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张程]九尾狐从祥瑞到妖异转变的思想内涵——以汉唐为中心的考察(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中国民俗学网 张程 参加讨论

          3 余 论
    在历史上,九尾狐从人间祥瑞变为民间信仰中的妖神,进而蜕变成被人憎恨的妖物,其地位更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人为地赋予了多重含义的九 尾狐,再也无法占据神圣、庄严的瑞兽地位而最终沦落入人们的憎恶中。九尾狐从瑞兽到妖兽的变化,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葛兆光在《道教与中国文化》中阐述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与底层民众之间的文化差异比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之间的教派差异更为深刻。那么,又如有学者所论述的那样,中国古代的九尾狐信仰与“士大夫阶层通常用以作为思想载体的儒家五经及其注疏和义理阐释之间所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40](p111) 作为民间崇拜的九尾狐信仰并不属于儒家正统文化,但却能成为超社会阶层的共识,在“正统文化”占主导的古代顽强发展,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世俗文化、市井文化发展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山海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班固.白虎通[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郝易整理. 黄帝内经[M].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4]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朱存明.汉画像之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王守亮.唐前瑞狐文化的演变与兴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
    [8]卜商.子夏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9]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0]屈原.屈原集校注[M]. 金开诚,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白行简.狐死正丘首赋[A].文苑英华:卷一三四[C].北京:中华书局,2003.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3]论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任志强.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5]毛亨著,郑玄笺,孔颖达疏,陆德明音释,朱杰人、李慧玲整理.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6]竹书纪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田鸠.田俅子[A].稽瑞[C].北京:中华书局,1985.
    [18]逸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9]赵在翰.七纬[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0]赵晔.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1]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2]鱼豢.魏略[A].太平预览:卷第九百九[C].北京:中华书局,1985.
    [23]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4]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王褒.四子讲德论[A].昭明文选:卷五十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6]孙柔之.瑞应图[A].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四十七[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孙柔之.瑞应图[A].艺文类聚:卷九十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28]郭璞.山海经图赞[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29]胡堃.中国古代狐信仰源流考[J].社会科学战线,1989,(1).
    [30]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1]郭璞.玄中记[A].鲁迅全集:古小说钩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2]葛洪.抱朴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3]张鷟.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4]戴孚.广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5]李剑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6]段成式.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7]田况.儒林公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8]赵令畤.侯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9]江荫香.九尾狐[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3.
    [40]范立舟. 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3,(5).
    【A】狐在中国古代早已超越其本身的生物性,成为思想文化中多重观念的载体和多元意义的象征。而在中国古人的意识和想象中,狐类中有一种形貌独特的“成员”,即九尾狐。九尾狐因其拥有“九条尾巴”的显著外表,成为“狐文化”中最显眼的符号。九尾狐脱胎于狐类,从九尾狐成为国家政治祥瑞到沦为妖类的演变历程中,也将“狐”背后蕴含的文化概念释放到极致,九尾狐成了“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范例。
    【B】此三则记载皆为狐妖截人发。详见《魏书·灵征志》《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和《北齐书·后主纪》。
    【C】前文所引张鷟《朝野佥载》中的记载表明,唐人对狐神的供奉都是普通之物。
    本文原载:《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