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略的奥德塞 马略和萨尔皮西乌斯哪里去了?他们分别逃出罗马城。苏拉下达通戢令,萨尔皮西乌斯不久后在外省被抓获,处以极刑,首级悬挂在罗马城门示众。但马略一直未被抓获。他逃亡的经历,在古代史家的笔下被描写得曲折精彩,跌拓起伏,简直是又一部荷马史诗“奥德塞”,很难让我相信那都是真的。在没有其他材料证伪的情况下,就让我们姑妄言之,追踪一下这段传奇吧。 马略和他的儿子小马略逃出罗马之后,总的想法是去北非。那里有很多朱古达战争之后留下的马略老兵,努米底亚国王也是马略的朋友。但是全意大利都在追捕马略父子。某天夜里,马略派儿子去一个农场找点吃的,小马差点被官兵抓住,藏在一辆运豆子的大车上躲过搜捕。马略久等儿子不来,只好带几名剩下的随从登上一条开往北非的船。这样父子就失散了。小马后来找到船只,自己逃到努米底亚国王处,还算顺利。马略自己却一波三折,他坐的船遭遇风暴,被吹回意大利海岸,上岸后刚想喘息,又遇到官兵,而且官兵发现了马略。还好附近海面有一艘路过的商船,随从急忙架着年近70的马略跳下水,游上商船。官兵在岸边喊话,叫船家靠岸,捉拿朝廷要犯。船家倒是真够义气,就是不靠岸,马略算是躲过一劫。 可是船家也怕顶上“窝藏朝廷钦犯”的罪名,第二天行驶到意大利Liris河口,对马略说补充食水,顺便上岸休息,把马略骗上岸,船家自己扬帆开溜,马略就这样又被晾在意大利海岸。马略没办法,徒步逛到附近一户农家要些吃的,农家的老人人很好,知道马略是要犯,把他藏在河岸边一个岩洞里。可是官兵来附近搜查,马略听到动静草木皆兵,以为老人出卖了自己,慌得自己跳出岩洞,想躲到河水里,结果反而暴露目标,被官兵从河里捞出来,浑身尽是污泥浊水,连衣服都丢掉了。想马略一世英雄,这次真可谓“龙遭浅水”啊。 这里离开罗马还远,官兵抓住马略没有立即处置,而且马略数十年的威望摆在那,当地官府还真不敢轻易动他,於是先把马略羁押在一户农家,现在话讲,叫做“监视居住”。这家女主人范尼娅(Fannia)离婚独居,无巧不巧,这离婚案子还是当年马略当执政官时候亲自判的。那么毕竟是恩是仇呢?这就难说了。按照普鲁塔克的说法,是仇,范尼娅后来以德报怨。当初范尼娅跟丈夫闹离婚上公堂,是因为想要回嫁妆。但是她与人通奸在先,丈夫知道,所以不答应还嫁妆。马略判案的时候,将范尼娅通奸的事情揭出来,令范尼娅的名誉蒙羞,所以普鲁塔克说是仇。但是另有资料表明,其实马略对范尼娅有恩,因为马略将嫁妆判给了范尼娅,只是因为通奸,象征性地罚了范尼娅4个小钱。我个人的判断同意后一种说法:范尼娅是乡下农妇,又不是贵族闺秀,名誉哪有钱来得实惠来得重要?大笔嫁妆拿回来了,那才是真的,通奸罚了几个小钱,有什么了不起么? 既然有恩,那当然马略在范尼娅家受到良好的照顾,附近的农户也都来看他。我说马略骨子里不算平民党,那是从政治上说的。对於这些村夫来讲,马略这个平民出身的昔日大英雄,仍然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呢。官府不好处置马略,这样养着也不是办法,不知为什么,想了个奇怪的解决方案:他们居然雇佣一名森布里人刺客,来暗杀囚犯。官府以为森布里人跟马略深仇大恨,下手当然不会留情。可是这名刺客见到马略,被他的英雄风范吓倒,居然扔了刀抱头鼠窜。走笔至此,我突然觉得名人传里的这段情节,怎么跟中国古时候的章回小说这么相似啊?这的确是正史第一手资料,可是现在读来,戏说的成分太重。也许,英雄的际遇,本来就不能以常理度之? 马略最后还是被农户们放跑了,这次他坐船出海没有再遇风暴,航行到西西里岛登岸取水的时候,又受到官兵袭击,随从被杀16人。一行人登陆北非,打听到儿子小马略的消息。小马在海上还算顺利,逃到努米底亚国王Hiempsal的宫廷。国王倒是热情接待,没有为难小马,但是国王毕竟不想跟罗马作对,他限制小马的行动自由,不让他乱跑,等於是软禁起来。而小马呢,大概是泡妞高手,居然让他泡上了努米底亚国王的妃子。人家由同情而生爱,最后帮助小马逃离宫廷,与刚刚逃到北非的马略会合。 马略父子这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颇有传奇性,大多数情节,恐怕也只能当传奇来听。但是有一点是真的:马略已近7旬高龄,还能在如此艰苦的流亡日子里坚持下来,他必然有他的精神支柱。那是什么呢?原来马略早年看到一只鹰巢里有7头小鹰,后来有预言家对他解释,这预示马略一生会当7次执政官。马略笃信命运,他当时只当过6次执政官,既然还有第7执政官任期,那么肯定他将来还会打回罗马去。这种对胜利和命运的迷信,所有古代的伟大人物都一样,不但马略和苏拉如此,就连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后世的拿破仑,莫不如是。 那么毕竟这个七次执政官的预言灵验吗? 4.“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马略父子在北非招兵买马,等待机会,机会很快就到来了。话说苏拉进军罗马,获得政权,大肆搜捕马略党人。但是苏拉没有在罗马久呆,很快带兵出征东方本都王国去了。这就是第一次米特里达提斯战争,将在下一章具体叙述。这里又有一个历史之谜:苏拉为何在政治基础不稳的情况下轻易离开罗马?难道他不怕罗马政局再变么? 后人猜测的原因,可能是苏拉不得不讨好他的军队。当时的军队,已经不是共和国军队,他们有自己的意志,他们要求致富,他们要求劫掠,而只有对外征服才能致富,留在罗马久驻是不能致富的。所以很可能军队已经等不及要去东方打仗了,而苏拉,无论他多么铁腕,多么一世枭雄,他毕竟依靠军队起家。军队,那是爷。怠慢不得啊。 当然以苏拉的聪明,走之前不可能没有担心,也不可能没有安排。苏拉一方面恢复元老院的权威,尽力在罗马城建立贵族统治的秩序,另一方面作了军事准备。苏拉自己和执政官同事庞皮乌斯即将卸任,他安排庞皮乌斯以同执政官的身份,去东海岸老庞培军中接替指挥权,那里有老庞培的3个军团,而老庞培本人也是贵族党。另外,贵族党小梅特卢斯,也仍然在意大利半岛领兵,继续平定同盟战争剩下的反叛势力,攻打萨姆尼特人。这也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苏拉动身之后,他的安排终于还是出了纰漏。首先是他错看了老庞培。古书中对老庞培的政治立场着墨不多,只说他是贵族党。顾剑个人的观点,即便老庞培是贵族党,他也不是跟苏拉一条心,他极其可能是马略和苏拉之外的第三势力,想要拥兵自重,也有个人野心。这从以下几点可以推测出来:一是在同盟战争中获胜之后,老庞培卸任执政官,回到东海岸老家皮西努姆(Picenum),而他手下的三个军团居然不解散也不转交,跟他回了老家,这不是私家军是什么?二是按照苏拉命令前往接替他的卸任执政官庞皮乌斯,被兵变杀死。我怀疑这背后是否有老庞培暗中指使?三,后来马略反攻罗马,老庞培领军来救,却一直观望,老庞培死于意外后,他的儿子(就是伟大的人庞培)两不相助,自动退回根据地皮西努姆,第四,后来苏拉凭什么如此器重年纪轻轻毫无资历的庞培,甚至纵容庞培抗命?庞培能力再强,毕竟当时年轻尚轻,能强得过卢古卢斯,小梅特卢斯这样屡建奇功的大将,能让苏拉由衷送上“伟大的人”这个绰号?答案么,还不是因为庞培是独立山头,连苏拉本人都要笼络他么? 苏拉临走的政治安排也有问题。他本意是想恢复罗马民主与法制,因此没有特意操纵第二年的执政官选举。这次选出的前87年两名执政官,屋大维(Octavius,与后来的奥古斯都大帝无关)是铁杆苏拉派贵族党,另一人,是平民党首领秦纳(Cinna)。苏拉低估了秦纳,只让秦纳起誓绝不发动平民党政变,就出发了。