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明代中国与琉球的政治关系 琉球 , 是古代东亚的一个岛国 , 据 《明史・ 琉球传》 记载 : “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 , 自古不通中国 。元世祖遣官招谕之 , 不 能达 。 ” [ 1 ] 中国与琉球建立外交关系始于明朝 。明朝洪武初 年 , 琉球有三个国家 , 即中山 、 山南 、 山北 , “ 皆以尚为姓 , 而中 山最强” 。 洪武初年 ,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过去元朝兴兵伤国的 历史教训 , 为明朝定下了和平地缘的基调 , 表达了明王朝的和 平愿望 。 他早申谕臣下和子孙不可轻易对外用兵 , 以祖训形 式 , 将周边的 15 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这些国家是 : 朝鲜 、 日 本 、 安南 、 真腊 、 暹罗 、 占城 、 苏门答腊 、 爪哇 、 白花 、 三佛齐 、 溢 亨 、 渤泥等 。 他说 : “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 , 贪一时之战 功 , 而无故兴兵 , 致伤人命 , 切记不可 。 ” 为了维系同周边国家 的和平关系 , 明朝以自己为中心 , 建立了一种东亚的国际体系 — — —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进贡 — — — 怀柔体制 。 [ 2 ] 中国与琉球的 关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洪武五年 ( 1372 ) 正 月 , 朱元璋命行人杨载出使琉球 , 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 , 琉球 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朝 , 向明廷贡方物 。朱元璋 极为高兴 , 赐 《大统历》 及文绮 、 纱罗等物 。这是中国与琉球第 一次官方往来 , 从此揭开了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 。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进贡 — — — 怀柔体制 , 其特点是 : ( 1 ) 中 国从自己的实力出发 , 要求周边国家承认中国的中心地位 , 其 方式是其统治者应受中国策封 , 并由中国赐与其权力 ; ( 2 ) 中 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实际上是独立国家的关系 , 中国并不干 涉其内部事务 , 其统治者拥有完全的处理国际问题的权力 ; ( 3 )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负有一定的责任 , 如周边国 家遭受他国的侵略 , 则中国有义务保护它 。 ( 4 ) 表面上臣属国 应当向明王朝进贡 , 但实际上明王朝为了维系这一体制 , 给予 周边国家的好处 , 要远远大于其所给 。 明朝把中国与琉球的关系 , 纳入其进贡 — — — 怀柔体制 。 明王朝为了维持中国与琉球的关系 , 对琉球施以各种恩惠 。 明王朝多次遣使琉球 , 并对其统治者进行策封 。洪武十 六年 ( 1383 ) , 山南王与中山王贡使一起来贡 , 明廷十分重视 , “ 诏赐二王镀金银印” [ 1 ] ( P8362 ) 。 十八年 ( 1385 ) 三王遣使朝贡 , 明太祖 “ 赐山北王镀金银币如二王 , 而赐二王海舟各一” 。永 乐元年 , 明成祖命行人边信等出使三国 , 赐以绒棉 、 文绮 、 纱 罗 。 [ 1 ] ( P8363 ) 永乐四年 , 山南王承察度卒 , 传位应祖 , 遣使 “乞加 朝命 , 且加冠带” 。明成祖遣官册封 。永乐五年四月 , 中山王 世子思绍遣使告父丧 , 谕祭 , 赐赙册封如前仪 。永乐十三年三 月 , “ 山南王应祖子他鲁每为主” , 遣行人陈季若等出使琉球封 他鲁每为山南王 。 [ 1 ] ( 8364 ) 洪熙元年 ( 1425 ) 命中官 , 敕封巴志为 中山王 。 景泰二年 ( 1451 ) , 明廷 “命给事中乔毅 、 行人童守宏 封金福为 ( 中山 ) 王” [ 1 ] ( P8365 ) 。