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位虔诚的汉族穆斯林兄弟在浙江大学所做的有关伊斯兰教的演讲稿,和大家分享,祈主回赐他的工作! 伊拉克战争的打响,使伊斯兰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伊斯兰的话题也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谈论,有关伊斯兰的报道也一再的见诸报端。不幸的是,由于我们信息来源的单一,以及我们长期以来的漠视和偏见,人们,包括许多穆斯林,都对伊斯兰有或多或少的误解。为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今天能够给大家介绍真正的伊斯兰。 首先我要声明,伊斯兰与其它宗教不同,其信仰仅来源于《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是真主启示给使者穆罕默德的经典,是真主的语言。它由阿拉伯语降示,历经了1400多年保持原貌,而未有丝毫被人窜改,为了保持对《古兰经》原文的理解,阿拉伯语语法体系和语言习惯也在1400基本没有变化,这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圣训即有关于使者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记载,有点类似于儒家的《论语》,它是对《古兰经》行动化的体现和生活化的诠释。而任何人,任何穆斯林,只要他的行为有悖于《古兰经》和圣训, 就不能称其为伊斯兰的,同样也就无法体现和代表伊斯兰。对伊斯兰的理解也应以经、训为基准。我想,对于以上这一点说明,大家应该是会认同的。 一、伊斯兰信仰: 我经常看见一些朋友评论说美伊之战是上帝和真主的斗争。事实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同源;圣经上的上帝亦即古兰经中真主,不过是中国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采用了各自的翻译罢了。“上帝”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是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利马窦等人引入圣经翻译体系的。而“真主”则是中国穆斯林跟据阿拉伯语Allah一词,创造性的翻译出来的,取意为“真正的主宰。” 然而,在信仰上,伊斯兰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又有些不同,而这些不同正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最大的差异。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而伊斯兰教最重要的信仰就是“信主独一”,即上帝是独一的。《古兰经》第112章:“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主;他不生育,也不被生;他是万物都无法匹及的主。”任何一种形式以物配主,即崇拜真主以外的人或物,在伊斯兰看来都是最大的罪恶。这种差别更表现在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上。阿拉伯语Allah一词,本意为“唯一的受崇拜者”,它没有复数形式,没有阴性形式,也不能表示除了真主外的任何主体;在这一点上,它与英语的God有明显的区别。伊斯兰教里,神的概念和其它宗教有很大不同,祂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人类不知道祂的具体形象,永远不能完全认识祂,只能凭借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迹象去体会真主的存在。 伊斯兰不承认三位一体,也就是不承认耶稣作为上帝的一位。但是,伊斯兰认为耶稣的确是上帝重要的使者之一,他与大家所熟知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并称为伊斯兰的“六大使者”。同样,伊斯兰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也多次表明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并非上帝的儿子或者是上帝本身。 二、伊斯兰的信仰方式: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他厌恶伊斯兰教,因为有一次他见到一位穆斯林老者在礼拜时竟然对身旁跌倒的老伴不管不问,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礼拜。 的确,人们对伊斯兰信仰方式的误解很深,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穆斯林。 那么,什么是信仰呢?这里有一段圣训:信仰有如树上的枝干,每一枝上又有许多小枝。这其中,最小的信仰是道路上的一块石头,最大的信仰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还有一段圣训说:信仰就是做了善事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做了恶事在胸中痛苦而自责。所以说伊斯兰信仰绝不仅仅是礼拜封斋,伊斯兰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性化的信仰。 