苏拉前脚走,秦纳后脚就重提分配新公民选举部落的问题,立即与执政官同事屋大维争吵起来。罗马城里两位执政官各有一批徒众,双方又打了起来。元老院撤销秦纳的执政官职务,秦纳逃出罗马城,去坎帕尼亚地区,学苏拉的前例召集军队,准备进军罗马。而老庞培的军队不加干预,在东海岸观望形势。很短时间之内,意大利半岛有300个大队的兵力响应秦纳(应该有夸大)。 马略在北非听到消息大喜,率领少量努米底亚骑兵和几百名支持者登船回到意大利,一路召集到6千士兵,与秦纳汇合。秦纳以当年执政官的身份,授予马略同执政官地位,两人共同领兵。马略和秦纳召集大军合围罗马,苏拉的另一支军队,小梅特卢斯,想来干预,当面的萨姆尼特人跟马略联盟,拖住了小梅特卢斯的正规军。老庞培这才带兵来到罗马,名义上是帮助元老院抵抗马略,实际上驻兵科林门外,仍然观望。后来,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按照阿庇安罗马史的记载,老庞培居然被雷电劈死,他的儿子庞培领兵悄悄地回到皮西努姆。关于老庞培的结局,另外有史料说是在围城战中病死的,我觉得不那么戏剧化的历史更为可信。当然偶尔雷电劈死人不算离谱,但是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兵大将,在战争的节骨眼上被雷电劈死,是否也太巧了一点? 马略和秦纳领军没费什么劲就占领罗马城,小梅特卢斯离开军队去北非避难,庞培保全实力回老家,罗马城里苏拉的家眷,千辛万苦逃到东方苏拉军中。完全控制罗马政权的马略和秦纳,反过来对贵族党头面人物大加屠杀,残忍程度超过苏拉上次占领罗马:屋大维被杀后悬首罗马示众,成了罗马史上第一个被枭首示众的现任执政官。老庞培已死,尸首也被挖出来,用铁钩搭着在街上拖。森布里战争中和马略一起战胜的执政官同事卡图卢斯,这次也被迫自杀。不存在马略念不念旧情的问题,那根本就是马略特别点名要杀的。苏拉走时,元老院里基本换上了贵族派,现在平民党进行彻底清洗,换句话说,元老院的贵族基本杀完了。此时的马略,心理已经扭曲了,差不多进入疯狂状态,象森图里乌斯(Sertorius)这样比较清醒的平民党领袖,去请求秦纳出面劝阻马略,结果连秦纳都不敢对马略讲话。 清洗完毕,新的罗马元老院一面派出另一支罗马军团去东方远征,在打击本都王国的同时,也对付苏拉的军团。另一方面,元老院选举马略和秦纳为明年的执政官(公元前86年)。这样,马略生命中7任执政官的预言,终于实现了。但是马略毕竟已老,过去一年多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他的健康造成很大损害,这次复辟成功,给他的心灵带来狂喜之外,也带来“苏拉回来怎么办”的巨大心理压力。狂喜和重忧都能伤人。马略没有能真正享受他第7执政官任期的权力,公元前86年,上任后17天,马略死去了,享年71岁。 马略一世枭雄,从一介平民奋斗到前无古人的7任执政官,到死也算得到善终,死在床上,而非刀剑之下。只不过,他的事情还远没有完,远方的苏拉,还没有回来呢。苏拉,这是当时压在罗马平民党每个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第六章米特里达提斯战争 回头再说苏拉远征。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提斯崛起并与罗马发生冲突由来已久。为叙事清晰起见,以前没有提起本都事务,现回溯如下。 1.米特里达提斯传奇 从意大利半岛向东,穿越卢布尔雅那山口,就进入南欧巴尔干地区,今天属於前南斯拉夫各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些国家和民族,当时是由希腊世界的霸主马其顿统治。罗马经过4次马其顿战争灭亡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这个继承人国,建立罗马的马其顿行省。这还是不久以前的事情(刚过50年)。马其顿位於希腊北部,希腊半岛向南伸入爱琴海,雅典,底比斯,科林斯,斯巴达这些名城就在希腊半岛上,当时仍然是独立的城邦。如果从马其顿不是向南进入希腊本土城邦,而是继续向东的话,就会渡过赫勒斯滂海峡(现在叫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属於土耳其,再往上追溯,属於东罗马帝国,再追溯到罗马共和国的这个时期,半岛上有好几个独立小国:本都(Pontus),比提尼亚(Bithinia),卡帕多西亚(Capadocia),加拉提亚(Galatia)等等。原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上还有一个国家叫作珀加蒙(Pergamum),在格拉古时代,这个王国的末代国王阿塔卢斯(Attalus)没有儿子,遗嘱将王国“馈赠给罗马人民作礼物”,当初格拉古改革所用的钱,就是从这份“礼物”的国库里调拨。所以现在珀加蒙王国已不存在,罗马在这里建立了亚洲行省。这就跟本都等小亚细亚诸王国发生了接触。这些国家,在民族上是希腊移民加上波斯伊朗种亚洲民族的混合,在文化上以希腊为主,在军事体制上则更象亚洲的帕提亚,亚美尼亚诸王国。 公元前121年,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提斯六世登上王位。这还远在朱古达战争之前,马略苏拉都还没出道呢。 米特里达提斯是当时西亚国王们常见的名字,不但本都有6个米特里达提斯国王,就连帕提亚帝国,前后也有4个国王叫这个名字。但这个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提斯六世可不同,他被称为“大王”,一半波斯血统一半希腊血统,从小在宫廷阴谋的环境中长大,11岁父王被毒死,母后则想要毒死幼年的他。他上台以后,先后杀死自己的兄弟,妻子,妹妹,外甥,囚禁母亲。据说此人勇武异常,天赋不同凡人:他是力大无穷的勇士,跑步冲刺的速度比鹿还快,能够赤手屠狮搏虎,甚至能够空手接下飞来的弓箭和标枪,古书上的米特里达提斯大王,简直就是一个武功高手。但米特里达提斯不是一勇之夫,他酷爱希腊文化,诗歌,戏剧,历史都涉猎非浅,能够流利地讲25种语言(我的天,25种,估计让他考GRE和GMAT一定满分),还会说所有治下地区的方言。这种超常的语言天赋今天还是传奇,几种现代出版的词典,如果书中浅显地介绍了很多种语言,词典就叫作“米特里达提斯”。此人更加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就是他给自己服毒:米特里达提斯日夜害怕自己也会成为宫廷暗杀的牺牲品,因此日常给自己服食毒药,以增加身体对毒药的抵抗力。现在英语里一般解毒剂,有时就叫Mithridate。所以他的事迹成了西方一个著名的典故。大家如果读过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那里面基督山为了复仇,教唆邓格拉斯的妻子给家里人下毒,她的小儿子在念一首儿歌“米沙里旦司,君临邦图斯。。。”书中就是用的这个典故,暗示有人下毒,儿歌里的“米沙里旦司”就是米特里达提斯,“邦图斯”就是本都王国。 以上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传来传去成了神话,究竟有几分真实,各位就象对马略的奥德塞一样,姑妄听之可也。 米特里达提斯六世登上本都王位不久,向黑海沿岸扩张,帮助罗马打败来自大草原的游牧部落萨马提亚人和西徐亚人,顺便将本都势力扩张到今天南俄罗斯大草原的德聂斯特河,顿河,伏尔加河流域。