六年 ( 1455 ) 四月 , 明廷命给事 中严诚 、 行人刘俭封泰久为琉球王 。 成化七年 ( 1471 ) 三月 , 琉 球世子尚圆来告父丧 , 明廷命给事中丘弘 、 行人韩文封尚圆为 王 。 [ 1 ] ( P8365 ) 嘉靖十一年 ( 1532 ) 至十三年 ( 1534 ) 间 , 明廷任命 吏科给事中陈侃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 , 陈侃出使琉球 , 并写了 《使琉球录》 。 [ 3 ] ( P295 ) 此后直至 “崇祯二年 , ( 琉球 ) 贡使又至请 封 , 命谴官如故事” [ 1 ] ( P8370 ) 。 明代中国尊重琉球三国的主权 , 从不干涉其内政 。琉球 三国 , 中山 、 山南 、 山北 , 以中山国力最强 。中山与山南联合 , 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灭掉山北 。 明成祖末年 , 中山又吞并山南 , 统一了琉球 。 明廷对琉球三国的争端 , 始终保持中立 。明史 记载 : “ 时二王与山北王争雄 , 互相攻伐 。 ( 明成祖 ) 命内史监 丞梁民赐之敕 , 令罢兵息民 , 三王并奉命” [ 1 ] ( P8362 ) 。 中国同情并支持琉球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扩张 。万历 年间 , 日本国力大增 , 有吞并琉球之图谋 。琉球外御强邻 , 内 修贡不绝 。 “ 嘉庆四十年 ( 1560 ) , 日本果以劲兵三千入其国 , 掳其王 , 迁其宗器 , 大掠而去” [ 1 ] ( P8369 ) , 琉球国遣使向明廷报 告 , 明廷要求浙江总兵官杨宗业 “严饬海上兵备” 。后来日本 释放琉球王回国 , 琉球王继续保持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 仍然对 华朝贡 , 然而经过日本洗劫的琉球 , 国力衰弱 , 贡品极少 , 明朝 礼官因而制定了琉球 “十年一贡之例” 。但琉球依然一年一 贡 , 福建守臣遵朝命却还之 , 其使者怏怏而去 。 [ 1 ] ( P8369 ) 福建守 臣遵朝命却还贡品 , 表面上微不足道 , 实则饱含了中国政府对 琉球人民的同情 。 在抗倭斗争上 , 两国关系密切 。琉球人民对中国的抗倭 斗争也给予了有力的援助 。 元末明初 , 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对峙时期 ( 1335 — 1392 ) , 封 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 , 长期战争 , 造成大量落魄无赖的武士阶 层 ; 他们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 , 构成 了这一时期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主体 。由于朱元璋采 取了积极的防御政策和外交政策以及明初国力的强盛 , 因而 遏止了倭患的蔓延 。 英宗正统以后 , 随着明廷政治的腐败 , 海 防的松弛 , 倭寇复起 。 嘉靖三十四年 ( 1555 ) 四月 , 总督浙直地 方的张经 , 利用湖广保靖 、 永顺士兵 , 在嘉兴府秀水县的王江 泾镇大败倭寇 , 斩敌二千 。 [ 3 ] ( P350 ) 史载 “ 倭寇自浙江败还 , 抵琉 球境 。 ( 琉球国 ) 世子尚元遣兵邀击 , 大歼之 , 获中国被掠者六 人 , 至是送还” [ 1 ] ( P8367 ) 。嘉靖帝 “嘉其忠顺 , 赐赍有加” , 在嘉 庆三十六年 ( 1557 ) 琉球王尚清死后 , “ 命给事中郭汝霖 、 行人 李际春封尚元为王” 。 嘉庆四十年 ( 1561 ) , 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 , 鸡笼山即台 湾 , 靠近福建 , 琉球王尚宁谴使向明朝奏报 , 明廷下诏 “海上警 备” 。 [ 1 ] ( P8369 ) 明朝时期 , 东亚 、 东南亚许多国家对中国进行朝贡 。当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因而中国对其物产并非真正的 需要 。 相反 , 进贡国入朝时 , 明王朝除了给进贡国的国君以丰 厚的回赠以外 , 还要给进贡使以大量的礼品 。 [ 2 ] ( P238 ) 因此 , 各 进贡国都愿意来中国献贡 。 琉球国也不例外 。琉球三国频繁 遣使朝贡 , 还遣使 “ 请赐冠带” 。 洪武五年 ( 1372 ) 正月 , 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向明廷贡方 物 , 洪武七年 ( 1374 ) , 泰期第二次来贡 , “ 并上皇太子笺” 。洪 武十年 ( 1377 ) , 琉球中山王遣使贺正旦 , “贡马十六匹 , 硫磺千 斤” 。 [ 1 ] ( P8361 ) 继琉球中山王之后 , 山南国王承察度也在洪武十 六年 ( 1383 ) 遣使朝贡 。 史载 , “ 自是 , 三王屡遣使奉贡 , 中山王 尤数” 。 琉球由中山统一后 , 频繁遣使中国 。 遣使 “ 请赐冠带” 是琉球使者朝贡的目的之一 。史载 , 明 太祖洪武二十九年 ( 1396 ) , “ 中山遣使请赐冠带” [ 1 ] ( P8362 ) , 明 太祖命礼部绘图 , 令自制 。中山王多次坚决请求 , 明太祖 “乃 赐之 , 并赐其臣下冠服” 。永乐元年 ( 1404 ) 春 , 山北王遣使入 贡 , 请赐冠带 , 明成祖下诏 “ 给赐如中山” 。永乐二年 ( 1405 ) 四 月 , 山 南 王 求 赐 冠 带 。明 成 祖 “从 之” 。 [ 1 ] ( P8363 ) 正 统 元 年 ( 1436 ) , 琉球遣使入贡 , 使者奏 : “ 本国陪臣冠服 , 皆国初所赐 , 岁久 敝 坏 , 乞 再 给 ” 。 [ 1 ] ( P8364 ) 明 英 宗 说 : “冠 服 令 本 邦 自 制” 。 [ 1 ] ( P8365 ) 像东亚 、 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 , 琉球国遣使朝贡 , 具有政 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 。 二 、 明代中国与琉球的经济关系 明代中国与琉球的经济关系 , 是随着政治关系的确立而 产生的 。 官方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 朝贡贸易上” 。明朝看重 的是这种形式 , 并不在乎物品是否丰富 。但是琉球国从明王 朝的赏赐中所获甚丰 , 于是经常遣使提前进贡 , 而且次数很频 繁 。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 : ( 朝贡国 ) “居于从属地位 , 经 济上也有利可图 , 因为中国人赐予它们的贵重礼物多于它们 所奉献的 , 此外还授予它们以某些贸易特许权” 。 [ 4 ] ( P76 ) 史载 : 成化十年 ( 1474 ) , 琉球入贡 。成化十一年 ( 1475 ) , 琉球复贡 , 明朝礼官因请定令二年一贡 , 毋过百人 。帝从之 , 赐敕戒王 。其使者请如祖制 , 比年一贡 , 不许 。成化十二年 ( 1476 ) , 琉球贡使又至 , 十三年 ( 1477 ) , 琉球又遣使 , 复请比年 一贡 , 不许 。 成化十四年 ( 1478 ) , 琉球王卒 , 世子尚真来告丧 , 乞嗣爵 , 复请比年一贡 。 [ 1 ] ( P8365 ) 成化年间琉球频繁遣使具有典型性 。 这种 “不平等” 的往 来使明朝负担很重 , 往往不得不限制其进贡的次数和进贡人 员的人数 。 同时 , 明廷还在相互贸易上给以对方以优惠 。 琉球与中国的朝贡贸易 , 满足了琉球国内的需要 。琉球 盛产马 、 硫磺 , 因而马 、 硫磺成为琉球国的贡品 。洪武十年 ( 1377 ) 琉球遣使贺正旦 , “ 贡马十六匹 , 硫磺千斤” 。中国的瓷 器 , 铁釜大量输入琉球 , 深受琉球人民的欢迎 。洪武七年 , 明 太祖朱元璋命刑部侍郎李浩赍赐文绮 、 陶铁器 , 且以陶器七 万 , 铁器一千到琉球国市马 。 洪武九年 ( 1376 ) , 李浩从琉球国 带回马四十匹 。 李浩回国后禀明琉球 “不贵纨绮 , 惟贵瓷器 、 铁釜” [ 1 ] ( P8361 ) 。 从此 , 明朝廷对琉球国的赏赐多为这些物品 。 琉球国的通事 、 贡使常暗中携物来中国交易 。明太祖洪 武二十三年 ( 1390 ) , 中山来贡 , 其通事私携乳香十斤 、 胡椒三 百斤入明朝首都南京 , 被守门人所获 , 按律例当入官府 。明太 祖 “ 诏还之 , 仍赐以钞” 。 [ 1 ] ( P8362 ) 成化十年 ( 1474 ) , “ 琉球贡使 至福建 , 杀怀安民夫妇二人 , 焚屋劫财 , 捕之不获” [ 1 ] ( P8365 ) 。 