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许多族群的祖先们都为今人留下一笔极为巨大的文化遗产——岩画。作为早期人类思想交流、历史记忆与心理情感传达的“图像语言”,岩画既是历史长河遗留的视觉艺术资源,也是人类自身历史、宗教与心理体验的图像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第一任主席艾曼纽尔·阿纳蒂教授曾预言,岩画将是21世纪最富于挑战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领域,作为更为立体、丰富、全面的历史学图像资料库,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将由此产生。 “蹲式人形”图像,丝绸之路沿线中亚诸国均有“姊妹篇” 去年,在土耳其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花山岩画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角的左江流域,沿江两岸200公里分布有81处岩画地点、181幅岩画画面、5000余个图像。所有画面均由一种特殊人物图像构成,即被中国学界称为“蹲式人形”者:双臂上举、双腿下蹲,成群结队、群情激昂,似正在举行某种宗教祭祀仪式。研究者认为,这些岩画在距今2500至1800年期间,是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古代族群为记录重大祭祀活动或历史事件而制作的“史书”。 “蹲式人形”图像是世界岩画中的重要母题,属于人类古代符号系统中的“原型”符号。所谓原型符号,是指广泛或普遍出现于世界各地并具有漫长历史的图像标记,它们大多来自人类远古时期的图像记忆,造型简单却内涵深邃。由于原型符号在图案构成上古朴直接,反而具有一般符号图案所不具备的厚重与神秘,因而也更具视觉冲击力。纵观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在其沿线国家的不少岩画遗址中,都能见到这类呈舞踏状的“蹲式人形”原型符号或其变体。 中国新疆昌吉康家石门子呼图壁岩画位于天山山麓,类似的群众性祭祀舞蹈画面令人联想到广西花山岩画。人物的头饰、服装乃至民族成分虽迥异,舞姿与队列却大致相似,这些被研究者认定为欧亚草原的“塞人”,他们在族群举行宗教祭祀时亦作“蹲式人形”状。考古学家认为,呼图壁岩画制作年代至少要早于广西花山岩画1000年左右,岩画还曾历经多次添加补充,早期舞者只是单纯娱神祭祀,后期又在原作上增添了生殖崇拜的祭祀内容。 古丝绸之路西去,首先进入中亚地区,该地区与中国新疆毗邻,岩画也多有相似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岩画往往是这些草原国家最为重要、也最为丰厚的古代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后,北亚的蒙古国、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因其风格独特而又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岩画遗址,纷纷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 在哈萨克斯坦著名的唐加拉岩画遗址,笔者注意到与新疆昌吉呼图壁岩画主题相似的祭祀舞蹈图,被凿刻在一幅岩画的下方,图像的凿刻手法、人物造型与绘画风格颇有当地特色,其中最大的不同,是画面出现了被祭祀的神灵形象。事实上,整幅岩画最引人注目之处,并非岩面下方舞蹈的小人,而是画面中部一个类似太阳神的人物图像,只可惜岁月久远,原本硕大的太阳神图像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识。好在该遗址还能看到同样的太阳神图案,解决了图像辨识的困难。 这个具有神灵性质的人物有着常人的形体与四肢,面部只见双目,头部硕大且被一些夸张的光环与圆点包围,似象征太阳光辉。很显然,这幅岩画中排列的舞者所祭祀的主题与太阳神信仰有关。今天已然成为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标志性符号的唐加拉“太阳神”岩画,诠释了一个古老的信仰系统——日神崇拜,而这一古老信仰曾广泛流行于中亚、北亚及东亚地区。从图像学的角度看,哈萨克斯坦的太阳神岩画更加拟人化,而中国阴山与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图案,则多以兽面或人面形态出现,图像构造虽千差万别,其思想根源与造型理念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广西花山岩画完全相似的“蹲式人形”岩画,在丝绸之路中段的小亚细亚国家阿塞拜彊也能找到它的姊妹篇。著名的戈布斯坦岩画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凿刻手法制作,丰富的画面清晰记录了该地区4万年来不同历史时段的民族图像志资料,其中“蹲式人形”画面被认为属于距今3000至4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岩画遗留。 人类自身历史、宗教与心理体验的图像见证 岩画学家研究发现,岩画开始关注人的社会性,且热衷表现群众性祭祀场面,是青铜时代以后特有的文化现象。青铜冷兵器、王权与战争、私有财产掠夺,意味着古代方国时代的到来,而祭司文化兴起的主要标志便是盛大群众性祭祀画面的出现,在这一点上,丝绸之路沿线古代东西诸国竟毫无例外。 同样属于青铜时代“蹲式人形”的岩画,在西欧主要集中于阿尔卑斯山山麓的岩画遗址群,其中在全球岩画界闻名遐迩的意大利梵尔卡莫尼卡岩画,早在1979年便作为全球第一例凿刻类岩画遗产率先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震惊欧洲,也令世界振奋。经研究证实,意大利梵尔卡莫尼卡“蹲式人形”岩画的考古年代在距今5000至4000年期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同类岩画遗存。 在梵尔卡莫尼卡岩画中,大量的“蹲式人形”成群结队踏着统一的舞步,双臂高举朝向上苍,其人物造型与图像风格与花山岩画如出一辙;不同之处只是花山岩画属于红色涂绘类岩画,而梵尔卡莫尼卡则是铁黑色岩石上的凿刻图案。这个位于山谷里的岩画遗址分布密集,数量极为庞大,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示了距今8000至2000年间,阿尔卑斯山人长达6000年的漫长历史演进过程。 岩画这个庞大的图像记忆库,让我们有机会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身演变史,以及人类艺术史进程。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岩画是世界岩画遗产中的“万花丛中一点红”,更是古今东西文化与历史交流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