然后在小亚细亚半岛本土扩张,意图统一小亚细亚。罗马对本都在俄罗斯大草原的扩张兴趣不大,但是在小亚半岛有罗马亚洲行省,必然跟本都的扩张发生冲突。大约在罗马的森布里战争之后,同盟战争之前这十年时间里,米特里达提斯派人刺杀了邻国卡帕多西亚国王,想吞并这个国家。可是另一个小亚邻国,比提尼亚的国王尼刻美德斯三世(Nicomedes,他是米特里达提斯的妹夫)却乘虚而入,抢先占据卡帕多西亚王位。米特里达提斯大怒,出兵赶走了卡位的比提尼亚国王,扶植自己的一个外甥当卡帕多西亚的傀儡国王。这个傀儡国王不甘心,起来反抗米特里达提斯控制,被米派人刺杀。这次米特里达提斯干脆将卡帕多西亚王冠给了自己的儿子,另外用当初刺杀第一位卡帕多西亚国王的刺客Gordius作宰相监国。这下卡帕多西亚人民不答应,他们发动起义赶跑了本都来的侵略者,新立的国王亲比提尼亚。然后,米特里达提斯再次出兵驱赶卡帕多西亚的新王。 这样走马灯似的变换,唯一的主题就是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提斯想控制卡帕多西亚王冠,而比提尼亚国王在罗马的支持下也来干预,反对米特里达提斯。比提尼亚王向罗马控诉本都王国,罗马元老院仲裁的结果,是把卡帕多西亚作为自治区,谁也别想得到。再过几年,在当地人民的要求下,罗马立Ariobarzanes为卡帕多西亚国王。米特里达提斯心里恼怒,但是现在不敢得罪罗马,於是挑唆自己的女婿,亚洲的亚美尼亚国王提加拉尼(Tigaranes)出头,赶走国王。罗马元老院对这种“敌进我退”的猫捉老鼠游戏开始厌倦,前92年,派出当时还名气不大的苏拉,以同司法官衔领兵,把亚美尼亚国王和卡帕多西亚的本都傀儡统统击败,令亲比提尼亚和罗马的国王Ariobarzanes复位。然后苏拉出面主持,让本都,比提尼亚两国都必须承认现状,以后谁也不许炸刺儿。这次外交苏拉办得比较漂亮,在罗马提高了声望。这次和谈,亚洲腹地新兴的帕提亚帝国也派出使者。这是罗马和帕提亚在历史上第一次接触。 苏拉回去之后不久,前90年,罗马爆发同盟战争,无瑕东顾。也是合该有事,米特里达提斯的死敌,比提尼亚国王驾崩了,於是米特里达提斯想干脆连比提尼亚也控制下来。老国王有两个儿子,罗马支持哥哥,本都支持弟弟。最开始,米特里达提斯还是不敢跟罗马作对,一看到罗马支持哥哥,就主动退让,把自己的傀儡,那个弟弟给杀掉了。本来此事到此结束,哥哥登上王位。可是罗马派出的调解人阿奇里乌斯(Aquilius)不依不饶,一再刺激米特里达提斯,挑唆支持比提尼亚的新国王跟本都开战。阿庇安说是罗马人逼迫比提尼亚进攻本都。但我更倾向于另一种猜测,很可能阿奇里乌斯这种态度,是受了比提尼亚新国王的贿赂。新国王明白,罗马人一走,米特里达提斯还会再来,自己王位不稳,因此想借重罗马人的力量,一劳永逸打掉本都。而罗马的这些贵族也大多贪污受贿,把国家大事国际大事当作儿戏。因此,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的大背景,也还是罗马内政的腐化,贵族吏治的黑暗。 米特里达提斯号称“大王”,决非软弱可欺,他只是一再隐忍等待机会而已。正好那年同盟战争爆发,罗马在东方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一味依靠战斗力可疑的当地联军打仗,象比提尼亚。米特里达提斯谋定而后动,先在外交上联络埃及,稳固自己后方,再联络罗马亚洲行省背后的马其顿,色雷斯等希腊民族,战略上孤立罗马人,另外还在爱琴海上布满海盗,打击罗马商业和军队给养。等把这些“势”作足了,中国人说,得到“天时地利”,米特里达提斯集结25万步兵4万骑兵,130辆镰刀战车(史书夸张),此外还有按照马其顿方式训练编组的“新军”。可以说本都大军蓄势已久,谋定后动,正合孙子兵法日“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此战结局丝毫没有悬念:罗马盟友比提尼亚人溃败于Amnias河,罗马特使,发动战争的祸首阿奇里乌斯被俘,先在本都游街示众,然后被融化的黄金汁液灌入喉咙而死,也算是米特里达提斯对罗马贵族贪婪性格的最好讽刺。另一位罗马将军,亚洲行省总督卡西乌斯(Cassius)手下只有4万亚洲召来的新兵,未战已经逃散,卡西乌斯本人带罗马亲兵逃往罗德岛。米特里达提斯乘胜入侵罗马的亚洲行省,再渡海峡进入希腊世界,以雅典为首的大批希腊城邦归附本都,爱琴海诸岛屿也基本收入米特里达提斯囊中。 本都大军这次摧枯拉朽,但也并非事事如愿:小亚半岛上罗马的一个小盟邦Paphlagonia没有拿下来,爱琴海上海军强国罗德岛也成功抵抗了本都人,米特里达提斯数次强攻都被罗德岛击退。米特里达提斯最大的成功在希腊世界:他跟数十年来受到罗马压迫的希腊各城邦约定时间,日子一到,希腊各城邦同时发起屠杀境内罗马侨民和商人,据说总共杀死8万到12万罗马平民(肯定有夸大),而本都答应免希腊城邦5年赋税,来报答这个行动。这招既狠毒又聪明。这样一来,希腊城邦跟罗马结下血海深仇,今后就被绑在本都的战车上,再也不能回头了。 以上种种,就是同盟战争之后,罗马决定远征讨伐本都,马略和苏拉争夺统帅权的背景。在此期间,罗马的马其顿行省总督Sura派兵抵抗本都大军,双方正在作战期间,苏拉大军的先锋官,卢古卢斯驰入罗马军中,通知Sura的部队先不要轻举妄动,静候苏拉率罗马远征军主力前来决战。 2.苏拉攻雅典 上一章提到,苏拉与马略争夺远征军统帅权,进军罗马,马略亡命海外,苏拉很快带领部队离开罗马东渡。公元前87年,苏拉率5个军团在依庇鲁斯登陆(Epirus),希腊城邦当中,位於波提亚半岛的底比斯人归附苏拉(ThebesonBaeotia,波提亚是大希腊半岛上的一个小半岛,正如雅典座落在阿提卡半岛,斯巴达座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一样),此后,苏拉以波提亚半岛为基地,在希腊半岛作战。 苏拉的主要作战方向有两个,一是已经归附本都的雅典城,这是希腊城邦抵抗的领袖和枢纽,必须制服;二是驻在希腊的本都野战军。米特里达提斯国王没有亲征希腊,本都在希腊的野战军统帅叫阿克劳斯(Archelaus),是出生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后裔,也是米特里达提斯国王以下,所有希腊战役的本都军队前敌总指挥。这是个很有魄力很难对付的敌人。苏拉军团登陆之后分两处围城,一面围攻雅典,一面把阿克劳斯指挥的本都军队围困在要塞城市庇里尤斯(Piraeus)。这两个城市相距不远,阿克劳斯有恃无恐:庇里尤斯城建筑在半岛上面,城防坚固,本都海军拥有绝对制海权,苏拉根本没有舰队,因此阿克劳斯可以不断从海上获得补给。他的任务,一是与雅典互为奥援,二是把苏拉主力钉死在围城战中。 苏拉明白自己的处境:在陆地上他有行动自由,但是没有海军,另外军队的财政支援匮乏,粮草不足。希腊这个地方盛产石料,所以我们到今天还能看到那么多古希腊辉煌的建筑,雕塑遗迹,因为用石头做的希腊建筑,当然比用木头做的中国古建筑更耐久。但是也正因此,希腊大部分地区土地有限,地少民贫。苏拉的解决办法,是命令士兵抢劫德尔菲神庙和奥林匹斯神庙里的财富,充作军用,让士兵们发一笔横财。苏拉答应以后会将财富归还神庙。抢劫神庙这事非同小可,罗马人也信希腊的神,士兵们心里害怕,据说当时有人在神庙里听到笛子声,我想可能是心里有鬼想象出来的吧。士兵都说这是神明发怒了,在警告罗马人。苏拉这人平时迷信,但他只相信对自己有利的迷信。苏拉笑笑对士兵说,尽管去拿吧,笛声是希腊神明在欢迎我们呢。