是现代的需求了。但是在古代君臣父子之道、三纲五常这一套东西确实跟西方是不一样的,对于周边的民族他强调协和万邦,我们现在说的是以邻为善、与邻为伴,我想可能和三纲五常有一定的关系,这并不是单纯的文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协作生产生活的方式,几千年就是这么下来的,我们“和为贵”并且建立在新的、真正平等人格的基础上和,而不是在君臣父子之道的基础上,但是我们面临着怎么转型的困难,不管怎么说中华文明连续不断五千年发展下来,这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 庞卓恒:下面我讲讲第三个问题,西方学者对近代以来大国兴衰及其原因的探讨以及对二十一世纪前景的预测。我这里主要讲四个西方学者,一个是汤因比,汤因比上个世纪70年代跟日本学者有过一个对话,对大国兴衰的原因,国家兴衰、文明兴衰的原因和二十一世纪原则的预测。读过汤因比书的朋友都知道,他把每一个文明体比作一个有机体,它有生老病死的周期,最后都会死亡,但是他说了,有的文明好象不会死亡,他可以在挑战、应战当中可能采取了有力的应战,使自己的文明衰而复兴甚至死而复生,这是他基本的历史观念。但是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前景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就已经预测到,他说到二十一世纪可能这个世界各个文明最终会走向一个世界,最终会成为一个世界文明。为什么呢?那时候他已经敏感到全球化越来越厉害,各个国家、各个文明之间的接触和冲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如果总这样对抗下去可能招之人类的毁灭,但是人类不会这样就走向毁灭,他最终会选择走向一个世界。在什么时候走向一个世界,他说不好说,但肯定在二十一世纪会走向一个世界,而且他说走向一个世界的过程当中中国可能要起关键作用。 庞卓恒:汤因比在1974年讲这些话,也就是咱们文革的后期,怎么就会想到中国可能在二十一世纪走向一个世界过程当中要起一个关键作用?这位老先生对中国有这么高的期望,那个时候是中国文革后期,但这之后一两年他就去世了。 庞卓恒:美国耶鲁大学一位著名教授保罗肯尼迪写过一本书《回顾大国兴衰》,回顾近五十年来大国兴衰的原因,分析它的原因,并且写下了他对二十一世纪的预测。他预测的结果是这样的,他说一些大国兴衰,一些大国衰亡,到二十一世纪可能主要留下五个力量。到2020年可能世界上会有五个主要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竞争。这五个力量主要是中国、日本、苏联、欧洲、美国,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他对这五个力量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日本是处在进退维谷的状态,他靠着西方还是靠着东方?他自己进退维谷,两边都不好靠,所以他说“进退维谷的日本,矛盾重重的苏联”,苏联既面临着民族矛盾,也面临着阶级的矛盾、文化的矛盾。当时的西欧还只是一个西欧共同体,但正在向着欧盟方向进展,他说西欧有点希望,但是有得有失,他走向统一有得也有失,因为他内部也有很多矛盾,所以他说是得失并存的西欧。美国的力量肯定会逐渐走向衰落,他对中国最看好,说是左右逢源的中国,中国在2020年的时候可能处于左右逢源的状态,它现在在五个力量国当中是经济实力最弱的国家,但是从它的发展趋势来看最有希望。保罗肯尼迪现在还在,可能比我大不了多少,前年我看到媒体上报道他在耶鲁大学发表言论,谴责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结果遭到了围攻,那帮大学生还去围攻他。 庞卓恒:艾罗斯泰(音)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有一个著作是《现代史学体系》,他计划出四卷,前三卷已经出来了。我跟北京的一位老师商定翻译他的中文版,等我们两个都翻译出来了找出版社,出版社没有人敢答应,怕赔钱,这事儿就拖下来。拖到二零零几年的时候,高等教育出版社答应出,但这个时候罗先生已经去世了,后来我写了一个前言,我就特别关注到艾罗斯泰,他是一个新左派学者,所谓新左派就是既不完全信奉马克思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继续采取期盼的态度,他有一个基本的观点,他说现在的世界体系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他从16世纪就开始形成,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最初这个世界体系在一定的时期总要形成一个霸权国,最早的霸权国是英国,最早的力量中心在西北欧,到19世纪后期,特别到了二十世纪逐渐转向美洲,美国到了二战以后逐渐形成霸权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霸权国。但是从历史到现实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到了霸权的顶峰就会开始衰落、开始下跌。他认为美国的霸权实际上是在1973到1974年就开始显出了衰落的征兆,以石油危机为标志。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可能会全面崩溃,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后来他又不说是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了,他说是新的世界体系,但是这个新的世界体系是不是比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更加民主一些,更加平等一些我们只能走着瞧了,但是在这个新的世界体系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形成的时候,中国可能要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罗先生的一位博士生把英文“巨大的作用”翻译成主要作用,后来我把它弱化了一下,翻译成“重大作用”。