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辛亥武昌起事后,清廷迅派陆军大臣荫昌南下督师,镇压革命。通过考察陆军大臣荫昌南下行程,可知从1911年10月17日夜抵达信阳到10月22日抵达孝感,荫昌耽搁了近5天之久;从10月22抵达孝感到10月27日黎明令清军进攻,荫昌又耽搁了近5天之久。其行动可谓“一波三折”:先“踊跃前行”,既而“迟迟不发”,最终“固布守局”。荫昌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北洋军不听其命令,也不是他颟顸畏战。而是10月18日清军与革命军首战失利,令荫昌意识到,对付革命军并非易如反掌。因此,荫昌一方面要求调用大炮、机关枪等武器,一方面则赞同袁世凯提出的“固布守局”战略。早在10月21日,在盛宣怀、载泽的幕后推动下,清廷就已决定调回荫昌,予以袁世凯军事全权,目的则是令袁世凯迅速南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盛宣怀等人主张“速剿”,对荫昌在信阳“迟迟未发”十分不满。同时,朝野内外,因“事权不一”之危害,纷纷要求清廷调回荫昌。这也是清廷决定调回荫昌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荫昌 袁世凯 北洋军 辛亥革命 (责任编辑:admin) |