看来迷信这东西,对强者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同样一件事,在盛世是祥瑞,在乱世就变成了灾异,端看人怎么解释了,无论中外历史上,这种事情都屡见不鲜。 至於这笔钱,苏拉后来的确还了,他没收并卖掉了底比斯的一半土地,收入足够归还债务还有得多呢。什么叫无本生意?这就是无本生意。 军事上,苏拉一开始认为庇里尤斯要塞的阿克劳斯军团,是雅典防御的主心骨,打掉这个要塞雅典就没有战斗意志,不攻自克。苏拉的这个看法应该说没错,但是他低估了本都统帅阿克劳斯的本领。罗马军团百计进攻,阿克劳斯也有百道防御,原本罗马军团的工程技术能力在古代世界首屈一指,对其他民族打围城战攻坚战有很大优势。可是阿克劳斯是希腊人,懂得这些文明世界的攻城玩意,作战意志又无比坚强,他曾经主动率军出击,但是被罗马军击败,阿克劳斯退却在最后,让所有士兵退回城里,城门关闭,他自己才在腰上系绳,由守军拉上城头。苏拉的士兵用土工作业,挖墙角,掘隧道,终于弄塌一段城墙,却发现阿克劳斯早已在缺口后门又修筑了一道月城,继续防御。雅典同时被围,城里人口多,粮草开始不继。阿克劳斯想从要塞突出去,给雅典城送粮食,他的突击准备事先为苏拉所获悉,因为苏拉在城里有两个间谍,每天把消息刻在铅球上投掷出城外(间谍是雅典奴隶,典型的古希腊奥林匹克方式哦,也只有希腊人能这么异想天开地传送情报)。苏拉用埋伏计杀散了阿克劳斯的第一次运粮突击。数次如此,阿克劳斯心里知道城中有间谍,只是不知是谁。他来个将计就计,表面准备再次运粮突击,等罗马军准备反击的时候,阿克劳斯实际上突然杀出城去,烧毁了罗马几乎所有的攻城机械。 此事已近冬天,苏拉无法,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雅典城。同时,苏拉大军粮草运送不畅,表面看是苏拉在围困两座城市,实际也可以说,苏拉本身被本都海军包围在希腊半岛进退不得。这年冬天战事稍歇,苏拉派手下亲信大将卢古卢斯出海,去利比亚和埃及组建舰队,打破海上封锁。卢古卢斯既有冒险精神,也有办事能力。他带三条小船就潜出海外,躲过本都海军舰只,先到克里特岛,将它争取到罗马一边。从克里特到埃及途中,卢古卢斯船队遭遇海盗被打散,卢古卢斯本人平安到达埃及。埃及国王托勒密礼遇卢古卢斯,但是不想在罗马和本都之间帮助任何一方,拒绝借舰队给卢古卢斯。卢古卢斯从埃及又到塞浦路斯,再去罗德岛,沿途联络各个小城邦国家,搜集船只编组舰队,到达罗德岛的时候,已经是一支浩浩荡荡的罗马海军了。利用这支海军,卢古卢斯又能在希腊到处作战,拉拢或者击败反对罗马的希腊城邦,并从背后切断米特里达提斯本人所率领的本都大军。卢古卢斯的这次独立作战持续了一两年之久,等他回归苏拉麾下的时候,已经是战争结束之时了。 再说苏拉,前87年冬天到86年之间,他听到两个消息喜忧参半:坏消息是马略秦纳在罗马复辟,大杀贵族党,现在苏拉军团不仅不能指望罗马后援,苏拉本人都已经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民公敌了。好消息是,米特里达提斯派出一支10万人的大军由亚洲出动,经马其顿南下希腊打击苏拉背后,统帅是王子Arcathias,可是奇迹出现,走到半路Arcathias病死于帖撒利(Thessaly),本都援军停下来了。苏拉加紧围攻雅典城,前86年3月,雅典城破,苏拉纵兵大掠,血洗雅典,再回头集中全力强攻阿克劳斯防守的庇里尤斯城。罗马军团攻破了庇里尤斯的一道又一道城墙,可是每次都发现,后面又有一座新的月城挡住去路。末了,阿克劳斯终于认输,率部登上海面的本都军舰,从海路安全撤离庇里尤斯。 3.喀罗尼亚战役(Chaeroneia)和奥科美那斯战役(Orchomenus) 阿克劳斯撤出庇里尤斯城之后,向北运动,在温泉关附近汇合当初Arcathias带来停在那里的大批援军,加上他自己的部队,有12万之众。苏拉也在毁灭了庇里尤斯城之后,带4万罗马军星夜北上。两军会战于喀罗尼亚。阿庇安罗马史里双方兵力数字肯定是夸大的,因为当初苏拉的军队总共只有4万,他不可能全部带来,再说还有大量战斗伤亡呢。因此还是普鲁塔克记载的罗马军1万5千步兵1千5百骑兵更为可信。同样,阿克劳斯的本都军数字也应该大大缩减。只是,本都军对罗马军占有明显数量优势,大致是不错的。 开始,双方在比赛机动。地势平坦的地方,苏拉不想接受会战,因为兵力不足,但是苏拉让罗马军团跟着敌人行军,为防止敌人用埋伏计或杀回马枪,苏拉每到一地就命令军队修筑起坚固的营地工事,可以凭险据守。士兵一点不能偷懒。这也是古罗马军团作战的惯例。罗马士兵叫苦连天,最后宁可跟敌人拼死会战,也不愿意再挖土了,而这正是苏拉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此时苏拉尾随阿克劳斯到达一处地势狭窄,敌人难以发挥数量优势的战场了。 这是座落在巨石和山坡中间的一小块平地。综合几种记载来推测,苏拉兵力大致呈两线纵深配置,苏拉本人在右翼第一线,苏拉背后是加尔巴(Galba),罗马军左翼由穆雷纳(Murena)指挥,二线是赫滕希乌斯(Hortensius)。罗马第二线大多列阵于山坡高地。这样配备的原因,是为了用二线兵力防止人数众多的本都军迂回。战斗开始,苏拉先让当地向导领一个分队罗马兵从小路绕道突袭敌人侧后的Thurium高地,当地的本都军惊惶失措自相践踏,死3千人。后退的士兵把恐慌情绪传给本都主力。苏拉乘势进攻,命令士兵尽量向前冲,拉近跟敌军主力的距离,这样,本都军的那些镰刀战车根本没有助跑的距离,速度起不来,自然也就失去了任何杀伤力。双方部队扭打成一团。这次战役大概是首次明确记载罗马军团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作战的重大战役。我们知道,传统的罗马军团用疏散队形,士兵之间的间隔正好可以让各人挥舞短剑砍杀。马略改革以后,罗马军团的正面变窄,纵深加大,而这次喀罗尼亚战役中,罗马军队结成马其顿方阵式的密集队形,用盾推搡敌人,同时不用短剑,而用长矛从盾牌的夹缝里刺杀对方。 战斗开始,苏拉指挥的罗马第一线右翼遵照命令,推进得非常迅速,而左翼穆雷纳速度稍慢。阿克劳斯命令本都军伸展自己的右翼,用骑兵去包抄罗马左军。穆雷纳身后的罗马第二线赫滕希乌斯以5个大队出列阻击,同时苏拉从右翼亲自带兵来援助左翼,看准机会,命令赫滕希乌斯从第二线带5个大队中的4个上第一线,加强穆雷纳兵力,打击本都军发动包抄行动之后右翼和中军之间暴露出的中央空档。阿克劳斯发现罗马军阵后面尘土飞扬,旌旗飘动,正确地判断出苏拉离开罗马右翼去增援左翼,立刻命令本军左侧攻击,苏拉见状,带1个大队奔回原来位置。罗马发动全线进攻,大获全胜。据说本都军仅逃出1万,而罗马方面,总共伤亡失踪15个人,这其中还有3个人迷路,第二天归队了。这“11万对12人”的伤亡对比如此荒谬,连古代作家都不信。这是引述苏拉回忆录里的数字,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伤亡数字记录。人人知道苏拉在吹牛,但是喀罗尼亚战役,苏拉决定性地击败了本都主力野战军,这是真的。 这次大战之后,阿克劳斯又会合米特里达提斯国王派来的援军,重新整顿队伍,公元前85年跟苏拉再次会战于奥科美那斯城。苏拉本来以为阿克劳斯不可能恢复得那么快,因此已经北上马其顿,去对付罗马平民党元老院派出来对付他的那支罗马大军。可是听说阿克劳斯又重建军队,立刻回身南下,立意是要打铁趁热,不让本都军喘息。阿克劳斯这次原本不想作战,可是新来的援军将领暗示阿克劳斯想叛国投靠罗马,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阿克劳斯被逼不得不出战。