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古今文献 >

西江流域民间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建军 参加讨论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珠江水系中流量最多、运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三水与北江交汇。百色、南宁、贵港、桂平、梧州、肇庆、佛山、广州等沿河城市,均是历史悠久、食货充盈、文教昌盛的州县,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献,现查明的主要有碑刻、契约、民歌唱本、木鱼书、牛哥戏、宗教经文、方志、族谱、蒙学读物、医药书、小说、账本、票据、信札等。目前这些文献散落在古村落、地方圩镇、各类行商坐贾、古旧书市场、民间收藏家,以及西江流域沿途重要的市、县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之中。民间文献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史研究中长久不衰。因此,全面收集和整理这批地方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补充方志、政书及文人笔记等文献之不足。对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的全面收集和整理,能补充和丰富岭南地区大型丛书,如《广州大典》《广东文献集成》《桂学文库》《杂字类函》等地方文献编纂之不足。以西江流域杂字文献为例,目前《广州大典》《广东文献集成》对西江流域杂字文献虽有收录,但对其性质界定不清,或置杂字于杂书类、或侧之于子部类、或列入经部小学类,而且收集数量少,甚至不收录。目前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搜集岭南杂字文献四十余册。除杂字等蒙学读物外,西江流域民间还发现大量的木鱼书、医药书、族谱、宗教经文等文献,当前大型类书多未收录。所以,如何全面收集和整理这类地方民间文献,并按专类汇编,是当前西江流域地方文献整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二,民间文献是传统文化的记忆库。当前对地方民间文献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比较高的文物价值,更重要的原因是民间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记忆库,如《捷经·家务章》:
    读书求名,寻师访友,雇工务农,舂米酿酒,喂猪养蚕,牧牛蓄狗,勤俭持家,义方教子,学艺做工。贸易生理,设神祭庙,逐疫迎祥,逢年祝寿,问疾吊丧,朝坟扫墓,春禴秋尝,弥月周岁,嫁女娶亲,擣粑包粽,支客待宾,修房起屋,整库葺仓,做栏打灶,种碓安床,牮正崩塌,检点门墙,塞堰修圳,砌墈筑堤,疏通沟洫,整理壕基,垦田作壩,沤粪填泥,开窑取矿,起塔挑砖,思柴买岭,种菜围园,撒秧辨谷,挖芋种棉,薅田看水,割茅烧灰,下麦点荳,纳粮当差,早起晚睡,关锁门房,搬柴挑水,扫地焚香,锄地铲草,养蚕种桑,纺花织布,理线绩麻,放账讨债,买卖借赊,纷纷家务,随便说些。
    这一段文字立体式地展示了传统社会农村生活的全貌,不仅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衣食住行,还详述了婚嫁丧葬、逐疫迎祥等民俗内容。
    第三,区域史研究的新材料。区域史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热门方向,强调“眼光向下”,关注基层,注重田野。民间文献的基层性是理论探讨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们以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服务于区域文化研究,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例如宋元时期梧州藤县中和窑发展兴盛,生产瓷器远销海外,是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遣队。可这样一个岭南地区有影响的陶瓷生产基地,明清以后却莫名其妙地中断了,甚至可供稽查的方志史料都未见只字片语,然而在搜集到的桂林清乾隆年间的蒙学读物中,却意外地记载了梧州的陶瓷信息:
    瓷器名称不易知,但随时俗换为宜,茶杯饭碗酒杯异,七寸碟盘三寸歧,磬口大声画玉龙,展边汤饭折腰隆,红花自与花别,细料宁云粗料同,玻璃玩器琉璃盏,更有洋瓷五色满,糙碗蒸盘沙碟粗,看来不若梧州碗,诸般鬼崽亦多情。笔架笔筒与净鉼,冰盘乳钵煖锅灶,腰鼓烧砖屋瓦新,水油茶酒四般壶,油盒调羹印盒殊。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时期广西瓷器行业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乾隆年间广西地区瓷器行业已经比较发达;洋瓷、洋货至少从乾隆时期就已经大量倾销中国,中国老百姓对洋瓷的态度是“诸般鬼崽亦多情”,并认定“不若梧州碗”。
    第四,丰富文献学理论建设。集中收集、整理和研究西江流域传统社会的民间文献,能丰富文献学理论建设。首先表现在探索民间文献新的分类方法上。传统经史子集式的文献四分法不能将地方民间文献进行周遍分类,西江流域民间文献有十多种,如何将这十多种文献进行分类的同时,揭示这类文献的性质,非常值得深入探讨。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试图将西江流域民间文献以事用(碑刻、契约、蒙学读物、宗教经文、账本、票据、信札)、娱乐(民歌唱本、木鱼书、牛哥戏、小说)、养生(医药书、性理书)、说史(地方志、族谱)新四分法进行周遍性的分类。其次是揭示地方民间文献的典型性特征。西江流域地方文献方言俗字繁多,契约文书中方言词如“粪脚钱”、“乃埋”等方俗语词俯拾皆是,尤其是契约文书中丰富多样的签字画押方式(中+心、福+心、正+心、平+心、公+心、好+心、同+心、共+心等十多种),极具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特色,这种任意涂抹的画押对研究汉字构造具有启发意义。再次,能进一步探讨民间文献的形式特征。西江流域地方文献十多种,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多以韵语形式行文,如蒙学读物有新三字经、四字经、五字经;宗教经文有四言、五言、七言;说唱文献木鱼书一般七言押韵;牛哥戏唱词多为五言、七言。甚至小说、医药书、契约文书等都以押韵行文。上述民间文献内部不仅形式相似,内容上也多汲取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教化底层百姓,其内在系统性特征非常明显。
    (作者系梧州学院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