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爷庙激战”概观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战斗,于关沟村至小寨村间的六里长的乔沟(号称10里乔沟,实际长度约3.0公里)中展开,全体分为南,北两个战场。开始时间相差约90分钟。靠近平型关,关沟村方向的南部战场中,一一五师堵截的是从平型关口返回灵丘方向运输援兵的空车部队(新庄自动车部队),共两个中队(兵站自动车第二,第八十七中队),约100辆汽车,350名兵员(司机,助手等)。此数字包括一小时后从前线回援的第二十一联队第十二中队(神代竹则中尉)所属步兵一小队。 此部分是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主力。战斗地点在乔沟老爷庙附近。由于北方战场(约1公里外)的第二十一联队辎重行李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兵员约100名,其中护卫队步兵战斗员仅20余名),所以平型关大捷歼敌的英雄故事,几乎皆来源于南面的自动车中队战场。国内记录称“老爷庙激战”。通称“歼灭了从灵丘来援的敌第二十一旅团后续部队1000名”[1]。 Figure 1平型关大捷战场示意图,白线部分为乔沟。红线为115师阵地,黄线部分为日军阵地 笔者2017年3月5日走访调查了战地现场,发现战场比实际想象要狭窄得多。以上是按笔者现地考察和日军档案情报还原的战场示意图(笔者作图)。乔沟为图中的白线部分,从入口处至小寨村总长度约2.8公里(至纪念广场入口2.5公里)。沟底海拔高度1240米,断崖约15-20米高。入口处经Z字蛇行路下坡进入谷地。其中间转折处,是115师的前方阵地(伏击开始地点)。从第二张扩大图看,黄线处乔沟是自动车部队进入地点,从入口计算至伏击地前头阵地,全长共960米。 Figure 2 从乔沟入口处至115师伏击地点约970米。能容纳车辆(行军序列)最多50台 自动车部队停车处 车体5.5米长(矢岛中队的九四式前置型六轮自动货车长度5512mm,寛1905mm)的货车(卡车)若加15米的行进间隔,可能容纳46辆,10M间隔能容60辆。矢岛中队的拉开距离从上图测量推测在700米左右,所以最大容纳车辆数约在40辆前后。而中西中队进入乔沟(包括下坡路)的车辆数最多约15辆。从距离空间科学计算,可得出日军自动车损失数量为40-50辆的结果。 还有一个值得注目的地形是老爷庙的位置(上图左下角),在乔沟入口南约250米的半坡上,并不是乔沟的一部分。实际上老爷庙在“平型关大捷”中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矢岛中队与六八六团拼死争夺的老爷庙台地更远离乔沟,在庙宇西南200米的小丘顶。这些都可以说明作战开始不久后,日军部队已脱出乔沟在崖顶平地构筑了抵抗阵地,一部分更能前进并占领离乔沟约4-500米的高地(老爷庙台地海拔1350米,不久被六八六团迂回部队夺回)。两个自动车中队的队员300余名在崖顶两侧展开,在确保后方退路(关沟村方向)安全(主要是中西中队)的基础上,抵抗线至少断续展开近1公里之远。这种在崖顶的阵地抵抗和部分机动迂回,才是日军能以300余名的仅少兵力,轻机枪数挺的弱武器能抵抗一一五师数千人进攻达3小时以上的道理。当然,八路军仗人多和火力优势,不主动突击肉搏仅以射击,投弹为中心步步逼近的战术,也是使日军能延命抵抗的理由。 所以,一般人理解的日军在沟底挨打被围歼,八路军进行大规模突击肉搏等情节,只不过是一个想象中的图画。以下这种伏击的场面也许会出现在战斗开始瞬间,但不会持续30分钟以上。 Figure 3这种场面会出现在开始,但不会持续 Figure 4这张想象图,只能说是一张艺术作品(中国美术馆藏) 至于第二张想象图,只能说是一张伟大的革命艺术作品。由于共产党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关于“平型关大捷”作战现场的档案记录,所以之后众说纷纭的口传“回忆录”类充斥天下,内容不外乎为清一色的一一五师英勇作战歼敌的革命故事。遗憾的是此类事后的“回忆”中并没有一个能正确能掌握战斗开始时间,敌军行进方向和准确战斗地点,战斗进行过程等历史记录中最重要的基本情报。屡屡变动的歼敌数字,敌兵种说等,也不能经受档案史料的科学检证。 实际上,根据日军的档案资料,所谓的林彪一一五师的“口袋阵”,在此地并不存在。八路军的阻击线,开始只设置在乔沟东方,北方(截断道路)一线。攻击老爷庙的八路军部队,是战斗开始后派出的,占领乔沟西侧的迂回增援部队。大部队迂回和老爷庙高地的占领,勉强使一一五师形成V字形包围(三面),但始终没有能收住袋口。六八六团从日军左线(乔沟西方)紧缩包围的企图,激战中被中西中队一个小队日军的白刃突击挫败后退却,之后再也没有新的阻击部队从西方棱线上出现过。此举使日军确保了退路。所以战斗过程中日军虽遭到惨败,但两个中队并没有被一一五师歼灭。