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时系统 为研究一个社区的生产体系必须要调查他们的各种活动在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在分析农村经济时更需如此,因为庄稼通常直接依赖于气候条件。 有机世界的季节循环的知识,对人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民的生产活动不是个人自发的活动。他们需要集体的配合和准备。他们必须知道种子何时发芽以便确定播种日期,必须知道秧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长成以便把土地准备好进行移植。如果没有农时的计算,就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里采取某种行动。 辨认时间不是出于哲学考虑或对天文学好奇的结果。正如布·马林诺斯基教授已明确指出的,“计时法不论如何简单,它是每一种文化的实际的需要;也是感情上的需要。人类每一群体的成员都需要对各种活动进行协调,例如为未来的活动选定日期;对过去的事进行追忆,对过去和未来时期的长短进行测量”①。 从功能上来研究计时问题,我们就必须仔细地观察一下历法,以便了解计时系统如何安排社会活动,这一系统又是如何由社会活动来表示的。 中国农村中使用的传统历法是以纪月系统为基础的阴历。它的原理如下:望日被视作一个月的第十五天的夜晚。因此,每一个月的天数是29或30天。(实际上一个月历时为29.53天)十二个月为一年,共有354.36天,其总数与纪日系统的阳历365.14天为一年的数字不合。每隔二或三年有一个闰月以补足每年缺少的天数。但是有机世界的季节循环更多的是遵循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较少。虽然两种系统最后有闰月来调整,但这两种系统的日期永远不能有规律地一致起来。 阴历的日期不能始终如一地说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因而也不能表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譬如说,假定今年人们抓住了正确的播种时间,四月十七日,但由于闰月的关系,他们明年如果在同一天播种,就为时太晚了。阴历和季节循环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使得阴历在农事活动中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算农作物生长期的指南。这种理论上的考虑必然引导人们进一步来考察传统的历法。 实际上,在传统历法中,有一种潜在的纪日系统。它表明各个时期地球在其太阳轨道中的确切位置。这一系统中的单位是“节”,意思是“段”或“接头”。整个太阳历年分成二十四个节。1936年二十四个节的总天数为364.75天。这说明实际上一个年度的时间仍有微弱的0.59天之差。我不知道定节气的原理,但在旧历本中可以找到每个节气开始的准确时间,它是用时辰(两小时)、刻(四分之一小时)和分(分钟)为单位来表示的。在不同年份里不同节气的长短上,闰期的变化微小,因此不需要特殊的说明。下表为1936年,每个节气开始的时间和节气的名称。
既然西方的阳历是法定通行的,自然也传入乡村,它又与传统的记日系统的节气有区别,因为它以一个整天作为单位,所以,有一个规则的闰日方法。这两种历法不同年份相应的日期不同。 2.三种历法 这三种历法均被村里的人们采用。但各有各的作用,西历通常在新建的机构如学校、合作工厂和行政办公室里使用。这些机构必须与使用西历的外界协调工作。 传统的阴历最广泛使用在记忆动感情的事件以及接洽实际事务等场合。它被用作传统社会活动日的一套名称。在宗教活动上,人们也广泛使用阴历。每月初一及十五要定期祭祀灶神。人们还在这两个日子里去庙宇拜佛或吃素斋。在祖先的生日、忌日和固定的节日要祭祖,但有些节日是根据传统的节气来安排的。 传统的节气并不是用作记日子的,而是用来记气候变化的。有了这一总的系统,每个地方可根据当地情况来安排农活日程。 这个系统主要用于生产劳动。除日常谈话外,下列歌谣说明了它的作用: 白露白迷迷(指稻花开) 秋分稻秀齐 霜降剪早稻 立冬一齐倒 向我提供情况的人曾来一信,也可引述其中一段: “村里的人,每年有两个清闲的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在秋天,从处暑到寒露,为时约两个月……第二阶段是在冬天,从大雪到年底,也是两个月,在这农闲季节,我们出去经商。” 农民用传统的节气来记忆,预计和安排他们的农活。但节气不能单独使用,因为没有推算日期的办法,在使用上有困难。农村用阴历来算日子。人们必须学习每年各个节气的相应日期。例如上表所示,第一个立春是在正月十三日,而第二个立春则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因此,也可以这样说,阴历通过节气系统来安排人们的工作顺序。 历本并非村民自己编排,他们只是从城镇买来一红色小册子,根据出版的历本来进行活动。他们也不懂其历法的原理,他们甚至不知道历本是哪里发行或经谁批准的。因政府禁止传统历,出版这些小册子是非法的。我未能找到谁是负责的出版者。 然而政府的行动在任何意义上来说,并未影响小册子的普及和声誉。在任何一家人的房屋中都可以找到这本册子,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往往是家中惟一的一本书。人们通常将它放在灶神爷前面,被当作一种护身符。不仅在安排工作时,而且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私人事务的时候,农民都要查询这本历书。在历本中,每一天,有一栏,专门说明哪些事在这一天做吉利,哪些事不吉利。我列举数栏说明如下: 三月一日(1936年),星期日;阴历二月初八日 张大帝(洪水之神)生日。 宜祭祀,祈福求嗣,还愿,会亲友,经商,上官赴任,结婚姻,行聘,嫁娶,迁入新宅,移徙,裁衣,修造,竖柱上梁,修店铺,开市,立券,开仓库,栽种,破土,安葬。 不宜用茅草铺盖房顶,灌田,行猎。 三月二日,星期一;阴历二月初九日 宜会亲友,捕捉畋猎。 不宜诉讼,求医疗病(植物发芽) 三月十六日,星期一;阴历二月二十三日 诸事不宜。 三月二十七日,星期五;阴历三月初五日 宜沐浴,畋猎取鱼,扫舍宇,不宜安床,买地纳财。 (开始雷鸣) 农民并非完全按照栏内所列的忠告行事。但盖房、安排婚事、开始长途旅行等事,他们确实要查询此种历本。他们根据栏内所列吉利的事情多少,笼统地区别“宜”或“不宜”的日子。他们避免在“不宜”的日子,特别是那些表明“诸事不宜”的日子,进行重要的冒风险的活动。每隔数天,在这一栏的末尾有一项括号内的说明,如“植物发芽”和“开始雷鸣”等。这是用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来推算时间的一种附加系统。 3.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间表 有了以上的这些计时系统,我们便能列出村庄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时间表。它可供进一步分析作参考。对某些具体项目,将在其他恰当的有关之处再作一些解释。 ![]() ![]() 注: ①《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阴历和季节历》(Lunar and SeasonM Calendar in the Trobriands),《皇家人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第57卷,第203—215页。 载《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