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方苞是清朝著名散文家、文学家,出身桐城“桂林方氏”,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合称“桐城三祖”。方苞尊奉程朱理学,著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作品,深受康熙帝赏识,封其为布衣宰相,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于1749年病逝,享年82岁。 人物生平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749年9月29日)病逝。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方苞康熙 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方苞方以智 方苞是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方以智是长房的,又叫“中一房”;方苞是小房的,又叫“中六房”。方以智是桂林方第十四世,方苞是是桂林方第十六世。 方以智的曾祖父方学渐与兄方学恒,年轻时曾住在桐城北乡大关镇附近的白沙岭那地方,有连理树,所谓“白沙岭植呈连理之祥”,于是二人在此构连理亭。所以,方学渐这一房后裔又自称为“连理亭方氏”。 方苞的高祖方大美自明末迁到金陵后,他们这一房在金陵落户开枝散叶,方苞在金陵建有桐城方氏支祠,还为来金陵赶考的桐城方氏子弟及同乡学子提供帮助。 人物评价 1:姚鼐有言“阅太史公书(《史记》),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与陈石士书》) 2:袁枚早年评方苞文与王渔洋诗,有“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之句。 3:王源赞评方苞文为“宋以后无此清深峻洁文心”。 4:姚范说“望溪文于亲懿故旧之间,隐亲恻至,亦见其笃于伦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