25日参战的300余名人员,在烧毁汽车后大多数在矢岛俊彦中尉的指挥下,于15时30分携带伤兵安全地撤回到出发地的关沟村(平行关口北3.5公里处,日军前线基地)[2]。 二、自动车部队的损失与补充 关于新庄部队的兵员损失,矢岛中队的战斗详报记载为死伤91(死41,伤、失踪50)名,相当于矢岛中队参战人员的约一半。这是一个几乎能还原全部死亡者,负伤者姓名的准确数据。用同样的调查方法,也可查出中西中队的死亡者数为佐佐木武雄少尉以下共14名,新庄自动车本部死亡者数为新庄淳中佐以下3名(共4名)。即老爷庙战场中可以确定日军自动车部队的死亡总数为60名,负伤50名。因为中西中队没有留下负伤数字记录,所以应该还有没有被算入的20名前后的负伤者存在。 自动车的损坏数究竟是多少?矢岛中队的战斗详报没有触及。根据现有资料,按可信度顺序排列为 1.当事者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报告的 “一中队的大部分”(见下文)。 2.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9月26日日记中(根据第五师团报告)记载的,“烧毁自动车40辆”[3]。 3.国军方面的战斗详报的记录,「获敌汽车50辆」[4]。 4.战后(1984年)出版的児島襄纪实文学『平型关』称 “第六兵站自动车队的损害为卡车75辆” [5]。 5.『濱田联队史』叙述,“100余台自动车惨遭烧毁,残骸以20米的间隔散乱于路中”。 从自动车中队编制和吨位(日军自动车中队以吨位计算车辆数)看,矢岛中队的两吨型货车数量应在40辆以下,而中西中队并没有全部出动,进入乔沟凹地道路的卡车也只是一部分,并将一半撤出。所以烧毁50辆前后,应该是比较合理,保守的说法。此点也和前面乔沟的距离空间计算结果相符。 关于自动车部队全体损失的情况,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辅助资料中看到一斑,足以作为以上研究结果(死亡60名,负伤约50名)的佐证。 1. 史料a, 昭和12年10月5日『陆支机密受第四〇二号 军事课 兵站自动车队人员补充之件』。 Figure 5北支那方面军提出的自动车要员补充申请 此文件内容有全部有20页,在此出示的是其中的1937年10月1日的电报。发电者为甲集团军(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长,收件人为陆军省総务部。 内容为申请自动车部队损失的人员补充。从回电(此件)中可看到,补充申请理由为“主要是填补在‘トウカナンチン’损耗的缺员”(东河南镇,从灵丘赴平型关道路上的村镇名,进入险路前的出发,待机,宿营地)。即补充汽车司机,修理工等自动车专门要员。从电报日期,地点和人数来看,主要是针对小寨村损失的补填。关于补填対象部队,文件中列出了第六兵站自动车队本部下属所有七个中队的番号。当然其他中队在8月下旬投入战场后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如同文件所示,其“主要”是补充在“东河南镇”作战的损失。 对此,留守第一师团最终于10月21日,提出了100名“自动车特业”兵名单[6]。补充募集由东京第一师团留守部负责,在11月内完成,可见以受损严重的两个中队为中心,第六兵站自动车队共补充了100名自动车“特业兵” 以此可判断出自动车部队全体损失数。其中12名为预备役(复员后5年以内),9名为补充兵(没有入伍经验的体检合格者),剩下的全部是后备役(复员后5年以上)。从表中的服役经历推算,大多数是三十五岁左右的高龄兵。 Figure 6自动车关系人员补充总数为100名,此为一部分名单 Figure 7正式商品名称为「ニッサン80型トラック」日産在1937年从美国Graham-Paige公司进口的技术所生产 2.史料b『昭和十三年三月五日 陆军自动车学校研究部 关于支那事変研究资料』中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的报告书。 报告书是兵站第六自动车本部对试用中的“前置型货车”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文中写道︰ “当自动车本部内有一中队、使用此型《日产》车,到达战场经验仅一个月,由于受到敌军攻击其大部分不得已被烧毁。所以未能积累相应评价数据。只了解比起他种类货车,车体缓冲弹簧板极易折损,甚至有时出现全体同时折断的情况。初期的折损故障率约占全部车辆的三分之一。另外发动机的调整点检等也十分繁琐,不便操作”[7]。 Figure 8 ニッサン80型トラック性能表,陆军购买的是L型,长5512mm.载重2吨。可载20名兵员 赴战场到不到一个月,第六兵站自动车队的一个中队“大部”受到敌军攻击而被焼毁的记录,不言而喻指的是小寨村伏击战。在此我们又取得了一个新线索,即损失的自动车种类,为日产制“九四式前置型六轮自动货车”[8]。如果报告记载正确,损失为一个中队的“大部”,也就是意味着约40台前后。