当然,这并不是说伊斯兰的宗教功修不重要,相反伊斯兰所规定的每一种功课都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 礼拜是伊斯兰重要的功课之一。礼拜的目的就是要把认主的深厚意义,根植在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种时刻提醒人对主的责任之天性,不要因沉湎于尘世繁杂的俗务而忽略了精神上崇高的境界。礼拜能使人的头脑在忙碌中得以休息与冷静,以免忘记主。礼拜使人更能慎而行事,戒绝得意与狂傲,并使人在极其失意的境况下,学会坚定地忍耐。礼拜能够升华信仰,就会使人以更多的实际行动去做善事,去施舍和慈悯他人,从而使得自我得以发展和完善。“你应当宣示启示给你的经典,你应当谨守拜功,礼拜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穆斯林更是要通过每天的五次礼拜“吾日五省吾身。” 斋戒是伊斯兰又一重要功课,斋戒是指穆斯林在伊斯兰教的九月份每天从朝光拂晓开始,白天不吃不喝、戒房事,直到日落后。斋戒是阿拉伯语Swam的音义,本义是“自我克制”。伊斯兰的斋戒,不仅是戒绝饮食男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内心的净化、精神的修养。斋戒之人,要有涵养,心胸宽大,品德高尚,性情温和。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在卫生方面: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定期的戒食、空腹有利于消化、吸收在新陈代谢中剩余的物质,能够增强肠胃功能。精神方面:斋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修养的方法,因为那是自觉的、自省的、自我约束的功修。要是你自欺欺人,谁也不会察觉,唯一的监督者是真主。儒家认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君子慎独”,而斋戒正是达到这种境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道德方面:斋戒对于道德的培养,有莫大的关系,它是克己复礼的一种方法。斋戒有助于我们克制欲望,使它不得任意放纵,任性贪图。人能够在口渴之时斋戒解渴的香茶,就会在贫穷之际斋戒别人腰中的钱包,就会斋戒别人房中的娇妻。心理方面:斋戒必须有忍耐心、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因为你在饥饿的时候,见了饮食而不去饮食,要是你没有敬畏安拉的虔心,没有朝乾夕惕的忍耐心,那是做不到的。穆圣说:“斋戒是忍耐的一部分,而忍耐是成功的一部分。” 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有这样的心理建设的穆斯林,在必要的时候,能吃苦忍耐,能不惜牺牲,以维护正义。社会方面:人类社会,贫富不均,是一种正常现象。富有的人,往往奢侈淫逸,逍遥自在,很难想到穷人的困难情况。因此,伊斯兰规定斋戒的制度,使富有的人,亲自感到无饮无食的人的困难,于是生发恻隐之心,怜悯之心,自愿帮助穷人,救济贫困。 天课是伊斯兰最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一项功修。天课是指每一个富裕的穆斯林要将每年节余的1/40,用以施济贫民,救助孤幼等社会福利工作。同时伊斯兰还鼓励自愿的施舍,在《古兰经》和圣训中都多次反复的提到自愿施舍的重要性。伊斯兰的施舍不仅仅是施济财物,同时也是巨大的精神鼓励。穆圣说过,“即使是微笑也是一种施舍。”值得指出的是,伊斯兰鼓励施舍,并不意味着要让穷人坐享其成、等待救助。有下面一段圣训:一次,一人来到穆圣面前,向其乞求施济以便维持生活;穆圣见其尚未老迈,便给了他一把斧子和一根绳子,命其以砍树买柴为生。可见伊斯兰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宗教。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就刚才的问题进行回答,既然礼拜这么的重要,那么为了表示对真主的虔诚,那位老者是否真的应该在礼拜时对一旁跌倒的老伴不闻不问呢?让我们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寻找答案。有这样一段圣训,一次,穆圣正在礼拜,他年幼的女儿Fatima在穆圣叩头的时候骑在了穆圣的脖子上,穆圣迟迟没有起身,直到Fatima从他的脖子上下来之后才直起身起来。因为穆圣深深的理解礼拜的真正意义,深深的理解真主爱的属性。的确,真主是爱的主宰,这在《古兰经》中有不计其数强调。“我派遣你,只因为我爱全世界的人。”(21:107) “真主对于世人是充满了仁爱的主。”(2:251)甚至《古兰经》所有的114章有113章都是以“奉无限博爱永久仁慈的真主之名”作为开始,唯一的不是以此开头的一章名为《忏悔章》,意为只要虔心忏悔,甚至不需要颂念真主的尊名都会得到宽恕。说到这里,我想大家自己都以为前面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其实,伊斯兰是信仰于务实的交融。一次,一个人与穆圣一起出行,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停下过夜时,这个人就问道:“我是该拴住骆驼呢?还是应该信赖真主?”穆圣回答说:“信赖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可见,伊斯兰是在信仰中务实,在务实中体现信仰。 三、伊斯兰与恐怖主义 这是对伊斯兰最大的误解。毫无疑问这是来自于一些媒体对伊斯兰的恶意抨击。