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唐井与井栏壶渊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1-19 收藏快报 黄诚 参加讨论

    ■江苏溧阳 黄诚
     
    熟悉紫砂艺术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曼生十八式”一词,清代乾嘉时期名士陈鸿寿在江南溧阳担任县令时,结识了邻县宜兴紫砂制壶艺人杨彭年,并对杨彭年的制壶手艺十分欣赏,认为“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龚春)、时(时大彬)遗法”。于是便由陈鸿寿设计,杨氏具体操制,最后壶身再由陈鸿寿刻书题款,二人共同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款式的紫砂壶。因为陈鸿寿,以“曼生”为号,所烧制的壶上钤印有“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等署款,故人们便将这批壶称之为“曼生壶”,并总结为十八种式样,称为“曼生十八式”,成为后世制壶艺人所参考模仿的式样。这其中“井栏式”壶便是其中一经典款式,一直为今人所追模。
    而陈鸿寿之所以想到以井栏为原型设计紫砂壶,其缘起便是其为官所在地溧阳的一处唐代石井栏(图1)。溧阳的这处唐石井栏现存市区凤凰公园内,系火山玄武岩质地,井栏高54厘米,径长86厘米,口沿宽11厘米,井肩部等距钻有三个孔,每个孔直径5.5厘米。井栏可贵之处便是这井腹侧表面刻有21行共计91字的唐代铭文。铭文全文为:“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阑。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霑胜福者,超于弥勒前。”井栏上的整篇铭文书体敦厚朴实,虽历千年风化仍旧清晰可辨,清代诗人郭麐曾有诗赞其书刻“大书深刻笔浑厚,字体仿佛颜欧虞”(《零陵寺唐井歌》)。
    通过井栏上铭文可知这座唐石井栏原系唐代溧阳零陵寺中之物,唐元和六年(811)寺内高僧澄观请匠人做此石井栏并为其做了篇意味深长的偈语,镌刻铭文于其上,流传千余年而至今。近代金石考古学家马衡在其所著《凡将斋金石丛稿》内《中国金石学概要》一篇中关于“井栏刻字”一条中记载:“唐之井栏题字,仅溧阳零陵寺元和六年一刻及宛平开成四年一刻。”也正是这唐代石井栏世间罕有,当时作为喜好金石的陈鸿寿在溧阳担任县令并主持修订《溧阳县志》时于县志内专门有篇幅记载这座唐代零陵寺古井栏,并对其流传做了考证文字。
    今天在南京博物院中收藏有一把由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所合制的曼生壶中的仿古井栏壶(图2)。该壶通高8.9、口径7.9厘米,壶身两侧有陈鸿寿镌刻长篇楷书铭文,一侧刻铭为:“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另一侧刻“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留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其刀工劲健深刻,表现出陈鸿寿作为篆刻家的深厚功力。底钤篆书阳文“阿曼陀室”方印,把下有篆书阳文“彭年”小方印。壶上铭文即为溧阳唐石井上的铭文原文,只是原石铭文中为“将来造井阑”,壶上刻成“将来作井阑”,仅一字之别耳。并且陈鸿寿在铭文末尾标注了“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故由此可见这壶形即是陈鸿寿仿自溧阳唐代零陵寺石井栏。回头再看这仿古井栏壶,壶身敦厚,短流圆把、平盖平底,确实与溧阳所见唐石井栏很是相似,颇得其中神韵。
    所以说名士陈鸿寿以古朴的唐井作为参照设计井栏壶,不仅巧妙地彰显了唐代千年古井的历史厚重感,体现了陈对金石古物发自肺腑的喜好,同时也堪称是陈鸿寿融古于今创烧曼生壶的最好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