这是艾罗斯泰的预测,预测到二十一世纪中叶。 庞卓恒:最后一个是亨廷顿是哈佛大学的思想者,他在外交决策当中常常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在95年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文明冲突论》,他的原标题是《是文明的冲突吗?》,是一个问号,他基本的观点是从法国革命以后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民主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到十月革命以后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苏联解体以后国际的冲突可能是文明学,但是文明最后可能爆发在儒家文明跟伊斯兰人民联合起来对抗西方文明,最危险的是这两个文明联合起来对抗西方文明。 这个文章发表出来引起了第三世界强烈的谴责,说这是在挑逗矛盾,挑逗人民的冲突。当然我们中国学者也表达了我们的看法,但最激烈的还是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非常激烈的谴责。 庞卓恒:但是很快他的观点有了改变,他后来写了一个声明,他说“我说有可能要在这里爆发对抗,但并不是挑逗,我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防止发生冲突。”我是好心好意的,他马上话又转回来了,实际上我对中华文明是很有好感的,抱有很大希望的。 到2002年我看到他又接受媒体的采访,他又说他预测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可能美国文明会越来越走向衰落,在二十一世纪当中可能是中华文明和欧盟这两大文明会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 庞卓恒:我就介绍这几个西方主要的学者对二十一世纪的学者,下面讲讲我自己怎么看,我们运用唯物史观看当今的世界形势,我们怎么看? 第一、我觉得多极化的趋势势必要增强,这是肯定的,现在越来越明显,单边主义行不通,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增强。 第二、我个人觉得确实有可能在本世纪后期或者某期要走向一个世界,为什么呢?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加剧,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气侯变暖以及由气侯变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像去年爆发的几次影响到全球形势的大灾难,像印度洋的海啸,像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美国南边的那次灾难都是影响到全球性的。 庞卓恒:另外主要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推进,现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西方学者不止一个人,几乎是他们很大一部分的共识--他们认为现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我再介绍大家看一个英国《金融时报》的漫画,是中国龙和美国鹰在一个自行车上,中国龙在前面蹬自行车,美国鹰坐在后面拉动着世界经济。 全球性的气侯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和平、安全问题,这些都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当时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每个人都要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是地球村里的一个村民,他的命运和整个地球村所有邻居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 庞卓恒:中国在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当中会起什么作用?这里我介绍几个我个人的推算,这里我还得先讲讲我的观点就是要走向全球,走向一个世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均衡是前提条件。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的大国,GDP的总量和人均GDP,特别是人均GDP,最后要逐渐达到跟现在的发达国家达到大体相当的水平,那个时候就没有强者和弱者之分,经济势力上首先没有强者和弱者之分,达到大体相当,这是一个根本的前提,如果达不到这个,那世界上总有强者要欺负弱者,我们现在还处在被欺负的地位。 庞卓恒:我想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的一个道理,他说杜林永远避不开暴力,因为永远有强者和弱者之分,所以暴力在人类历史上是消除不了的。杜林就举了鲁宾逊和礼拜五,大家知道,在《鲁宾逊漂流记》里面,鲁宾逊拿着手枪迫使礼拜五当他的奴隶,杜林说,所以人类总有强者和弱者,强者总会用暴力来强迫弱者服从他,所以暴力从人类历史上是消除不了的。 庞卓恒:我这里做了这么一个预测,我们用PPP美元,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美元来算,不要按照汇率美元,汇率美元现在是1:8.27或者是1:8.26,这是按汇率来算的。世界银行从八十年代开始觉得这个不能衡量真实的生产生活水平,他们就用购买力平价标准来衡量,购买力平价这个PPP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00年起我在美国呆了13个月,我问当地的美国人,他们一个月人均食品消费大概是多少,他们说是一百美元。