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未曾远逝的希腊文明:访问希腊散记(2005090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去年10月29日,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员,我踏上了希腊那片令我早已心驰神往的土地,那碧波粼粼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一座座神殿,一处处废墟,至今令我魂牵梦绕。
    是的,希腊是古老的,更是辉煌的。虽然由于外族的入侵,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风光不再,但这块神奇土地孕育的希腊文明却至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影响着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我由此深刻地体味到:外族入侵可以借助武力、强权征服一个国家,占领一片土地,奴役一个民族,但根植于本民族的山山水水、渗入其骨髓的灿烂文化、悠久文明是征服不了的。相反,印证着人类足迹的文化足以同任何外来的力量相抗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始终认为,古希腊尽管有过被长期奴役的历史,但希腊文明并没有远逝、希腊魂永驻。
    阳光·海水·石头
    我们代表团一行访问希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每天的所见所闻或令人感慨万千,或令人击掌惊叹,或引人长久沉思,所有这些,无不在我的内心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而让我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的巨大差异。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国家。从地图上看,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没有水土之利,希腊人凭着勇敢和智慧,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奏响了农耕文明的乐章;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世的文明中心。这种远古的繁荣在《剑桥古代史》中被这样写道: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盛也罢,衰也罢,爱琴海的涛声依旧。跨入21世纪的希腊人也在重新找回自信,力图重温昔日的繁荣。导游告诉我们,希腊地形特点复杂多变:一是多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二是平原辽阔,马拉松平原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的主战场和马拉松赛跑的发源地;三是海岸线漫长,包括海岛在内的海岸线长达1.5万公里,众多的天然海湾、平缓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为人们提供了优良的海滨浴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四是海岛众多,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环绕着希腊半岛,呈众星捧月之势,是希腊对外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成为海上的重要屏障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五是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使整个希腊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干燥炎热,日照时间较长,凉爽的海风使酷暑中的人们深感舒适。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理条件并不优越的希腊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如今正全力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据与我们进行了友好交谈的雅典记协主席安德列森先生介绍,多年来,希腊政府鼓励民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使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们将阳光、海水和石头视为希腊的三大宝,大力发展航运业和旅游业。如今航运、旅游和侨汇已经构成希腊经济的三大支柱。
    过惯了休闲、舒适生活的希腊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他们习惯于晚睡晚起,每晚必尽兴到凌晨两三点钟,而第二天早上不到十一二点钟是绝对不会起床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敬业和务实。访问中,我们接触到的希腊政府官员、新闻界同行、普通民众,大都给人以质朴、务实、风趣、热烈的感觉。他们感情外露,敢作敢为,幽默开朗,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到谱写了人类悠久文明历史之一的古希腊人的影子。
    拥有着阳光、海水、石头的希腊共和国,显然与他们曾创造的辉煌文明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希腊在经济方面还只能称作是小国,但看得出来,希腊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全力推进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努力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描绘着光明的前景。
    文学·哲学·艺术
    漫步在希腊街头,异国风情扑面而来。看见当地人或悠闲地散步,或静静地思考,或发出会心的笑声,我总是在心里猜想:走着的也许正沉浸在文学的天地里,坐着的也许正思考一个哲学命题,那笑着的也许在回味一个绝妙的寓言。这就是真实的希腊,它虽然处处显得漫不经心,但却无处不存在着睿智和哲理。
    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从来不排斥外来文化,不少中国人对希腊文化都不乏较深的理解和体会,连幼儿园的孩童也能讲几则伊索寓言,而研究哲学的言必称希腊,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耳熟能详,从事文学工作的一定对荷马史诗详加研究,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汇点。悠久的文明给后代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