本都军8万人,战线分4列,第一线是镰刀战车,第二线密集的马其顿式长矛方阵,第三线是各种支援部队,第四线是亚洲各国的轻装步兵。战场座落在沼泽里,苏拉的兵力仍然少于对方,命令士兵在两翼挖壕来保护侧翼不受迂回,罗马是三线式传统阵列,苏拉用了个心眼,给第二线步兵每人一段木料,当敌战车发起冲锋的时候,第二线士兵用木料在战场上搭起临时工事,第一线士兵退到临时工事后面,再由轻步兵弓箭手和投石兵以火力杀伤战车,这样本都的战车又一次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反而掉头逃跑,冲击了自己的步兵战线。双方步兵主力硬碰硬地交手,战况激烈,一时间难分胜负。罗马阵线有段时间开始向后退却,苏拉看到形势危急,一把夺过军团鹰标,亲自杀进敌阵,苏拉对身后的罗马士兵喝道:“如果将来有人问起你,在什么地方遗弃了你的将军苏拉,就是在这奥科美那斯的战场上”。古罗马军团战士的荣誉感极强,非常看重军旗军徽,抛弃主帅丢掉鹰标是整个军队的耻辱,因此这一招扔旗于敌阵的激将法,在罗马军队历史上经常上演,当年对马其顿的皮德纳战役就有,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而每次都能在关键的时刻激励士兵。在苏拉身先士卒的感召,和丢失鹰徽的威胁下,罗马士兵振奋精神,冲向敌阵,又一次击溃了本都军队。这样经过两次野战,苏拉表现出优异的战场指挥能力,消灭了本都野战部队的有生力量。 4.微妙的“三国演义” 苏拉在整个第一次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的3年中,都面对着非常微妙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形势。他不但要对本都作战,而且要提防罗马政府军。前面提到,马略和秦纳取得罗马政权后,缺席判处苏拉死刑,并派遣执政官弗拉库斯(Fluccus,马略死后接替马略跟秦纳一起执政)去接替苏拉的统帅权。当然,在罗马没有人相信苏拉会乖乖交出军队,所以弗拉库斯又召集了一支2个军团的大军出发去马其顿,他的副将是芬比亚(Fimbia)。新的罗马军队和苏拉的罗马大军,还有米特里达提斯的本都军队,构成了一个危险的三角关系。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出罗马人的不简单来了:罗马人内部可以非常腐败,可以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对外,罗马人总是一致的,从来没有什么“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窝里斗。苏拉没有去进攻弗拉库斯,弗拉库斯也不来进攻苏拉,因为还有本都这个外敌,双方的你死我活,等打退外敌以后再说。因此,弗拉库斯的军团没有南下希腊半岛,而是在马其顿地区,进攻米特里达提斯本人指挥的本都后援大军,无形中造成了帮助苏拉,隔绝阿克劳斯外援的客观效果。两支敌对的罗马军队,没有你死我活,至少暂时没有,而是进行战略配合。 写到这里,不由得我不想起抗战。国共双方一边抗战一边摩擦,直到今天摩擦还没完,两边的粉丝还在继续打笔仗呢。顾剑也只能叹口气,评论一句“难怪那时候的罗马人天下无敌,毕竟是有他的道理的。” 弗拉库斯的副将芬比亚是个野心家,他煽动军中哗变,杀死主帅,自己掌握了这支军队。芬比亚指挥军队以后,也没有进攻苏拉,而是跟米特里达提斯大战一场,将本都国王击败,围困在希腊北部沿海。现在,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的大局已定,两支罗马军队开始勾心斗角。苏拉在喀罗尼亚战役之后,就曾经北上去对付芬比亚的军队,但是得知阿克劳斯重整军队之后,迅速回兵,又在奥科美那斯战役彻底击败本都人。当时芬比亚的军队还没有跟本都接仗,苏拉还不知道政府军的意图,本都既然已经被击败,苏拉急于跟本都谈判停战。苏拉与本都统帅阿克劳斯会晤,相谈甚欢,甚至很快交上了朋友,阿克劳斯生病,苏拉还亲自去探望。苏拉所提的和平条件甚为宽大:本都从希腊撤军,放弃所侵占的小亚半岛上的比提尼亚和卡帕多西亚,放回战俘和罗马叛变者,交纳3千泰伦脱罚款。其实苏拉绝对不是心慈手软的人物,他这样宽大是急于从东方脱身。苏拉还特别奉送阿克劳斯2千亩波提亚半岛上的土地。无论当时还是后来,都有人指责说阿克劳斯根本就是苏拉的间谍,尤其阿克劳斯是希腊后裔,一年以后又的确叛变本都投靠罗马。但我的看法是,间谍不至於,苏拉可能是一方面利用阿克劳斯来促进和平,另一方面在用反间计,故意离间本都国王和阿克劳斯的关系。说阿克劳斯是罗马间谍,就象说张治中是中共间谍一样,仅仅事后聪明。 苏拉与阿克劳斯谈判期间,芬比亚的军团也击败了米特里达提斯亲率的本都军队。当时卢古卢斯也正好领军从海外回来,抄米特里达提斯的后路。芬比亚派人联络卢古卢斯,请他封锁米特里达提斯海路撤退的途径。卢古卢斯没有做,反而故意放了米特里达提斯一条生路,转去海上打了一场海战,消灭本都海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卢古卢斯的忠诚,不是对罗马的,而是对苏拉个人的。从苏拉的利益出发,当时本都败局已定,不存在战争胜负的问题,而放走米特里达提斯,可能对苏拉有利,所谓养寇自重。毕竟苏拉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成为罗马的主人。 苏拉与米特里达提斯本人会晤于小亚细亚,苏拉以罗马统帅的身份,跟米特里达提斯签订停战和约。米特里达提斯接受一切条件。第一次米特里达提斯战争胜利结束。苏拉现在可以放手对付罗马政府。他先向芬比亚的部队进军。芬比亚起初还想跟苏拉打一仗,但是苏拉威名太重,芬比亚手下军无战心,士兵纷纷开小差,倒向苏拉。芬比亚试图弹压,结果激起士兵哗变,芬比亚又派奴隶去刺杀苏拉,却无从下手。最后芬比亚在绝望中自杀。这支罗马军队就这样未经一战,彻底被苏拉收编了。 万事具备,苏拉下一个目标,理所当然是回兵罗马。无论平民党还是贵族党,人人都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第七章罗马内战 1.罗马的主人 公元前83年,苏拉留副将穆雷那(Murena)带芬比亚留下的两个军团镇守东方,卢古卢斯敛取希腊各城邦的2万泰伦脱战争罚款。苏拉主力军团4万精锐在意大利本土塔兰托港登陆。驻皮西努姆的独立势力小庞培率领他的三个军团来投奔,受到苏拉热烈欢迎。苏拉绝对需要这样的援助,因为意大利各地平民党控制下的罗马军团有20万之众,再加上同盟战争至今仍然与罗马作战的萨姆尼特人,现在也与平民党联盟反对苏拉。 但是平民党的领导人不力。马略已死,秦纳也死。秦纳从公元前87到84年一直是罗马执政官,代替马略成为罗马的强势统治者,他的执政官同事是加博(Carbo)。当时苏拉的东方战争胜利结束,收伏了芬比亚的军团。秦纳召集兵力准备渡海征讨苏拉,但是在出发前被士兵哗变杀死。前83年苏拉在意大利登陆的时候,罗马执政官统帅是卢修斯-西庇阿(又一个西庇阿家族的人物)和诺巴纳斯(Norbanus)。主要的将军有小马略,和森图里乌斯(Sertorius)。这些人里面,只有森图里乌斯是出色的将军,此人当初曾经劝告马略和秦纳对大屠杀有所节制,但是意见未被采纳。森图里乌斯可能是得罪了哪位执政官,在内战开始不久就被调离意大利,去西班牙行省(名义上的原因,是他当选西班牙行省的同司法官衔总督)。平民党内战失败后,森图里乌斯流亡北非。他将来会回到西班牙领导反苏拉的起义,即便在苏拉死后,还是继续给罗马总督小梅特卢斯和庞培制造麻烦。