容易折损的“弹簧板”,指车箱与底盘间使用的缓冲用板状弹簧,新车中三分之一的折损率,可看到初期日本国产车(由美国专利仿造)的质量低劣程度。此种车辆的机动能力和载重力(2吨)比其他种类来说有一定优越性,但原本设计不是为了在战场上使用,在美国属于一般民用商业车辆,所以来到中国农村的土路上,不是发生弹簧板折损,就是在泥泞道中陷轮,给自动车部队带来相当多的麻烦。 3.还有一件史料件是关于小寨村伏击中的损失物资补充的申请。名为『焼失军装品补给ノ件』,1937年10月5日,由方面军直辖兵站监(后勤部)伊田常三郎少将向陆军大臣杉山元提出。内容为︰ 本年九月二十五日,第六兵站自动车队长指挥的二中队在山西省灵丘県小寒(寨)子的战斗中由于受到敌迫击炮弾及手榴弾攻击,军装品与自动车同时被烧毁。希望按别件目录,按战时交付规则第十七条给予补充事宜[9]。 Figure 9兵站监部对陆军大臣杉山元提出的军装品补充要求 在小寨村烧毁的“军装品”到底是什么?是被缴获的大衣?还是自动车本身?由于附件未能保存下来,所以无从可知(日文中“军装”的意思不是服装,而是装备之意)。 三、自动车中队之后去向 剩下的问题是没有被“歼灭”的两个自动车中队的去向。从资料实证中可得知,在此伏击战中,虽然矢岛中队(第二中队)遭重创,但自动车部队没有被“歼灭”,损失严重的矢岛中队能将半数人员撤回。中西中队(第八十七中队)也没有遭到严重打击。最高指挥官新庄淳本部长战死是一个事实,但从别档资料看,两位中队长都平安无伤。两个受创的自动车中队,在平型关战役之后10月初,先撤退到灵丘整顿善后。为了补充人员车辆,不久又脱离了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管辖调往天津。配置调换为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后勤部)直辖部队。 Figure 10被陆军信件检查当局扣留的矢岛中队士兵士森山伊之助的家信 有一条重要史料能证明以上事实。为当时被陆军信件检查当局扣留的矢岛中队士兵士森山伊之助的家信(抄本)。信检当局的说明是 “天津(兵)站监部矢岛部队所属森山伊之助寄出,东京品川区大井铃ヶ森2-231,森山伊助收信件”,邮件情报为“10月4日由灵丘県発信”。检举理由是“泄露军机”实际从下线部分(检举理由)看,是揭露了战斗程度的残酷。内容简录如下: 如同之前蔚县发出的信件所述,本队现已进入了作战前线。数日前9月25日午前9时15分在某地与数千敌军遭遇。我自动车部队一个中队约百五十名,虽英勇奋战,但无奈敌手具有先进无比的重火器(重机枪数门及迫击炮)且仗势众多渐渐逼近。我部坚守了约四小时,终于中队濒临溃灭边缘,不得不撤退。战死者共五十名,自动车也全部报废。此后我们退入山里,无粮秣亦无弾薬,只能在树丛中度日,直至30日才被友军营救下山。现在来到一曰灵丘的城镇,方能得以喘息…今后,我中队为了整编将撤回后方,很可能退回天津[10]。 从此资料中,我们也可再次核实如下事实。 1.战斗开始时间为9月25日午前9时15分,战斗持续了4小时之久。 2.矢岛中队兵员数约150名。 3.战斗结果为败退。战死50名,且中队的自动车全部报废。 4.部队为了整顿,再编,预定撤回到天津。 以上几点和前面的战斗详报内容并无大差。新的情报为,“此后我们逃入山里,无粮秣亦无弾薬,只能在树丛中度日,直至30日才被友军救出下山”,和当事者的出身地为“品川区大井铃ヶ森”。 因为是私信,将死者“41”报为 “50”不足为怪。中队人员数150名的记载,和実际上的176名也无大差。虽然使用了「接近全灭」的表现,但终究不是被“全歼”而是“撤退”,这也和本文前面的実証结果一致。只是有关退避于山中逗留五天的记载,不会是矢岛全体中队的事実,而应是以森山伊之助为首的几名迷走士兵的单独遭遇。 此文中并没触及到中西中队一事,也说明両自动车队中间的距离和战斗场所的不同。10月5从灵丘県寄信时,森山生还后还未满一周,难怪信件中透露出恐惧心情。此时矢岛中队的70-80名幸存兵士,正在灵丘县内整顿、待机。关于战斗的详细情况和死伤者数,想必是从矢岛中队长口中得知的。出身地东京品川区大井铃ヶ森,在今日大井竞(賽)马场附近,与副都心品川距离不足二公里,矢岛中队的原属为东京近卫辎重联队的事实,也可以从此信件中证实。 Figure 11 1938年10月20日,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的配置图,第二,第八十七中队隶属兵站监部直辖。 此信件在战斗后十天以内作成,其记录的时间,数字,地点等,无疑有很高的信赖性。 Figure 12 10月10日,在平型关受创的两个中队已撤离到天津,驻中山路市党部 下面的史料是1937年10月20日作成的兵站各部队的配置图,可见在平型关佐证的两个自动车中队(第二,第八十七中队),已经脱离第六兵站自动车队,成为天津兵站监的部直属部队,驻扎住天津中山路市党部附近(现河北区中山公园附近)。等待新车辆和补充人员的到达[11]。 至11月22日,补充基本完毕,兵站自动车第二中队于1937年12月后,赴第一线作战。根据资料记载可判明其队在1938年5月底时,属于徐州管区第四兵站部。