这一事件的发生 , 不是偶然的 。 因为成化时期 , 琉球王所派遣 的贡使 , “ 多系闽中逋逃罪人 , 杀人纵火 , 奸狡百端 , 专擅外蕃 之利” [ 1 ] ( P8366 ) 。 原籍福建的罪犯 , 流藏至琉球后 , 巧言蒙蔽琉 球王 , 逐渐获得琉球王的信任而充作贡使 , 假公济私 , 在中国 沿海进行贸易 , 获取商业利润 , 甚至劫夺财物 。明朝礼官因此 要求朝廷定令琉球 “ 二年一贡 , 毋过百人 , 不得附携私物 , 骚扰 道途” [ 1 ] ( P8365 ) 。 明朝皇帝据此 “赐敕戒 ( 琉球 ) 王” 。此后 , 这 类事件再未发生 。 三 、 明代中国与琉球的文化交流 周一良先生在 《中外文化交流史》 前言中指出 , 文化应当 包含一个民族通过长期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物质的 、 精 神的全部成就 。 [ 5 ] ( P2 ) 哲学 、 文学 、 美术 、 音乐以及宗教等主要 与精神文明有关的东西 , 是狭义的文化 , 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 度 、 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交换 、 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 婚丧嫁 娶等风俗习惯 , 以及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质条件 , 是广义上的 文化 。 本文涉及的中国与琉球的文化交流 , 当指其狭义 。 琉球是明代中国的友好邻邦 , 自明代起 , 中国先进的文化 就越过重洋 , 远播琉球 。 明朝皇帝两次赐给琉球国 《大统历》 。史载 , 明太祖洪武 五年 ( 1372 ) , 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来朝 , 贡方物 , 明太 祖赐 《大统历》 及文绮 、 纱罗等物 。 [ 1 ] ( P8361 ) 明正统二年 ( 1437 ) 明英宗命福建布政司给予琉球 《大统历》 。 [ 1 ] ( P8365 ) 明代所用的 《大统历》 即元代 《授时历》 , 沿用了 270 余年 。 [ 3 ] ( P217 ) 而 《授时 历》 是元代郭守敬 、 王恂 、 许衡等制定的 , 达到了中国古代历法 的顶峰 , 是中国古代创制的最精密的历法 [ 6 ] ( P227 ) 。 明代 《大统 历》 在天文历法上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明朝皇帝将 《大统 历》 赐给琉球 , 不仅有规劝琉球 “奉正朔” 之意 , 而且传播了中 国的天文历法 。 中国儒生侨居琉球 , 传播了儒家文化 , 有助于中国与琉球 关系的发展 。 王茂和朱复是两个典型人物 。王茂 , 任琉球中 山国右长史 , 辅翼中山王多年 , 受到中山王的信任 。朱复 , 本 为江西饶州 ( 今江西波阳 ) 人 , 任琉球中山国左长史 , 辅佐琉球 中山王察度四十余年 , 至明代永乐八年 ( 1411 ) 时已有八十多 岁 。 中山王请求明廷对于朱复 “ 请令致仕还乡” , 对王茂 “请擢 为国相” 。 明成祖答应了中山王的请求 , 于是就命朱复 、 王茂 一起担任琉球中山国国相 , “ ( 朱 ) 复兼左长史致仕 , ( 王 ) 茂兼 右长史任其国事” [ 1 ] ( P8363 ) 。 中国与琉球文化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琉球曾向中国 派遣留学生 。 洪武二十五年 ( 1392 ) 夏 , 中山贡使以其王从子 及寨官子偕来 , “ 请肄业国学” , 明太祖答应了其要求 。这年冬 天 , 山 南 王 也 派 遣 从 子 及 寨 官 子 入 国 学 。洪 武 二 十 六 年 ( 1393 ) , 中山 “ 又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生姑 、 鲁妹二人 , 先后来 肄业” 。 [ 1 ] ( P8362 ) 明成祖永乐三年 ( 1406 ) , 山南遣寨官入国学 。 永乐四 年 ( 1407 ) , 中 山 遣 寨 官 子 六 人 入 国 学 。永 乐 八 年 ( 1411 ) , 山南遣官生三人入国学 。 