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4页。 [2] 蒙默(编)《蒙文通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页。 [3]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刊于《唐研究》第十一卷,荣新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何谓“唐宋变革”?》,《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又见柳立言著《宋代的家庭和法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 [5] 陈寅恪《论韩愈》,原刊《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再收于《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296页。 [6] 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化》,《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又见《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4-344页。 [7] 《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8]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黄山书社2006年版。 [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葛金芳《同质社会论——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特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新思索》,范立舟、曹家奇主编《张其凡教授荣开六秩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 葛金芳《宋代东南沿海海洋发展路向论略》,《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3] 葛金芳《大陆帝国与海洋帝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12月28日,又载《新华文摘》2005年5期。 [14] 《东方杂志》22:3,1925.2。 [15] 《科学通报》19:4,1974。 [16] 《农业考古》1986年1期。 [17] 《历史地理》第5辑,1987年《历史地理》第5辑,1987年。 [18] 《华东师大学学报》1982年4期《华东师大学学报》1982年4期。 [19] 《历史地理》第6辑,1988年。 [20] 《农业考古》1990年1期。 [21] 《历史地理》第7辑,1990年。 [22] 分见《历史地理》第8辑,1990年;第11辑,1993年。 [23] 《地理科学》1998年3期《地理科学》1998年3期 [2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1期 [2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1期。 [26]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988年。 [27]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1988年。 [28]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9]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30]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31] 《地理学报》1955年2期。 [32] 《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文集》,科学出版社1977年。 [33] 《中国科学》B辑,1987年1期。 [34]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2期。 [35] 《河三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 [36] 《农业考古》1985年2期。 [37] 《农业考古》1986年2期。 [38] 《农业考古》1987年1期。 [3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4期。 [40]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2期。 [4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3期。 [4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2期。 [43] 《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1991年。 [44] 《农业考古》1995年1期。 [45] 《农业考古》1995年1期。 [46] 商务印书馆,1939年。 [47] 人民出版社,1957年。 [48] 《学术月刊》1962年2期。 [4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1年1期。 [50] 水利出版社,1982年。 [51] 见《黄河史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52] 《历史地理》第5辑,1987年。 [53] 《江汉论坛》1999.1。 [54] 《历史地理》创刊号,1982年。 [55] 《复旦学报》1982.2。 [56] 《地理学报》1982.2。 [57] 《晋阳学刊》1982年6期。 [58] 《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 [59] 《华东师大学报》1987年4期。 [60] 《农业考古》1988年1期。 [61] 《历史地理》创刊号,1982年。 [62] 《历史地理》第4辑,1986年。 [63] 《唐史论丛》第2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64] 《唐史论丛》第3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6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2期。 [66]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67] 《河北学刊》1990年4期。 [68] 《黄河流域地理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文集》第五集,海洋出版社,1993年。 [6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2期。 [70] 分见《汉唐间西域地区的农牧生产述略》,《唐研究》四,1998年;《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中国史研究》1998年1期。 [71] 见《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 [72]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73] 三联书店,1963年。 [74] 《辽金史论集》第2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7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76]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3期。 [77] 《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 [78]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79] 《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 [8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8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3期。 [82] 《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 [8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4] 《食货》2:11,1935。 [85] 《食货》4:1,1936。 [86] 商务印书馆,1942年。 [87] 人民出版社,1977年。 [8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89] 《北京师院学报》1985年3期。 [90] 《光明日报》1988年6月15日;《农业考古》1991年3期。 [9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3期。 [92]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 [93] 岳麓出版社,1996年。 [94] 重庆商务出版社,1944年。 [95] 《厦门大学学报》1956年1期。 [96] 《历史地理》第2辑,1982年。 [97]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98]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9]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100] 三联,1957。 [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988年。 [102] 武汉出版社,1991年。 [103]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3期。 [104] 《历史研究》1991年2期。 [105] 河南大学,1992。 [106] 《江海学刊》1984年3期。 [107] 《食货》3:6,1936。 [108] 《历史研究》1980年6期。 [109] 《江汉论坛》1983年9期。 [11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111] 《中国史研究》1984年4期。 [11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2期。 [113] 武汉大学,1993年。 [114]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5] 《宋辽金史论丛》第2辑,中华出版社,1991年。 [116]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7] 《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3期。 [118] 《新亚书院历史系系刊》4,1978年。 [119] 《中山学术文化集刊》30,1983年。 [120] 《农业考古》1986年2期。 [121] 《中国农史》1989年2期。 [122] 《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 [123] 《西南师大学报》1994年1期。 [124] 《丝绸之路和我国丝织业中心的迁移》,《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1期。 [125] 《农业考古》1985年2期;1986年1期。 [126]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2期。 [127]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2期。 [128] 《有关我国历史上蚕桑业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129] 《唐代自然生产力与经济重心南移》,《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6期。 [130] 《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4期。 [131] 《试论唐宋之际城市分布重心的南移》,《暨南学报》1989年2年。 [132] 《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39年6卷1期。 [133] 《中央日报》1947年10月29日。 [134] 《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又见《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35] 《东北师大学报》1979年第1期。 [136]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137]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8]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39] 商务印书馆,1932年。 [140] 三联书店,1959 年。 [141] 《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5年1期。 [142] 《历史研究》1955年5期。 [143] 《历史研究》1956年6期。 [144] 《甘肃师大学报》1978年1期。 [145] 《复旦学报》1981年3期。 [146] 《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5期。 [147]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8]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149] 《史学月刊》1995年2期。 [150] 《西嶋定生博士还历纪念——东亚史上的国家和农民》,山川出版社,1984年。 [151] 《中国都市和农村》,汲古书院,1993年。 [152] 《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2期。 [153] 《社会经济史集刊》6:1,1939年。 [154] 《历史教学》1953年2期,收入《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 [155] 《历史教学》1956年4期。 [156] 《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3期。 [157] 《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58] 《社会科学论丛》1980年2期。 [159]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 [160] 《武汉师院学报》1984年2期。 [161] 《江汉论坛》1983年1期。 [162] 《中国史研究》1985年4期。 [163] 《中国史研究》1988年1期。 [164] 《史学月刊》1990年6期。 [165]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3期。 [166] 分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1期;《学术月刊》1996年2期 [167] 分见《敦煌研究》1998年3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一庆祝韩国磐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8]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9]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170] 《历史研究》1982年3期。 [171] 《文史哲》1983年4期。 [172] 《历史研究》1985年5期。 [173] 《中州学刊》1988年3期。 [174] 《史学月刊》 1988年5期。 [175] 《学术月刊》1988年9期。 [176] 《江汉论坛》1989年 7期。 [177]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 [178] 分见葛金芳前引文《论“不抑兼并”》、《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动》,《历史研究》1983年1期。 [179] 《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 [180]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82] 《文史哲》,2005年第1期。 [183] 世界书局,1932年。 [184] 商务印书馆,1936年。 [185] 《思想战线》2000年1期。 [18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 [187] 《国际社会科学》2009年4期。 [188] 《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5本第1分,1935年。 [189] 《历史学研究》10-5、6.t940年。 [190]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191] 高教部教材编审处,1954年。 [192] 《史学月刊》1957年2期。 [193] 《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6期。 [194] 《唐史学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95] 《唐史论丛》第5辑,三秦出版社,1990年。 [196] 《现代史学》4—4,1942年)和若璋《宋代的籴政》(《东南日报》1948年 1月24日。 [197] 《文史》总24辑,1984年。 [19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3期。 [199] 《中国农史》1985年4期。 [200] 原载《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文集》,日本京都,同朋舍,1989年9月。 [201] 原载《陶希圣九秩祝寿论文集国史释论》,台湾食货出版社,1987年。上述两文又收入其《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上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年。 [202]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3期。 [203] 《历史研究》1994年5期。 [204]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05] 中华书局,1995年。 [206] 原载中国史研究会编《中国专制国家と社会统合——中国史像の再构成Ⅱ》,日本文理阁出版,1990年,后收入《宋代中国の国家と经济》,日本东京·创文社1998年;中译文载刘俊文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宋元明清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07] 《史滴》第19号,1997年。 [208] 两文分别载九洲大学《东洋史论集》第26集,1998年;第28集,2000年。 [209] 两文分载《鹰陵史学》第27辑,2001年;第28辑,2002年。 [210] 《鹰陵史学》第19辑,1994年,后收入《宋代中国の国家と经济》,日本东京·创文社1998年。 [211] 中华书局,2002年。 [212] 《史学杂志》12—8、9、11,1901年。 [213]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 [214] 台湾正中书局, 1970年。 [215]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216] 《海交史研究》1982年4期。 [217] 《海交史研究》1990年1期。 [218] 《海交史研究》1988年1期。 [219] 《海交史研究》1988年1期。 [220] 《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1期。 [221] 《南洋问题研究》1997 年1期。 [222] 《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1期。《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1期 [223] 《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5期 [224] 《海交史研究》1981年3期。 [225] 《海交史研究》1985年1期。 [226] 《海交史研究》1988年1期。 [227] 《海交史研究》1988年1期。 [228] 《海交史研究》 1988年1期。 [229] 《中州学刊》2000年11期。 [2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31]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辑。 [232] 《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期;又见李埏《不自小斋文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3] 《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又见李埏《不自小斋文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4]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36] 《河北学刊》1994年第5期。 [237] 《北宋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238]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239]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40] 《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241]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7年总第10期。 [242] 卢向前主编《唐宋变革论》,黄山书社,2006年。 [243] 《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 [24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 [245]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246]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247]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248] 《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249] 分见《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3期、1996年3期、1998年3期。 [250] 《中国史研究》2000年2期。 [251] 武汉出版社,1991年。 [252]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253] 两文俱见《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54] 《河北学刊》1992年5期。 [255]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56] 中华书局,1995年。 [257] 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 [258]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59] 商务印书馆,1936年。 [260] 《泷川政次郎博士还历纪念论文集》,东京,1957年)亦持此论。袁英光、李晓路《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3期。 [261] 《中国史研究》1989年1期。 [262]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1年。 [263] 《历史研究》1999年3期。 [264] 《史学杂志》33—8、9、10,1922年。 [265] 《北大社会科学季刊》6:3,1936年。 [266] 《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4期。 [267] 《历史研究》1963年6期。 [268] 《池内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座右宝,1940年。 [269] 《东洋史学研究》34,1990年。 [270] 《东洋学》1959年2期。 [271] 《社会经济史学》26— 1,1960年。 [272] 《社会经济史学》3—6,1933年。 [273] 《历史教学》1954年6期。 [274] 《甘肃师大学报》1962年3期。 [275] 三联书店,1961年。 [276]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1期。 [277]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1期。 [278] 《东亚经济研究》24—2,1940年。 [279] 《河北天津师院学报》1958年 3期。 [280] 《东洋史研究》31—4,1972年。 [281] 《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2期。 [282] 《唐代财政史》下卷第二分册,北大出版社,2001年。 [283] 三联书店,1957年。 [284] 《文史》总14辑,1982年。 [285]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286] 武汉出版社,1991年。 [287]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288]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289] 《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2期。 [290] 《中国史研究》1992年1期。 [291] 中华书局,1986年。 [292]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 [29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3期。 [294] 《中国史研究》1994年4期。 [295] 《宋史研究集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296]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297] 《暨南学报》1991年3期 [298]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1l、12,1934年。 [299] 《燕京学报》33,1947年;收入《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 [300] 《光明日报》1963年10月23日。 [301] 《史学月刊》1965年7期。 [302] 《历史学》1979年1期。 [303] 《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304] 《史学月刊》1983年3期。 [305] 《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 [306] 分见《华南师大学报》1984年2期、1985年3期。 [307] 商务印书馆,1940年。 [308] 《社会经济史学》30-6,1965年。 [309] 《经济学论丛·福冈大学》24—2、3.1979年。 [31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1期。 [311]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4期。 [312] 《史林》19 —4,1934年。 [313] 马德程译,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5年。 [314] 《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315] 《宋代商品供给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6] 《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317]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2期。 [319] 《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4期。 [320]三秦出版社,1990年。 [321] 《史学杂志》91—2,1982年。 [322] 《史林》65—6,1982年。 [323]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89年。 [32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1期。 [32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4 期。 [326]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 [327] 商务印书馆,1957年。 [328] 《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1期。 [329] 中华书局,1995年。 [330] 人民出版社,1990年。 [331] 人民出版社,1997年。 [332] 《文史》总11辑,1981年。 [33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2期。 [334] 中国财经出版社,1986年。 [335] 《平准学刊》第三辑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336] 《历史研究》1997年3期。 [337]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3期。 [338] 《文化》7:6,1940年。 [339] 《东洋学报》40: 3,1957年。 [340] 《中村学园研究纪要》3,1970年。 [34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年1期。 [342] 《齐鲁学刊》 1998年4期。 [343] 《宋史研究集刊》,浙江省社联《探索》增刊、1988年。 [344] 《学术月刊》1988年11期。 [345] 《中国经济史研究》]989年3期。 [346]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47] 《大陆杂志》8:4,1954)、《隋唐五代人文地理(上、下)》(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348]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3,1985,1986。 [349] 吉川弘文馆,1963。 [350] 《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12,三一书房,1989。 [351] 中华书局,1997。 [352] 商务印书馆,1937年。 [353] 分见《学术研究》1987年1期;1989年3期。 [354] 《历史地理》第9辑,1990年《历史地理》第9辑,1990年。 [35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3期。 [356] 《历史地理》第11辑,1993年。 [35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358] 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59]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前揭。 [360]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水利电力,1979。 [361] 《文史》26卷,1986年。 [362] 《中国水运史研究》专刊一,1987年。 [363] 《古代长江中游的经济开发》,武汉出版社,1988年。 [364] 《河北学刊》1991年2期。 [365] 《历史教学》1957年2期。 [366] 《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1期。 [367]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4期。 [368] 陈裕青译,中华出版社,1929年。 [369] 杨炼译,商务印书馆,1935年。 [370] 《岛夷志略校释》,中华出版社,1981年。 [371] 《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商务印书馆,1986年。 [372]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373]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374]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5期。 [375] 《海交史研究》1997年1期。 [37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77] 《宋代经济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378] 《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7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1期。 [380] 《河北大学学报》1990.3。 [381] 《河北学刊》1990年5期。 [38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1期。 [383] 《食货》1:10,1935年。 [384] 《历史地理》第3辑,1983年。 [385]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1期。 [386] 《农业考古》1985年1期。 [387] 《农业考古》1985年2期。 [388] 《农业考古》1988年1期。 [389] 《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6期。 [390] 《唐史论丛》第3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391] 《平准学刊》第4辑上,《光明日报》1989年。 [39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3期。 [39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1期。 [394] 《中国史研究》1993年1期。 [395] 《农业考古》1993年3期。 [396]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2期。 [397]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398] 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39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4期。 [400] 《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3期。 [401] 中华出版社,2002年 [402] 《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3期。 [403] 《厦门大学学报》1984年1期。 [40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3期。 [40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1期。 [406] 《海交史研究》1994年2期。 [40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408]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409] 分见《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年年会会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1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2期。 [41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3期。 [411] 《中国史研究》1992年4期。 [412] 《宋代经济史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413]《古代长江中游的经济开发》,武汉,1988。 [414] 《历史地理》第12辑,1995年。 [415]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416] 《历史地理》创刊号,1982年。 [417] 《中国农史》1990年1期。 [418] 《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1期。 [419] 《历史地理》第11辑,1993年 [420] 三联书店,1963年。 [421] 《辽金史论集》第2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422] 中国社科.1988。 [42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 [424] 《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 [425]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426] 《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 [427]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 [4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期。 [429] 《历史地理》第l0辑,1992年。 [430]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