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八篇(4)

http://www.newdu.com 2017-11-22 国学网 张伟保罗志强赵善 参加讨论

    总结
    总结织布局近十五年历史[133],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彭汝琮建议创办企业到1879年底,至彭撤换为止。在这一年多,虽设立基本架构,但由于在厂址选购犯下错误,再加上在招股工作一筹莫展,进度极为缓慢。
    第二阶段,是1880年至1887年的7年间,先后由郑观应、盛宣怀等人担任会办,负责公司实际工作,同时由龚氏兄弟充任官僚代表,官商势力均半。这段时期的特点如下:
    其一;长期存在着官僚派与实业派争端,且常发生亏空。
    其二;资金主要来自商股,官方只在行政上作出干预,未为企业直接提供资金。
    其三;筹备工作缓慢,且出现策略性的错误投资。期间因资金不足,一直未能开机生产。期间李鸿章为企业争取税务优惠和十年的专利。
    第三阶段,由1887年改组至1893年10月厂方意外焚毁的五年。这阶段一改过往依赖商股的原则,由官僚出资等途径注入资金,此举令市场对企业增加了信心,其后不少企业亦相继效法,解决了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即陈锦江所说的官督商办企业逐渐过度的官僚化的现象。[134]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新式企业有集资的困难,织布局也不例外。直到1887年改组后,问题才得以解决。但是,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市场的资本匮乏,还是企业集资能力不足呢?以织布局为例,因受到官督商办模式限制,长期都以官僚派系担任公司的管理层作为李鸿章代表,而他们对于商务认识不深,作风保守,经常出现滥权、亏空、致使权责不清。当时的企业普遍又缺乏规范的会计和审计管理(Accounting and Audit Control)制度,[135]加上官僚企业的信誉低落,自然无法吸引资金。
    其实,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时,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外围因素,例如投资环境、产权保障、营商环境等基本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即包括企业信誉、前景、投资回报。试问像织布局这一类官僚习气极重机构的管理作风,又如何为企业建立信誉,给予投资者足够信心?笔者认为这似乎才是新式企业集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论者以晚清各官督商办企业遇上集资困难,认为中国缺乏资金投资于新式企业,实乃本末倒置的说法。外围因素方面,据郝廷平、聂宝璋汪敬虞各自对买办阶层的研究,发现自1842年至1894年间,买办商人已累积大量财富,市场上充斥着一定数量的资金可供融资。[136]
    内部因素方面,官僚派系于新兴企业中的权力过大,往往发生滥权现象,更甚是官督商办企业存在国有化风险,[137]商人即使拥有股权,但在过度的官僚化现象下,核心决策权掌握在官僚代表手中,股东没有投票权、决策权,自难以吸引大量的潜在投资者。
    总言之,织布局经长期筹备才能开机,且管理及经营上诸多不是,直到政府干预下才有所前进,李鸿章对困局感到无奈,乃大量注资,令企业进一步官僚化,籍以推动企业发展,虽然官僚力量使企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官僚派系对经商认识不足,因而错失了诸多机会,最后更赔上了整间企业。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强大的官僚力量,在那个时代环境,确实很难顺利建立新式企业,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然而,官僚的过度参予,又令到企业的发展加上很大的局限。若然中国像日本政府在企业上轨道之际就卖予商人,中国新式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很不一样。事实上,中国的改革者不像日本般权力集中,全国上下全心全意推行现代化改革,中国的改革者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处境先于行业的整理利益,自然没能产生日本主事者的宏观视野。织布局所遇的问题,或许是整个近代工业企业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附表一:1867-1885年外国棉织品输华统计表(单位:1000关两)
    
年份棉布占外国货品进口总数百分比(%)棉纱占外国货品进口总数百分比(%)
186822,40835.41,7802.8
187022,32937.61,7662.6
187225,41937.81,5282.3
187418,28628.41,9693.1
187620,22928.82,8394.0
187816,05422.72,5213.6
188023,41129.54,5054.6
188222,73929.34,5055.8
188422,16330.55,5848.9

    资料来源:节录自Hsiao Liang-li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1864-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 pp.38.
    
    附图一
    
    附图二
    资料来源:据附表一制成。
    附表二:1884年上海机器织布局股票分布表(按款股票)
    
代号12345678910111213
股东公平缫丝新纸沙峇自来水施宣布股(电报)贵池鹤峰火车搪牛奶电灯玻璃长和泰
股票数目1443703527051035471045151
百分比18.25%46.89%4.44%0.25%8.87%0.63%1.27%4.44%5.96%1.27%5.7%1.9%0.13%

    资料来源:《盛檔;6》,「郑观应移交账册」,页75。
    
    附图三
    资料来源:据附表二制成。
    附表三: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所欠外债表
    
借款人借贷数目(规银:两)还款日期
轮船招商局100,0001891年4月9日
仁济和保险公司100,0001891年4月9日
汇丰银行100,0001890年12月31日
汇丰银行50,0001891年3月1日
怡和洋行50,0001891年2月3日
麦加利银行50,0001891年2月4日
法兰西银行50,0001891年2月23日