在罗马内战中,平民党最好的将军竟然没有在战场上发挥作用。苏拉这边,除了苏拉本人,手下大将庞培,克拉苏,小梅特卢斯,人才济济。还有一个卢古卢斯留守东方。小梅特卢斯刚刚从北非的流亡地回意大利,投奔苏拉大军,苏拉在罗马以南,小梅特卢斯在罗马以北独立作战。最初阶段,为了收买人心,苏拉严格约束军队纪律,禁止抢劫和屠杀。随着战争越来越顺利,苏拉才露出嗜杀的本相。 这次罗马内战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苏拉接连围困平民党政府军的三支部队,改变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并占领罗马城。第二阶段,以罗马城和解救被困的小马略为中心,平民党军队和苏拉,小梅特卢斯发生数次会战,最后彻底失败。 前83年战争伊始,苏拉与梅特卢斯从南方向罗马进军,小马略和执政官诺巴纳斯迎战苏拉,在罗马以南70英里的Tifata山战役被苏拉击败,死7千人(阿庇安说死6千,苏拉方面阵亡70人),小马略逃走,执政官诺巴纳斯被困进卡普亚城(Capua)。苏拉继续进军,面对下一个迎战的执政官西庇阿。西庇阿与苏拉展开停战谈判,以作缓兵之计,苏拉将计就计,趁谈判期间加紧招降纳叛,结果西庇阿手下纷纷投向苏拉,军队渐渐瓦解。就是在此时,西庇阿说了那段著名评判:“苏拉的性格,一面是狮子的勇猛,一面是狐狸的狡猾,而他身上狐狸的一面,比狮子的一面更难对付”(突发奇想,网上盛传毛泽东评价胡涟“狡如狐猛如虎”的话,不知是真是假出处何在,有人考证吗?如果是假,是否是从这段古书里抄来胡编的?)。西庇阿未经一战就兵败,被苏拉俘虏。据说当时他的全军都逃走投靠了苏拉,整个大营只剩下他父子两个光杆司令还蒙在鼓里。这种史书上的情节,未免也太戏剧化了。但是苏拉破天荒地发了善心,释放了西庇阿。接连击败两位执政官之后,83年冬天到来。下一年的执政官,一个是前年秦纳的同事加博,他是隔年再次当选,领兵在罗马以北与小梅特卢斯作战。另一个是26岁的小马略,负责在罗马以南对付苏拉。前82年开春,小马集结了85个大队的庞大兵力(8个半军团),与苏拉战于普莱内斯特城(Praeneste)附近,苏拉兵少,但是反间计再次奏效,小马左翼5个大队步兵和2个大队骑兵阵前倒戈,全军溃败,小马领着剩余兵力,退进普莱内斯特城死守。苏拉乘机占领罗马。据说此战小马军队2万阵亡8千被俘,而苏拉伤亡23个人。这又是苏拉在回忆录里吹牛。但这的确是一场决定性会战,因为这次战役为第二阶段战事定下了调子:战局的关键是罗马城和平民党的主心骨小马略,平民党以后的作战目的,一是趁苏拉不在的时机夺回罗马,二是多次试图救出困守孤城的小马。 战争第二阶段,罗马北方的平民党势力比南方更强,执政官加博对小梅特卢斯。庞培在小梅特卢斯手下。庞培先在Sena城击败加博的一个独立支队,向北追击越过波河。加博主力和小梅特卢斯主力形成对峙。小梅特卢斯出奇兵,绕道东海岸搞两栖登陆,以出色的机动截断了加博向意大利半岛北部波河流域的退路和补给线,驱赶加博主力向南运动,进入埃特鲁里亚境内(Etrulia)与苏拉主力交战。但这样一来,也给苏拉增添了麻烦:苏拉要保住位于中间的罗马城和围困小马所在的普莱内斯特城,就要面对南北两支敌军:加博的平民党北方军,和南方新加入平民党阵营的庞提乌斯(PontiusTelesinus)统帅的7万萨姆尼特人和罗马平民党联军。萨姆尼特人从同盟战争到现在,一直与罗马作战,现在出兵与罗马平民党联合,对付苏拉。 加博跟苏拉军主力交锋,两次小战受挫,先采取坚守策略,同时派遣8个军团的大军绕道南进,试图解救被围困的小马略。结果这支军队遭到庞培半路截杀,8个军团只回来7个大队。第二次解救小马的努力来自南方,萨姆尼特人庞提乌斯领兵7万北上,苏拉不得不强行军南下,挡住庞提乌斯。加博现在无人看管,乘机与去年被困在卡普亚城的前执政官诺巴纳斯汇合。但是加博和诺巴纳斯既没有进军罗马,也没有夹击苏拉军团,而是翻越亚平宁山脉,去跟小梅特卢斯作战。有可能他们是害怕苏拉,也有可能是感受到小梅特卢斯来自背后的威胁。加博试图以强行军接敌,于傍晚发动奇袭,可是他做得过分了,弄巧成拙:士兵经过一整天山地强行军疲惫不堪,在战场上无力作战,结果被杀1万人,俘虏加上倒戈投降6千人。小梅特卢斯就这样基本消灭了平民党北方军团主力。去年的执政官诺巴纳斯丧失信心,只身逃到海外罗德岛,后来被苏拉追索而自杀。加博还想再试一次解救小马,南方苏拉挡住了庞提乌斯的萨姆尼特军,无法跟加博配合,加博的残军再次被庞培截杀,加博兵败,逃去非洲。 但是加博北方军团主力并未被全歼,剩下各城驻军和各支野战军还有3万余人,主帅逃走以后,各军汇合,由Carrinas,Censorinus,Daasippus三人指挥,南进罗马城。这次小梅特卢斯和庞培都大意了,没有拦截,苏拉本来在南方跟庞提乌斯对峙,闻讯大惊,连忙拔营北上去保护罗马城。这次他有点顾此失彼,因为Carrinas等人的军队没有打罗马,而是急于解救被困的小马略,去了普莱内斯特城。等苏拉一走,当面庞提乌斯的军队跟踪而来,在罗马城下击败苏拉的骑兵部队。前82年11月1日,苏拉被迫和萨姆尼特军会战于罗马城科林门外。这次战役,是罗马内战的最后一战,也是苏拉最危险的一战。苏拉在左翼,克拉苏指挥右翼。萨姆尼特人数百年来都是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最坚定的敌人,他们作战相当勇敢,激战中,苏拉本人也遭遇危险,两支标枪投向苏拉,而他自己没有看见,幸亏苏拉的随从发现,一鞭抽在苏拉坐骑身上,苏拉的马向前一跳,标枪扫马尾而过。这次战役苏拉左翼已经被庞提乌斯击败,苏拉逃出战场,以为这仗打败了,敌军占领了罗马城。可是夜里传来消息,克拉苏指挥的右翼为苏拉取得了最终胜利。克拉苏此人,后来以豪富和镇压斯巴达克起义,以及跟凯撒庞培结成三头同盟而著名。他的军事才能远不如凯撒和庞培,但也并非完全是无能之辈。科林门外一战,大概是克拉苏平生最露脸的一仗。 科林门战役标志着罗马内战结束,平民党彻底失败。平民党的几个司令官,庞提亚斯,Carrinas,Censorinus,Daasippus全被斩首示众,将首级送到普莱内斯特城的小马略军中。小马知道大势已去,在城中和庞提乌斯的弟弟一起自杀,两个人互相杀死对方。普莱内斯特城破,小马的首级传到罗马。苏拉亲自动身去普莱内斯特城执行惩罚。城里所有人被分为三类,罗马人被释放,萨姆尼特人被全部屠杀,当地人中,妇女和小孩被赦免,其余1万2千成年男子被全部屠杀,普莱内斯特城被苏拉一把火烧掉。科林门战役中被克拉苏击败的萨姆尼特残兵3千人请求投降,苏拉假装答应,等这3千人成为俘虏之后突然翻脸,和其他5千名萨姆尼特俘虏一起押到罗马,集体屠杀。 现在平民党的所有首领都已被杀,只剩两个人,一个是数月前逃到北非的加博,一个是逃到西班牙的森图里乌斯。小梅特卢斯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森图里乌斯。森图里乌斯后来在西班牙又坚持斗争了十几年,比苏拉的寿命还长。庞培受命领兵去西西里岛,捉住刚从非洲到来的加博并立刻杀死。此后,庞培继续进军,40天内横扫北非,杀死了马略派罗马守将,撤换了支持马略派的努米底亚国王。年轻的庞培志得意满,却不料在港口准备回罗马的时候,收到苏拉命令,要他解散自己的军队,只留下一个军团。庞培的士兵集体哗变,要拥戴庞培跟苏拉作对,新的内战到了爆发边缘。庞培说服士兵平息哗变,跟苏拉讲和,保留军队,回到罗马,受到苏拉盛大欢迎。从这一段看来,我想可以证明庞培确实跟克拉苏,卢古卢斯这些苏拉部将不同,他其实是一股独立势力,苏拉对庞培不是单纯的偏爱,而是具有戒心,试图羁糜。