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治三世统治期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宣布独立,这也成为辉格派史学家指责乔治三世的重要论据,但这样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乔治三世当政期间并没有进一步压迫殖民地。另外,也有人指责乔治三世破坏了英国宪政,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乔治三世和北美独立——乔治三世是否造成了美洲殖民地的丧失 在乔治三世当政时期,英国发生的最大事件就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独立。关于引起其独立的原因,18世纪和19世纪英美的历史学家对它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一部分人认为是由英国殖民政策的不善所造成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殖民地的独立是一场对母国和国王的叛乱。随着20世纪后半叶不列颠史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被整合到整个大西洋史的范围内,琼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波科克在其主编的《三次不列颠革命》一书中,把美国独立战争称为英国的第三次革命。因此,在这种新的研究背景下,可以对乔治三世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做出相对较为客观的评价。 辉格派史学家一直激烈地批评乔治三世,认为是他实行的灾难性政策把殖民地引向了战争,而且,国王不妥协的性格进而造成了殖民地过早地结束了哺乳期。只是到了后来,“带有先见之明的人民,要求小皮特取代他的权力,才使国家重振繁荣。”毋庸赘言,当时乔治三世在政府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决策命令直接影响了整个王国的内政外交。但是,从乔治三世对十三殖民地所采取的政策以及史实来看,殖民地并没有进一步受到压迫,而且内阁的政策也不乏主动灵活。下面首先就殖民地的商贸及税收来说明这个问题。一般认为,英国在七年战争结束后,为了弥补因保卫殖民地而付出的巨额战争费用,把国内的财政负担部分地转移给美洲殖民地,因此采取了把殖民地进出口税率提高的办法,从而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但是细究起来,就会发现法令的表面要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殖民地的损失。美洲殖民地商贸基本上是建立在克伦威尔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基础之上,但是该条例根本上无损十三州的贸易,因为它们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母国。独立战争前英国颁布的很多对殖民地歧视性的工商业政策法令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比如1733年的《蔗糖和蜜糖法令》,规定对输入各英属殖民地的外国蔗糖和蜜糖课征非常高的关税,税率由每加仑1便士升为6便士。但是殖民地的人们都不予理睬,船主们还通过欺骗性的手法从牙买加弄到假货单来掩护他们从被禁止的法属各岛输入糖蜜。其次,《印花税法》和《汤森法案》的废除还反映出国王领导的内阁在征税问题上的灵活态度。《印花税法》在1765年通过,但是由于遭到殖民地人民激烈的反对,很快于隔年被乔治三世同意予以废除。《汤森法案》于1767年通过,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1770年以诺斯为首的英国内阁取消了除茶叶之外的全部汤森税,而对茶叶每磅征收3便士主要是为了保留一点对英国议会权力的肯定。从征税的情况可以看出,乔治并没有采取固执不变的态度,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量力而行。至于后来乔治对波士顿倾茶事件做出的激烈反应,那是因为其直接威胁到国王的统治和地位,在随后的战争中他的不妥协则同他身负的国王责任和保护祖业的心理有关。 严谨自律的年轻国王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受到殖民地臣民的忠诚拥戴,以至于在战时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在美国都有很多的效忠派。但是,并不能因此否认他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没有丝毫关系。在殖民地丧失的事件上,不能认为乔治三世犯有国王式的错误,但可以认为他犯有政治家式的错误。由于当时英国仍实行有很多腐朽市镇享有选举权的议会选举制度,行政腐败不堪,当政的很多大臣都不称职,乔治三世却为了个人能够方便地操纵政权而让他们保有职务,这就造成了整个政府的无知、混乱和效率低下。不过,美国独立战争在历史上是由众多的原因综合造成的。因此,辉格派史学家指责乔治三世的专制统治造成了美洲殖民的独立的观点有失公允。 