    希腊神话是古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古希腊三大悲剧作者、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等等都从希腊神话中吸取过灵感,采撷过题材;达·芬奇、伦勃朗等都有取材于希腊神话的画作;音乐家也用希腊神话来作曲。总之,在西方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希腊神话的地位十分崇高。
    如果说访问希腊是一次眼界的开阔,那么只有对希腊的文学、哲学、艺术有了较深的了解和体味,才能感受到这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方面的富有。谈起希腊的文明历史,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位希腊人都如数家珍,他们对先辈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再熟稔不过了。在他们心目中,除了希腊神话,最为推崇的还有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希腊民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被誉为史诗的典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它广泛地反映出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古希腊人的生活情况,因而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与《荷马史诗》齐名的还有《伊索寓言》。伊索创作过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广大奴隶和下层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受压迫者的聪明才智和生活理想。有些寓言把残暴的统治者比做狮子和豺狼,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如《狮子和野驴》、《狼和小羊》、《狮子与狐狸》;有些则强调要分清敌友,加强团结,注重友谊,如《农夫与蛇》、《旅人与熊》;还有些教人要勤劳、正直、谦逊,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其中有不少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希腊人是幸运的,他们生息繁衍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希腊人更是富有的,他们拥有如此多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巨匠、艺术大师。相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希腊独具魅力的文明所深深吸引和感染。
    巴特农·雅典娜·圆明园
    雅典卫城、智慧女神雅典娜金像、世界第六大奇迹太阳神阿波罗铜像、奥林匹亚遗址和高达12米的万神之王宙斯神像……如果要排列下去,希腊还有太多值得让人记住的文物古迹和建筑群落。然而若要问到底哪一处最让我难忘,那就是巴特农神殿。
    震撼,摄人心魄的震撼这是我仰望夕阳中默然肃立的巴特农神殿的第一感觉。记得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巴特农神殿的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书,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态上,它是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
    巴特农神殿的确是这样一处非凡的建筑。它是阿克波里斯神殿遗址中最大的一座,同时也是多利亚式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极品。
    我们代表团一行参观巴特农神殿时正值傍晚,在夕阳的余辉下,长方形环绕的48根擎天的石柱直刺苍穹,简练的造型,悲怆的挺立,历经战火的焚毁,巴特农神殿呈现出无可比拟的壮观、威严和沧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神殿殿顶虽已荡然无存,粗大的石柱上布满伤痕,殿内空空如也,地面坑坑洼洼,四处散落着坍塌的残墙断柱,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昔日的壮美威严、富丽堂皇的想象。雅典人崇尚智慧,巴特农神殿祭祀着雅典守护女神雅典娜。她是宙斯最喜欢的女儿,据说她是从宙斯前额蹦出而出世的。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代表智慧、推理和纯洁,最眷顾的城市是雅典,橄榄树和猫头鹰是她的象征。
    不幸的是,美丽的雅典娜并没有庇护住苍生,甚至连自身也很难保全。在希腊漫长而坎坷的历史中,巴特农神殿总是成为战争争夺和攻击的主要目标。早在公元前480年的波希战争时,神殿就遭到波斯人的破坏,到公元前438年才被修复;罗马人占领希腊后,神殿被改为基督教堂,土耳其统治希腊时,神殿又被改作清真寺。1687年,威尼斯军队进犯雅典,包围了阿克波里斯山丘,土耳其军固守于此,竟利用巴特农神殿作火药库。其结局可想而知:在威尼斯军队强烈的炮火中,这座耸立了两千多年、已成为希腊文明象征的巴特农神殿轰然倒塌,美丽的雅典娜女神被无情毁灭。
    当历史走入近代时,巴特农神殿再次经历了一场浩劫。1801年,英国人詹姆斯·额尔金将巴特农神庙的艺术珍品洗劫一空,掠走了所有能搬动的宝藏。诗人拜伦曾写下悲壮的《哀希腊》,猛烈抨击额尔金在希腊摧残古迹和偷窃文物的恶行,指责一个苏格兰劫盗使得英国蒙耻。然而诗人的指责在贪婪、野蛮的强盗面前,实在显得微弱。
    历史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相似,颇有意味的是,数十年后,詹姆斯·额尔金的儿子詹姆士·布鲁斯指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于1860年10月6日攻占了圆明园。如同巴特农神庙的遭遇一样,侵略者在掠走了园内不可胜数的无价珍宝和文物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竟把这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付之一炬。同样是位大诗人,也是拜伦好友的雨果,在圆明园惨遭焚毁之后以其犀利辛辣的笔锋,义正词严地痛斥了英法联军践踏人类文明的强盗行径,他在信中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
    拜伦、雨果短短的几行字,就把额尔金父子所代表的西方殖民者毁坏人类两大文明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圆明园永远成了历史,巴特农神庙的浮雕却成了英国与希腊外交史上的不愈伤痕。访希期间,我们参观了一位希腊已故文化部长的塑像,这位叫曼考丽的女部长塑像铭文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会复活。女部长内心深处的痛谁人能解?