因为过了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多少钱一年,但他们当时是一百美元,我在那里和老伴自己做饭吃差不多也是一百美元。回国以后我问天津的朋友,我们大概一个月花在食品上吃多少钱?他说有的时候是三百多块钱,有的时候是两百多块钱。 如果是三百块钱,三百块钱跟美国人吃一百美元差不多,那人民币和美元的比值和购买力平价来说就是3:1,而不是8.26:1。我想问一问广州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算过一个月平均吃多少钱?可能比天津要高一点,应该四百块钱差不多,如果四百块钱的话,那就应该是4:1,而不是8.27:1。 庞卓恒:这个购买力平价是按实际购买力,按照你本国实际购买力是多少。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是把几千种物品拿来算,然后跟美国的购买力比,这样一比,比我刚才说的还要厉害,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差不多是两块多钱就能值一美元了。 如果我们按汇率美元一块钱人民币大概值12美分,8.27:1,那么一块钱人民币值12美分,但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来算的话,我估算了一下一块钱人民币值四十多美分。所以西方学者说你的汇率低估的太多了,逼着我们升值,当然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但是我们用PPP美元来算,2020年粗略算了一下中国的GDP总量大概是13.54万亿,美国是18万亿,到2030年中国的GDP总量就可能超过美国。这是我在跟北京部长讲座的时候预测的,现在有的预测说如果现在按照PPP美元,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元,是不是这样,我还没有核算过,但是照我的算法,我觉得在2030年,无论如何总量会超过美国,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所以现在要是按照PPP美元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是按汇率美元,中国现在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和法国了。我想到2030年左右,GDP的总量超过美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要我们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 庞卓恒:人均GDP也按PPP美元来算的话,到2020年可能中国的人均GDP只抵美国的0.218,将近0.22,只相当于美国的1/5。但如果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到205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美国那个时候PPP美元可能达到九万多,我们可能达到四万九左右。 现在看会不会太乐观了,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美国人怎么预测。这是美国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三年以前做的一个预测,很有权威性的一个国际性投资资讯公司,他们的经济学家三年以前做的一个预测,他们用了四个数学模型做了一个预测,原文翻译过来大概是《跟中印俄巴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的世界经济格局》,他们用形象赛车来预测,我的学生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这个意思。 庞卓恒:我先解释一下他的英文原意,就是把中印俄巴四个国家的第一个字母合起来,(音)布里克斯,现在有的称为“金砖四国”,有人说中印俄巴将会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把世界的六强排出,但是美国会被中国赶到第二位去,而日本可能会到第五或者第六了。按照他的算法中国在2005年左右要超过英国,现在看起来也差不多了,到2008年左右超过德国,2015年左右超过日本,这是他GDP的总量,他预料2040左右超过美国。他是按照汇率水平来算的,他估计2040年左右中国的GDP总量会超过美国。但是不久以前他说要提前,中国调整了去年的GDP以后,他声明他的预测要提前,印度到2015左右可能超过意大利,2020左右可能超过法国,2024左右超过德国,2033左右超过日本。 庞卓恒:按照他的几个数学模型,他预测都是先后要超过,中印俄巴新的经济强国将要崛起来。这个预测总的趋势跟我刚才说的差不多,我做前面那个预测的时候没有看到他这个数学模型。 庞卓恒:中国现在是以什么样的势头在发展?为什么我能够做这么乐观的估计?我再提供一些我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我先后两次到欧洲访问,在那里我访问过他们一些历史的遗迹,两三百年前人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状况,我发现了一个我以前忽略了的或者是朋友们了也不太注意的问题。就是欧洲人的身高在两、三百年前可能不比中国人高,我第一次是在英国人发现的,英国产生了这个疑问,一个周末,英国教授领我到他们两百多年前的一个修道院去参观,在那里我发现修道院的门非常低,我的个子是1.62米,在四川人当中属矮个,但是在修道院里我发现进每个门都要低着头。我就问陪我一起来的教授,我说是不是两百多年前的英国人就这么高?他说未必。这是我的第一次存疑。 96年我到哥本哈根,他们的郊区都有历史博物馆,那里有两百多年前村民的住房,我就很注意的看他们住房门框的高矮,这是我隔的比较远拍的(图),这是刚一进村子的道路,这是他们农民当时住房的门。我只要一站到门下面,我的头又得要“顶天立地”了。