乔治三世和英国宪政——乔治三世是否破坏了宪政 从宪政史的角度来看,乔治三世是一位怎样的国王,他胸怀什么样的目标,这是英国近代史中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对此,很多人深受在维多利亚时代占统治地位的辉格派史学家们观点的影响。在辉格派史学家的著作中,乔治三世被认为从登基开始,就决定增加王权,决心如他母亲所激励的那样做一位“真正的国王”,不仅君临国家而且还要治理国家,他被认为采取了一个又一个专横措施来加强国王的权力,意图重新恢复专制统治。历史学家们从他去世的1820年起就开始了一场争论,而且曾经激烈一时。 不过在很长的时间里,争论却是在兜圈子。其前提是:在1760年国王登基之前,王权已经失去,乔治三世欲竭力恢复,而且在他当上国王之后的确恢复了王权。因此,从这个前提出发,引申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乔治三世能够合法地享有他所恢复的王权。因为在他祖父统治期间,这些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被贵族所篡夺,而这种篡夺破坏了君主和议会之间的平衡。最初持这种观点的一位历史学家是乔治三世的同时代人约翰·阿道夫,后来在19世纪前半期陆续地获得了相当多的人的赞同,尤其是那些十分熟悉英国古典政体的历史学家们。在文学作品中也一直流行这种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乔治三世为了做一位真正的国王,破坏了宪政。他贿赂下院议员并且依靠无需对议会负责的顾问,企图建立专制政体。因此他的行为侵犯了臣民的自由权利,威胁了宪政体制。这种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广为流传,例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屈威廉的《英国史》即持这种观点,而且它对美国人还有着特殊的意义,美国的独立被认为是为了被国王破坏的宪法或宪政而战。 两种观点在研究古典政体和现代政体的历史学家中引发了持久的争论,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人们开始对争论的前提提出质疑,即1760年之前王权到底是否已经失去。于是,为了弄清事实,西方历史学家不得不对国王的祖父——乔治二世时期的政治进行深入研究。这方面最初的成果来自纳米尔,1929年和1930年纳米尔出版了两本书——《乔治三世在位时期的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年代的英国》,纳米尔在书中,主要提出了四个观点:首先,1760年代议会中不再存在两党体制;其二,君主、内阁和议院构成了政治力量的平衡;其三,1760年代早期,官员的任免调用不取决于其能力的高低,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国王主政的不熟练,这些调免并不意味着宪政体制发生了什么剧变;其四,1760年之前王权的衰落导致乔治三世欲恢复王权的看法是错误的。纳米尔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提出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倾向于做简单的论断,而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来阐述这些问题,特别是没有深入论证最后一个观点。不过纳米尔在《美国革命年代的英国》一书中用了四页篇幅来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即乔治二世对内政的管理有着非常急迫和浓厚的兴趣,并且权力欲也十分强,并打算控制内阁。在这里,纳米尔终于对原有的争论前提提出了质疑,简单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在1760年之前,王权并没有失去。 纳米尔的论述过于简单以致容易被他的对手巴特菲尔德攻击,在这个问题上最有意义的突破来自于一位搞外交史的历史学家——理查德·洛基。洛基通过对乔治二世时期外交史的研究,揭示了乔治二世在外交谈判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推翻了那种认为在乔治二世统治时期王权衰落的观点。他发现乔治二世一直是外交政策的主导者,政府的秘书们负责执行他的命令。洛基在一篇关于达成1748年《亚琛和约》谈判的论文中,展现了乔治二世不顾内阁的意见独自追求汉诺威领地的特殊利益,当时的首相纽卡斯尔公爵根本无力反对国王。 因此,通过论证1760年之前乔治二世统治时期王权的运作情况,推翻了原来历史学家指责乔治三世实行新的专制统治的观点。1973年,英国一位历史学家J·B·欧文在一篇名为《再论乔治二世》的论文中,进一步论述了乔治二世在人事任免、议员选举等方面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欧文的文章进一步证明了洛基的观点。1760年之前,王权既然没有削弱,因此指责乔治三世恢复或扩大王权也就无从谈起。王权在乔治三世当政期间同前任国王当政期间一样以相同的方式继续运行。我们不能指责乔治三世在宪政史上是一位意欲扩大王权实行专制的统治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