苏拉何等老到的人物,他知道庞培虚荣心太重,不难控制,所以将24岁的庞培奉承为“伟大的人”,庞培要求举行凯旋式,这是不合法的,因为举行凯旋式除了要有战功以外,必须起码是司法官,执政官衔的统帅,而庞培当时连元老都不是,只是一介白丁。苏拉居然也就同意了庞培的要求,破例为庞培在罗马举行凯旋仪式。 顺便提一句,罗马内战的同时,本都的前军队统帅阿克劳斯叛逃罗马,在阿克劳斯的挑动下,为苏拉留守东方的穆雷那主动挑起第二次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米特里达提斯向罗马申诉,罗马禁止穆雷那无理取闹,但穆雷那无视禁令,再次进攻本都,结果被本都国王两次击败。苏拉正在罗马内战中忙不过来,下令务必停战,召回穆雷那,为了安抚人心,居然为打了败仗的穆雷那举行凯旋式。这场时间很短,没有结果的战争,就是第二次米特里达提斯战争。 2。恐怖的苏拉 苏拉现在是罗马城的主人,也是整个罗马世界的主人。他对平民党实行了疯狂报复,规模和恐怖程度比马略秦纳的屠杀有过之无不及。苏拉宿敌马略的骨灰被挖出来,撒进Anio河。苏拉回罗马城对元老院发布讲演,申诉他“被逼无奈”发动内战的情况,同时把6千名战俘集体屠杀于元老院附近的竞技场。6千战俘临死的惨叫,伴随着苏拉平静的演讲语调,组成怪异而恐怖的和弦,听得元老院每个成员两股战战。苏拉对演讲的效果满意极了。 小梅特卢斯来劝苏拉要有所节制,问苏拉真正想杀的是什么人,对其他人放过就是。苏拉想了想,说也好,於是提出一份清洗名单,上面有40名元老贵族和1千6百名骑士。苏拉这次首开黑名单的先河。当第一批名单上的人都死了以后,苏拉又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清洗名单。另有说法讲这三个名单上所列的贵族分别是80人,220人,220人,三个名单总共开列有4千7百多人。名单上的人被立即剥夺公民权,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奴隶都可以杀他,也可以杀他的子孙,杀了以后可以全部或部分占有被害人的财产,最少也可以获得2个泰伦脱的巨额赏金。这些名单上的受害者,很多并非苏拉的死敌或者平民党骨干,常常是苏拉脑子里想起谁就加上谁,更多时候是他的亲信党徒为了垂涎某个无辜之人的财产,而将此人加进名单。据说有个贵族置身事外,某天闲逛到大会堂看搜杀榜,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榜上有名,这才明白过来“我的房产别墅在追杀我呀”,结果还没跑回家,就被人杀死在路上。中国成语把这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苏拉不但杀人,而且将一些曾经坚定支持平民党的意大利城市,整体拍卖,比如普莱内斯特城,斯波莱托(Spoletum),佛罗伦萨(Florentia)。 2.苏拉恢复罗马法律秩序的努力 苏拉是个很复杂的人,不是戴上一个暴君屠夫的脸谱就算了。他杀够了人,开始致力加强罗马的法律和秩序。公元前82年11月,苏拉被选举为罗马独裁官,这是罗马在一百二十年前迦太基战争中的费边之后,第一次有独裁官。而且罗马的独裁官原本任期半年,这次苏拉当独裁官却根本没有任期,只说“到苏拉认为完全恢复了罗马的秩序为止”,换句话说,只要他愿意,他可以终身独裁。与独裁官身份相称,苏拉有24名持“法西斯”权杖的礼仪扈从(执政官有12个扈从)。苏拉被上尊号“菲利克斯(Flix)”,意思是幸运者(一代天骄?)。这就是为什么苏拉在历史上被称为“幸运的人”苏拉。 苏拉独裁官任内,改变了很多法律,总的来说是大力加强元老院权威。他从骑士阶层补充了300人进入元老院,取消监察官可以弹劾元老的权力,规定保民官必须由元老阶层的人担任,职权范围变小,而且保民官日后不能竞选更高的公职,比如司法官执政官。这样,真正有野心有势力的人就不愿意出任保民官了。但是苏拉同时也削弱执政官的权力,防止强势的执政官独裁,命令任何人当执政官之前,必须当过财政官和司法官,同时又重申执政官任期之间必须间隔十年不准连任的规定。司法官有6人,一个管对内司法,一个管涉外司法,另外4个在西西里,撒丁岛,远近西班牙4个行省领兵。罗马其余的军队由执政官统率。后来罗马司法官又增加到8人,任期两年。 3.苏拉之死 苏拉独裁统治期间,虽然一片白色恐怖,但是他恢复社会秩序,恢复法律尊严的努力,似乎也是真诚的。最令人意外的是,苏拉这个大军阀大独裁者,居然象华盛顿一样毫不恋栈。他当了3年独裁官,主动宣布辞职,而且宣称,辞职以后已是一介布衣,任何人如果在他统治期间受到冤屈,都可以来找他报仇,结果呢,整个罗马只有一个人跟到苏拉家里来骂他,而苏拉就坐在那里听别人骂,也没有对人怎样。其实今人比较合理的猜测,恐怕这些根本是苏拉在故作姿态,连那个上门骂街的,可能都是苏拉事先安排好的“托儿”。苏拉一年以后病死在别墅,享年60岁。他真正的权力,在罗马城的风光大葬仪式上表现出来了:参加仪式的罗马人,无论悲痛与否,一律大放悲声,他们不敢不哭,苏拉老兵在旁边握着短剑,恶狠狠地看着呢。 关于苏拉,还有一些八卦花絮:苏拉的死因症状,按照今天医学观点分析,应该是酗酒过度引起的肝功能衰竭。苏拉退休之后,与他的第5任妻子结婚,新娘叫范莱利雅,是个刚刚离婚的漂亮少妇,她哥哥是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的喀罗尼亚战役中,指挥罗马左翼第二线的赫滕希乌斯。范莱利雅与苏拉在竞技场看角斗的时候认识。苏拉年已60老而弥坚,还能让新婚妻子怀孕,后来生下一个遗腹女儿。近代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小说“斯巴达克思”,就是从苏拉退休的时代讲起的,小说编派斯巴达克思与苏拉的妻子范莱利雅相爱,如果顺这故事再戏说一把的话,恐怕苏拉的遗腹子都会成了斯巴达克思的种。小说归小说,范莱利雅的确在历史上有这个人,也的确是苏拉的妻子,但是奴隶斯巴达克思跟贵妇人谈恋爱,实在不伦不类,苏拉这顶绿帽子,也是子虚乌有。所以后来小说改编成电影,由柯克-道格拉斯主演,就把斯巴达克思的情人改成了一个女奴隶。 据说苏拉的墓志铭是他自己撰写的,翻译成英文,是“nogreaterfriend,noworseenemy”,再翻成中文有点困难,我想可以作两种解释。可以理解为“没有人比我是更好的朋友,更可怕的敌人”,大概跟雷锋叔叔“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象冬天般的冷酷”是一个意思吧。也可以作另一种理解:“我已经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作苏拉的朋友,没人够资格,作苏拉的敌人,都已经死光了。敌友我都已报答。”,就象武侠小说里“恩仇了了,英雄寂寞”的意思。 后一种翻译牵强,但我个人更喜欢。 第八章顾剑的评论 罗马共和国在最鼎盛的时期走向灭亡,最终演变成罗马帝国,马略和苏拉实为其中的关键人物,很可能这两个人所起的作用,比凯撒还要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略和苏拉一起敲响了共和国的丧钟,凯撒亲手给共和国下葬,屋大维最后填土。 就个人而言,马略在军事上最主要的贡献是作为一个改革家,这方面,他的影响力可以跟后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相提并论,因为马略式的罗马军团,后来在凯撒手里威力发挥到极致,是西方古代世界最成功的军事体制。这方面,无论苏拉还是大西庇阿还是汉尼拔,都无法比拟。