这也是他们的住房(图),大家知道北欧人是一米八、九的个子,但是两百多年前他们只有这么高。这儿有一个铁匠作坊,我站到门那里,头还比门高一截。这是农民的床,也只有一米六左右。这是小村镇的一角(图),这是英国的,你看英国那个时候的门只有这么高,这是现在的英国教授,这是我的身高,这是英国农民两百多年前的住房,现在的英国人有这么高,两百多年前的英国人大概也就这么高。 庞卓恒:我把这些展示给大家要说明什么呢?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是怎么发展的,回顾过去他们怎么发展的,我这些只是从他们的住房门框来衡量的,实际上那个时候是不是他们的人就那么矮,在国际学术上我提出过几次,遭到同行专家们的质疑,有人说可能那个时候气侯冷,没有取暖设备,他们的门框做的小,床也做的小,他可以盘着腿睡,为了保暖。我听到这个说法哭笑不得,但是最近这一两年我先后看到两个西方学者说,一个是英国学者他考证确实在17世纪以前西欧人的个子,男性只有一米六多,女性一米五多。上一周我还看到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一个法国学者研究的结果,他说法国人确实在17世纪以前男性只有一米六二,女性只有一米五多。我说这下我总算有了第一手的证据了。 然后我们又看现在,我常常跟我的学生们讲,你们现在是不是比你们的父母高了十来厘米?在座的年轻朋友是不是可以证明这个?再往下你们下一代的孩子是不是还可能比你们高若干厘米?再这样下去,再过个两三代人我们的个子也可能达到一米七八、一米八九,这完全有可能的,日本人的个子,我们虽然说小日本、小日本,我听老一辈人说,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兵确实非常矮,所以叫他小日本,但是这几代人的个子不比中国人矮,我们中国人确实是在腾飞,我觉得两三代人以后,我们的个子,我这样的身高绝对是不够格的,幸好我已经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要不到那时候我还年轻的话就找不到对象了,你们的后代肯定比你们现在还要高,所以我是充满了信心,我们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我们现在确实处在腾飞当中,但是我们腾飞了,绝对我们不可能像西方设想的那样,我跟总书记讲的时候也讲到,西方人认为只要我们强大起来我们一定会称霸,一定会成为他们的威胁,所以现在就要遏制,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会威胁人,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我们绝对有信心,再过二、三十年以后我们会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再过四、五十年,如果这个世界真要走向一个世界,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一定会在走向一个世界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主持人: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希望大家踊跃提问。 提问1:庞教授您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基督教文明在这几百年来传播的非常快,我想请教一下庞教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它们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是怎么传播开来的?谢谢! 庞卓恒:我觉得它发展快是相对应我们自己缓下来了,停滞下来的。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停滞下来?我觉得是在十六世纪以后逐渐停滞下来,他们倒反而向前发展,这样就超过了我们。我有好几个数字可以证明,大概从十六世纪以后,主要是在十七、八世纪以后超过了我们,他们为什么会超过我们?我觉得一个是我们的古老文明在自发的情况下我们自己骄傲了,我们从皇帝到农民都觉得自己是先进的,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目标了,周围都是蛮夷游敌,而他们都看到好的东西都想要占有,当然这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最早他们是落后的,落后当然要上进,但是他们在上进的过程当中走向了资本主义,这是他们的难题,也是他们向世界提出的难题。而我们自己在先进当中自己就自满、停滞下来了,所以就被他们超过了。 提问2 :庞教授,您刚才在讨论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多次提到“征服”或者“战争”这个字眼,我的问题是请您评价一下战争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当中所起的作用。 庞卓恒:我觉得战争是人类不得以付出的代价,人类在竞争当中无可奈何付出的代价,它不是一个好事情。战争严格说来是一种丛林原则,就是所谓弱肉强食的原则,最后实在讲不通道理了只有来点硬的。 但是我们现在看只能说是无可奈何付出的代价,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取得了一点副产品,那就是通过战争了,有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用到民用上了,所以有些历史学家说这也是战争推动了历史。孟子说“征城以战,杀人赢战,征地以战,杀人于野”,我想在西方人类学中绝对找不到这个。 提问3:庞教授您好,您刚才说到中国将在2030年GDP会超过美国,我知道中国的儒家思想,我们的儒家文化是重伦理规范的,美国的文化是重自由开拓的,那么您觉得中国在2030年超过美国之后,儒家思想能不能引领中国继续保持领先呢? 