    资料来源:《盛檔;6》,「上海机器织布局向仁济和借款凭执」,光绪十六年八月初一日(1890,9,14),页155。
    附表四:1890-1895年华商各棉纺织厂概况
    
开车年厂名本厂纱机(台)全国累积纱机(锭)资本(两)本厂布机(台)全国累积纱机(台)备注
1890上海机器织布局35,00035,000/530530由彭汝琮创办
1891华新纺织布局7,00842,008240,000/530由龚照瑗创办
1892湖北织布局30,44074,4641040,0001,0001,530由张之洞创办
1894华盛纺织总厂64,556104,0202500,0007501,800前身为织布局
1894裕源纱厂25,000129,020400,000/1,800盛宣怀、朱鸿度创办
1895裕晋纱厂15,000154,172350,000/1,800创办人为黄晋荃
1895大纯纱厂20,392174,564400,000/1,800盛宣怀、杨宗濂等人创办

    资料来源: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页99-100;陈伟宁:《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以盛宣怀为中心的个案研究》,页57。
    附表五:上海机器织布局企业综合分析表
    
企业目标抗衡外国棉纺织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管理模式官督商办,由官方主导所有的企业策略
人事组织由官方委任官僚背景及商人背景人员担任管理层
竞争对手外国(英国为主)入口的洋纱、洋布
资金来源1887年前主要是公开招股方式集资,此后分别由官方直接拨款及国营机构注资
竞争优势得到官方支持,提供税务优惠并且享有十年专利权,独占国内建厂市场
目标市场以上海地区为主的国内市场
生产技术由美国工程师丹科主持,引入欧美先进机器及技术
产品开发以中国短棉花织出洋纱及洋布

    附表六:上海机器织布局SWOT 分析表
    
I. 优势 (Strengths)
因素
    1.政府提供税务优惠
    2.十年的专利经营
启示
    1.官方保护享有特权,造成寡头垄断,对企业而言,应大有可为
II. 劣势 (Weaknesses)
因素
    管理方面:
    1.官僚人员对经营企业缺乏认识
    2.官僚派与实业派存在长期分歧
    技术方面
    1.错误投入生产技术
    2.筹集资金能力不足
启示
    管理方面:
    1.创办企业者及管理人员末有充足的计划与准备
    技术方面
    2.官督商办企业的权力与分工有欠明确
    3.官督商办末能为商人提供足够的信心投资
III. 机会 (Opportunities)
因素
    1.市场方面:国内市场庞大,对高质及相对于土布价廉的纺织品需求殷切
    2.财务方面:1887年后得到官方支持,资金充裕
启示
    1.开机生产后生意额急速上升
    2.官方资金有利于企业扩充
IV. 威胁 (Threats)
因素
    1.环境方面:官员之间互相包庇,李鸿章私下容许张之洞越过十年专利另办纱厂
    2.竞争方面:外国纺织品数量持续上升
启示
    1.反映了改革运动并非中央由上而下的全国性改革,只不过是洋务派的的权力妥协
    2.因专利而导致土布业末能转型及限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附表七:上海机器织布局大事年表
    
年份事件
1874-1875年李鸿章上奏朝廷,提出中国应自行发展机器织布工业
1876年李鸿章以公款10万两,计划兴建工厂,并进行实地考察
1878年彭汝琮得到李氏支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8年郑观应出任会办,太古买办卓培芳、上海绅商唐汝霖,以及候补知县长康等人为协(帮)办
1879年4月间《申报》报导当时传出不少广东商人打算退股另起炉灶的不利消息
1879年7月24日以32,000两购买上海虹口下海埠地区原属潘源昌的和记栈房作为基地
1879年底郑观应请辞,并批评彭氏管理不善
1880年李鸿章委任侯补道翰林院编修戴恒总理局务
1880年郑观应再次入局,并请经元善协助整理财产
1880年10月连续3日在上海《申报》刊登「上海机器织布招商局章程」,效果并不显著
1881年初进行产品实验,英国厂方把样品寄回中国,得到正面回复
1882年初与美机械制造商签订合同
1882年3月取得十年专利权,限制1882-92十年内,华洋商人不得在中国设厂,只许以附股于织布局方式投资
1884年5月21日郑观应向李鸿章推荐盛宣怀入局
1884年底李鸿章因亏空而撒去龚寿图等人职务
1887年7月企业进行改组,在《申报》刊登启事,锐意整顿
1888年正式投入生产
1890年李鸿章委派亲信马建忠(1844-1900)出任总办
1893年十个月红利达25%,并向股东发放股息
1893年10月19日却意外失火,资产损失近80万两
1893年10月底上海道聂缉椝、杨宗濂等人会同查账,确定损失数字
1893年12月8日盛宣怀抵达上海,按照李鸿章的要求,积极准备重建企业
1894年9月17日重建完成,改名「华盛」,而北厂正式开工投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