有一点需要指出:所谓“马略军事改革”,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哪些是马略本人独创的。很多措施确实发生在这个时期,另一些是马略承认了前人的做法。所有这一时期罗马军团的变化,被后人统称为“马略军事改革”。在战场指挥艺术上,马略也是个成功的将军,但是成就要小于他在体制改革方面的成就。就军事艺术而言,我觉得马略不如西庇阿,大西庇阿飞扬跳脱,神出鬼没,善於发散性思维,而马略沉着冷静,甚至有点冷酷,善於调动一切天时地利的有利因素,不打无把握之仗,善於逻辑思维。这两个人的比较,多少有点象二次大战期间的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区别。看过我写的“点评二次大战最佩服和不佩服的三个半名将”一文的朋友会知道,我个人更喜欢那种“冒有算计的风险”的将领。 从政治上和个人心理方面评论,我觉得马略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是个糟糕的政治家。他亲手缔造了一支革命性的军队,却看不出它的政治意义,不会在政治上主动运用这个利器。苏拉在政治上比他敏感,比他胆大,所以苏拉看出来了,苏拉利用了。所以苏拉笑到了最后。马略在政治上有手腕,但是却属於耍小聪明吃大亏的那种,缺乏政治远见和政治原则害了他。究其原因,顾剑觉得还是要从他的背景来发掘。马略其实不是真正的格拉古兄弟式的平民党人,他没有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马略主要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个人主义者,一个放大无数倍的“红与黑”里面的于连成功版。他从卑微的地位,奋斗到7任罗马执政官,性格当中应该有那种不择手段的狠劲,下意识的自卑感,又使得他总想去获得贵族阶层的承认,所以常常会在元老院和平民党之间摇摆。 再回过头来说苏拉。苏拉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穷归穷,社会地位和从小的教养,使得他有更好的政治嗅觉,也有更好的交际手段,来笼络人心,苏拉表面上比马略有亲和力得多,随便得多。这是贵族教育的结果,大西庇阿也是一样的。苏拉在米特里达提斯战争和罗马内战当中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很高,比马略还高,这多半是由於天分。但苏拉比马略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政治上的敏感和远见。而且苏拉更狠,更绝,更加敢想敢干。象第一次进军罗马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苏拉能做得出来,别人连想都想不到。我个人的看法,苏拉之狠毒与马略之狠毒不同,马略多半是由於成长道路上的性格扭曲,而苏拉是天性狠毒嗜杀。 但苏拉又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是暴君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有点自我牺牲的浪漫主义,而这种浪漫主义,又必须以不损害他的个人利益为原则。苏拉晚年恢复法律和秩序的努力,必须被看作是真诚的,虽然那些措施在他死后没有维持多久,但是苏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是真诚的。苏拉不是袁士凯,他拥有比袁士凯更强的实力和更巩固的地位,但他却没有称王。苏拉骨子里还是信仰共和主义的,不管是因为从小教育的思维定式也好,还是他年纪已老,儿子里面后继无人也罢,起码苏拉有一切条件称王而没有称王,相反自动隐退了,留下一个相对平静的共和国。可是,当共和国反对他本人,法律秩序危害他的利益的时候,进军罗马的也是苏拉。他宁可打掉一切秩序,毁灭共和国,再重建秩序,推倒重来,也不会束手就擒。这就是苏拉,一个双重性格的强人。 另外,个人觉得苏拉有一点真是很牛:这人不愧叫做“幸运的人”,你看历史上的大英雄,总有些制约: 要么是受到别的英雄制约,比如华伦施泰因。比如“既生瑜何生亮”。 还有些英雄,打遍天下无敌手,别人制约不了,还有形势可以制约,比如拿破仑,不是输给库图佐夫或者惠灵顿,是输在“一个法国不可能战胜整个欧洲”。中国人也说“形势比人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 再有些大英雄,连形势也制约不了,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比如成吉思汗,那是真正的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走向的大英雄,如果看马其顿的国力,看蒙古的生产力,没有可能的。可是就是这一个人,他做到了,在他之后不久,帝国分裂,因为他的成就违背形势,别人做不到。可是这样的大牛人,还是有“天命”在制约。亚历山大大帝33岁病死,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成吉思汗病死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征服金国和宋朝。凯撒大帝有一肚子的远征计划,结果还没实现就突然被刺。这些大英雄大牛人,最后被“天命”所限,没能完成所有的心愿。 就是这个苏拉特别。似乎此人竟然连“天命”的限制都不受。他征服了一切对手,从未打过败仗,再恶劣的形势也能获得胜利,而且苏拉完成了他想要做到的一切,最后自己退休了,根本没有所谓壮志未酬。此人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杀戮极重,满手血腥,可是没有任何惩罚,苏拉得到善终,是死在病床上的。就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幸运的人”真的是牛,牛得太过分。 无论马略还是苏拉,一世的英雄,但是在罗马史上的名气,却不是特别大,一般群众听说过的都不多。那是因为他们生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的光芒,将很快被另一颗耀眼的巨星所掩盖。 ----凯撒。 凯撒,就要来了。 (全文完) 参考资料: 普鲁塔克:名人传中马略,苏拉,格拉古兄弟,克拉苏,庞培的传记 Hildinger,Erik,2002:SwordsagainsttheSenate.Cambridge,MAaCapoPress Beesly,A.H.,1888:TheGracchi,Marius,andSulla.NewYork:Scribner’sSons Warry,JohnGibson,1998.WarfareintheClassicalworld.London:SalamanderBooks Ross,ShawnAdrian1993.TheRomanCivilWarstotheDeathofSulla. Garland,LyndaandDillon,Matthew2005.AncientRome:FromtheEarlyRepublictotheAssassinationofJuliusCaesar.NewYork:Routledge. (全文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