庞卓恒:首先我不是说西方文化重自由开拓,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尚和的文化,他们是一个尚争的文化,尚争有尚争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尚和也有我们的短处,未来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可能会走向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我举一个例子,中国尚和可能要逐渐的被西方人部分的接受,而西方人善尚争的,比如说他们的市场经济价值,他们的法制和民主我觉得是他们尚争的游戏规则定下来的,我们也会逐渐的吸取他们的价值,但不可能是照搬的。 西方人尚争表现在各个方面,在经济思想领域,在行为方式、行为价值取向他们一直主张所谓全输全赢,在经济思想上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让上帝看不见的手去分配人间的幸福和不幸,总要有些人幸运,有些人不幸。但是这种思想,纳什的《博弈论》就提出和平的博弈才是正确的。去年诺贝尔奖得住有两位学者也提出了博弈论,他说博弈实际上就是过招,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下棋,他说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双方有输有赢的,输赢相加都等于零,这是零和博弈。在两相碰撞同归于尽的情况下两个人加起来还是零,最后的结果都是零。 庞卓恒:但这不是一种理想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理想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小鸡式的博弈,解释起来就是两强相弈,实力相等要较量,除非出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互不退让,互不妥协,最后同归于尽,就像拔河一样,最后把绳子拔断了,谁也赢不了,但是人类现在很难走向这种结果,只能妥协,结果的结果就是二比二或者是二比一,或者是二比三,双方都不可能是零,只有同归于尽才是零,只要实力相当的程度就不大可能。 我觉得这种思想就有点接近于我们现在倡导的双赢甚至全赢的竞争理想,我们需要竞争,但是竞争不要搞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全赢。西方的思想家从伏尔泰开始就开始注意吸收中国的和为贵,国家是个大家庭,世界是个大家庭的思想,从伏尔泰到莱尼茨等等很多思想一直都很看重中国尚和的思想。而现在世界经济的推进,必然驱使一部分西方人吸收中国人和的价值,中国人也必然会吸收他们合理尚争、游戏尚争的价值,抛弃我们自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过时了的东西。 提问4:你好,庞教授,我请教有关中国发展速度的问题,刚才您说中国可以在2030年赶上美国,您很乐观的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在我看来感觉信心很不足,是什么因素支持中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赶上美国?中国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总量这方面,去年中国18亿个GDP的总量,但还是远远比不上美国,我不知您是怎么这么乐观的看中国的发展,我们在广州也好,现在感觉到自己对未来的很悲观,甚至中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庞卓恒:我首先说一点,我不是说2030年赶上美国,我是说2030年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但是人均GDP还是落后一倍,然后再过几十年可能达到持平,这是我的想法。 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地位上,我们的历史地位决定政府主导还必须长期坚持,但是政府主导的另一面带来的危险,这就是权力的腐败,我们只要把权力的腐败对付好,在政府的主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前景,我觉得这是没有疑问的,它有个加速度,13亿人都动起来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力量,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所以我很赞成三个代表,搞好这个一定会有保证,我是这么看的。 过去这二十多年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了,我们再把它坚持好一点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希望。 主持人: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问题要提,但是因为时间已经过了五点了,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今天庞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对世界文明给我们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我们大家平时对世界文明可能有一点了解,但是详细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理解,经过庞教授这么一讲,对我们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很有帮助,特别是讲到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增强自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庞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