    巴特农神殿的无情遭遇也永远是希腊人心中的痛,正如圆明园的被焚是中国人永远的痛一样。相隔数千里的中国和希腊,同属文明古国,都曾经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也都有过被外敌入侵的屈辱历史。我想,正是由于这相同的遭遇,才使得希腊人民和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和某种心灵的默契。
    战乱·抗争·新生
    巴特农神庙的遭遇完全可以看作是希腊兴衰的一个缩影,其实希腊人民和巴特农神庙一样,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历经战争的动荡,外族的入侵。走进希腊,领略了古希腊的文明和艺术,使我对这个民族产生了难以遏制的了解的欲望。
    据史书记载,希腊文明可上溯到公元前16至公元前12世纪,正是《伊里亚特》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公元前1700至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时期。到了公元前1450年前后,半岛上的希腊人渡海占领了克诺索斯及克里特岛其他地方的王宫。克里特文明逐渐衰落,爱琴文明中心转入迈锡尼地区。
    迈锡尼文明大约于公元前1580至1200年左右出现于伯罗奔尼撒的迈锡尼、泰林斯、派罗斯等地,同时还出现了希腊半岛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公元前13世纪后期,迈锡尼各邦开始衰落。从北部进入希腊半岛的多利亚人部落乘机崛起,南下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毁灭了迈锡尼诸城邦。此后,希腊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已多达200多个,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斯巴达和雅典。公元前5至4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逐渐由盛到衰。其间,东西方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希波战争,战争最终以波斯人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全盛阶段,公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受到国家强有力的保护,国家鼓励贫民参加文化和政治活动。这一时期,希腊的诗歌、文学、戏剧、史学、建筑及造型艺术都获得辉煌的成果,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北方马其顿地区出现了君主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并迅速控制了希腊各城邦,成为地中海上的强国。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开始大规模东侵,打败了波斯国,把印度河流域、埃及、中亚乃至希腊的全部地中海文明区联合在一个大帝国中,促进了该地区的文化发展,使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亚历山大死后,大帝国迅速瓦解,新兴的罗马军团乘虚而入,于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全境。从此,希腊陷于外族统治之下。
    在罗马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希腊沦陷了。但是,不甘受奴役的希腊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反抗,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不幸的是最终都被罗马人残酷地镇压了下去。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西半部在外族的入侵下灭亡。公元395年,希腊被并入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版图。但是,罗马虽以武力征服了希腊人,古老的希腊文化却从一开始就逐步征服着文化上比较落后的罗马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习了先进的哲学、修辞学、诗歌、雕塑和科学技术,基督教升格为国教,希腊语被确定为官方语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逐步演变为希腊化帝国。
    此后,希腊在经历了漫长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后,还经历了长达400年的奥斯曼帝国统治,直到1924年才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阅读希腊的历史,无疑是在阅读一个民族的兴衰史,一部世界战争史和发展史。频起的战争,外强的入侵和永远无休止的内部争斗,使希腊人民饱受流离失所的战乱之苦。然而我要说的是:自古至今,尽管弱肉强食似乎已成为亘古不变的铁律,但辉煌的文明、代表了人类智慧的文化、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支撑着一个民族艰难前进的步履。历经劫难而后生、历经坎坷而愈勇,并最终走向民族独立自强的希腊民族,不正是对此最有力的诠释吗?
    访问希腊,在使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加深切了解的同时,也促使我对东西方文明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今,历史早已掀开了新的一页,希腊共和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充满魅力和活力的一员。希腊人民正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创造和平与发展的崭新生活。希腊文明,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但它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已经长久沉淀在世界文明之中,已经融入了希腊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中,凝聚起民族复兴的无穷力量。希腊文明一如爱琴海的水,永不干涸,永存不朽。(来源:军事记者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