永乐九年 ( 1412 ) , 中山遣国 相子及寨官子入国学 。永乐十一年 ( 1414 ) , 中山遣寨官子十 三人入国学 。 [ 1 ] ( P8364 ) 明成祖永乐末年 , 中山先后吞并山北 、 山 南 , 统 一 琉 球 , 继 续 派 遣 留 学 生 来 华 学 习 。成 化 十 八 年 ( 1482 ) , 琉球贡使携陪臣子五人来学 , 明廷命隶 南 京 国 子 监 [ 1 ] ( P8366 ) 。 弘治五年 ( 1492 ) 琉球遣官生蔡进等五人入南京 国学 。万历八年 ( 1580 ) , 琉球国 “谴陪臣子三 人 入 南 京 国 学” [ 1 ] ( P8368 ) 。 自 1414 年至 1580 年约 160 年间 , 琉球中山国和山南国 派出王从子 、 寨官子 、 国相子 、 陪臣子 、 官生 、 女官生来明朝国 学学习 , 据史料记载 , 共十二次 。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 , 把中 国先进的文化带到了琉球 , 使中国文化远播异域 。他们是中 外关系的友好使者 。 明廷对琉球留学生来华学习表示欢迎 , 给予无微不至的 照顾 , 并赏赐了大量物品 。 洪武二十五年 ( 1392 ) , 明太祖赐衣 中靴帽并夏衣一袭 , 后来 “岁赐冬夏衣以为常” [ 1 ] ( P8362 ) 。永乐 八年 ( 1411 ) , 山南遣官生三人入国学 , 明成祖赐中服靴裤 , 衾 褥帷帐 , 已复颇有所赐 。 有一天 , 明成祖与群臣谈及琉球留学 生 。 礼部尚书吕震说 : “ 过去唐太宗兴庠序 , 新罗 、 百济都谴子 弟来华学习 。 那时朝廷只给这些留学生提供食物 , 远不如现 在皇上赐给他们的东西齐全 。 明成祖说 : 蛮夷子弟慕义而来 , 我们必须首先使他们丰衣足食 , 然后才能让他们安心学习 。 这个规矩是我太祖皇帝亲自确立的 , 我怎么能够违背呢 ? 明 成祖的话语 , 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琉球人民的深情厚意 , 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与琉球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肯定和支持 。 四 、 结语 明代中国与琉球的友好交往 , 对两国都具有相当重大的 意义 。 对中国而言 , 中国成功地把琉球纳入东亚国际体系中 , 即朝贡 — — — 怀柔体制 , 密切了邻邦关系 , 维持了东亚的和平局 面 , 同时宣扬了大明国威 , 传播了中国文化 。对琉球而言 , 通 过多次遣使朝贡 , 与强大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借助中国强大 政治势力发展自己 , 抵御日本的侵略 , 同时通过频繁的朝贡活 动 , 从中国获得大量的赏赐品 , 弥补了本国物质的不足 , 而且 通过派遣留学生 , 为本国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人才 。可 以说 , 明代中国已经成为琉球的强大后盾 , 使琉球在遭到强邻 日本侵略的条件下能够维持发展下去 。 清代前期中琉两国关 系继续发展 。 1875 年日本派兵进驻琉球 。第二年 , 在琉球设 立日本警察和司法机构 , 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 。 1877 年 , 琉 球王派密使请求中国帮助 。但清政府不敢得罪日本 , 放弃宗 主国责任 , 听任琉球亡国 。 1879 年 , 日本废琉球王 , 改琉球为 冲绳县 , 终于吞并琉球 [ 2 ] ( P277 - 278 ) 。 现在琉球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 但在历史上是一个独立 的国家 。 研究明代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历史 , 有助于我们更全 面了解明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 以史为鉴 , 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 把改革开放事业不 断引向深入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