当一个持枪歹徒以犹太教的名义攻击清真寺的时候,当天主教徒的爱尔兰共和军在市区引爆炸弹的时候,或者东正教徒的塞尔维亚士兵强奸、杀害穆斯林平民的时候,当印度教徒纵火焚烧穆斯林村庄并以此来纪念他们毗兹婆大神的时候,当美国总统在颂过“上帝保佑美利坚”之后,向朝鲜、越南、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平民门投下一枚又一枚的导弹的时候,这些行为通常不会成为整个信仰的特征。这类行为从来没有归罪于作恶者的宗教信仰。然而有多少次我们却听到把伊斯兰、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等跟暴行关联在一起! 人们应该向伊斯兰本源寻求答案,并且把真正伊斯兰信仰跟媒体所报道的一些穆斯林的行为分开。“伊斯兰”这个阿拉伯语词汇本来的意思就是“和平”和“顺从”,即“顺从真主的意志”、“以和平的方式生活”;“穆斯林”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变格,意思是“真主的顺从者”和“和平的人”。《古兰经》中也说:“你们应当全体投入和平的宗教。” 伊斯兰在现代社会中可能看起来有点奇特甚至极端,多半是因为宗教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不占支配地位,反之,伊斯兰被穆斯林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把世俗生活和宗教分离。伊斯兰认为,为了自由,为了捍卫信仰,或者为了那些被暴力驱逐出家园的人们,穆斯林有权利有义务举行圣战。但设置了严格的战斗规则,包括禁止伤害平民和毁坏谷物、树木以及牲畜。古兰经上说:“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但是你们不要超过界限,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你们当反抗他们,直到迫害以消除········如果他们停战,那末,除了不义者之外,你们绝不要侵犯任何人。”(2:190-193)“如果他们寻求和平,你也应当寻求和平,信赖真主,因为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8:61)。因而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并且规定的严格条件限制。伊斯兰没有在任何时候命令杀害无辜者。相反,《古兰经》对滥杀无辜的人又这十分严厉的惩罚:“除非是杀死杀人者或是杀死为非作歹之人,凡枉杀一人者如杀害了全人类,凡救活一人者如救活全人类。” 此外,“圣战”一词系阿拉伯语的Jihad,其原意为“奋斗”,即“为了主道而奋斗”。穆斯林认为主要有两类圣战,另外一种圣战是每一个人渴望获得内心安宁而进行驱除私欲的内心斗争。其次,圣战还有多种形式。比如,穆圣说:“正在求学而死的人是烈士,正在治学而死的人是烈士,他们如同先知一般。” “最好的圣战是在不义的暴君面前宣讲正义。” “一个人正在路上走,见到路上的荆棘,于是停住把它除干净。真主奖励这种人,宽免其错误。” 而这也被穆圣称为一种圣战。 历史上,那些谨尊《古兰经》和圣训教诲的穆斯林先贤,他们身体力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宽容仁爱的实例:1099年,十字军攻陷了耶路撒冷,烧杀掠夺,血洗全城,正如当时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声称,“刀剑不染血的人要受诅咒”,连躲进了阿克萨清真寺避难的七万名妇孺老幼也被杀得干干净净,无一幸免--基督教的历史学家甚至极其骄傲地记载了这一丰功伟绩。1187年,阿拉伯人的战神、埃及苏丹萨拉丁率领伊斯兰联军,在经过伤亡惨重的激战后,夺回了被基督徒蹂躏了近90年的耶路撒冷。当时有大约10万名基督徒还在城中,面临着血腥报复。出乎意料的是,萨拉丁下令士兵不准屠杀、掠夺城中的平民,保证所有基督徒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如果他们要回归祖国的话,交少量的赎金就可以带着财产走人。大约8万4千名基督徒在萨拉丁士兵的保护下离开了耶路撒冷,许多交不起赎金的人也被赦免放行,萨拉丁的兄弟阿迪尔还自掏腰包替2千名基督徒交了赎金。一些丈夫在与穆斯林的作战中战死的基督徒妇女甚至还得到了赔偿。战胜者为有血海深仇的战败阵亡者支付赔偿,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了。而萨拉丁之所以能够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仅仅是因为《古兰经》上有“父亲的过错,不应由儿子来承担”的规定。 再如,众所周知,如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然而,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当阿拉伯帝国最为强大的时候,也是穆斯林和犹太人相处的最好的时候。正是由于阿拉伯帝国特殊的宽容政策,许多犹太人都逃离饱受凌辱和压迫的欧洲,寻求阿拉伯人的庇护。而自从犹太人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之后,其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辉煌就是在穆斯林的西班牙得以实现的,这次辉煌持续了400年之久,直到穆斯林被西法联军以屠杀的方式赶出西班牙之后才宣告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