3月20-21日,在山东滕县西七里沟附近与100名敌交战,敌死亡20,友军死1伤3, 耗弹1180+LG弹1380发[12]。5月31日-6月2日,又与第兵站自动车第52中队一起,在砀山(安徽省北部)担任军需运输[13]。 中队长矢岛俊彦中尉不久晋升大尉,脱离自动车队后,曾于1940年10月16日午前,赴东京丰岛医院,探望在平型关战场负伤的部下金子蔵造(东京牛込区,疗养中于东京死亡)的战争遗孤金子登美子(12岁,早稻田小学)[14]。 第八十七中队受到补充之后调往塘沽兵站部,1937年11月以后再次出现于第一线战场[15]。可确认至1938年4月25日,还在天津一带活动[16]。3月7日,一部约14名,在小逍求附近与敌兵300名遭遇,得100名友军援助,作战中无死伤[17]。队长中西学大尉在1938年3月30日晋升为辎重兵少佐[18]。1938年7月,调至第二野战输送司令部[19]。此后行踪不明。 Figure 13第八十七中队长中西学于1938年3月晋升少佐 注释 [1]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39-40页。 [2] 沢田久一編『宇都宮輜重史』1973年,164頁。 [3] 『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90頁。 [4] 《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1937年9,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7276. [5]児島襄『日中戦争』Ⅲ ,文藝春秋社,1984年,125頁。 [6] 「兵站自動車隊人員補充の件」JACAR : Ref.C01005767200. [7] 「支那事変に関する研究資料送付の件(2)」JACAR:Ref.C04120310500,№327. [8]正式商品名称为「ニッサン80型トラック」(载重量二吨,比軍队制式採用的94式自动货车大一些,特征是驾驶舱位于发动机上方。此车种为日産在1937年从美国Graham-Paige公司进口的技术所生产,此时正在试用阶段(『輜重兵史』「自動車編」,輜重兵会発行,1979年,606頁)。军部将此型号车定名为「九四式前置型六轮自动货车」,此时正与其他车种比较,试验运行中(「研究用として兵器貸与の件」JACAR:Ref.C01007007600.) [9] 「焼失軍装品補給の件」JACAR:Ref.C04120076400. [10] 「出征軍人より戦地の状況通信に関する件」JACAR:Ref.C01002256500,№1716-18. [11] 「北支那方面軍直轄兵站監部 在津部隊」JACAR:Ref.C11111445200. [12]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44100、1647页。「北支軍兵站監部行動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 [13]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0291300、58页。第2師団第3兵站輜重兵中隊 陣中日誌 昭和13年5月1日——13年7月31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4] 『朝日』1940年10月17日東朝第7面。 [15] 「北支那方面軍直轄兵站監功績資料」JACAR:Ref.C11110949900 24/43. [16]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0950000、367页。北支那方面軍直轄兵站監功績資料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6月3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7]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44100、1641页。「北支軍兵站監部行動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 [18]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45700、80页。北支那方面軍直轄兵站監部 執務の参考 昭和12年11月——13年6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9]关于中西自动车中队,参照「陸支機密第一九六号に依る第二野戦輸送司令部要員の件」JACAR:Ref.C041204361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